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人纪之针灸-1-19(全)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倪海厦人纪之针灸第一篇第一章针灸的使用时机(1-00:00:14)各位同学!今天是人纪班第一天开始上课,以后你们会慢慢学到很多中医的知识。我把你们统统当作完全没有中医的根基,完全不懂,所以我们从头开始讲。有关针灸的起源、发源及历史,坊间的书上写了很多,我们不浪费时间讲,我们要讲书上没有的。针灸的使用时机、针灸的禁忌。针灸的使用比中药早了约一千年。从古到今,中医的针灸在施治上有几个大原则。一、针灸的使用时机(1-00:00:56)遇到气血大虚、重病、刚刚失过很多血、病患完全没有元气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不下针。另外,刚做完爱,行完房事后,也不针。时机不好、运动过后、大汗后也不针。喝酒后,不针。体力不够,不下针。针可以用在所有的病上面,从感冒到癌症都可以。针灸及中药都是可以独立成为中医的一个部门的。所以,此时我们不谈中药,只谈针灸来治病。而日后我在教各位《伤寒》《金匮》时,大家也一样把针灸忘掉,全用中药来治病。灸,就是“久”下加一个“火”字。用灸时就必须用艾绒,为什么要用这个艾草,在古代,部队里没有西医,只有中医,那个时候都是中医。那部队沿路开拔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补给,除了食物以外,最重要的是水,没有水的话部队就不能行动。中医如何去找这个水呢?艾草它的生命力很强,再艰难的环境下都可以找得到它。艾有一个特性,就是向下,艾会自己去找水,找到水以后烟就往上升。如果部队要找水,就叫阿兵哥将艾草摊在土里烧,这时叫人到各处去看看,看到地上有烟冒出来的地方,那个地方下面就有水。为什么要灸?当针力不足的地方,我们就会用到灸,气血大虚时,可用灸的方式处理。隔姜灸我们有几种灸法,最普遍的就是“隔姜灸”。我们隔姜灸就是切一片大概五十元大小的生姜,先戳几个洞,我示范给诸位看。拿一些艾绒捏成金字塔状,再将它放在生姜上面,这样一个单位叫“一壮”。在灸的时候,这个生姜片不用换。不要灸五壮,就换五片生姜,烧到温热,不用烧到很烫。感觉温热,不用很烫时就换一壮,在旁边放一个水盆,未烧完的艾就丢到水里熄灭掉。若不放水在里面,碗就会烧破。灸的时候,灸单数不灸双数,艾为纯阳,取阳数。若灸后起了水泡,就从皮肤旁边用消毒过的针刺一个小洞,把水慢按排出来。不要把皮肤撕掉免得造成疤痕,洒上一些硫磺粉及大黄粉就可以了。因为艾本性向下,它的本性是属阳的。譬如说,不论是什么病,灸膏肓穴灸百壮,无所不疗。灸到口干舌燥都没有关系,小便都会有艾草味。隔盐灸第二个灸法是“隔盐灸”,我们在灸的时候,用盐巴填满神阙穴(就是肚脐),再放艾绒上去灸。先将盐炒熟。精盐不能用,要用青盐,要等盐变温一点了,凉了,再倒在神阙穴上,否则会把肚皮烧坏了。古病人下利时不管是寒利或热利(只要是食物没有消化就是寒,热利的话味道会很臭),灸神阙就可以了。、2隔蒜灸第三个灸法叫“隔蒜灸”,灸一个就是一壮。当久咳的时候,因蒜是白色的,辛辣色白,才能入肺,放在舌上。因为舌为心表,把舌头往外伸,灸后心脏力量加强。心和肺最接近,这时候我们去灸,咳嗽就会好。那你不要拿生姜,要用蒜,肺的问题,我们要用隔蒜灸。灸的用途非常广,比如说被毒蛇咬伤、蝎子、蜘蛛咬伤,任何的毒物咬伤、破伤风都可以用灸。什么是破伤风,比如说今天你手上有伤口,又去整理生锈的铁钉,在临床上面怎么做呢?有个病人来找我,手指头红肿,从手指头一路红到手上。我们在介绍中医的时候,我会慢慢把中医的原则跟诸位讲,我们有两种方式,可以知道病人的病情到底是越来越严重,还是越来越好。当病进时,是由四肢末梢往身上走,就像我刚才讲的,如手有伤口被感染或被毒蛇咬到,这时会感到毒往身上走。而病退时,就会由身上往四肢走。譬如,原来是病在肩,第二天醒来,病虽还没好,但我的肩不痛了。但是痛到手臂上了,这就是病在退了。当病在退的时,处方不能改,所针的穴道也不能改,要等它病好了为止。若病仍在进时,就表示你的处方、穴道错了!这时你就应该想想怎么去解决它。当这个病在进时,像病人手指头破伤风红肿,我一看,针都不用下,用隔蒜灸。它(病)走到这边的时候,我们在这边的头上面灸,病人手粉红色,很痛,痛到不能动,我就在头尾灸两壮,灸完两壮后才几分钟而已,就在退了,退到手掌心,退到劳宫时,就知道病离开心脏。到后来我就没有帮他灸了,因为艾草在烧起来的时候,很像大麻的味道。我在美国的诊所,一烧起来的时候,常有人说:有人在抽大麻,所以我没有再帮他灸,而把窗户打开,透透空气,然后隔两天病人回来,那天从诊所走到停车场,他手都不痛了,也可以开车了。来的时候是一只手开车的,回去时可以两手开车了。