一、保密工作方针、原则和体制1.什么是保密工作?为维护国家利益,将国家秘密控制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防止泄露或被非法利用,由国家专门机构组织实施的活动。从工作目的看,保密工作包括预防和打击窃密泄密活动;从工作过程看,保密工作贯穿国家秘密运行的全过程;从工作方式看,保密工作包括宣传教育、法制建设、指导管理、技术防护、监督检查等方面。2.保密工作的方针?保密法规定,保守国家秘密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方针,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法律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3.保密工作的原则?坚持最小化、全程化、精准化、自主化、法制化五项原则。4.保密工作的领导体制?中央保密委员会是党中央统一领导党政军保密工作的领导机构,各级党的保密委员会是党管保密的专门组织。下级保密委员会接受上级保密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5.保密工作的管理体制?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保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保管工作;机关单位设立保密工作机构或指定人员专门负责本单位保密工作。2中央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管理或指导本系统保密工作。6.行业系统内上下级单位保密工作管理关系?业务工作接受上级业务部门垂直管理的,保密工作以上级业务部门管理为主,同时接受地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指导;业务工作接受上级业务部门指导的,保密工作以地方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为主,同时接受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二、国家秘密7.什么是国家秘密?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人员知悉的事项。8.国家秘密分几个等级?分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绝密级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损害;机密级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秘密级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9.国家秘密的基本范围?包括: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秘密事项;国防建设和武装力活动中的秘密事项;外交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义务的秘密事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查刑事中的秘密事项;经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的其他秘密事项。政党的秘密事项,泄露后可能损害国家在政治、经济、3国防、外交等领域安全和利益的,属于国家秘密。10.确定国家秘密知悉范围的原则?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工作需要原则。不应简单地把知悉国家秘密视作一种政治待遇,或把行政级别作为确定国家秘密知悉范围的依据。二是最小化原则。能够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具体人员;不能限定到具体人员的,限定到机关单位,由机关单位限定到具体人员。11.扩大国家秘密知悉范围有哪些规定?国家秘密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其有关工作人员不在知悉范围内,但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机关单位负责人批准。知悉范围之外的机关单位及其人员,因工作需要确需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经原定密机关单位同意。原定密机关单位对扩大知悉范围有明确规定的,应当遵守其规定。扩大国家秘密知悉范围应当作出详细记录。12.什么是国家秘密标志?国家秘密标志是一种法定的文字与符号标识,用以表明所标识的物品(载体以及设备、产品等)承载内容属于国家秘密,并提示其密级和保密期限。国家秘密标志形式为“密级★保密期限”、“密级★解密时间”或者“密级★解密条件”。13.如何做出国家秘密标志?书面形式涉密载体应在封面或首页做出国家秘密标志(地图、图纸、图表在其标题之后或下方适当位置标注,汇编涉4密文件资料或摘录、引用国家秘密内容的应按照其中最高密级和最长保密期限标注);非书面形式涉密载体要以能够明显识别的方式予以标注(套、盒、袋等凡有包装载体在载体包装上标注);电子文档中含有国家秘密内容的,应做出国家秘密标志,且标志与文档正文不可分离。对不能或不宜做出国家秘密标志的,产生或制作机关单位应作出文字记载,并将其密级和保密期限及时通知知悉范围内单位或人员。14.国家秘密保密期限如何确定?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应按照保密事项范围的规定确定具体的保密期限;保密事项范围没有规定具体保密期限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在保密法规定的保密期限内确定;不能确定保密期限的,应当确定解密条件。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30年,机密级不超过20年,秘密级不超过10年。15.国家秘密保密期限如何计算?自标明的制发日起计算;不能标明制发日的,确定该国家秘密的机关单位应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机关单位和人员,保密期限自通知之日起计算。一般情况下,保密期限在1年及1年以上的,以年计;在1年以内的,以月计;在1个月以内的,可以规定保密期限为1个月或具体规定为多少日。三、定密工作16.什么是定密?5定密是指机关单位依法确定、变更和解除国家秘密的活动。17.定密应坚持的原则?定密应坚持最小化、精准化原则,做到权责明确、依据充分、程序规范、及时准确,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18.定密权是如何规定的?①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②设区市、自治州一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③公安、国家安全机关在其工作范围内按照规定的权限确定国家秘密的密级。19.定密权如何申请?没有定密权但经常产生国家秘密事项的机关单位,或虽有定密权但经常产生超出其定密权限的国家秘密事项的机关单位,可以向授权机关申请定密授权。“经常”主要是指近三年来年均产生6件以上国家秘密事项的情形。申请定密授权,应向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提出;没有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应向其上级机关提出。申请定密授权,应书面说明拟申请的定密权限、事项范围、授权期限以及申请依据和理由。20.定密责任人包括哪些人员?机关单位负责人为本机关单位的定密责任人,对定密工作负总责。根据工作需要,机关单位负责人可以指定本单位其他6负责人、内设机构负责人或其他工作人员为定密责任人,并明确相应的定密权限。21.定密责任人的主要职责?定密责任人在职责范围内承担有关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具体职责是:①审核批准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的密级、保管期限和知悉范围;②对本单位产生的尚在保密期限内的国家秘密进行审核,作出是否变更或解除的决定;③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确的事项先行拟定密级,并按规定程序报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22.