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研究生政治考试复习题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东南大学2016-2017学年秋季学期自辩中特考试复习题《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1)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它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客观性、物质性和发展的规律性,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自然观的羁绊,传承了古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传统。(2)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它培植了求实和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它促进对自然界的认识从注重神学教义到注重经验事实、从注重思辨和想象到注重观察、实验和数学推理、从注重把宗教作为判定认识标准到注重把实践作为判定认识标准的转变;它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等科学方法分门别类地研究自然界。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系统自然观:--------------------------------------------------------------------------------------------------------------------------------------(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2)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3)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4)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人工自然观:--------------------------------------------------------------------------------------------------------------------------------------(1)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2)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3)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科学性特征,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主张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性原则和客观方法。生态自然观:--------------------------------------------------------------------------------------------------------------------------------------(1)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2)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3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相同】(1)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2)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不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联系】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形成本体论和认识论。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在总体上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一般生产力,技术是现实生产力;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现代科学和技术形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体系结构。2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1.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由学科结构和知识结构组成。(1)学科结构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构成。(2)知识结构由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假说、科学理论构成。现代科学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1)学科结构形成立体的架构。(2)知识结构各要素渗透在学科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都是系统化的知识,都会经过一个由科学事实到科学理论的形成过程。2.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1)门类结构由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构成。(2)形态结构由经验形态的技术、实体形态的技术和知识形态的技术构成。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表现出现代技术的发展过程。(1)门类结构是立体的架构,(2)形态结构的各要素同样渗透在门类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都包含经验技能、都使用工具机器,都蕴涵了知识。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研究表明,科学技术在各自的发展中,不但日益多样化和系统化,而且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Ꙭ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立场、观点为基础,吸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基本方法,并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的方法论。(1)科学技术研究,离不开辩证思维。(2)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这些辩证思维的形式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3)自觉地认识和提升这些辩证思维的形式,对于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深入研究科学技术,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2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1)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核心就是辩证思维。(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就是把辩证法贯彻到科学技术研究中,以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想渗透到具体的科学技术研究中,把握具体科学技术研究的过程。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1)【实质】科技异化实质上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和人的异化一种必然结果。(2)【劳动】劳动是人的最根本最现实的实践活动,是人及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方式,劳动的异化必然带来人的其他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全面异化。(3)【科学】科学技术也不例外,因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科学技术作为劳动亦即人处理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社会活动的产物,也必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异化而表现出异化的现象。(4)【克服】最根本的是要消灭对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利用方式,把现代科学技术从资本主义制度下解放出来。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最终解决资本主义的科技异化问题。在马克思看来,异化的完全克服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中才能最终实现。Ꙭ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科学技术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一样,建立在诚信和道德的基础上。现阶段,默顿的科学的精神气质受到挑战,科学技术工作者有失范行为,需要制定相关科研诚信指南和工程师伦理准则加以规范。(1)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和医学实践,尤其是进行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应该遵循社会伦理、生命伦理、动物伦理等。(2)技术工作者,尤其是工程师,在工程技术活动中,应该遵循一定的职业伦理和社会伦理准则,应该承担对社会、专业、雇主和同事的责任,应该对工程的环境影响负有特别的责任,规范自己的行为,为人类福祉和环境保护服务。Ꙭ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为了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必须从经济条件、社会环境与国家政策三个方面予以保证。从政策、法规与组织机构,制度化诸方面予以保证,包括建立保障研发活动社会运行的机制,建立保障科学技术发展的决策机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科学技术体制。具体地来说,(1)科研经费的投入(2)科技人才的培养(3)信息资源与科技传播(4)社会政治环境a)稳定b)鼓励科技发展的科技政策c)恰当的经济和法律制度d)适宜的文化价值氛围:民主e)异质文化的介入: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导论1如何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一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2)【中特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3)【中特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5)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4)【鲜明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5)【三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2)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3)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如何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意义?(1)【为何提出】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人民美好生活的物质精神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人民自身权益。全面从严治党,为人民群众引领正确道路。体现了党自身的责任担当。对民族,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梦奋斗;对人民,要坚持改革开放,共同富裕;对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2)【如何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中央立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立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