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信用本章学习要求1、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重点掌握高利贷信用的特点作用;2、重点掌握信用与货币的关系;3、正确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重点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以及可能出现的泡沫问题;4、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特点及其应用范围。第一节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一)信用的含义: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使用权的借贷行为(二)信用的特点:1、还本付息2、是一种借贷关系一、什么是信用(三)信用三要素:1、债权债务关系2、一定的时间间隔3、信用工具(契约)一、什么是信用(一)信用产生的前提:私有制与剩余产品(二)实物信用与货币信用实物信用以实物为对象进行借贷的活动货币信用以货币为对象进行的借贷活动货币信用克服了实物信用中借贷对象的供求需要巧合的局限性,使借贷更为便利和灵活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三)货币与信用的关系:信用与货币,都以私有制为前提,它们产生的经济前提是同源的。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替代二、信用的产生和发展金融的含义:金融是货币流通与信用活动的总和,是通过货币有偿让渡而实现价值增值的运动,也就是资金融通金融的产生是货币和信用融合的产物:当货币与信用从两个完全独立的经济范畴,走向相互结合并日益紧密融合时,金融范畴便产生了。三、信用与金融一、含义:利率极高的信用形式二、特点:利率高、剥削重、非生产性三、高利贷的原因:高利贷的有限供给与巨大需求决定其价格;高利贷的高风险性。第二节高利贷信用一、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盈余与赤字”,“债权债务关系”普遍存在:企业;政府;个人二、信用关系中的个人个人的货币支出以其收入为度;也有赤字。个人作为整体,是盈余部门,是货币的主要贷出者三、信用关系中的企业企业从总体上看,资金需求方面与资金供给方面两相比较,通常是需求大于供给第三节现代信用的基础四、信用关系中的政府政府一般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赤字普遍存在且数量可观。在盈余或平衡的预算条件下,因支先于收等原因,政府也需不时借入货币五、国际收支中的盈余和赤字国际收支逆差与国际收支顺差。六、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一方面作为企业自身经营会形成的盈余与赤字;另一方面作为金融媒介,聚集资金和运用资金的对比所形成的特殊差额。(一)含义: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二)特点:1、借贷双方都是企业2、借贷的对象是商品3、商业信用实质包括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4、商业信用的载体是商业票据第四节现代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三)商业信用的作用积极作用:1、商业信用能够克服流通中货币量不足的困难以及创造信用流通工具,促使商品的流通和周转;2、商业信用能够促使滞销商品的销售,避免社会财富的浪费;3、商业信用能加速短缺商品的生产,尽快实现生产的均衡;消极作用:容易形成债务链和债务危机。一、商业信用(四)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规模上的局限性2、使用方向上的局限性3、期限上的局限性(五)我国的商业信用一、商业信用二、银行信用(一)含义: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和个人提供的信用(二)优点:1、无规模限制:银行信用的主体有一方是金融机构,贷放的是社会资本2、具有广泛接受性:银行信用是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3、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三)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联系与区别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础,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体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二、银行信用三、国家信用(一)含义:国家财政通过举债向社会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二)形式:国库券和公债券(三)作用:1、调节财政收支,弥补财政赤字;各种弥补赤字的方法比较:动用历年节余、节支、发行国债、增税、发行货币2、调节货币流通,稳定经济发展;3、调节经济总量与结构三、国家信用(四)我国国家信用发展状况1、发展历程:1)1949——1958年。人民胜利折实公债(3亿)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35.44亿)2)1959——1980年。既无内债又无外债3)1981——至今。恢复和快速发展阶段2、我国国债发展规模变化1981-2005我国国债发行规模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1981198519891993199720012005国债发行规模四、消费信用(一)含义:金融机构或工商企业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消费的信用形式(二)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1、赊销2、分期付款3、消费信贷(三)消费信用的作用促进商品销售,有利于再生产;扩大即期消费需求;增加消费者总效用(四)消费信用在我国的发展1998年人行颁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1998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172亿元,到2005年规模达到2.2万亿元。四、消费信用一、融资方式与融资过程第五节融资方式与融资体制资金盈余部门企业、政府、居民金融中介机构银行、保险、信托、投资基金资金短缺部门金融市场间接证券直接证券购买购买(间接融资)(直接融资)购买直接证券购买直接证券(一)间接融资的含义: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完成融资活动的方式,典型如银行借贷(二)直接融资的含义:指资金供求双方直接通过金融市场完成的融资活动的方式直接融资的工具主要是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二、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一)联系:都是社会资金融通方式,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且在量上呈现一定互补。(二)区别:直接融资的优点:资金供求双方直接联系,可以根据各自融资条件实现资金融通;债券人直接监督,有利于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有利于筹集长期、稳定性资金。直接融资的缺点:直接融资在资金的数量、期限、利率方面受到的限制比间接融资多;直接融资风险比间接融资大。间接融资的优点:具有规模经济效益;分散风险。间接融资的缺点:最终债权人对债务人的监督不足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联系与区别(三)融资方式趋势变化:机构投资者参与直接融资,使直接融资也部分具有间接融资的优点,直接融资的规模日益增大以美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规模为例:1950年25亿;1990年10669亿;1998年5万亿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联系与区别年份1929194019501960197019801990199419992000基金数量(个)1968981613615643081533077918171资产总额(亿美元)1.44.5251704761348106522155468463696521929-2000年美国投资基金的发展资料来源:(1)WilliamJ.BaumolETC:“TheEconomicsofMutualFundMarkets:CompetitionVersusRegulation”,KluwerAcademicPublishers,1990.(2)(四)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概况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联系与区别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融资结构年份境内贷款比例(%)境内证券筹资比例(%)200778.921.120068218200578.121.9200482.917.1200385.114.9200280.219.8200175.924.1四、直接融资体制与间接融资体制(一)直接金融体制是指以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制;间接融资体制是指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体制(二)市场机制比较发达的国家往往采用直接金融体制。市场体制相对落后的国家往往采用间接金融体制(三)从国际上看,英美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国家的企业历来主要依靠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日本、德国等国家则主要依靠银行的间接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