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第七章 课堂教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课堂教学学习目标:1.理解教学与教育、教学与智育、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的关系。3.理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的主张,并结合实际教学加以评价。4.理解课堂教学设计的特征、依据和基本模式,并能够进行课堂教学设计。5.明确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区别,并能举例说明讲述策略、指导策略的具体运用。第一节教学与教学理论一、教学及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一)教学的含义1.教学的含义从“教学应该怎样;教学应该如何”的教学特征和本质引出教学的含义: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做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2.教学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教学与教育(2)教育与智育3.教学的功能:(1)教学是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2)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教育教学智育的途径作为教育途径的教学1、古代中国:“教”与“学”不可分离;苏格拉底:强调完善人格的道德教育,并在讲学中采用启发性教学方法一一“产婆术”;柏拉图:从构建他的所谓“理念世界”出发,主张要寓教于乐、重视思想训练等,并根据培养军人和哲学家的目的,提出较为完整的教学思想体系;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儿童成长过程的年龄分期,主张体育、德育、智育的和谐教育思想;昆体良:主张对儿童进行早期训练,教学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和量力而行,要劳逸结合和给学生以奖励、反对体罚等。(二)教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班级授课制的兴起对教师的“教”提出了客观要求,“怎样教”的问题成为热门话题,与此相对应的“教授”一词成了教学的同义语。梁启超:提出趣味教学思想,主张学生“乐知”;强调联系实际,使学生有所“发明”;推行自动、自主、自治、自立教学法;蔡元培:强调重视学生“自动自学、自助自研”能力的培养,反对单方面的讲授和灌输。陶行知:批判教授论,认为教的法子必须要根据学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极力主张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教学的本质含义即为教学生学。2、近代(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3、当代二、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一)教学理论的一般概述1.教学理论的概念它是一门理论科学,一门应用科学;它既要研究教学的现象、问题,揭示教学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规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它既是描述性的理论,也是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的理论。2.教学理论与相关概念的关系(1)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具体地说,教学理论主要研究“怎样教”的问题;学习理论主要是在描述和说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学习开始后会发生一些什么情况”的问题。(2)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大教学论模式图大课程论模式图教学论课程论课程论教学论3.教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脉络(1)教学理论的形成《学记》德国教育家拉特克(W.Rath,1571-1635)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教育学的核心是教育性教学。(2)教学理论发展的线索哲学取向(德国、苏联、日本、中国)心理取向(德国莱比锡大学与耶拿大学的德加尔漠)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教学理论情感教学理论赫尔巴特学派教学理论(二)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1.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代表作:苏联达尼洛夫等的《教学论》(1957)、斯卡特金主编的《中学教学论》(1982)、王策三的《教学论稿》(1985)。基本主张:(1)知识—道德本位的目的观;(2)知识授受的教学过程;(3)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4)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2.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时间:20世纪初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斯金纳基本主张为:(1)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2)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3)程序教学的方法。斯金纳对程序学习的处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线式,另一种程序学习的形式是分支式。3.认知教学理论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奥苏伯尔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其理论的基本主张为:(1)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2)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3)学科知识结构。(4)发现教学方法。4.情感教学理论代表人物: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其基本主张是:(1)教学目标;(2)非指导性教学过程;(3)意义学习与非指导性学习;(4)师生关系的品质。第二节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概述(一)教学设计的含义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其作用:整体的把握教学过程,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二)教学设计的特征:1.指导性2.统合性3.操作性4.预演性5.突显性6.易控性7.创造性(三)教学设计的依据:1.现代教学理论2.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3.教学的实际需要4.学生的需要和特点5.教师的教学经验二、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模式(一)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教学设计作为对教学活动系统规划、决策的过程,其程序包括:1.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尽可能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4.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5.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6.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上述基本程序集中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1.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2.为达到预期目标,应选择怎样的知识经验?(教学内容)3.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教学策略、教学媒体)4.如何获取必要的反馈信息?(教学评价)这四个要素从根本上规定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无论在何种范围内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者都应当综合考虑这四个基本要素,否则,所形成的教学设计方案将是不全面和不完整的。