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酒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00八年七月背景历程:第一阶段计划免疫前期(1950—1977年)50年代,全国开展普种牛痘1959年,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1963年首次发布《预防接种工作实施办法》,逐步在全国开展BCG、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DPT和MV的预防接种工作。70年代,每年利用冬春季节在全国范围推行突击接种第二阶段计划免疫时期(1978—2000年)1974年WHO提出EPI概念:A要提高接种率,扩大预防接种的人群B要逐步推广使用安全、有效的新疫苗,扩大使用疫苗的种类1978年正式提出并实施计划免疫1988、1990、1995年分别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接种率达到85%的普及儿童免疫目标第三阶段免疫规划时期(2000年—至今)2000年以后,计划免疫过渡为免疫规划,各地相继成立免疫规划科(所)2000年通过无脊髓灰质炎证实2001年,国务院颁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进一步明确计划免疫工作目标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以乡为单位儿童接种率达到90%;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2004年,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实施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需要,制定传染病预防接种规划并组织实施。用于预防接种的疫苗必须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2005年3月24日国务院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同年6月1日实施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制定下发《条例》配套文件-卫生部下发《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与食品药品监督局联合下文要求使用“免疫规划”专用疫苗标识-与食品药品监督局联合下发《疫苗储存和流通管理规范》-与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制定工作规划-2003-2010年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行动计划-2006-2010年全国乙肝防治规划-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流脑、乙脑控制指导原则中央保障、政策•《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范预防接种行为,科学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指导落实•《疫苗储存和运输规范》――强化疫苗储存、运输各个环节的法制化管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必要性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关注民生现行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种类较少甲肝、流脑等疫苗可以预防的疾病仍处于高流行状态多个国家增加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党和政府体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促进社会和谐,进一步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今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在免费救治艾滋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病患者的基础上,扩大免费救治病种。为此,中央财政增加支出28亿元。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一、原则二、内容三、目标四、接种要求五、实施范围六、实施措施七、督导评估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分步实施(一)在现行全国范围内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等6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二)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发生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炭疽疫苗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通过接种上述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15种传染病疫苗种类预防传染病种类备注1乙肝疫苗1乙型病毒性肝炎原免疫规划疫苗2卡介苗2肺结核原免疫规划疫苗3脊灰疫苗3脊髓灰质炎原免疫规划疫苗4无细胞百白破疫苗4百日咳替换疫苗5白破疫苗5白喉6破伤风6麻疹疫苗7麻疹原免疫规划疫苗7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8风疹新加入疫苗9流行性腮腺炎8乙脑疫苗10流行性乙型脑炎扩大覆盖范围9A群流脑疫苗1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扩大覆盖范围10A+C群流脑疫苗新加入疫苗11甲肝疫苗12甲型肝炎新加入疫苗以上为儿童免疫规划疫苗,以下为重点人群接种的疫苗12出血热双价纯化疫苗13出血热新加入疫苗13炭疽减毒活疫苗14炭疽新加入疫情控制储备疫苗14钩体灭活疫苗15钩体病新加入疫情控制储备疫苗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与预防疾病注:原有新增特殊(一)总目标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消除麻疹,控制乙肝进一步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二)工作指标1.到2010年,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包括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包括含麻疹疫苗成分的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适龄儿童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8%以上。2.到2010年,对全市适龄目标儿童普及接种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3.炭疽疫苗应急接种目标人群的接种率达到70%以上。(一)接种对象1.现行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所有达到应种月(年)龄的适龄儿童,均为接种对象2.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其接种对象为规定实施时间起达到免疫程序规定各剂次月(年)龄的儿童3.强化免疫的接种对象按照强化免疫实施方案确定4.炭疽疫苗接种对象为炭疽病例或病畜的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边高危人群(二)免疫程序免疫程序的内容起始月龄接种剂量接种次数接种间隔接种途径加强免疫联合免疫考虑两个因素:产生理想免疫应答的最小月龄;受疾病侵袭的最小月龄理想的起始月龄应当在受疾病威胁的初始月龄之前。免疫系统发育状况较好,产生良好免疫效果;母传抗体等因素的影响最低;有发病危险性而对疫苗能产生充分免疫应答能力的最低月(年)龄时。免疫程序的内容1--免疫起始月龄免疫程序的内容2--适宜的剂量剂量过大,超过机体免疫反应承受能力,免疫麻痹或抑制,加重反应。