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社会心理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主讲教师:马金焕参考书目侯玉波社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金盛华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俞国良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谢利.泰勒社会心理学(第12版)上海人民出版社考研大纲内容提要一社会思维1.自我2.归因3.社会知觉与社会判断4.社会态度5.内因社会认知考研大纲内容提要二社会关系1.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2.亲密关系3.偏见与歧视4.利他行为5.侵犯行为考研大纲内容提要三社会影响1.说服2.从众与服从3.去个体化4.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5.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6.合作、竞争与冲突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社会心理学的方法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根源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的伦理道德1.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怎样想、怎么相互影响以及怎样与别人相联系的一门科学。2.社会心理学的方法社会分析层次个体分析层次人际层次社会分析层次社会分析层次尝试了解社会行为的一般模式,如自杀率、投票行为、消费行为等。社会行为可以解释为由经济困难、阶级冲突、价值冲突、政府政策或技术革新等因素所驱动。社会分析的目标是辨别社会驱力与一般社会行为模式的联系。个体分析层次个体分析层次是以个体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心理特征来解释行为。强调个体在儿童期经历、能力和动机以及人格或心理适应等方面的差别。人际层次关注个体现在所处的社会情境。该社会情境包括个体环境中的其他人,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以及他们与该个体的关系等。3.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根源精神分析理论(内驱力和冲动)行为主义理论(行为的塑造)格式塔理论(把环境看做整体)4.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故事导入:一天凌晨3点钟,一位警察看到辍学的学生拉里从一家商店的后门走出来,并带着一个装满钱的书包。这家商店像附近的很多商店一样,晚上已经关门很久了。警察向拉里喊话,让他站住,举起手来。拉力转过身,从兜里掏出一支手枪,对警察扣动了扳机,子弹打在警察的腿上,后来,拉里被捕入狱。试用不同理论探讨拉里为什么要袭警?4.1动机理论动机理论关注个体本身需要和动机的一种研究方法,认为需要能够影响认知、行为和态度。4.2学习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们现在的行为由过去的经验所决定。在任何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人们将学会特定的行为,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行为将成为习惯。当再次处于同样的环境时,人们会倾向于以相同的习惯的方式行动。学习发生的三种机制:联结强化观察学习4.3认知理论认知的方法强调人们的行为依赖于其如何感知社会环境。中心思想:人们倾向于自发地将事物分组或分类;人们总是把一些事物当做凸现在前面的(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看做呈现在后面的(背景)。4.4决策理论认为个体会对不同行为的成本和获益进行评价,并选择其中最符合逻辑、最合理的一个。人们会选择那些成本最小而获益最大的行为。4.5相互依赖理论该理论将对个体行为的分析转移到对两个或多个相互作用的个体行为的分析。当人们之间相互作用时,他们也在彼此影响。