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 第四章 国际贸易动态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第四章国际贸易动态理论本章关键术语1.产品生命周期2.制成品生命周期3.原材料生命周期4.国家竞争优势5.产业集聚6.规模经济7.内部规模经济8.外部规模经济4.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多以静态分析和短期分析为特征,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难以准确地解释当今国际贸易发展中的诸多现象。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努力致力于贸易理论的动态化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新的研究方法,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但从总体上说,国际贸易动态理论仍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这里主要介绍一些有影响的和有代表性的动态理论与学说。简介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roductLifeCycleTheory)由美国经济学家弗农(Raymondvernon)于1966年在他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首先提出。他认为,在产品的整个生命期间,生产所需要的要素是会发生变化的,因此在新产品的生产中可以观察到一个周期,即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和产品标准化阶段构成的产品生命周期。弗农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周期,是因为各国技术进步的贡献不同。可以说,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在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论的基础之上产生的4.1.1技术差距论技术差距论(TechnologicalGapTheory)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A.Posner)于1961年在他的《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一文中提出。这一理论以不同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的存在作为对贸易发生原因的解释。认为由于国与国之间存在技术差距,技术领先的国家可以享有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随着进口国的仿制、技术转让,原有的技术差距就会消失,贸易将持续到进口国的仿制生产能力充分满足其国内需求为止。波斯纳在描述技术差距时,提出了模仿时滞的概念。模仿时滞波斯纳把产品创新到模仿生产的时间称为模仿时滞。模仿时滞分为三类:需求时滞,指新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一时因消费者尚未注意或不了解,而不能取代原有的老产品所需的时间差;反应时滞,指一个国家在新产品进口后,需求逐渐增加,使进口国的生产商感到不能再按照旧的方法生产老产品,因此要进行调整来生产新产品,但这中间需要有一段时间,即为反应时滞;掌握时滞,即仿制国家从开始生产到达先前国同一技术水平,国内生产扩大,进口变为零的时间间隔。创新国消费创新国生产创新国模仿国时间O生产/出口生产/出口a需求时滞abcdB反应时滞C掌握时滞D模仿时滞创新国出口模仿国进口模仿国出口模仿国生产P.62图4-1技术差距与模仿滞后t0t1t2t3t1开始进口,t2开始仿制产品,t3停止进口转向出口技术差距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波斯纳认为,新产品总是在工业发达国家最先问世,新产品在国内销售之后进入国际市场,创新国便获得了初期的比较利益。这时,其他国家虽然想对新产品模仿生产,但由于先进工业国家之间存在的技术差距,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才可能做到,在这段时间内,创新国仍保有在该产品上的技术领先地位,其他国家对该产品的消费仍需通过进口得到满足,因而技术差距所引起的国际贸易必然继续进行。意义技术差距理论证明了即使在要素禀赋和需求偏好相似的国家间,技术领先也会形成比较优势,从而产生国际贸易。也较好地解释了实践中常见的技术先进国与落后国之间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周期,但不能解释为什么某些国家处于技术领先地位,而另一些国家则处于落后地位,也不能令人满意地解释模仿时滞。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则有助于理解这些现象。4.1.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哈佛大学教授弗农从科学技术迅速进步这个因素出发在《国际投资和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国际贸易》提出的贸易理论,以解释工业制成品的国际贸易流向。这一理论将市场学的产品生命周期与技术进步结合起来阐述国际贸易的形成和发展,这一分析使比较利益学说从静态发展为动态。弗农把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产品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产品标准化阶段。每一阶段都有许多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从技术特性、生产地特性、产品要素特性、产品成本特性、产品价格特性和进出口特性进行考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内容:新产品的技术周期:阶段1:创新(技术:创新国企业发明并垄断;要素特性:技术研发密集型;研发成本:不重要;产品价格:没有替代品,价格高;进出口特性:出口垄断世界市场)阶段2:技术成熟(技术:生产技术已经定型,且到达优势极限,技术诀窍扩散到国外,仿制开始,技术垄断的优势开始丧失;生产地:开始在东道国设立子公司进行;生产要素:产品由技术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成本要比创新国的进口产品低)阶段3:产品标准化(技术:标准化,一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掌握或开始掌握技术;要素:资本和熟练工人密集性产品;成本降低)(最后技术停滞,劳动密集型产品)P.65图4-2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演变t净出口进口O创新国:其他发达国:发展中国家:贸易由于两国技术水平的差异而发生,解释了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产业内贸易X>MX<Mt0t1t2t3t4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阶段1:研发密集性产品科技资源丰富的国家有比较优势,比如美国阶段2:资本和熟练劳动力密集性产品资本和熟练劳动力丰富的国家有比较优势,如日本和德国阶段3:劳动密集性产品劳动力丰富的国家有比较优势,如中国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模式的变动贸易模式的变化(动态模式)出口进口美国日本中国彩电4.1.3制成品生命周期理论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基础上,弗农、赫希(Hirsch)、威尔斯(Wells)等人进一步分析了制成品贸易流向。弗农等经济学家认为,新产品的创新一般首先发生在美国。这是因为美国较高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引起了对复杂技术设备的需求;美国较高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其对新产品的需求强度大于其他国家;美国高水平的技术、强大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和丰裕的资本使其在新产品开发与生产上占优势地位。如图4-3所示,美国首先推出新产品。