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通过本章学习,应该掌握的内容:•1、会计要素的含义、内容及分类;•2、动态会计要素和静态会计要素;•3、各会计要素的概念和特点;•4、会计等式及各种变换形式。第一节会计要素•会计要素(Accountingfactor)是构成会计客体的必要因素,是对会计事项所确认的项目进行的归类。•会计要素可分为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静态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会计要素的基本要素。动态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利润。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反映了资产负债表在某一时点上的财务状况,三者的关系构成了资产负债表的格式。收入、支出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反映了利润表在某一时期经营成果,三者的关系构成了利润表的格式。资产(Assets)•定义: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特点:①资产的实质是经济资源。②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资产的成因是资产存在和计价的基础。③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能够加以控制的经济资源。④资产应该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⑤资产是可以用货币来计量的。•资产最重要的特征,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强调这一属性,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未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企业的净现金流入。•预期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就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如,待处理财产损失或库存已失效或已毁损的存货;在技术上已经被淘汰的生产线;已经无法收回的债权等。提问题•分类:•按是否具有实物形态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按计价方式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内容:•流动资产——现金、应收款、存货•长期投资——长期股票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固定资产——机器、设备、建筑物•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商誉等•递延资产——开办费、改良支出等•其他资产负债(Liabilities)•定义: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是企业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特点:①负债是过去或目前的会计事项所构成的现时义务。②负债是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牺牲。③负债必须能以货币计量,是可以确定或估计的。•分类•按其金额是否明确分为;金额确定的负债和金额不能确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内容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交税金、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利润、预提费用、其他应付款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所有者权益(Owner’sequity)•定义:企业所有者(投资人)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剩余经济利益,又称之为净资产。•特点(和负债的区别):①性质不同、②权限不同、③偿付期不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关系:•联系:广义的负债包括了两者,表明两者是企业的资金来源,也表明了债权人和投资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因此,两者在会计核算中增减的方向一致。•区别:两者的内容不同,在核算上是分别处理;从狭义来看,两者的要求权不同,其性质也是不同的。•分类•投入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内容•实收资本(股本)——国家投入资本,法人投入资本,个人投入资本,外商投入资本•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接受损赠资产等•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对资本公积的理解和认识:•从性质来看是属于投入资本的范畴,但在金额上没有严格的限制;•在来源上呈现多样化,可以来源于投资者的额外投入,也可以来源于除了投资者之外的其他企业或个人。不同来源所产生的信息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十分重要;•其用途主要是转增资本,但必须按规定处理。提问题收入(Revenue)•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广义:营业收入、企业投资收益和与营业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入(营业外收入)等。•狭义:只包括营业收入。•理解收入概念:①日常活动的含义;②经济利益的含义;③收入、收益和利得的关系。•收入是指未扣除成本或费用的毛收入;•源于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收益,是指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收入;•源于企业日常活动以外的活动所形成的收益,通常称为利得。在企业中,通过“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的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盗、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出售无形资产收益、罚款净收入等,属于利得的范畴。通过“补贴收入”科目核算的退还的增值税、国家规定的定额补贴,也属于利得的范畴。•特点:①收入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②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总额的增加或负债数额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③收入可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④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内容和分类:•按收入的性质,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取得的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类,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不同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所包含的内容不同,可在明细科目中体现。费用(Expense)•定义: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费用和成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基本特征:①费用最终将会减少企业资源。②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所有者权益。分类及内容•制造成本: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制造费用)——参与成本计算、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不参与成本计算、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利润(ProfitorIncome)•定义: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是收入与费用配比相抵后的差额。•利润要素包括的内容为: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第二节会计等式以上六个会计要素之间存在一些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形成会计的等式,也称为会计平衡式(AccountingEquation)或会计方程式。一、静态要素之间的关系资产和权益的静态平衡关系:资产=权益此时的权益为广义的权益,它包括所有者的权益和债权人的权益,还可表示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最基本的等式,不仅表示为数学等式,并且有特定的经济含义。就一个企业而言,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得利润,必须拥有一定数量可供支配运用的资产,而企业的资产,不外来自所有者的投资和向债权人借款的两个方面。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因此,用会计等式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由于债权人的权益是优先的权益,所有者权益是剩余的权益,它们在会计等式的位置是固定的。这一会计等式为会计的基本平衡式。它表明了三个静态要素之间的关系,它既是企业价值运动的起点,又是企业价值运动在一定时期的终点。所以,它是设置账户的依据,也是记录每一项引起会计要素变动的经济业务的出发点,更是复式记账法的基础,并决定了会计报表的结构。资产和权益的动态平衡关系:(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2)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3)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4)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5)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6)资产增加,负债增加。(7)资产增加,所有者权益增加。(8)资产减少,负债减少。(9)资产减少,所有者权益减少。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具体的情况可以是千变万化,但就其对基本会计平衡式的影响而言,一般不会超出上述9种类型。这9种类型还可以简化为4种类型:第一,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增加;第二,会计等式两边同时减少;第三,会计等式左边一增一减;第四,会计等式右边一增一减。从上述9种业务类型来看,可以得出两点规律性的结论:其一,经济业务引起会计等式中有关项目的变化都是双重性的;其二,经济业务引起会计等式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但变化的结果都不会破坏等式两边的总额平衡关系。这正说明了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客观基础。二、动态要素之间的关系企业在持有静态要素后,必然要运用资产进行生产经营,从而产生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动态要素。这三个要素之间也形成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这一会计等式反映了价值运动的动态表现。三、静态要素与动态要素之间的关系(利润未分配前)收入-费用=利润两式合并:新的资产=新的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分配后,又形成了静态要素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企业又重新开始新一轮的生产经济活动,由于反映了价值运动周而复始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