如果说,你觉得打破伤风针很好,打疫苗很好,那就去打吧,实际上没什么大帮助,破伤风时,连药也不用吃针也不用下,用灸就可以好,所以我们用灸的机会很多。还有疱疹、腰蛇、锦蛇。长这样一圈,看起来红红的一小粒,长疱疹的时候,我们有两种烧它的方式,如病人疱疹是长这样子的,在疱疹的头尾隔姜去灸他,它就不会再蔓延了,过两天,疱疹就变短了。我们还是一样在疱疹的头尾灸,慢慢去灸,反正就是把疱疹包围起来。就是一种方法。还有一种方法,过去古代看到疱疹,就去拿蜘蛛网,把这蜘蛛网平摊在疱疹上面,因为蜘蛛网很粘,用薄薄的粘一层,瞬间一烧就烧掉,烧完后,五天到一个星期,疱疹就治好了。疱疹比米粒还小,像五味子,粉红色,很痛。现在不要去拿蜘蛛网了,可以用干棉花,不要用有酒精的棉花。但棉花粘不住啊,它不像蜘蛛网,没有那个胶质,所以我们放点凡士林在上面,因为目的是烧嘛。如果是你的爸爸妈妈就轻轻一烧,烧完就会整个干掉,如果是你的仇人,用多一点棉花烧。我们平常用全蝎,把它烤干,你不要拿蝎子给他吃,全蝎粉去药房买也可以买到。但过去是把蝎子烧烤成金黄色,但现在药房已有全蝎粉,味道很强,你可以放到胶囊里面去,可以吃八到十颗。所以疱疹很好治。一般热症不用灸法。当感冒发烧,病人已经很热了,不要灸。流汗多的地方不灸,手掌汗比较多,也不灸。津液很多的地方不要灸,眼睛不要灸,阴部不灸。病人有痔疮时,已经是热了,也不能灸。针灸有些禁忌。有一个歌诀:“针而勿灸灸勿针,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施,徒施患者炮烙刑。”过去呢,针就是针,灸就是灸,历代就一直就是这样子。但从文化大革命以后,变成哪里痛针哪里。要真是如此简单,就不用读针灸啦!而且效果又不好,手法又变得开始花哨了。《针灸大成》①是我们的教科书,书上所说的地方都是: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意思就是叫我们对称治疗。但像刚才带状疱疹当然是在天应穴②上灸。临床下针是左病右治、右病、3左治。但大陆的中医没有看过这种书,而且在文革烧掉了好多好书,好的中医也都给斗争掉了。所以他们治不好病,只好变些花哨的手法来吸引病人,变成针上头放个艾绒,让病人更痛苦。古有名训,针就是针,炙就是灸,我们要分开使用。米粒灸另外,补充一点。我们还有一个灸法是“米粒灸”。我们把一点点的艾绒,捏成像米粒一样大。用凡士林先涂在欲灸的穴道上,将它放在上面灸。用在什么地方呢,如鼻窦炎、鸡眼,我们用香来点,灸三个、五个,就看病有多深。这是灸的大原则。痛灸到不痛止,不痛灸到痛止,这是原则,所谓“不痛灸到痛止”的意思是,一直灸直到当你碰到患部病根的时候,那儿开始产生了痛,对不对?就表示到了。那怎么知道“痛灸到不痛”,像“肿瘤”就是。在肿瘤痛的地方一直灸,直到不痛的地方就停住。最高明的医生,就是把病治好了,又不伤病人的元气。而西医的手术,即使宣称手术很成功,但这个刀开下去后的结果如何,你需要慢慢去体会它!若去开刀,还是会长回来的。当然,如果是你的情敌,叫他给西医开刀好了!二、针灸的急救法(1-00:34:08)我们再下来讲“针灸的急救方式”,我们可用在很多地方。当有人发病,昏迷过去时,他可能是心脏病,也可能是中风,溺水。我们不管是什么原因,第一个先针“人中”,就是鼻子下方、嘴唇上方的水沟处,把它分三段,取上面三分之一处下针,下针时,针要斜刺往上,若没有针在手上呢,掐人中。若仍未醒,第二个就是“十宣”放血。为什么叫“十宣”呢?就是在十只手指头的指尖放血。比较没有常识的人呢,都是一个一个手指尖放。一个一个下,太慢了,我们可以一次捉五个手指,针拿起来,一、二、三、四、五,一下子就刺完,五只指头一起挤放血。这是老师傅的手法。若仍未醒,再将脚的十个趾头尖放血。若还没醒,就再下“涌泉”穴。将脚掌一握起来,会看到“人”字纹,人字纹的纹头就是穴道。这是我们的急救大穴,你不要拿一个三寸针下去。若还不醒,就在“百会”放血。“百会穴”一般是放血用。我们不下针。当病人整个脸都是呈现红色时,就是刚中风,就在百会放血。百会穴怎么找呢?从额头往上到顶,再由两耳尖直上,两线相交的一点,再往后半寸,会摸到一个凹洞,就是百会穴。放血时,让病人躺下头靠着床沿往下垂,在百会放血后,病人会感到一阵清凉,凉到嘴巴,就可以讲话,凉到手脚,手脚就可以活动了。①《针灸大成》由明代杨继洲原著,靳贤补辑重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刊行。共10卷。②天应穴,穴名。《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不定穴,又名天应穴,但疼痛便针。”①针具名。为九种针具的总称。出《黄帝内经》。即镵(音蝉)针、员针、鍉(音迪)针、锋针、铍(音披)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灵枢·官针》:“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指出九针的形状、用途各异,据情选用,方可去病。