国家秘密如何确定?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按照保密事项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同时确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23.国家秘密确定的依据?保密事项范围是确定、变更和解除国家秘密的具体标准和依据,由国家秘密范围和国家秘密目录两部分构成。24.保密事项范围由谁规定?保密事项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会同外交、公安、国家安全和其他中央有关机关规定;军事方面保密事项范围由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保密事项范围的规定,应在有关范围内公布,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25.确定国家秘密的基本程序?基本程序是:在国家秘密产生的同时,由承办人对照保密事7项范围提出定密的具体意见,再由定密责任人审核批准。26.哪些事项不得定为国家秘密?①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②属于工作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③已经依法公开或无法控制知悉范围的;④法律法规或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公开的。27.国家秘密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变更?当国家秘密确定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或保密事项范围发生变化的,或者国家秘密事项泄露后对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损害程度发生明显变化的,国家秘密应当及时变更。28.国家秘密如何变更?按照国家秘密确定程序进行并作出书面记录。变更后,原定密机关单位应及时在原国家秘密标志附近重新做出国家秘密标志,并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机关单位和人员。29.国家秘密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解除?机关单位应定期审核所确定的国家秘密。对保密法律法规或保密事项范围调整后不再属于国家秘密的,或公开后不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应当及时解除。30.国家秘密如何解除?两种情形:一是自行解密,即保密期限已满、解密时间已到或符合解密条件的秘密事项自行解密;二是提前解密,即机关单位定期审核所确定的秘密事项,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应按照国家秘密确定程序及时解密并作出书面记录。解除后,8有关机关单位或者人员应及时在原国家秘密标志附近做出解密标志,并书面通知知悉范围内机关单位和人员。解密的国家秘密事项并不意味着可以公开,需要公开的应由解密的机关单位经过审查后作出决定。31.“不明确”事项的密级如何确定?机关单位对符合保密法规定,但保密事项范围没有规定的不明确事项,拟定为绝密级的事项和中央国家机关拟定的机密级、秘密级的事项,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其他机关单位拟定的机密级、秘密级的事项,报省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32.“有争议”事项的密级如何确定?机关单位对已定密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或属于何种密级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原定密机关单位提出异议,由原定密机关单位作出决定。机关单位对原定密机关单位未予处理或对作出的决定仍有异议的,确定为绝密级的事项和中央国家机关确定的机密级、秘密级的事项,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其他机关单位确定的机密级、秘密级的事项,报省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对省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33.定密工作中如何使用保密事项范围?使用保密事项范围,首先要准确理解保密事项范围中有关条款的含义,并依据本行业领域保密事项目录,确定本机关单9位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同时,对可能产生的其他工作方面国家秘密事项,需要对照相关领域保密事项范围,不能仅局限于在本行业领域保密事项范围中“对号入座”。四、涉密人员34.什么是涉密人员?是指在涉密岗位(日常工作中产生、经管或经常接触、知悉国家秘密事项的岗位)工作的人员。35.涉密人员分为几类?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36.涉密人员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查。应具备基本条件:①具有中国国籍;②热爱祖国,遵纪守法;③政治立场坚定,品行端正,忠诚可靠;④具备涉密岗位要求的业务素质和能力。37.涉密人员上岗有哪些保密要求?上岗应经过①保密教育培训(每年不少于4个学时),②掌握保密知识技能,③签订保密承诺,④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⑤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38.在岗人员保密承诺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包括:①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履行保密义务;②不提供虚假个人信息,自愿接受保密审查;③不违规记录、10存储、复制国家秘密信息,不违规留存涉密载体;④不以任何方式泄露所接触和知悉的国家秘密;⑤未经单位审查批准,不擅自发表涉及未公开工作内容的文章著述;⑥离岗时,自愿接受脱密期管理,签订保密承诺书;⑦违反上述承诺,自愿承担党纪政纪责任和法律后果。39.涉密人员离岗离职主要有哪些保密要求?离岗离职应①及时清退个人持有和使用的涉密载体及涉密信息设备,②签订保密承诺书,③严格脱密期管理等。40.离岗人员保密承诺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包括:①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履行保密义务;②不以任何方式泄露所接触和知悉的国家秘密;③已全部清退不应由个人持有的各类涉密载体;④未经原单位审查批准,不擅自发表涉及原单位未公开工作内容的文章著述;⑤自愿接受脱密期管理,自_年_月_日至_年_月_日服从有关部门保密监管;⑥违反上述承诺,自愿承担党纪、政纪责任和法律后果。41.涉密人员脱密期为多长?一般情况下,核心涉密人员为2-3年,重要涉密人员为1-2年,一般涉密人员为0.5-1年。对特殊高知密度人员,可以依法设定超过上述期限的脱密期。42.涉密人员脱密期如何计算?自机关单位批准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之日起计算。1143.涉密人员脱密期管理有哪些要求?包括:①明确脱密期限;②与原机关单位签订保密承诺书,做出继续履行保密义务、不泄露所知悉国家秘密的承诺;③及时清退所持有和使用的全部涉密载体和涉密信息设备,并办理移交手续;④未经审查批准,不得擅自出境;⑤不得到境外驻华机构、组织或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