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fiscalpolicy)与货币政策(monetarypolicy)区别和联系区别:(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2)内容不同。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联系:(1)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空的重要方式。(2)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或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都需要时间,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金融政策(financialpolicy)与货币政策的区别和联系现行高中经济常识教材在“银行和储蓄者”中介绍了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也是各种媒体以及经济研究文献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经济词汇,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基本概念,成为国家整个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货币政策的走向、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以及货币政策调控力度的改变等与货币政策运行相关的问题,受到经济社会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常常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从理论上讲,货币政策与市场经济是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的,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这个意义上说,货币政策受重视程度及其在宏观经济政策体系中地位的提高,是市场经济发展所使然,是体制进步的表现,是值得人们欣喜的一件事情。但是,有老师和同学都问到,货币政策可不可以叫做金融政策呢?如果不可以,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下面笔者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做如下一个介绍。1、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方针和策略的总称,它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政策的目标分为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其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中介目标是为实现最终目标而选择作为调节对象的目标,现阶段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来实现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等。当经济不景气时,应采取降低利率、再贴现率,回购国债等扩张性的手段,促使商业银行增加贷款,扩大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增长;反之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则应缩紧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我国“九五”时期实行的是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目前实行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和金融市场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对其生产、投资和消费等行为产生影响的过程。2、什么是金融政策金融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金融业的发展目标,而制订的对金融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结构安排、产业技术手段提高等有关金融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明确指引的政策。金融政策的内容,应包括金融产业政策目标、金融各行业与金融市场各子市场发展规划、金融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金融产业技术进步、金融产业对外开放、金融产业监管、金融产业政策手段等与金融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其中,产业政策目标和产业发展规划是金融政策的核心内容,其他内容都是为实现产业政策目标和产业发展规划服务的。从构成要素看,金融政策由金融产业组织政策、金融产业结构政策、金融产业布局政策和金融产业技术政策组合而成,是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从我国金融发展的现实情况看,前两个政策是金融政策的基本点。金融产业组织政策是政府为促进有效竞争、维护正常金融市场秩序而采取的干预市场行为,调节经济主体之间关系的产业政策。这一政策的重心在于鼓励竞争、限制垄断,即政府应从金融主体的市场行为角度,限制各种市场垄断和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发生。政策应通过各种制度规则的建立与实施,改革金融行政审批制度,降低市场进入壁垒,着力为金融主体造就公正、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以保障公平竞争,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金融产业结构政策的实质,在于政府通过相关政策措施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推进金融发展。金融业是产业集中的核心产业。金融业发展对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用不着艰深、复杂的理论诠释,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就能够感同身受。社会公众是直接的金融消费者,在金融与社会公众的联系愈来愈广泛的情况下,金融发展水平制约下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供给制度,还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社会福利。特别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公众手中的证券资产达到相当规模,金融发展水平制约下的资本市场结构的深化程度和市场稳定程度,更是与公众切身的经济利益息息相关。恰当的完善的金融政策会使金融发展具有明晰的方向感和目标感,从而增强金融发展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加快金融发展的进程。可以降低金融发展的成本,增加金融发展的收益。可以给社会公众相对确定的政策预期,有利于维护国家的金融稳定。在货币政策备受瞩目的同时,我国却始终没有一个成形的金融政策,金融政策长期缺失。这是我们教材没有出现金融政策这个概念,也是大多数人对金融政策一无所知的原因。这种状况使金融发展没有一个明晰的总体发展目标,金融发展处于一种懵里懵懂和放任自流的状态,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尽快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政策已经是当务之急。3、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关系(1)联系:货币政策与金融政策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都是为了维护金融稳定,促进金融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2)区别:①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金融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金融变量的一切措施,包括货币政策。还包括金融体制改革,也就是规则的改变等。②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在稳定的体制中利用贴现率,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达到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量的目标。金融政策的政策制定者包括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他们往往影响金融体制中的外生变量,改变游戏规则,如硬性限制信贷规模,信贷方向,开放和开发金融市场。③货币政策则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策略和措施的总和,着眼于货币需求的调节,是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金融政策和农业政策、外贸政策、环保政策等一样,是依产业政策的对象领域划分为标准而形成的政策,着眼于金融业的未来发展,是关于金融产业发展的政策。④金融政策影响所有的金融活动、金融资源配置方式和所有金融行业,同时也影响一国金融开放程度和金融业的整体发展进程,而货币政策只对形成货币需求的那部分金融活动发挥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的调节手段主要包括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数量调节和运用利率、汇率等政策工具变动影响市场主体行为的价格调节两类,而除了货币政策可以使用的间接调控性的经济调节手段外,金融政策的调节手段还包括以政府直接干预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行政调节和法律规制。在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方面,传统的观点认为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目标。人们在用金融方法解决经济问题时往往导入一个误区,即首先考虑货币政策及所谓的“三大法宝”(见附件),在中介变量上则考虑对货币供应量的调节。实践证明这一思考路径是不全面的。经济金融中的制度问题、结构问题和效率问题愈来愈成为宏观经济的重要影响因素。有必要把金融政策纳入宏观经济政策框架。金融政策是货币政策的深化和制度保证,没有这一保证,总量的均衡往往隐含结构的不合理和低效率。两者虽然都属政府的宏观政策范畴,具有一定程度的联系,但就作用范围、功能以及调节手段而言,却是存在明显差别的。因此,在一国社会经济生活中,金融政策与货币政策各自具有特定的任务和使命,两者不能相互替代,缺一不可。附件:三大法宝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运用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基准利率、中央银行再贷款、信贷政策、汇率政策等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求,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其中,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最有效、最常用的货币政策手段,被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depositreservepolicy)再贴现政策(rediscountpolicy)公开市场业务(openmarketoperationpolicy)某个银行如果吸收了100万元的存款,它最多只能向客户借出92.5万元(100-100×7.5%),另外的7.5万元要存在中央银行。7.5%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就是通过规定或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间接调节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缺少资金时,可以将手中未到期的票据暂时“卖给”中央银行,获得资金;中央银行如果希望商业银行增加放贷时,也可以用有吸引力的条件(降低再贴现利率),主动“购买”商业银行手中未到期的票据,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这种买卖票据的“价格”,就是再贴现利率。再贴现政策是中央银行最早拥有的货币政策工具。现代许多国家中央银行都把再贴现作为控制信用的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企业、商业银行的手中会有各种有价证券。当金融市场资金缺乏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购买这些证券,向市场投放资金,增加货币供应量;当金融市场资金过多时,中央银行再向企业和商业银行卖出这些证券,从而将资金从金融市场上收回,达到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公开市场业务并不是在所有国家都能开展的,它只能在具有完善的金融市场和以政府债券为主的大量有价证券买卖的经济发达国家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