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虹鳟的养殖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讲虹鳟(salmogairdneri)养殖概述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利亚的山麓溪流中,1847年移养池塘成功,现已遍布美洲、欧洲、大洋洲、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是世界上目前鱼类养殖分布最广的种类之一,以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和丹麦诸国养殖最盛。除采用精养外,瑞士、瑞典、墨西哥朝鲜等国还向水库和湖泊作天然放流,产量为每亩0.67~2公斤。虹鳟鱼的营养价值1.虹鳟鱼不耐任何污染,必须在清澈透明的冷水中饲养,养殖产品干净卫生,肉味鲜浓,口感嫩活。2.肉里无刺,便于食用,宜老宜幼,易于消化。3.维生素D、铁元素的含量远高于其他食品。4.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EPA和DHA含量非常高,前者具有助脑发育成长,活化脑细胞,延缓脑老化的功效,后者具有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心肌梗塞和脑中风的功效。5.鱼脑富有含磷蛋白,可促进脑的发育。6.鱼皮富含蛋白质,具有美容和强健筋骨的功效。7.铁元素是肌体造血的必须物质,对保持内脏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虹鳟养殖现状国内:目前,国内市场对虹鳟鱼及制品的需求量迅速增长,每年进口的虹鳟鱼5-10万吨,而国内的产量不足5000千吨,青海的产量也仅有300吨,仅替代进口这一项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现虹鳟鱼的主要产品都是从挪威及欧洲国家进口的产品及制品,主要产品有:冰鲜鱼(剖肚去脏保鲜压冰包装)、冷冻鱼、冷薰鱼片、热熏鱼片,还有鱼皮,鱼头、鱼排、鱼仔罐头等。我们国内虹鳟鱼加工尚属空白,基本上都以销售活鱼为主。国际:虹鳟鱼原产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养殖始于1874年,已遍布五大洲,经过130年的实验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养殖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分别范围广的优势产业,已经在欧洲(尤其在挪威、丹麦等国),建立起完整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挪威、丹麦、美国等国家已将虹鳟鱼的养殖作为支柱性产业进行建设和开发,其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虹鳟养殖现状我国养殖的虹鳟最早是1959年4月自朝鲜赠送周恩来总理象征中朝友谊的8000颗受精卵开始。1985年5月首次从甘肃玛曲养殖场引进虹鳟鱼种至青海省海晏县哈达木泉养殖,获成功。目前全国有50多个虹鳟专业养殖场,分布在北京、黑龙江、山东、山西、辽宁、吉林、陕西。第一节生物学特性一、外部形态分类地位:在分类上属鲑形目、鲑亚目、鲑科、大麻哈鱼属。陆封型降海型湖泊型虹鳟道纳尔逊氏虹鳟生态类型二、对环境的要求1、栖息自然条件下,喜生活在水质澄清、水量充足、具砂砾底的河川上游、支流或溪流中。2、水温最适宜的水温12~18℃,稚鱼为10℃,低于8℃或高于20℃食欲减退,生长缓慢。长时间持续24℃,引起死亡。3、流速养殖均采用流水,适宜流速为2~30厘米/秒。4、D.O6、悬浮物水的悬浮物总量不高于15mg/l(8~12德国度)。7、盐度属广盐性鱼类。对盐度的适应从稚鱼的5‰至成鱼的35‰。3mg/l,大量死亡,4mg/l,浮头,5mg/l,停止摄食,7mg/l,正常生长,9mg/l,生长迅速。5、PHPH6.5~6.8,三、生长在14℃水温下,四、食性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饲料不足,会自相残食。五、繁殖雄二龄性成熟,雌性三龄性成熟。产卵水温4~13℃,最适水温8~12℃。产卵场为具有石砾底的河川或支流。卵为端黄囊,沉性,怀卵量为1000~13000粒。在我国的北方繁殖时间为12月~翌年的3月。一年100~200克,二年400~1000克三年1000~2000克第二节养鳟场的选点条件和设施一、选点条件1、水源要求:清洌的冷水,澄清。涌泉水、山间溪流、地下水、深水水库底排水。2、水温水温周年变动5~20℃。南方可实行季节养殖。3、水量和溶氧量。二、设施1、饲养池稚鱼池、成鱼池、亲鱼池。以水泥池为好,长方形抹角。2、鱼池配置鱼池面积计算即每小时池水交换次数。每小时注水量(米3)鱼池总容水量(米3)池水交换率=鱼池面积=每小时注水量(米3)鱼池平均深度(米)交换率÷第三节人工繁殖一、亲鱼培育1、饲料要求蛋白质40%,脂肪6%,碳水化合物12%,饲料中还需富含VE、胡萝卜素、虾红素。还可投喂一部分虾。2、水温4~13℃,产卵前6个月水温不超过12℃。3、D.O大于7mg/l以上。二、雌雄鉴别雄:吻端尖;雌:吻端钝而圆。比例:雌:雄=3:1。等渗液的配制10L水氯化钠90.4克氯化钾2.4克氯化钙2.6克PH=7温度4℃以上。