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救护门诊部张喜云传统救护观念人们曾经将抢救危重急症、意外伤害伤病员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医护人员身上,而不重视现场初级救护的重要性,这种错误的传统观念,往往使处于生命垂危的病人丧失了最佳的抢救时间“黄金4分钟”。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现代救护的特点,立足于现场,依靠“第一目击者”才能不失时机地进行有效的救护,体现救护新概念的理念和内函。2现场急救观念的改变抢救并稳定伤情抬起来就跑现代救护新概念的产生背景突发危重急症意外伤害灾害事故传统救护不足我国每年各类伤害发生约2亿人次,伤害事故形势一直比较严峻,诸如交通事故、火灾、爆炸、高处堕落、群体斗殴、矿难、群体中毒、溺水和散发的其他个别事件,每年因伤害导致死亡的人数达70~75万,占死亡总人数的9%;伤害是继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之后的第5位死亡原因;发生这些事件时,毫无疑问地表明现场救护是多么的至关重要。现场救护的需求十分巨大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等。50年未遇的无情的冰雪!人为的灾难!突发急症—主要是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溢血、心肌梗死等。无法控制!?人!人!人!这是赶集?不,这是灾难!灾难真的发生了救护新概念救护新概念:是指在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新的模式结构下,利用科技进步成果,针对生产、生活环境下发生的危重急症、意外伤害,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使其掌握先进的基本救护知识与技能,成为“第一目击者、反应者”,以便能在现场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护,为安全生产、健康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13现代救护的特点现代救护:是指在事发的现场对病人实施及时、先进、有效的初步救护。现代救护是立足于现场的抢救。救援医疗服务体系(EMS):是指具有受理应答呼救的专业通讯指挥、承担院外救护的机构。即包含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eICU三个环节。14关于我国EMS的“四环”院前急救国际标识-生命之星-生命之星的六个指向象征着EMS系统六大功能发现报告反应现场抢救运送途中监护转送院内救治星上的蛇杖象征着康复和医学救命的“黄金时刻”研究表明:如果病人在发病的4---6分钟内,第一目击者当场为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其复苏的成功率要比等医生到来高5---6倍。人体心脏停跳4---6分钟,大脑就会发生不可逆死亡,因此这4分钟被称作挽救生命的“黄金4分钟”。在发病现场的,几分钟、十几分钟是抢救危重病人最重要的时刻,我们将其称之为救命的“黄金时刻”。第一目击者“第一目击者”是指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为现场伤病员身边的人(亲属、同事、EMS救援人员、警察、消防员、保安人员、公共场合服务人员等)。平时参加过救护培训并获得培训相关证书,在事发现场利用所学的救护知识、技能救助病人的人。第一目击者不是第一个发现事故的人,可能是一人,可能是两人或多人。18在拥有1450万辆汽车的中国,2002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高达10.9万人,死亡率27.3%;而在汽车超过4440万辆的德国,却只有6842人死于交通事故,死亡率1.1%。专家指出,这是因为在国外事故的“第一目击者”往往掌握一些现场技术,能马上对伤者实行救助。德国《镜报》周刊现场救护(FirstAid)是指在发生急、危重伤病,突发意外、灾难现场能正确实施及时、先进、有效的初步急救措施,以及对伤情的早期识别。时间就是生命,抓住“救命的黄金时间”抢救的时间窗:“白金10分钟、黄金1小时、卒中3小时、心梗6小时”。目的防止加重防止并发症生命支持稳定病情为安全迅速转送到医院进一步抢救提供条件和保障为什么要进行现场救护?