(二)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1.系统分析模式2.目标模式3.过程模式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一)教学目标设计1.教学目标设计的含义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2.教学目标设计的步骤:(1)钻研课程标准,分析课程内容。(2)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状态。(3)确定教学目标分类。(4)列出综合性目标。(5)陈述具体的行为目标。3.教学目标的表述包含以下四个要素:(1)行为主体。(2)行为动词。(3)情境或条件(4)表现水平或标准。(二)教学内容设计1.陈述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定义:主要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分类:(1)有关事物的名称或符号的知识;(2)简单命题知识或事实知识;(3)有意义命题的组合知识,即经过组织的言语信息。设计方法:(1)找出新知识与原有相关知识的结合点;(2)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3)恰当引人教学媒体。2.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定义: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是关于方法和应用的知识。教学设计的注意点:(1)程序性知识教学要有充分的练习设计。在设计概念练习时,应注意充分应用正反例。(2)要对讲授与练习的时间合理规划,使规则、概念的掌握与解决问题技能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有效保障。3.策略性知识及其教学设计定义:策略性知识也是回答“怎么办”问题的知识,它与程序性知识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所处理的对象是个人自身的认知活动和个体调控自己认知活动的知识。这类知识是渗透在各科学习之中的,没有专门和具体的学科内容。教学设计:根据策略性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需要解决三个难题:(1)课程问题(2)教师问题(3)学生问题从总体上看,三种类型知识的设计都要遵循以下要求:(1)要选择适宜贴切的内容。其一,与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必须删除;其二,所选内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既以学生的心理水平为基础,又有发展性;其三,所选内容要有启发性,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启迪其心灵。(2)组织内容时要把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相结合。(三)教学时间设计设计教学时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2.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3.科学规划单元课时。4.注意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5.防止教学时间遗失。(四)教学措施设计1.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步骤和要求:(1)明确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2)广泛地了解有关新的教学方法,以便选择。(3)对各种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2.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媒体。(2)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用教学媒体。(3)依据媒体的技术特性选择教学媒体。(4)依据经济条件选择教学媒体。3.课堂教学结构的确定第一步,选取教学环节。第二步,在选取教学环节后,要具体设计课堂教学各环节的组织。第三步,对各教学环节的设计进行“统调”。(五)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运用评价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预期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合理设计教学评价,对于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都有着积极作用。第三节课堂教学策略一、教学策略概说(一)教学策略的含义1.教学策略与相关概念的辨析教学设计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安排。位于较高层次,属于理论、观念形态包含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手段和途径,教学策略的具体化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使用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某一节课、某一内容的范围内。虽包含有理论,但本质上是属于操作形态的东西,是对教学思想观念的具体化。是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具体化。从层次上高于教学方法;监控、反馈内容,在外延上要大于教学方法。2.教学策略的定义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其含义为:第一,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第二,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第三,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着手和着眼,要兼顾教学目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第四,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二)教学策略的特征1.指向性2.操作性3.整体综合性4.调控性5.灵活性6.层次性(三)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1.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第一,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任务;第二,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第三,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第四,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第五,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2.教学策略的运用第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第二,要树立整体的观点;第三,要坚持以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为主;第四,要寻求教学策略的多样化配合和变通运用。二、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策略(一)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1.激发学习的动机:第一,利用学习目标的激励作用;第二,引发认知冲突;第三,利用学习动机迁移原理。2.促进知识的理解和保持:第一,激活原有的知识;第二,对知识进行深加工;第三,在改组、扩充和更新知识时加强理解,促进保持。(二)程序性知识1.分析学习任务,找出必备技能;2.加强理解:第一,示范和讲解相结合;第二,降低示范速度,防止信息负担过重。3.进行有效的练习:第一,选择合适的练习方法;第二,精选练习内容;第三,及时反馈;第四,身体练习和心理练习相结合。(三)策略性知识1.专门教学与渗透教学相结合。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选择的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要注意:第一,提供大量的可供选用的学习方法和技能;第二,训练学生知道如何确定学习目标;第三,帮助学生储存有关学习及学习方法或策略的信息。3.进行具体的训练:第一,制定一套外显的、可操作的

1 / 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