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总部大厦(比利时布鲁塞尔)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东营市胜利第十五中学颜子明导言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它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2、西欧联合自强的要求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西欧经济的严重破坏3、欧洲共同体的成立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西欧经济的严重破坏德国士兵的死亡和失踪人数达500万,许多城市遭到破坏,如:汉诺威99%的建筑物遭到破坏,在柏林,如果每天用10列50节车皮的列车运出瓦砾,全部运完需要16年!交通运输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英占区的13000千米铁路,勉强可以行车的只剩下不到1000千米。全德有3395座铁路桥梁不能使用。一片废墟的德国城市街头课堂设问:西欧经济的普遍衰落对其外交政策有何影响?影响:唯美国的马首是瞻,仰美国之鼻息,依赖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2、西欧联合自强的要求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西欧经济的严重破坏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大,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中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1949-1963在任)西欧经济得到较快发展,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美苏争霸严重威胁到西欧的安全与发展,但任何一国的实力都无法与美、苏相比,无法单独应对,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保障自身安全与发展,提高自身国际地位,发挥自己的作用。课堂设问:20世纪50年代,西欧国家为什么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为什么要联合起来?2、西欧联合自强的要求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西欧经济的严重破坏3、欧洲共同体的成立课堂设问:欧共体是何时成立的?其前身是什么?欧共体在政治经济一体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过程: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前身: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措施: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加强科技合作。影响: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它的对欧政策。课堂设问:欧共体是何时成立的?其前身是什么?欧共体在政治经济一体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共体总部大厦欧共体在罗马成立欧元为欧盟的统一货币,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硬币欧元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日本经济的严重破坏2、日本经济的崛起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日本经济的严重破坏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1945年8月,美国投掷原子弹后,日本广岛一片废墟。课堂设问:日本经济的衰竭对其外交政策有何影响?影响:一边倒政策,追随美国。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麦克阿瑟和日本天皇裕仁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2、日本经济的崛起1956-1972年间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课堂设问: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表现有哪些?各国经济增长率(%)比较时间日本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1952—1960年8.22.82.77.54.85.81961—1970年11.24.12.84.85.85.61964年10月1日日本新干线通车行驶在新干线上的高速火车日本生产的汽车日本生产的丰田(TOYOTA)跑车美国的扶植:“冷战”爆发后,美国把日本作为远东的反共桥头堡,从单独占领日本转而扶植日本,不但减免战争赔偿,还向日本资金和物资援助。日本政府推行民主化改革,铲除了明治维新以来残存的封建因素,为后来的经济腾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课堂设问: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什么?日本政府重视科技和教育,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采取了制定经济计划等方式,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进经济的发展。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日本成为美国后勤物资的重要供应地。课堂设问: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是什么?日本小学生在上“生活”课经济: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政治: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国际: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极大冲击了美国的霸权地位和美苏两极格局。课堂设问: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产生了什么影响?美国、日本、西欧的力量对比2、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三、不结盟运动的形成1、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3、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意义三、不结盟运动的形成1、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二战后,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诞生了一系列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二战后美苏两大阵营的争夺,对新兴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广大新兴独立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争霸的斗争,主张走团结合作、反帝反殖反霸、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道路,不结盟运动由此兴起。课堂设问:不结盟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2、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三、不结盟运动的形成1、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兴起,也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时有人称资本主义阵营为第一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为第二世界,民族独立国家为第三世界。这些说法一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发起人--铁托铁托在发表演说第13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2004年2月20日)来自114个不结盟运动成员的近万名代表出席了这次峰会,其中包括62个成员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本届会议。不结盟运动的标志不结盟运动的宗旨是“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不结盟运动的含义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行全面彻底裁军,销毁核武器。不结盟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与不同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成同盟,结盟与不结盟都是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宗旨和含义2、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三、不结盟运动的形成1、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背景3、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意义(1)日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姿态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并从根本上冲击着以美苏为主的两极世界格局。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意义(2)改变了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中国得以冲破美国设置的种种障碍,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请思考: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国合法席位后,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一方面表明第三世界力量的强大,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温馨提示:尼克松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世界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日本等“五极”。请思考: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一下,与“二战”刚刚结束时相比,这时的世界格局出现了哪些变化?“二战”刚结束时是典型的两极格局,美苏两国的抗衡决定着世界的形势。70年代以后,多极化的趋势日渐显露,形成了一些新的力量中心,冲击着旧的两极格局。温馨提示:战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美国、西欧、日本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另外,随着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经济政治的发展,世界日益显示出多极化趋势。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