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贷款业务核算第一节贷款业务概述一、贷款含义•贷款,又叫放款,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二、贷款的种类•(一)按照贷款资产的流动性划分,分为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二)按贷款发放的保障条件划分,分为信用贷款、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贷款•(三)按贷款资金的来源和贷款风险承担对象不同划分,可分为自营贷款和委托贷款•(四)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和质量划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1.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2.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3.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4.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5.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五)按照贷款本息是否逾期一定天数划分,贷款分为应计贷款和非应计贷款•非应计贷款,是指贷款本金或其应收利息逾期90天没有收回的贷款。•应计贷款,是指非应计贷款以外的贷款。•当贷款的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时,贷款发生的应计利息停止计入当期利息收入,应单独核算,将贷款从应计贷款转为非应计贷款,并将已入账的利息收入和应收利息予以冲销。•(六)按照贷款对象划分,贷款可分为单位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一)本息分别核算。(二)商业性贷款与政策性贷款分别核算。(三)自营贷款与委托贷款分别核算。(四)应计贷款和非应计贷款分别核算。三、贷款核算原则•㈠贷款的发放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贷款通则》及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有关规章制度,办理贷款业务应遵循效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原则•㈡对单位发放的贷款可申办展期,个人贷款不办理展期四、贷款业务的基本规定•㈢所有贷款应当由贷款人与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借款合同应当约定借款种类、借款用途、金额、利率、借款期限、还款方式、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和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借款合同需要变更的,必须借贷双方协商同意,并依法签订变更协议。借款人死亡、宣告失踪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其财产合法继承人继续履行借款人所签订的借款合同。•㈣贷款人和借款人应当按照借款合同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计息规定按期计收和交付利息•㈤个人贷款的其他规定•1.发放个人贷款坚持的原则•除个人定期储蓄存单小额质押贷款坚持“先存后贷,存贷结合,存单质押,到期归还,逾期扣收”的原则外,其它各品种的个人贷款均坚持“有效担保,专款专用,按期偿还”的原则。•2.办理个人贷款所提供的有效身份证件必须是居民身份证、军人证或户口簿等•3.可用于办理个人贷款的抵押物是指借款人或第三人具有完全产权的房屋、汽车等(必要时需办理保险)•4.可用于办理个人贷款的质押物包括:实物国库券及银行代理发行的凭证式国库券(国家特别规定不能质押贷款的除外)、金融债券、AAA级企业债券、银行出具的定期储蓄存单。•5.各贷款经办网点每季与借款人至少核对一次贷款账第二节单位贷款业务的核算(一)发放贷款的核算借:贷款—信用贷款—××借款单位贷款户(本金)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借款单位户如有差额,借或贷:贷款—信用贷款—××借款单位贷款户(利息调整)一、信用贷款业务的核算(二)资产负债表日利息的处理贷款按实际利率法,采用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而非直线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即当前“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到期本金的贴现值+各期利息贴现值=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面值+溢价(-折价)+交易费用或贷款本金+(-)贷款利息调整”时的贴现率。(二)资产负债表日利息的处理应收利息=贷款的合同本金×合同利率利息收入=贷款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利息调整的摊销额=上述二者的差额1.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确认利息收入借:应收利息贷:利息收入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贷款”(利息调整)2.资产负债表日收到利息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借款单位户贷:应收利息1、企业在初始确认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时,就应当计算确定实际利率,并在相关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保持不变。2、在确定实际利率时,应当在考虑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所有合同条款(包括提前还款权.看涨期权或类似期权等)的基础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但不考虑信用损失.3、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合同各方之间支付或收取的.属于实际利率组成部分的各项收费.交易费用及溢价或折价等,应当在确定实际利率时予以考虑.4、合同利率(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差异较小的,且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变动不大,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收入,确定摊余成本。(三)按期收回贷款的核算1.借款人主动归还到期贷款的核算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借款单位户贷:贷款—信用贷款—××借款单位贷款户(本金)应收利息—××借款单位户2.银行主动扣收到期贷款的核算一、信用贷款业务的核算•(四)贷款展期和逾期贷款的核算•1.展期贷款不另外办理转账手续。•2.贷款逾期时,应从原来的贷款科目转入该借款人逾期贷款账户。•借:贷款—逾期贷款—××借款单位信用贷款户•贷:贷款—信用贷款—××借款单位贷款户(本金)例题•某行2007年1月1日发放一笔2000万元的贷款,客户预付费用0.5%(10万元),贷款利率8%,于每年年末支付利息,2009年12月31日偿还本金.