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文化翻译概论Presentedby:张施捷于珏朱筱倩张赫瑶陈晴雯CONTENTS01·语言与文化PART1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PART2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及翻译的文化功能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2翻译中的文化转化01语言与文化PART1: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Definitionoftranslation雅各布逊从符号学的观点出发,把翻译分成三类:语内翻译(intralingual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translation)和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translation)奈达认为:“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牛津英汉词典》对翻译的解释为:“在保留意义的情况下从一种语言转变为另一种语言。”无论是哪一种定义,都离不开“语言”。01语言与文化PART1: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从事翻译工作和研究的学者都知道翻译其实不仅仅是一种语际转化,在深层意义上更是一种跨文化转换。其中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一个整体。何谓文化?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的梁漱溟对文化作了一个细致的概括:(一)精神生活方面,如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等是。宗教、文艺是偏于情感的,哲学、科学是偏于理智的。(二)社会生活方面,我们对于周围的人——家族、朋友、社会、国家、世界——之间的生活方法都属于社会生活一方面,如社会组织、伦理习惯、政治制度及经济关系等。(三)物质生活方面,如饮食、起居种种享用,人类对于自然界求生存的各种等。01语言与文化PART1: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第一层,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是文化得以流传的载体。组成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有语言的参与。宗教、哲学、科学、艺术依靠语言来诠释其奥秘,社会组织、伦理习惯、政治制度、经济关系依赖语言来维持延续,有了语言,人类及其文化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第二层,语言是文化的镜子,它直接反映文化的现实和内涵。一种语言往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定的地域和文化蕴藏了特定的语言。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南北方语言文化差异就很大,更不用说中西语言文化之差异了。01语言与文化PART1: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Example汉英在亲属称谓上的差异汉语亲属称谓具体、清晰、繁复英语亲属称谓比较笼统、模糊、简单在英语中,uncle一词便可囊括与父母的兄弟及父母姐妹的丈夫汉语中uncle对应的就有伯父,姑父,叔叔,舅舅这四种亲属称谓在汉语中“堂”和“表”分属不同宗族,堂亲和表亲的概念是绝对不容混淆的。英语中“cousin”一词却不仅可以指堂兄弟,堂姐妹,还可以指表兄弟、表姐妹。只有在特殊场合,比如在涉及遗产继承之类的法律事务时,英国人才会在称谓后加“onmyfather’sside”、“onmymother’sside”或者用“maternal”或“paternal”来修饰称谓。01语言与文化PART1: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Exampleanalysis这些语言上的差异所表现出来的其实是中外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亲属称谓蕴含分明的宗族界限和严格的长幼差别,而英语亲属称谓基本没有这些区别,其背后是汉英两种语言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和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差异。地处东亚大陆,半封闭式大陆环境造就安土重迁的传统观念。发源于开放性海洋型的地理环境。培养四海为家,乡土观念淡薄的思想。中国西方西方社会家庭结构单一,很少有三代、四代同堂的现象。西方礼俗文化形成较中国晚,未形成繁琐的礼制和名分观念。早期农耕经济哺育了礼教文化和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便是建立在血缘宗法关系基础之上的。封建社会所建立起来的宗法制度延续至今,依旧影响着汉语亲属称谓,影响着现代中国人。中国人重集体主义,血缘关系,为维持社会稳定团结,讲究伦理纲常,维护人伦关系。西方人重视个人,注重自立,追求个人发展和自由,简单的称谓不会影响人际关系。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中国人在与人交流时不再那么讲究亲属称谓的绝对正确。01文化渗透异质性语言与文化PART2: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及翻译的文化功能正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过程也就是语际转化过程中,原语文字中承载的文化信息也会进入译入语的文化系统,这就是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在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对于译入语来说,翻译发展了它的语言体系,丰富了它的语言内涵,而对原语和译入语所对应的两个国家来说,翻译又实现了文化传递和融合。翻译中的文化渗透是一个异常复杂的问题,通过翻译输入的信息绝对不能简单理解成原语文本所蕴含的信息。输出的译入语中会携带一种“异质性”,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有意识地保留这种异质性,那么他就会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如有意识地迁移这种异质性,将其转化为译入语民族文化的特质,就会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在我国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翻译活动当中,可以找到相当多“异质性”和处理这种“异质性”的“异化”和“归化”策略。01语言与文化PART2: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及翻译的文化功能Example以佛经翻译为例,古代印度佛经的传入在语言、文学、哲学方面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汉译佛经也通过译者之手,援引吸收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因此在中原得以迅速传播。1语言词汇菩萨,罗汉,众生,涅槃语法打骂“于”他,取笑“于”我文体诗歌音韵学四声的确立01语言与文化PART2: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及翻译的文化功能Example2文学题材内容古代印度的寓言、神话以及佛陀、菩萨的生平故事思想情趣人生无常、因果报应、慈悲观佛理入诗文学文体白话文学,长篇叙事文学音韵学四声的确立01语言与文化PART2: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及翻译的文化功能Example3哲学佛教道教礼拜仪式、僧侣组织和制度规章援引了道教思想这种哲学思想的翻译有如“种子移植”(seedtransplantation)。