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各章习题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习题答案一、术语解释1.市场失灵。对于非公共物品而言由于市场垄断和价格扭曲,或对于公共物品而言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原因,导致资源配置无效或低效,从而不能实现资源配置零机会成本的资源配置状态。2.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者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通常指厂商或个人在正常交易以外为其他厂商或个人提供的便利或施加的成本。3.政府干预。宏观调控(Macro-economicControl)亦称国家干预,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是一个国家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经济职能。它是国家在经济运行中,为了促进市场发育、规范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总体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的过程是国家依据市场经济的一系列规律,实现定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对货币收支总量、财政收支总量、外汇收支总量和主要物资供求的调节与控制。运用调节手段和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的过程。4.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5.公共需要。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6.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某一社会存在公共产品,就不能排斥该社会任何人消费该种产品,从而任一消费者都可以免费消费公共产品。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其不能像私人产品一样生产和供给,一般只能无偿提供。通常,公共产品是由公共开支安排生产的。当然,并非所有由公共开支所生产的产品都是公共产品,也并非只有政府才提供公共产品。7.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指该产品被提供出来以后,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其他人消费该产品的额外成本为零,换句话说,增加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二、填空1.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2.财政手段3.寻租行为4.非排他性非竞争性5.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性6.收入分配职能7.0.3-0.48.劳务收支9.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10.历史的三、判断1.√2.×根据国际惯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处于0.3-0.4之间被称为合理区间。3.×虽然存在市场失灵,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也不是越多越好。4.√5.×国防作为公共物品主要体现在它的非排他性上6.√7.√8.√9.×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并不一定是矛盾的四、不定项选择1.A2.BCD3.ABCD4.ABC5.ABCD6.BC7.ABD8.ABC9.ABC10.ABCD五、问答五、问答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说起。1.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政府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系统,二者共同构成社会资源配置体系。而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还要有政府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等。2.试说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2.完整的市场系统是由家庭、企业和政府三个相对独立的主体组成的。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构成市场系统的一个主体,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政府又是一个公共服务和政治权力机构,具有与市场不同的运行机制,因而在市场中又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的地位,可以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凌驾”于市场之上介入和干预市场。我国在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候,曾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一个简明的概括:“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个简明的概括清楚地说明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也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其一,所谓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定了市场的配置效率,但又说明只是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所有资源都是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的,这就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市场的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其二,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必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运行。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而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其中包括转换财政职能。3.什么是市场失灵。3.市场失灵是和市场效率对应的,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里我们统称之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的依据。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垄断。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问题,这时就会形成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充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内在化,产品生产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生产者所有。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外部效应典型的例子是“公共物品”,因为大部分“公共物品”的效益是外在化的。(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地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自发波动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均衡,而过度竞争不可避免地导致求大于供与供大于求的不断反复:求大于供,物价上涨,会导致通货膨胀;供大于求,压缩生产,会导致失业率上升,这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弊端。4.参考图1-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第一,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既肯定了市场的配置效率,但又说明只是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所有资源都是可以通过市场来配置的,这就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市场的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第二,所谓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则是指市场机制本身存在固有的缺陷,必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要求政府通过宏观政策协调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运行。我国目前仍处于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而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行为,其中包括转换财政职能。由图1-1可以看出政府几乎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直接或间接地起到了作用。政府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向企业家庭征收税款而发生直接的关系;家庭企业和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又有着直接的关系,从而使得政府与产品要素市场都产生了一定的间接关系。由于政府在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同时,适当地进行宏观调控,才使得我国的经济稳步快速发展。5.政府干预手段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5.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1)立法和行政手段。主要是制定市场法规、规范市场行为,制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制定经济政策,实行公共管制、规定垄断产品和公共物品价格等。(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政府组织公共生产,不仅是出于提供公共物品的目的,而且是出于有效调节市场供求和经济稳定的目的。(3)财政手段。财政手段既不直接生产也不直接提供公共物品,而是通过征税和收费为政府各部门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和资金。财政的目标,是通过为政府各部门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和资金,最终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同时又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财政政策等手段调控市场经济的运行。政府干预并非总是有效的,市场机制存在失灵问题,政府机制也同样会带来政府干预失效的问题。政府干预失效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的运行是以政治权力为基础和前提的,而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权力不能创造财富,却可以支配财富,甚至凌驾于经济之上支配经济。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决策失误。大的方面包括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失误,小的方面包括一个投资项目的选择或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选择不当等,而政府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这不仅是决策失误也会带来效率问题。(2)寻租行为。在市场经济特征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也就是公务员特别是领导人员,凭借人民赋予的政治权力,谋取私利,权钱交易,化公为私,受贿索贿,为“小集体”谋福利,纵容亲属从事非法商业活动,等等。(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部门不仅应该提供经济信息,还应该提供其他多方面的信息,如:经济形势判断、气象预报、自然灾害预测等,这些都与经济正常运转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旦信息传递失败,就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财政职能的“越位”,是指应当而且可能通过市场机制办好的事情而政府却通过财政手段人为地参与。财政职能的“缺位”,是指该由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办的事情而财政没有办或者没有办好。政府的经济行为缺乏规范,政府职能和财政职能没有真正转变,政府干预效率就不可能达到理想状态。6.如何区分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6.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人类社会需要的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依据需求主体和供给渠道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大类: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私人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物品。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将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属于私人产品;而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属于公共产品。7.阐述公共需要的历史性与特殊性。7.公共需要的历史性和特殊性是和公共需要的共同性相对应的。公共需要的共同性是指,公共需要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存在的,不因社会形态的更迭而消失。公共需要的特殊性体现在公共需要会具体地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形态之中。公共需要的历史性主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经济发展阶段上,还表现在生产关心变迁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社会形态上。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上,除保证执行国家职能那部分需要外,社会公共需要的主要内容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传统社会中,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提供农业正常发展的条件,是这一阶段主要的社会公共需要,农田水利建设几乎无一例外地是这一时期的一项重要财政支出。在经济起飞阶段,工业上升为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扩大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形成了经济起飞阶段的社会公共需要的模式。当经济发展进入发达阶段以后,物质财富增长的主要动力则来自科学技术,人们对社会生活福利的评价,亦不再只注意物质财富的数量增长,日渐重视质量的提高,于是发展科学教育,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福利条件,保护生态环境,越来越构成公共需要的主要内容。社会形态的变迁对公共需要的历史规定性表现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集团将自身的需要说成是社会公共需要。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君主将家族的需要也宣称为公共需要,

1 / 1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