三、采卵与授精1、卵的质量的鉴别2、精、卵的采集3、授精雌雄四、孵化1、孵化设施桶式孵化器阿特金氏孵化器立式孵化器阿特金氏孵化器孵化槽孵化盘孵化盘放置框2、孵化期累积温度3、孵化要求A、避光B、水温7~13℃,最适温度9℃。C、D.O大于6.44mg/l。D、拣卵4~5次,悬浮物多时要洗卵1~2次。累积温度(日.℃)=孵化日期×孵化期内日平均水温从受精至发眼期的天数约为孵化所需天数的一半。根据其敏感期的特点,在受精吸水后可运输40小时(4~8℃)。发眼卵可长途运输。孵化积温为343℃第四节苗种培育上浮稚鱼刚孵出的鱼苗沉在盘底,以卵黄囊为营养,经过15~20天时间的发育,逐渐上浮,开始摄食。1)以畜禽肝脏、脾脏、鸡蛋黄为主2)以生鱼肉制成的糊状饲料为主;3)以水蚤干为主;4)采用颗粒全价配合饲料。1、上浮稚鱼的开口饲料一、稚鱼培育上浮稚鱼→→→鱼种(10克/尾)5个月2、培育池的条件水泥池,30~60m2,水深20~30cm,水温10~12℃为宜。3、放鱼密度初期:5000~8000尾/m2,体重1克:1600~2000尾/m2,体重4~5克:1000尾/m2。4、投喂以动物性原料为主。日投喂率3~5%,日投喂6~8次,后期减少至3~4次。5、水量调控:交换率3~5次/h为宜。第四节苗种培育1、培育条件水泥池(网箱)。交换率2~4次/h;温度10~14℃。2、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动物成分占50~80%以上;日投喂率3~5%,日投喂次数3次。3、及时分塘每月进行1次,同时降低放养密度。第四节苗种培育5~6个月二、鱼种培育10克 →→→50~100克/尾第五节成鱼养殖一、放养密度(B-C)DEA=A:最大密度(kg/m3)B:进水溶氧量(g//m3)C:维持鱼类生长最低溶氧量(g/m3)D:池水交换次数(次/h)E:鱼类的耗氧量(g/kg.h)生产上以最大密度的30~50%作为适宜的投放密度。二、养殖管理1、成鱼池结构合理40×4m,水深40~60cm,池水平均交换率大于2;采用底排水。2、投饲与管理A、饲料营养水平:粗蛋白40~50%,粗脂肪6~16%,粗灰分5~13%,粗纤维2~5%,无氮浸出物15~28%,碳水化合物20~30%。B、日投喂率:2~3%,日投喂次数2~3次。C、水质管理:水以偏酸性为好,保持足够的水量、交换量和水中溶氧水平,避免氨态氮在水中积累。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和粮农组织根据虹鳟营养水平,又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原料供应和成本等情况,提出了虹鳟养殖饲料建议用量。虹鳟养殖饲料用量表戈贤平《名特优水产品实用技术》参考资料第六节疾病防治一、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V)病原: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症状:发病鱼苗及幼鱼腹部膨胀、体色变黑、眼球突出,肠内无食物,胰脏组织细胞坏死,核固缩。一、传染性胰脏坏死病(IPNV)预防:不使用带病原的亲体繁殖幼体;不从发病区运输鱼和卵;养殖设施及工具用高浓度氯制剂彻底消毒;鱼卵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碘(聚维酮碘)50mg/l消毒15分钟。治疗:无有效治疗方法,发病池一般通过提高水温方法来控制病情发展。二、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IHV)症状:病鱼游动迟钝,旋转活动,有时沉底,体色变黑,腹部膨大,鳍基充血,肛门悬挂不透明、粘液状粪便,体侧肌肉呈“V”形出血。前肾及脾脏造血组织严重坏死。防治:同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原: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毒三、病毒性出血败血症(VHS)病原:弹状病毒科中的艾格特维德病毒。症状:突发性大量死亡,皮肤出血,体色变黑,眼严重外突,鳃及肝脏显示严重贫血,鳔及肾脏肿大,腹腔充满积液,病鱼外观呈膨胀样。预防:禁止从发病区运出鱼及卵;一旦鱼发病,将全场鱼销毁,池塘消毒三个月,再重新放养健康鱼。治疗:无有效治疗方法。四、细菌性烂鳃病病原:嗜鳃黄杆菌五、烂鳍病病原:柱形软骨球菌六、弧菌病病原:鳗弧菌第六节疾病防治参照《特种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三倍体虹鳟四倍体虹鳟鱼和普通二倍体虹鳟鱼杂交产生的全雌性虹鳟鱼。具有生长周期短,成本低,肉质好的特点。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其一,采用全雌三倍体虹鳟鱼进行养殖,可提高虹鳟鱼成活率10%,可提高生长速度10—20%。其二,采用该技术可避开因性腺发育而对饲料的过多消耗,降低养殖成本5%以上,可提高经济效益15%一20%。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发眼卵2、上浮稚鱼3、孵化积温4、池水交换率二、虹鳟对水域环境的要求如何?三、结合虹鳟的生物学特性,谈谈在饲养管理中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E8%99%B9%E9%B3%9F%E5%85%BB%E6%AE%96%E6%8A%80%E6%9C%AF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