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一、定义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和评价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任务的三个层次,研究的基本方法。二、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1.基本原理①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分布的原理;②疾病的发病过程;③人与环境的关系(疾病的生态学);④病因论;⑤病因推断的原则;⑥疾病防制的原则和策略;⑦疾病发展的数学模型。2.实际应用①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②疾病的监测;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④疾病的自然史;⑤疾病预防的效果评价。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流行病学观察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其特点是在观察时不施加任何人为因素,也不改变体内外环境的任何条件。2.流行病学实验又称现场流行病学实验,主要是在人群中进行。可分为人群现场实验、临床实验和社区实验三种。其特征是需要人为地控制某些处理因素,故又称为干预性研究。3.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又称数学流行病学。理论流行病学研究即用流行病学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或公式,显示疾病流行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流行病学理论研究。四、流行病学的特征1.群体特征2.对比的特征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4.社会医学特征5.预防为主的特征6.发展的特征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的概念:流行病学研究可通过观察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描述疾病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频率与分布的现象,这就是疾病的分布。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为阐明病因以及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机理提供线索;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和疾病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一、疾病频率测量指标(一)发病指标1.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2.罹患率疾病在一个较短时间内发生的频率,也是人群新病例数出现频率的指标。3.患病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在被调查人口中某病现有病例(包括新旧病例)的频率。4.续发率表示在原发病例出现后,家庭或单位成员中易感者受传染而发生二代病例的频率,又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或接触者发病率。5.感染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6.病残率在一定期间内人群中实际存在的病残人数的比率。(二)死亡指标1.死亡率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或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2.病死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二、疾病流行强度1.散发发病率呈现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称为散发。2.爆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3.流行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称为流行。4.大流行在一定时间内,某病的发病率大大超过流行的水平,而且迅速蔓延,可以涉及全国,甚至超过国界涉及数国、数洲。三、疾病分布的形式(一)人群分布特征1.年龄一般可分为儿童多发、青壮年多发、老年人多发以及各年龄组无明显差别四种情况。年龄分布一般与下列因素有关:宿主免疫力;感染机会;疾病潜伏期;预防措施。2.性别一般分为男性多见、女性多见、二者无明显差别三种。与其分布有关的因素主要为男女性本身遗传和生理因素,以及接触病因的机会。3.职业主要与接触致病因子的机会多少有关,反映了劳动条件、劳动者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卫生文化水平,以及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4.民族反映了不同民族、种族的遗传因素、社会经济状况、风俗习惯、地理环境、医疗卫生质量和水平。(二)时间分布特征1.短期波动含义与爆发相似,区别在于爆发常用于少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短期波动多是因为人群中大多数人在短时间内接触或暴露于同一致病因素所致。2.季节性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可分为三种情况:严格季节性、明显季节性、无明显季节性。导致季节性升高的原因可从几个方面讨论:病原体情况、野生动物生活习性、人类易感性、劳动、生活情况,接触病原因子的机会。3.周期性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常见原因:存在传染源和足够数量的易感人群的大中城市;传播机制容易实现;病后可形成稳固的病后免疫;易感者积累的速度;病原体变异的速度。4.长期趋势(长期变异、长期变动)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可为几年或几十年),观察探讨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长期变异的原因主要有:病因发生变化;抗原变异;诊治条件和能力的改变;人口资料的变化;登记报告制度改变。(三)地区分布特征1.疾病在国家间分布只发生于世界某些地区,或全世界均可发生,但在不同地区的分布不一,各有特点。2.国家内的分布疾病在国内的分布也有差别,主要与各地区不同的气候、地理特征,以及生活、饮食习惯有关。3.疾病的城乡分布城市多见:呼吸道疾病和某些传染病;农村多见:肠道传染病、地方病、虫媒传染病及自然疫源性疾病。4.地方性分布某些疾病常存在于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无需从外地输入。⑴分类:①自然地方性疾病,指某些传染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仅存在于一定地区,而不见于其他地区。②自然疫源性疾病,在自然地方性疾病中有些以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其病原体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无需人类参与,而能在特定的节肢动物和野生动物宿主之间长期生存繁殖,世代延续,偶可涉及于人。③地方病,指非传染病中有些疾病由于其致病因子等因素的分布有一定的地区性而呈现严格的地方性。⑵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①该病在当地居住各人群组中的发病率均高,并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组,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于不发病;③外来的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相似;④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向;⑤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可能发生类似疾病。第三章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包括现况研究、筛检、生态学研究等。其中现况研究是最常用的方法。一、现况研究的概念和目的1.