现场急救的特点4发生时间、地点的随机性、不确定性1235抢救时间的紧迫性病谱的复杂性急救措施灵活性风险性救护员应具备哪些条件?1、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有组织性、纪律性、服从指挥和调度。2、要有高尚的医德,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3、具有娴熟的救护技能,冷静的心理素质。4、富有同情心,态度和蔼,给予伤病员心理支持。5、随时做好出诊救护准备,不断缩短急救反应时间。6、必须尊重危、急、重症病人优先获得救治的权利。7、注重当地的民间风俗习惯,尤其是少数民族。现场救护程序1、现场评估2、病情判断3、紧急呼救4、立即施救5、安全转运一、现场评估在紧急情况下,通过实地感受,眼睛观察,耳朵听声,鼻子闻味等来对异常情况做出判断,遵循救护行动的程序,并利用现场的人力和物力实施救护。(必须迅速)看听闻思考25(一)评估情况:迅速,控制情绪,尽快了解情况首先是对各种疾病和损伤的原因进行判断,其次确定受伤者人数。(二)保障安全:在进行现场救护时,应首先确保自身安全。不要试图兼顾太多工作,以免使伤病员及自身陷入险境。要清楚了解自己能力的极限,在不能消除存在的危险的情况下,应尽量确保伤病员及自身的距离,进行安全救护。(三)个人防护:在现场救护中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阻止病原体进入身体。在可能的情况下用呼吸面罩、呼吸膜等实施人工呼吸,还应戴上医用手套、眼罩、口罩、面罩等个人防护品。1、意识先判断伤病员是否清醒,双手轻拍伤病员肩膀并在耳边大声呼唤,观察神志是否清醒,无反应则属意识丧失,已陷入危险。轻拍肩膀,耳边呼唤判断时间不应超过10秒钟二、判断病情2、气道保持气道通畅对于呼吸是必要条件。如伤病员有反应但不能说话、不能咳嗽,可能存在气道梗阻,必须立即检查和清除。3、呼吸正常人每分钟呼吸16~20次,危重伤病员呼吸变快、变浅,呈叹息样。如伤病员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4、循环体征检查循环体征如呼吸、咳嗽、运动,看皮肤、黏膜颜色是否苍白或青紫,数P,正常60-100次/分,以判断有无心脏危险信号。5、瞳孔大小反应瞳孔位于黑眼球的中央。正常时双眼的瞳孔是等大等圆的,遇到强光刺激会迅速缩小。通过观察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射来判断有无颅脑损伤,脑疝、脑水肿或药物中毒。瞳孔缩小(<2.5mm)瞳孔散大(>5mm)1.头部2.耳朵3.眼睛4.鼻5.口腔6.面部7.颈部8.肩部及锁骨9.胸部10.腹部11.髋部及盆骨12.下肢13.双脚14.上肢检查现场(简要、迅速)切记:要注意保护脊柱三、紧急呼救(一)救护启动救护启动由急救通讯称为呼救系统开始。呼救系统的畅通,在国际上被列为抢救危重伤病员的“生命链”中的“第一环”。有效的呼救系统对保障危重伤病员获得及时救治至关重要。(二)呼救电话须知你(报告人)的电话号码与姓名,伤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和联系电话。伤病员所在的准确地点,尽可能指出附近街道的交汇处或其它显著标志。伤病员目前最危重的情况,如昏倒、呼吸困难、大出血等。突发事件时,说明伤害性质,严重程度、受伤人数。现场所采取的救护措施。注意:不要先放下话筒,要等救援医疗服务机构调度人员先挂断电话。现场救护的原则1、保持镇定,沉着大胆,细心负责,理智科学的判断。2、评估现场,确保自身及伤病员的安全。3、分清轻重缓急,先救命后治伤,果断实施救护措施。4、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减轻病人的痛苦等措施。5、充分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协助救护。36现场救护的步骤(一)判断意识(二)立即呼救(三)摆好体位1、病人体位:*心肺复苏体位:仰卧位*侧俯卧位:恢复体位*其他体位:头高脚低位---心源性疾病头低脚高位----休克仰卧位(在坚硬平面上)侧俯卧位适用于没有意识但有呼吸和循环者可防止呼吸道被舌后坠或粘液及呕吐物阻塞引起窒息避免妨碍血液循环怀疑脊柱受伤,非必要时切勿移动伤病者2、救护者体位:救护者在实施心肺复苏技术时,根据现场病者的周围处境,选择病者一侧,将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间距跪贴于(或立于)病者的肩、腰部,有利于实施操作。(四)打开气道:压额抬颏法,仰头抬颈法,双上颌上提法。(五)判断呼吸:如无呼吸,立即实施人工呼吸。(六)判断心跳:检查循环体征。