“相互依赖”意味着一个人所得到的结果至少会部分地依赖于另一个人的行为。相互依赖理论最明显的例子是社会交换理论。4.6社会文化理论研究社会背景如何影响他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重点研究内容:特定群体共同的信仰、价值、传统和行为模式;社会规范;社会角色。4.7进化社会心理学该理论将进化和自然选择的思想应用到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生活的理解中。强调作为一个物种通过遗传获得的共同特征。4.8现代社会心理学理论整合以上各种观点,试图去了解行为、思维和情感的关系。报告某一范围内的现象,如帮助困境中的陌生人,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或依从同辈的压力等。关注社会行为的某一个特定方面,而非包含社会生活的全部,被称为中距理论。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5.1被试选择研究者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就是以后需要作出结论的人群。普遍使用大学生性别偏见少数种族被试少5.2相关研究与实验研究例子:身体吸引力与大学生在其他同学中受欢迎的程度。小学生看暴力节目的时间与其攻击行为的数量的关系。5.3现场与实验室设置现场研究考察自然条件下发生的行为;实验室研究考察在人为的条件下发生的行为。5.3收集数据的方法自我报告观察研究档案研究19世纪40年代,研究者想知道白人对黑人的暴力是否与经济困难所导致的挫折感有关,他们采用美国南部的棉花价格与对黑人处死刑的历史记录,发现大部分死刑发生在棉花价格最低的年份。在1926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GeorgeTaylor)创造了裙摆指数理论。裙摆指数像是一种衣裙交易所的指数,以裙子的长度作为经济状况的一个信号,裙摆越低股市低迷。5.5研究中的偏差实验者偏差可采用单盲或者标准化解决被试偏差好被试、消极被试、忠诚被试、忧虑被试可采用匿名或单盲实验重复验证可避免以上两种误差6研究的伦理道德故事导入:1932年,美国公共卫生部门开始在阿拉巴马州的Tuskegee城进行一个长达40年的研究,研究对象是399名贫穷、仅有初等文化的黑人男性,这些人都患有梅毒,研究目的是追踪患有梅毒的男性在得不到治疗的情况下病情发展的时间历程。这些人被告知正在接受治疗,但事实上从未给予他们任何药物处理,直到1972年,由于研究仍在进行,此时的幸存者依然得不到治疗。研究者实验中的欺骗三个重要的伦理道德原则是知情同意、事后说明和最小风险(匿名保密)。第二章认识自我什么是自我自我知识从何而来自我知识的各个方面自我调节动机与自我社会比较理论自我展示1.什么是自我自我是人们对自己所持有的看法和重要信念的集合。什么是我们最重要的特质?什么是我们最擅长的?什么是我们最不擅长的?什么样的情景是我们所偏好的?什么是我们所回避的?自我的三个组成部分物质自我真实的物体、人或者地点等躯体自我和躯体外自我社会自我我们被他人如何看待和承认社会特性: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关系精神自我内部自我或心理自我我们所感知到的内在的心理品质代表了我们对自己的主观体验,对自己的感受自尊是我们对于自己所作出的评价。自尊量表1.我觉得我有很多好的品质2.我觉得我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3.有时我觉得我一点都不好4.我觉得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其他人相同5.总的来说我觉得我是一个失败者6.总体来看,我对自己很满意思考自我意识是不是人类所独有的?自我是何时发展出来的?2.自我知识从何而来社会化反射性评价其他人的反馈自我知觉标志唤醒状态环境的独特性和他人进行比较社会认同文化影响2.1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自我知识大部分来源于社会化社会化过程是我们早期经验的核心,随后这些经验逐渐发展并最终成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2.2反射性评价是指个体所知觉到的其他人对我们的反应。Baldwin,Carell,Lopez(1990)招募天主教徒所做的反射性评价实验。2.3其他人的评价一般而言,家长、同伴、教师如何看待孩子的能力与孩子在这方面的自我概念有着很密切的关系。2.4自我知觉我们也可以从自己的行为中推断出自己的人格特征。