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中国利用外资与对外投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八讲中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教学内容第一节我国利用外资第二节我国对外投资教学目的1、了解我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基本方式。2、理解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3、掌握我国安排金融安全的措施。引导案例建国之初,我国曾利用贷款和记账外汇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引进技术设备。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引进了156项重点项目,从而奠定了我国的工业基础,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利用出口信贷和延期付款方式,从西方国家引进了一些现代技术设备,填补了我国一些生产领域中的空白。1978年改革开放后,在外资利用上呈现出崭新局面,方式多种多样。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是成了除美国外最大的外资流入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补充了大量的资金缺口。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也开始尝试向国外输出资本,更加紧密地融入国际大环境中。“引进来”与”走出去”在80年代初期,国家就曾明确提出要发展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像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五矿集团等已经开始海外投资活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肯定了跨国经营是实现经济循环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当时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和战略研究工作的滞后,以及“官倒”之风盛行等原因,出现了国内资本输出到国外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并且,当时的对外投资动机主要是来自企业层面,是企业出于赢利的驱动来把资金投向海外市场。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样的目标设定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纳入了中国总体发展战略之中,成为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战略在全球的延伸和体现。第一节我国利用外资一、我国利用外资的方式(1)国际信贷:接受各国、各国际机构的贷款。(2)直接投资:吸收外国资金开办企业。(3)发行国际债券:在外国或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公司债券。(4)利用中国银行外汇资金:中国银行除掌握本身的外汇资金外,还利用海外分支行和国内机构吸收的外汇存款、外国银行的往来存款和贷款、外国的出口信贷款等外汇资金供国内各企业、各部门使用。二、我国利用外资的历史数据我国利用外资的结构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年份金额(亿美元)外商其他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借款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有A股、B股、H股、N股、S股等的区分。这一区分的主要依据股票的上市地点和所面对的投资者而定。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国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票。1990年我国A股股票一共只有10只,至1997年底,A股股票增加到720只,A股总股本为1646亿股,总市值17529亿元人民币,与GDP的比率为22.7%。1997年A股年成交额为30295亿元人民币。我国A股股票市场经过几年快速发展,已经初具规模。B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它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它的投资人限于:外国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人。现阶段B股的投资人,主要是上述几类中的机构投资者。B股公司的注册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内,只不过投资者在境外或在中国香港、澳门及台湾。自1991底第一只B股-----上海电真空B股上市发行以来,经过6年的发展,中国的B股市场已经由地方性市场发展到由中国证监会统一管理的全国性市场。到1997年底,我国B股股票有101只,总股本为125亿股,总市值为375亿元人民币,B股市场规模与A股市场相比要小的多。近几年来,我国还在B股衍生产品及其他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例如,1995年在深圳南玻公司成功地发行了B股可转换债券,蛇口招商港务在新加坡进行了第二上市试点,沪、深两地的4家公司还进行了将B股转为一级ADR在美国柜台市场交易的试点等。H股,即注册地在内地、上市地在香港的外资股。香港的英文是HongKong,取其字首,在香港上市外资股就叫做H股。依次类推,纽约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是N,新加坡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是S,纽约和新加坡上市的股票分别叫做N股和S股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1979—1982年。改革开放初期,外商直接投资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总计11.67亿美元。2.第二阶段:1983—1991年。出现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次高潮。1986年与1985年比,批准项目下降51.3%,协议金额下降52.2%。3.第三阶段:1992—1996年。出现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二次高潮。1993年协议金额创下了历史记录;高达到1114.36亿美元,1996年的实际利用金额也创下了417.25亿美元的历史新高。4.第四阶段:1997—2000年。外商直接投资的暂时性挫折。1997年为452.57亿美元,1998年为454.63亿美元,1999年为403.19亿美元,2000年为407.15亿美元。5.第五阶段:2001—现在。这一时期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式逐步多样化,并且利用外资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高达826.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8%,外商投资已遍及第一、二、三产业的几乎所有行业。