•试计算2007、2008和2009年年末的摊余成本,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年度年初摊余成本①利息收入②=①×实际利率8.15147%现金流入③=面值×合同利率8%年末摊余成本④=①+②-③20071990162.21431601992.214320081992.2143162.39481601994.609120091994.6091165.3909160+20000(一)保证贷款业务核算•借款人申请保证贷款时,须填写保证贷款申请书,按照《担保法》和《贷款通则》有关规定签定保证合同或出具保函,加盖保证人公章及法人名章或出具授权书,注明担保事项,由银行信贷部门和有权审批人审查、审批并经法律公证后,由信贷部门密封交会计部门保管。会计按单位及财产类设置明细账户,纳入表外科目核算。具体的发放和收回的核算与信用贷款相同。二、担保贷款业务核算(二)抵押贷款业务核算1.抵押贷款的有关规定•抵押贷款的额度规定•抵押财产的种类规定(二)抵押贷款业务核算2.发放抵押贷款的核算(1)银行会计部门应编制表外科目收入传票对抵押物进行表外登记,此时编制的会计分录是:收入:担保物—××担保物—××借款人户(2)会计部门审核借款凭证和单据无误后,办理贷款的发放:借:贷款—抵押贷款—××借款单位贷款户(本金)贷: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借款单位户如有差额,借或贷:贷款—抵押贷款—××借款单位贷款户(利息调整)(二)抵押贷款业务核算3.资产负债表日利息的核算4.抵押贷款按期收回的核算(1)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借款单位户贷:贷款—抵押贷款—××借款单位贷款户(本金)应收利息(2)注销表外抵押物付出:担保物—××担保物—××借款人户5.抵押贷款逾期不能收回的核算(1)抵押贷款逾期时转入“抵债资产”科目核算借:抵债资产(抵债资产的公允价值)贷款损失准备(已计提的损失准备)贷:贷款—抵押贷款—××借款单位贷款户(本金)(贷款本金)应收利息(已核算的应收利息)利息收入(最后一期的利息收入)应交税费(取得抵债资产应交的税费)借方差额入“营业外支出”,贷方差额入“资产减值损失”同时注销表外抵押物付出:担保物—××担保物—××借款人户(2)处理抵押物的核算A.将抵债资产转为自用的核算借:固定资产抵债资产跌价准备贷:抵债资产B.将抵债资产拍卖出售的核算借:吸收存款—活期存款—××购买单位户(或存放中央银行款项)抵债资产跌价准备贷:抵债资产应交税费借方差额入“营业外支出”,贷方差额入“营业外收入”第三节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的核算1.含义:个人消费贷款是指银行对个人发放的用于个人消费的人民币担保贷款。2.种类:个人定期储蓄存单小额质押贷款、凭证式国债质押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住房装修贷款、个人助学贷款一、个人消费贷款的含义及种类第四节贷款损失准备的核算一、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范围•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资产包括贴现资产、拆出资金、客户贷款、银团贷款、贸易融资、协议透支、信用卡透支、转贷款和垫款等。•委托贷款不得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二、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方式•金融企业应当采取组合计提和个别计提相结合的方式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一)贷款损失准备的组合计提方式1.含义:组合计提方式是参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后,按不同类别贷款的风险程度区别一定的预计损失比例计提用于弥补贷款损失的准备。预计损失比例由金融企业根据贷款资产的风险程度和回收的可能性合理确定。2.计提比例银行可参照以下比例按季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如果正常类贷款有风险,也可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根据其风险状况自主确定。(二)贷款损失准备的个计提方式1.含义:个别计提方式是金融企业对于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贷款资产,在取得表明减值的客观证据后,计算资产负债表日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以该现值低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贷款减值损失,计提用于弥补贷款损失的准备。2.贷款资产减值的确认条件贷款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下列各项:A.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B.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C.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D.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E.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F.无法辨认一组金融资产中的某项资产的现金流量是否已经减少,但根据公开的数据对其进行总体评价后发现,该组金融资产自初始确认以来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确已减少且可计量,如该组金融资产的债务人支付能力逐步恶化,或债务人所在国家或地区失业率提高、担保物在其所在地区的价格明显下降、所处行业不景气等;G.债务人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使权益工具投资人可能无法收回投资成本;H.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发生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I.其他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3.贷款资产减值测试的原则•对单项金额重大的贷款资产应当单独进行减值测试;对单项金额不重大的贷款资产,可以进行单独减值测试,也可以将其包括在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贷款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单项金额重大的标准,由企业根据自身管理水平和业务特点自行确定。单项金额重大资产的标准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4.贷款资产减值测试的方法•贷款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贷款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包括尚未发生的未来信用损失)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的原实际利率折现确定,并考虑相关担保物的价值(取得和出售该担保物发生的费用应当予以扣除)。原实际利率是初始确认该金融资产时计算确定的实际利率。三、贷款损失准备的会计核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