在观察我们自己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我们持续的喜欢某种活动,某种食物,或某些人,通过观察这些有规律的事情,我们获得了关于自我的知识。2.5标志唤醒状态从自己的生理唤醒状态来推断我们自己的人格与内在状态。2.6环境的独特性2.7和他人进行比较2.8社会认同社会认同源自于个人的社会群体成员身份,以及与此身份相关的价值观和情感。群体包括家庭、社会关系、工作、宗教信仰、政治的、种族的或社区的群体,以及与自我有密切联系的其他方面。2.9文化与自我个人主义倾向为主的西方文化—独立性自我集体主义倾向为主的东方文化—相互依赖性自我独立性自我一个有界限的、独一无二的、整合动机与认知的“小宇宙”,是集意识、情绪、判断、行动为一身的动态枢纽,既区别于其他“小宇宙”,又从他所在的社会和自然背景中凸显出来。在西方,独立性是社会化的基本任务。会叫的轮子才能够得到油的润滑相互依赖性自我将自己看做周围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并认为自己的行为取决于其他人认为自己应当采用的思考、感觉和行动的方式。相互依赖性自我并不是一个有限定的整体,他的结构随着社会情境特征的变化而变化。从文化视角分析“我爸是李刚”枪打出头鸟母亲父亲朋友合作者同事兄弟姐妹自我父亲兄弟合作者朋友母亲合作者自我独立自我观互相依赖自我观自我的概念化代表(引自Markus&Kitayama,1991)对自我概念独立性与相互依赖性的测量以下数字代表了你对某一个项目赞同或不赞同的程度,这是一个从1到7的连续体。1.在与我接触的人中,我尊敬有权威的人。2.我很高兴能被给予单独的奖励与表扬。3.周围人高兴了我就会高兴。4.在教室中发表讲话对我而言并不是问题。5.当我为教育与职业发展制定计划时,我必须要考虑我父母的建议。6.在我的人格特征中与他人不同的部分对我很重要。3.自我知识的各个方面自我图式自我差距3.1自我图式图式—一种有组织的、结构化的关于某种概念或刺激的认知集合。自我图式—描述我们思考自己时所遵循的维度。3.2自我差距自我差距—指我们实际上是什么样子与我们理想中想要成为或认为我们应该成为的样子之间的差距。理想自我—我们理想中想要成为的人。应该自我—我们认为我们应该成为的自我。实际自我与理想自我存在差距会造成与沮丧相关的情绪;实际自我与应该自我存在差距会造成与不安相关的情绪。4.自我调节工作自我概念自我复杂性自我效能和个人控制行为激活和抑制自我觉知自我调节自我调节—是指人们控制、引导自己行动的方式。4.1工作自我概念工作自我概念—特定情境下突出的部分自我概念。工作自我概念利用我们总体自我概念,指导特定情境下的社会行为,并反过来受情境中发生的事情影响。4.2自我复杂性自我复杂性—人们思考自己时所利用的维度数量。4.3自我效能和个人控制自我效能—我们对于自己是否能完成某项任务的预期。4.4行为激活和抑制自我调节包含关于接近和回避哪些人和活动的基本决策。人们拥有控制这些任务的两个独立的动机系统:欲求系统(行为激活系统)厌恶系统(行为抑制系统)4.5自我觉知自我觉知—将自己作为自己注意指向的对象。自我调节的控制理论人们将自己的行为与某个标准进行比较,确定它是否符合标准,并继续调节他们的行为,直到符合标准,或者干脆放弃目标。公众自我意识—关注自己在他人眼里显得如何的倾向。私人自我意识—关注内在自我的倾向。5.动机与自我寻求准确自我概念的需要一致的自我概念的需要自我改善自我增强5.1寻求准确自我概念的需要心理学家亚可夫.特罗普指出,在缺乏促使人们顾全面子或力争成功的因素时,人们倾向于选择最可能提供关于自己能力的信息的任务。特罗普称之为“诊断性”任务。拥有准确自我是选择任务时一个重要决定因素,特别是当我们对自己的能力不确定时。5.2一致的自我概念的需要自我证实—寻找并解释能够证实自己我概念的情境。我们需要相信自己拥有的某些内在品质随着时间的改变会保持相对稳定。5.3自我改善自我改善通常由批评所驱动,不管是来自他人的外显批评,还是来自自己成绩的内隐批评。5.4自我增强自我增强—对自己持有肯定看法的需要。积极错觉—对个体个人品质的、带有轻度错误的积极知觉,具有自我增强性质。自我肯定—人们通过肯定自己其他方面的品质来应对对自我价值的特定威胁。自我评价维持理论—对他人的成功感到骄傲(沾他人荣誉的光)或者不满(自己被比下去)并努力重获良好的自我感觉。6.社会比较理论社会比较理论—任务人们会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评估自己。第三章社会认知社会认知个人知觉归因1.社会认知社会认知—又称社会知觉,是指人们根据环

1 / 1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