这样,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周期性运动便开始了。P.66图4-3制成品贸易周期与各国贸易地位t净出口进口O美国:其他发达国:发展中国家:X>MX>Mt0t1t3t4t5t2美国首先推出新产品。这样,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周期性运动便开始了。贸易开始点其他发达国家净出口点美国开始净进口点发展中国家净出口点4.1.4原材料生命周期理论弗农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过程中以制成品为主,而梅基(S.P.Magee)和罗宾斯(N.T.Robins)在1978年将此理论运用于对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原料贸易的分析,提出了原料贸易周期说。原材料生命周期理论内容第一阶段是“派生需求上涨”时期。某种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会引起该种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原料需求的增加,原料价格将大幅度上升。第二阶段是“需求和供给来源的替代”时期。世界上天然原料的供给开辟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来源,产品的原有原料将被相对较便宜的替代品所取代。原料价格的上涨幅度缓慢下来,甚至出现实际下降的情况。第三阶段是“人工合成和研究与开发”时期。研究与开发最终引致人工代用品的发展,或者,出现了节约使用原料的重要方法。原料进入生命末期。从原料贸易的流向来看,它呈现出与工业制成品贸易流向正好相反的过程特征。在第一阶段,少数具有自然优势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原料的主要供给者,而发达国家则是主要进口者。在第二阶段,其他发展中国家加速开发原料生产,便利用自己的劳动力优势逐渐取代原有的少数原料出口优势国家,成为国际市场原料的主要出口者。在第三阶段,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优势开始作用于原料,出现了合成原料,原料供应的优势从发展中国家转向了发达国家。这些发达国家还开始出口合成原料。4.2要素增长贸易理论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仅仅把生产要素归结为土地、劳动和资本3种。随着现代国际经济的发展,西方经济学家赋予了生产要素以新的内涵,并扩展了生产要素的外延。他们认为生产要素不仅包括土地、劳动和资本,而且还包括技术、人力技能、研究与开发、信息、规模经济与管理等新型生产要素。同时,要素的国际移动、要素密集性的变化都使要素功能增加,从而使要素增长理论更加充实。4.2.1技术要素作为生产过程中的知识、技巧和熟练程度的积累的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土地、劳动和资本要素的生产率,而且可以提高三者作为一个整体的全部要素生产率,从而改变土地、劳动和资本在生产中的相对比例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也是一种独立的生产要素。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或要素的节约、商品成本和价格的降低、产品质量效能的优化、生产经营水平的提高、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增强等无一不是依靠技术水平的提高。当今国际经济竞争说到底就是技术水平的竞争。4.2.1.2人力技能要素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各国劳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实质上就是人力技能的差异。因此,人力技能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由于人力技能是人力投资的结果,因此人力技能又称人力资本。人力技能理论内容把劳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简单劳动,即无须经过专门培训就可以胜任的非技术的体力劳动;另一类是技能劳动,即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才能胜任的技术住的劳动。要对劳动者进行专门培训,就必须进行投资。因此,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本就是人力资本。由于人力资本投资持续时间不同、投资形式存在差别、投资领域不一致(亦即教育培训的具体内容和项目不同)等原因,造成了劳动力的质的差别,从而使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特殊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效力的不同。人力资本的投资形式:正规的学校教育;在职的岗位培训;合理的人员配置;必备的卫生与营养条件;修养生机的外部环境,以及与上述各项投资形式相关的其他投资形式。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其他投资一样既需要时间也需要资源。人力资本论者如基辛(Kessing)、凯能(Kenen)等认为,技能禀赋或人力资本赋予状况对国际贸易格局、流向、结构和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他们认为,资本充裕的国家往往同时也是人力资本充裕的国家,因此,这些国家的比较优势实际上在于人力资本的充裕,这是它们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在贸易结构和流向上,这些国家往往是出口人力资本或人力技能要素密集的产品。用人力资本说分析美国的情况:美国最充裕的要素不是物质资本,而是人力资本,相对稀缺的是非熟练劳动。这就决定了美国贸易结构必然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主体。比如最先进的通讯设备、电子计算机等都属于技能密集型产品,而不再是传统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因此,用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三要素论是无法说明当代国际贸易现实的。4.2.3研究和开发R&D:指生产中用于研究和开发商品的投资。格鲁勃Gruber、弗农及基辛等人试图从研究开发方面找出发生贸易的原因,提出了研究开发要素论。研究开发要素对一国贸易结构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一个国家越重视研究与开发要素的作用,这个国家投入到研究与开发活动中去的资金就越多,其生产的产品中知识与技术密集度就越高,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就越有利。根据1962年贸易美国19个产业的有关资料,就R&D费用、技术人员人数与出口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是美国5个具有高度技术水平的产业(运输、电器、工具、化学和机械制造)的R&D经费,占19个产业中科研经费总额的78.2%,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占85.3%,而产品销售量仅占39.1%,但出口量占72%,从而证实出口竞争力与研究开发要素指标有很高的相关性。R&D密集度高的产品就是“知识与技术”密集型产品。所以,科技水平高、具有研发要素密集度的国家,发展该类型的产品,具有比较优势。4.2.4信息要素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企业除了需要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传统生产要素以外,更需要信息。信息已经成为当代经济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和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作为生产要素的信息是指来源于生产过程之外的并作用于生产过程的能带来利益的一切讯号的总称。信息要素是无形的、非物质的,它区别于传统生产要素,是生产要素观念上的大变革。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股票是财产的象征符号,而信息则是象征的象征

1 / 6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