过低,抗原量不足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有保护水平的特异性抗体,造成免疫失败。仅IgM,不产生IgG。免疫程序的内容3--接种次数实验和现场观察证明:灭活疫苗接种一次仅起到动员抗体产生的作用,而接种二或三次可以获得高水平抗体和牢固的免疫。活疫苗一般接种一次即可产生比较理想的免疫效果。免疫程序的内容4--接种间隔2次以上接种要有一定间隔,间隔长短影响免疫效果。长间隔比短间隔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好。过长会推迟产生保护性抗体的时间,增加暴露的机会。应间隔适当。间隔过长中断者,不需重新开始或增加次数间隔过短,超前的一次(包括起始提前)不应作为程序中的一次,应认为无效接种。免疫程序的内容5--接种途径接种途径与免疫效果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认为采取与自然感染相同的途径是最佳的接种途径。皮下注射和肌内注射是预防接种最常用的途径,接种疫苗后能引起较强的体液免疫。口服减毒活疫苗通过肠道感染,产生IgG同时,也产生肠道分泌型抗体sIgA,sIgA不但限制病毒的初始感染,也参与清除绝大多数病毒。免疫程序的内容6--加强免疫疫苗产生的免疫力很少能维持终生。随时间推移抗体逐渐衰退,少数人可能转阴。适当时间再接种一次,可刺激产生回忆性免疫应答,并维持较高的免疫水平。次数和时间,需综合分析免疫持久性、人群免疫状况和针对传染病的发病情况等因素而定,并根据情况变化作适当调整。免疫程序的内容7--联合免疫不同疫苗的同时接种时主要考虑两方面因素:不同疫苗相互之间是否会干扰免疫应答;是否会增加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2种不同注射的减毒活疫苗可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如未同时接种,则应间隔4周以上。免疫球蛋白一般不能和减毒活疫苗同时接种,使用免疫球蛋白后至少需间隔4周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减毒活疫苗2周后才能使用免疫球蛋白。我国常规接种程序不同阶段我国制定的免疫程序1986年:结核、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2002年:乙肝2007年:流脑、乙脑、甲肝、风疹、腮腺炎、出血热、炭疽、钩体。第十九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公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并根据疫苗的国家标准,结合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制定、公布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和其他疫苗的免疫程序或者使用指导原则。扩大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1疫苗免疫程序疫苗接种对象月(年)龄接种剂次接种部位接种途径接种剂量/剂次备注乙肝疫苗0、1、6月龄3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酵母苗5μg/0.5ml,CHO苗10μg/1ml、20μg/1ml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第1、2剂次间隔≥28天卡介苗出生时1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0.1ml脊灰疫苗2、3、4月龄,4周岁4口服1粒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百白破疫苗3、4、5月龄,18-24月龄4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0.5ml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白破疫苗6周岁1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0.5ml麻风疫苗(麻疹疫苗)8月龄1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注:1.CHO疫苗用于新生儿母婴阻断的剂量为20μg/ml。2.未收入药典的疫苗,其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参见疫苗使用说明书扩大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2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疹疫苗)18-24月龄1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乙脑减毒活疫苗8月龄,2周岁2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A群流脑疫苗6-18月龄2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30μg/0.5ml第1、2剂次间隔3个月A+C流脑疫苗3周岁,6周岁2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100μg/0.5ml2剂次间隔≥3年;第1剂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12个月甲肝减毒活疫苗18月龄1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1ml乙脑灭活疫苗8月龄(2剂次),2周岁,6周岁4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第1、2剂次间隔7-10天甲肝灭活疫苗18月龄,24-30月龄2上臂三角肌附着处肌内注射0.5ml2剂次间隔≥6个月特定人群疫苗免疫程序出血热疫苗(双价)16-60周岁3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1ml接种第1剂次后14天接种第2剂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炭疽疫苗炭疽疫情发生时,病例或病畜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围高危人群1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上划痕0.05ml(2滴)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不能接种钩体疫苗流行地区可能接触疫水的7-60岁高危人群2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成人第1剂0.5ml,第2剂1.0ml7-13岁剂量减半,必要时7岁以下儿童依据年龄、体重酌量注射,不超过成人剂量1/4接种第1剂次后7-10天接种第2剂次免疫程序说明基础免疫完成时间起始月(年)龄时间同种疫苗接种间隔不同疫苗接种间隔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免疫程序说明1--基础免疫时间要求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常规免疫的疫苗完成基础免疫的时间要求: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疹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12月龄完成。A群流脑疫苗≤18月龄完成。甲肝疫苗≤24月龄完成。免疫程序说明2--起始时间要求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时间,不得提前。脊灰减毒活疫苗2月龄。百白破疫苗3月龄。麻风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8月龄。A群流脑6月龄。甲肝减毒活疫苗18月龄。A+C群流脑疫苗3岁。免疫程序说明3--同种疫苗接种间隔乙肝疫苗第1、2剂次间隔≥28天。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流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1、2剂次间隔3个月。第1剂次A+C群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12个月。A+C群流脑疫苗2剂次间隔≥3年。免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