①经穴分类名。指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五脏、心包络及六腑各有募穴一个,如肺为中府,心为巨阙,肝为期门,脾为章门,肾为京门,心包为膻中,胃为中脘,胆为日月,大肠为天枢,膀胱为中极,小肠为关元,三焦为石门穴等。募穴多用以诊断和治疗本脏腑病证。①五俞穴的一种,穴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井”为地下出泉。全身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①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足部的远端。《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溜为荣”。也就、4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刚流出泉源时的细小水流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荣穴,分别为:肺经鱼际、肝经行间、心包经劳宫、肾经然谷、心经少府、大肠经二间、脾经大都、三焦经液门、小肠经前谷、胆经侠溪、胃经内庭、膀胱经通谷。②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或足部。《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注为俞”。也就是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逐渐淮集输注到更大的水渠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俞穴,分别是:肺经太渊、大肠经三间、心包经大陵、三焦经中渚、心经神门、小肠经后溪、脾经太白、胃经陷谷、肝经太冲、胆经(足)临泣、肾经太溪、膀胱经束骨。③《针灸甲乙经》是中国针灸学专著,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晋皇甫谧(215-282年)编撰于魏甘露四年(259年),共10卷,南北朝时期改为12卷本。④五俞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意为脉气至此,犹如通渠流水之迅速经过。经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及臂、胫部。⑤五俞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入为合”。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合穴多分布在肘、膝关节附近。①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又称“十二原”。“原”含本原、原气之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之根本。十二原穴多分布于腕踝关节附近。阴经之原穴与五输穴中的输穴同穴名,同部位,实为一穴,即所谓“阴经以输为原”,“阴经之输并于原”。阳经之原穴位于五输穴中的腧穴之后,既另置一原。①即前列腺①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所会聚的腧穴。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四十五难》②郄(音隙)穴指经脉气血曲折汇聚的孔隙。经脉气血汇曲折聚之处的腧穴称为‘郄穴’。穴位大多分布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十二经脉各有一个郄穴,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各有一个郄穴,共有16个郄穴。郄穴临床多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的急性病证。①视频讲解为留豆许①一作“囟会”,视频作“聪会”①欠.(qū):伸腰打哈欠①“迎随”意指逆顺。《说文》:“迎,逢也”,“随,从也。”《辞源》谓“迎”有“迎接、逆、反向”之义,“随”有“跟从、顺从”之

1 / 18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