三、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与利用外资有关的政策法规,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外商独资企业法》,对利用外资的管理逐步完善。我国利用外资的主要问题1、相对于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而言,我国吸收外资仍处于低级水平。2、利用外资结构处于不合理状态(1)外资集中投向东部沿海地区,致使中西部地区远远落后。(2)外商投资的产业分布极不合理。3、外商控制主动权,实行市场垄断,冲击民族工业。4、外资来源渠道单一,投资来源集中于东南亚一带。5、盲目利用外资,致使部分外商投资质量不佳。“三资”企业偷、漏、逃、避税现象严重。6、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四、我国对外债的管理我国对外债的定义是: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者其他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其他机构用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1、外债规模管理规模管理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确定举借外债的数量界限,即适当的外债规模。我国外债水平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即经济发展对外汇资金的需求、对外债的承受能力和国际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一国外债规模是否合理,主要参考三个指标:债务率、偿债率和负债率。2、外债结构管理外债结构管理是在外债规模基本确定的前提下,根据经济建设对外资的实际需要和具体要求,国际资本市场行情及其发展趋势等,对外债结构的各个要素的构成比例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以达到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保证偿还的目的。1.利率结构管理。2.币种结构管理。一是债务币种多样化;二是合理搭配币种结构的比例。三是外债币种在借、用、还三个环节要相互衔接和适应。3.期限结构管理。一是保持中长期债务为主;二是保持短期外债的增长总体上低于中长期外债的增长;三是保证债务偿还期限的均衡分布,尽量减少偿债高峰。五、利用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1、促进投资增长2、增加税收3、促进经济发展4、增加就业5、增加出口创汇外资企业七大避税招数1.通过转移定价逃避纳税。2.通过“资本弱化”向海外支付巨额利息逃避纳税。3.通过在国际避税地注册公司逃避纳税。4.通过抵消往来账目减少收入逃避纳税。5.利用我国的税收征管漏洞逃避纳税。6.隐瞒业务范围或改变业务性质逃避纳税。7.利用电子商务逃避纳税。据《国际金融报》报道,1996年成立的苏州耐克,是耐克国际在中国投资注册的全资子公司,两者间一个联系的纽带是双方共同签订的《工业产权许可及独占分销协议》,该协议要求苏州耐克从2000年6月起,按其产品在国内销售额的6%支付给耐克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耐克商标使用权费。2003年太仓海关发现,根据WTO的协定,商标使用权这种间接支付被严格认定为海关征税所基于成交价格的组成部分,对这项转移应该征税,于是双方发生了争端。为什么苏州耐克愿意选择支付环节缴税而不愿意选择海关缴税呢?这里面大有文章!以2001年为例,该年度苏州耐克实现销售额超过7亿元,如果正常对外支付商标使用权费,大约在4200万元以上。如果从支付环节纳税,大约需缴所得税420万元左右,但如果由海关补征,却需缴纳税款1554万元左右,两者之间竟然相差3.7倍。外资企业避税造成的严重危害1.给我国造成巨额税收损失。外资企业避税的直接危害是减少我国的税收,据此前有关部门的测算,在华外资企业年避税的金额在300亿元以上。而近日有的媒体引述一些地方税务官员的测算,这个数字可能高达1270亿元之巨。可见,外企避税给我国造成税收损失之严重程度。2.国内的“假外资”现象愈演愈烈。许多国内企业在投资之前,先绕道去国外寻找可代表自己利益的投资主体,然后将自己的资金汇往国外,再以外商名义在国内进行投资,造成大量的假外资现象,从而无形中造成国家税收的大量损失。中国外汇管理部门近两年在检查中发现,境内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转变为外商身份再回国内投资的现象不少,其中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尤为严重。在目前已发现的近十起案件中,“假外资”金额合计达5000多万美元。另据商务部研究院统计。在中国每年实际利用的外资中,约有1/3是国内资本“留学”后回流形成的,若按2004年引资600亿美元的规模估算,其中约有200亿美元是“假外资”。3.正在将我国的民族企业推向困境。外企利用各种途径避税,使内资企业的赋税相对较重,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税负更重。非常不利于我国民族企业的发展。再者,国有企业交的是增值税,增值税的发票还可以抵扣一些税款,而大多数民营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不交增值税,交的是营业税,而营业税发票是不能抵扣的,这也给民企造成了极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六、利用外资对我国的消极影响1、外资垄断2、市场瓜分3、产业结构失衡4、操作上的弄虚作假5、加大通货膨胀压力七、我国加强金融安全的措施1、引导外资的产业投资方向2、避免超国民待遇3、支持民族企业第二节我国对外投资一、我国对外投资的基本方式我国对外投资产业主要集中于一些生产性项目,主要有:(1)小规模制造业。(2)资源开发项目(3)对外工程承包中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的历程1、1988年以前的自发阶段。在这一阶段,1979年11月北京市友谊商业服务公司与日本东京九一株式会社在日本合资的京合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境外投资的最初尝试,其后一批拥有进出口权的专业外贸公司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机构,在对外开放政策的鼓励下也开始对外投资经营的尝试。由于这一时期的投资基本属于自发性质,且理论界对此有较大争议,所以,投资量很小。2、1988—1991年的试点阶段。1985年国家对外经贸部作出“只要是经济实体,有资金来源、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业务专长、有合作对象的均可申请到国外开设合资经营企业”的决定,不久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进行跨国投资经营试点,其后首钢等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国内大型企业及集团也开始在国外直接投资兴办企业,我国的境外投资初见规模。但鉴于当时国内外情况,1989年我国实行治理整顿,暂停了贸易型海外企业的审批,境外投资也因此受到影响。3、1992—2004年的稳步发展阶段。1992年我国政府明确了经济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许多地方和企业都把发展对外投资实现跨国经营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来考虑。大量企业纷纷探索到海外投资办厂的路子,使我国的境外投资得到迅速发展。截至1996年底,我国经对外经贸部批准或备案的境外企业已达5045家,对外投资额57.2亿美元,

1 / 6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