(七)局部检查:头、颈、胸、腹部、背部、骨盆、四肢等注意出血或骨折的部位、程度。(八)紧急止血:包扎、搬运。若无自主呼吸及心跳,立即行心肺复苏!!42现场救护要因地制宜夹板:对侧肢体、雨伞、木棍等绷带:衣服、袜子、毛巾等搬运:床板、靠背凳等急救医学的三次革命革命一20世纪的60年代,由美国急救医学专家提出了口对口吹气和胸外挤压的心肺复苏法。革命二199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在《美国医学杂志上》上提出了“生命链”的概念和内容。生命链的提出,将急救的技术、技能与社区模式、社区人群的急救理念结合起来。革命三20世纪末,在急救医学上人们更强调应用高科技——体外自动除颤器。现场救护的“生命链”1992年,国际急救界正式提出“生命链”这一观念。“生命链”:是指以“第一目击者”开始,对突然发生的心搏骤停病人,所采取的一系列规律有序的步骤、规范有效的救护措施,将这些抢救序列以环链形式连接来,就构成了一个挽救生命的“生命链”。44生命链早期通路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第一目击者生命链是由四个环组成第一环:早期通路又称早期城市急救网络系统。它是指如心脏性猝死一旦发生,现场在旁的“第一目击者”具有识别猝死的基本知识,立即打电话给“120”或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是保证第一环建立的重要条件。EMS作用:1、派出急救力量迅速赶赴现场2、承担医学指导46第二环:早期心肺复苏(CPR)它是指现场人员与此同时立即对患者实施CPR。也就是说,抓住“救命的黄金时间”,直到急救医疗服务系统(EMS)人员赶到现场及时救治。从心脏骤停到除颤的时间与存活率呈负相关:3分钟内存活率74%3分钟后存活率49%而目前在大多数国家:心脏骤停除颤9分钟存活率??第三环:早期除颤除颤: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将以10%递减。AED的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通俗地称为“傻瓜除颤器”,国外通常在机场、公园、大型商场、博物馆等地设立自动除颤器来拯救猝死者,美国有些地区街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设立一台除颤器。我国目前只有北京首都机场安装了自动体外除颤器。第四环:早期高级生命支持它是指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早期对生命支持给予相应的高级复苏措施,诸如气管插管、静脉输液、使用药物等。51现场伤员急救分类卡的标记1、分类卡的项目:伤病员的姓名或编号、初步诊断、是否需现场紧急处理等。2、分类卡的位置:挂在伤员左胸的衣服上。3、分类卡的颜色:红色:病伤重危及生命者,需立即抢救。黄色:严重,无危及生命者,短时间内可等待治疗,不会导致生命危险或永久性损伤或致残。绿色:受伤较轻可行走者。黑色:死亡伤病员。国际检伤法分类标准分类伤情预后伤卡颜色转送次序一严重伤员:首先迅速现场可救活红色最先第一时间送到急救后转送,如大出血、最近有条件进一步休克、窒息、气道阻塞抢救的医院二重伤员:骨折、眼伤、短时间内黄色可在第二时间转送非大血管出血无生命危险到稍远的医院三轻伤员:可自行步行无生命危险绿色最后转送四极严重伤员:处于频死现场积极抢黑色经现场抢救有效,期重型颅脑伤,胸腹大救,存活希望以第二时间送到最血管损伤,呼吸心跳停止极少近医院继续抢救53现场急救区的划分收容区:伤病员集中区,此区内负责在伤病员左胸上挂上分类标签,提供必要紧急复苏等抢救工作。急救区:用以接受红色和黄色标志的危重患者,在此做必要紧急复苏和进一步抢救等工作。后送区:用于接受能自己行走或较轻的伤病员。太平区:停放已死亡的伤病员。突发医疗救护事件护理人力资源应急调配预案一、应急组织机构人员成立突发事件急救护理工作组组长:雷志洁(总负责)副组长:石海燕、张喜云成员:第一组石海燕、李俊华、成艳红、南喜雀、李雯、朱璟涛、杜红娟、王婷、雷燕第二组张喜云、郝烨、鲁晶颖、李亚丽、张晓锐、李娜、孟杰、樊蓉、李英英二、分工1、调配:遇到紧急情况,由护理部启动调配护理急救小分队。被调配人员接到电话后20分钟内必须到岗(护理应急调配成员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第一组:石海燕负责通知:南喜雀、朱璟涛、杜红娟、王婷李俊华负责通知:成艳红、李雯、雷燕第二组:张喜云负责通知:鲁晶颖、张晓锐、李娜、樊蓉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