佛教思想在道教思想的土壤上生根发芽。01语言与文化PART2: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及翻译的文化功能Example再以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文化思想史上一个重要刊物《新青年》的翻译文学为例。《新青年》一开始,即针对国内思想界和文学界的现状,有意识地位传播新思潮和文学革命运动服务,积极翻译欧洲和其他地区现实主义流派的作家作品,为当时中国在文言与白话冲突不断的时期,丰富和完善民族语言系统作出了杰出贡献。01语言与文化PART2: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及翻译的文化功能Example从1915年到1921年《新青年》发表的翻译作品,如果按照介绍国别、作家、译者的情况来看,具有如下特点1国别:来自俄国、英国、美国、印度、日本、挪威、西班牙、波兰、亚美尼亚、丹麦、葡萄牙等十多个国家。2作家:屠格涅夫、契诃夫、莫泊桑、易卜生、显克微支、安徒生、高尔基、阿尔志跋夫、田木田独步、武者小路实笃以及王尔德等3译者:陈独秀、胡适、刘半农、鲁迅、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汪中朋、罗家伦、陶履恭、沈性仁、沈泽民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青年的翻译作品范围之广,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数之众。01语言与文化PART2: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及翻译的文化功能Example1918年《新青年》刊出了“易卜生号”,发表了胡适的《易卜生主义》,罗家伦与胡适合译的《娜拉》(即《玩偶之家》),陶履恭翻译的《国民之敌》,吴弱男翻译的《小爱友夫》以及袁振英的《易卜生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易卜生的生平思想和主要剧作,由此“易卜生主义”被介绍到了我国,并在国内激起了巨大的反响。易卜生号01语言与文化PART2: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及翻译的文化功能Example《新青年》的译者们也大都是站在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的立场上翻译介绍外国文学。译者周作人在留学日本期间就开始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与鲁迅合作翻译了《域外小说集》,在《新青年》期间,一方面致力于新文学运动,一方面致力于外国文学尤其是日本文学和弱小民族文学的翻译与介绍。他的《古诗今译》是他用白话翻译作品的开始,直接地为文学革命服务。01语言与文化PART2: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及翻译的文化功能Example译者刘半农当时也是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的积极分子。早在1917年,他在《新青年》上就翻译了英国作家麦道克的《磁狗》,梅里尔的《琴魂》,1918年又在《新青年》上发衷了《译诗十九首》,内容包括印度作家的《海滨》、俄国作家的《狗》、《访员》等,后来他又出版了《国外民歌译》。刘半农对诗歌的翻译,把外国的民歌引进来,这在当时来说也是别开生面的。01语言与文化PART2:翻译中的文化渗透及翻译的文化功能conclusion通过这些译者将外国的语言文化引进和介绍进国内,国内文学界也极大地受到了鼓动,我国现代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也更加丰富了。同时,来自“发达国家”的译作启发国人的思想,激起国人向往西方民主、科学、自由、自治及试图借鉴外国的愿望,而来自“被压迫民族“的文学则激起了中国的民族意识,让国人意识到被殖民的现实境遇,激起国人为改变现状进行反抗的意识。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传统的语言研究:语音、词汇、句法、修辞等角度。“语言基本上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品,因此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刘润清编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地理宗教风俗经济思维方式文化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外因对语言差异的影响宗教【西方信基督教】Thespiritiswilling,butthefleshisweak.心有余而力不足--------《圣经新约全书.马太福音》Lordblessme!上帝保佑【汉民族信仰佛教】放下屠刀,立地成佛Assoonasonelaysdownhiscleaver,hewillbecomeaBuddha.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Tosaveaperson'slifeisbetterthantobuildaseven—storypagoda.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外因对语言差异的影响地理【大陆国家依靠农业维持生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Whilegreenmountainsexist,thereisnoneedtoworryaboutfirewoo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Asamansows,soheshallreap.【岛国,航海业发达】Inacalmsea,everymanisapilot.海面平静,人人都可以当舵手Betweenthedevilandthedeepsea.进退两难02文化差异与翻译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外因对语言差异的影响风俗【爱高抬对方】多敬词:王院长、周主任、李经理【人人生而平等allmenarecreatedequal】缺少敬语Mr、Mrs、Miss可以代替任何官职,几乎适用于任何场合,甚至可以直呼对方姓名表示亲切02文化差异与翻译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化的差别体现在方方面面,然而它们之间最根本的差异是在思维模式方面。◎著名翻译家傅雷:“东凡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唯恐不尽,描写唯恐不精周。◎梁漱溟:“东西是两条不同的路:一面的根本方法与眼光是静的、科学的、数学化的、可分的。一面的根本方法与眼光是动的、玄学的、正在运行中不可分的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语言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没有离开思维的语言,也没有离开语言的思维,正如索绪尔比喻的那样:“语言还可以比作一张纸:思想是正面,声音是反面。我们不能切开正面而不同时切开反面。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中西语言的差异◎意合(重综合)◎动态◎无曲折变幻(重归纳)◎形象思维◎曲线思维◎主观思维◎形合(重分析)◎静态◎有曲折变幻(细微曲折)◎抽象思维◎直线思维◎客观思维中国西方02文化差异与翻译PART1: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形合(hypotactic)意合(paratactic)汉语与英语最明显,也是最根本的区别:汉语—意合语言英语——形合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