概念它是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对一定人群或人群样本在某一短时间内的患病或健康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所进行的调查2.目的:描述疾病分布,探讨病因,确定高危人群,疾病预防控制效果的评价。3.类型⑴普查:为了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健康状况,于一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的人群中每一成员所作的调查或检查。⑵抽样检查:通过对部分有代表性人群的调查,推测其全人群中患病或健康状况的调查方法。二、设计与实施1.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际情况选择。2.样本含量根据以下因素确定样本大小:预计现患率或阳性率;对调查结果精确度的要求。3.实施设计调查表,进行问题调查、体查、现场调查。4.数据分析计算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某种分布特征与某种(些)因素的关联强度。第四章队列研究一、基本原理选定暴露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组人群,随访观察一定的期间,比较两组人群某种疾病的结局(一般指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断该因素与发病或死亡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这是一种由因到果的研究。二、类型⑴前瞻性队列研究⑵历史性队列研究⑶双向性队列研究三.常用术语⑴结局:研究者预期的结果事件,包括发病、死亡和各种化验指标。⑵观察终点:观察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⑶观察终止时间:整个研究工作可以得出结论的时间。四、设计与实施1.确定研究因素2.确定研究结局3.研究对象的选择与来源①基本原则:暴露组有较高的暴露率;具有可比性;研究人群稳定,能够满足需要。②暴露人群的选择:特殊暴露人群;一般人群;有组织的人群团体。③对照人群的选择:内对照;外对照;一般人群对照。3.样本含量(1)考虑因素:暴露组与对照组的比例;失访率。(2)样本计算的四个参数:一般人群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水平;暴露人群的发病率水平;显著性水平(α);把握度(1-β)。(3)研究的内容暴露因素的剂量水平、暴露时间的长短、暴露的持续性;五、资料的收集和分析1.基线资料的收集;随访的期限、方法;观察的终点与终止时间。随访方法、内容和观察终点的确定。2.资料分析方法①率的计算:发病率,死亡率②暴露因素与疾病联系的强度分析:RR、RR的可信区间、AR、AR%、PAR、PAR%。③病因的判断六、偏倚及其控制(1)常见偏倚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2)偏倚控制严格按规定的标准选择研究对象;尽可能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提高设计水平和调查质量,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七、优点和局限性⑴优点:可直接估计相对危险度;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较强;一次调查可同时观察某因素与多种疾病的关系;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较小。⑵局限性: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研究费时间、费人力、花费高、实施难度大;容易产生失访偏倚。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一.基本原理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调查他们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情况,以研究该疾病与某个(些)因素的关系。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二.类型⑴病例与对照不匹配⑵病例与对照匹配三.常用术语⑴暴露:指研究对象曾经接触过某些因素,或具备某些特征,或处于某种状态。⑵比值:某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之比。⑶OR:比值比,是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四.设计与实施1.研究对象的选择与来源①基本原则:有代表性;有可比性。②基本来源:医院的现患病人;医院、门诊的病案,及出院记录(医院为基础的);社区、社区的监测资料或普查、抽查的人群资料(社区为基础的)。③病例的选择要求:诊断可靠;有暴露于调查因素的可能性;尽量选择新确诊的病例。④对照的选择要求:能代表产生病例的人群;不患有与所研究的疾病有共同已知病因的疾病。2.样本含量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包括:①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率;②估计该因素引起的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的比值比OR;③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α);④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3.调查表的设计一般可分为一般情况、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调查三部分;注意调查的项目要全而精,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含义,注意调查时的艺术。五、数据的分析1.描述性统计:均衡性检验;描述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2.统计性推断:计算χ2值、OR、OR的可信区间、病因分值。六.偏倚及其控制1.常见偏倚①选择偏倚:入院率偏倚、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检出症候偏倚、时间效应偏倚等。②信息偏倚:回忆偏倚、调查偏倚。③混杂偏倚:混杂所带来的偏倚。2.偏倚控制①按照随机、多中心、新等原则选择病例;诊断方法统一、标准;收集病例时间可适当延长。②注意指标选择,提高调查员技能,采用盲法调查。③限制、配比、分层、多因素分析。七、优点和局限性1.优点:特别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相对更省力、省钱、省时间,易于组织实施;样本较小;一次调查可同时研究某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2.局限性: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容易出现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第六章流行病学实验一、概念以人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人为地给予或控制某种研究因素,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随访观察一段时间后,分析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判断实验效应。二、基本原则1.前瞻为一种前瞻性研究2.干预必须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处理3.随机研究对象来自同一总体,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4.对照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三、主要类型1.临床实验以病人个体为单位进行实验分组的实验方法。2.现场实验是尚未患病的个人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处理或某种预防措施。3.社区实验以整个社区作为干预的基本单位进行的实验。4.类实验缺少随机分组或平行对照的实验研究。四、设计与实施1.基本原则随机、对照、盲法、重复。2.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按下列原则选择:对干预措施有效;发病率较高;依从性好;能将实验坚持到底;干预对其无害。3.数据的分析均衡性检验;率的计算;显著性检验;偏倚的估计与分析。五、注意问题1.医德问题实验前必须先做毒性试验、三致实验和人体安全试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