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本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本科生(论文)开题报告表题目我国小学语文课本教材选文的思考与探究一、设计(论文)选题的依据(问题提出、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参考文献等)(一)问题提出近三十年来语文教育质量堪忧,课本教材选文不良“功不可没”。对于我国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本教材选文的优良编选传统,我们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善意的继承,而更多的是依靠外力强行编排,在课本教材中选入了过多的质量不高的时文,使得语文教育失去了特殊功能,陷入了低质低效的泥潭而难以自拔。而时下教材“选文”中存在着几大误区:唯名家名作是瞻,不顾学生学习特点;主题先行,偏离学生学习任务;盲目“赶时髦”,忽略学生学习需要。我们应当继承民国时期语文教材选文编选经验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提高现行语文课本教材质量。目前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教材已陆续问世,选文是否富于文化内涵,让学生从中起到提升文学素养的作用,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二)选题目的与意义选题目的课文是课本教材的主体,课本教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课文。因此,选好课文是保证课本教材质量的关键。文本选择直接决定着教材功能的发挥。教材是为达成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学生学习经验的范例,它承担着构设蓝图、引导学习,展开经验、支撑学习、呈现案例、示范学习等功能。小学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作用与意义,必须依赖于教科书这一本体来实现。所以,对小学语文课本教材的选文进行思考与探究,找到一个促进小学语文更好发展的途径。选题意义纵观现行的各种小学语文课本教材,所选课文在时间上有古有今,在地域上有中有外,在体裁上更是五彩纷呈,琳琅满目,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曲),也有哲学论文、文学论文、科技论文,更有说明文等等。如果从微观上来看,倒也丰富多彩,美不胜收;可是,从宏观上看来,把这么多五花八门、几乎无内在联系的东西尽皆塞在小学语文课本教材里,语文这门课程的学科特性在哪里?针对这些语文教材选文存在的不足进行思考与探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1、理论意义叶圣陶指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主要以课文为凭借。因此,范文的选择与加工,将决定教科书的质量。”语文教材担负着教育的使命,要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导向。选文是指依据语文教学目的、语文课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与规律,以及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而进行的编选课文的过程。编选出来的课文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凭借,是知识学习、能力训练的载体。教材选文是教材内容的主要架构,叶圣陶先生针对教材选文方面说:“眼光宜有异于随便浏览,必反复吟诵,潜心领会,文质兼顾,毫不含糊。”“以故我谓今后选文,绝不宜问其文出自何人,流行何处,而唯以文质兼美为准。”这一标准要求教材所选的文本既要有学科特色,即文学性,又要修辞得当、语法符合规范。选文的功用在于它的教育教学价值。因此,对我国2小学语文教材课本选文的探究为儿童在语文的有效教学中知、情、意三方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实践意义选文是教材编写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一方面,文本作为教材的载体和内容,构成了教材的主干,是教材的骨与肉,直接决定着教材的优劣好坏。另一方面,文本是为教材服务的,受教材本质和功能的制约。为了更好地实现教材功能,对小学语文课本教材选文的深入思考对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不但要担负起教育指导学生的任务,还被赋予了开发课程的重任,而课程的具体体现就是各式各样的教材。语文教材既要考虑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方面的思想教育价值,又要考虑文章的典范性。面对报刊上五花八门的文章,教师如何去选择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有很大的学问。有的内容有趣新鲜,但细读却破绽百出,有的辞藻华丽,但思想不适合于学生。真正有利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以及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文章不多,需要认真斟酌和掂量。而民国时期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在选材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因此结合民国时期语文选材方面对当下语文选材进行思考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很有帮助。(三)研究现状1、关键概念界定(1)教材广义教材是指学校范围内普遍采用的体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包括教科书、补充读物、参考书、教辅材料、自习书等。狭义教材指教科书,亦称课本、教本,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主要由课文、注释插图、习题等构成。(2)语文教材语文教材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语文教材泛指一切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的语言材料。它包括教科书、习题集、练习册、教学挂图、音乐教材教学软件、选修教材、课外读物以及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从狭义上讲,语文教材专指语文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共同直接使用的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基本材料。通常人们所说的语文教材,往往就是指这个层次上的语文课本。(3)语文课本教材特指有效地反映,传递语文课程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材料,作为实施语文教学的依据之一。(4)小学语文课本教材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和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编选的语文文字材料。(5)选文选文即文本的选择。即选取人从各个角度进行考虑,对文本进行精心选取,使得选文承载起传递教育内容的作用。(6)小学语文课本教材的选文指小学语文课本教材所选择的文本要具有儿童性、学科性、经典性、典范性、时代性、可读性及规范性等特点。让语文通过这些课文发挥自身独特教育性,提高小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获得语文的工具性知识和文学性知识。3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方面,本人查阅到的涉及中小学语文教材研究的著作有:(1)公开出版的专著到目前为止,各出版社公开出版的关于语文教材研究的专著有51种,这些著作呈现出教材研究的几个特征:一是针对中学语文教材的研究成果多,小学的少;二是为中小学学生、师范生以及教师进修而编著的多,为教材编制和出版者提供借鉴的少;三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教材研究多,而对此前的教材研究少。就我查阅到的专著看,侧重从历史角度研究语文教材的只有9种,它们分别为:熊承涤著《中国古代学校教材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林治金主编《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史》(山东教育出版社,乙卯6年),辛安亭著《教材编写琐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张志公著《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池小芳著《中国古代小学教育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李伯棠著《小学语文教材简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年),陈必样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云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张隆华、曾仲珊著《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李杏保、顾黄初著《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而在这9种专著中,真正牵涉到语文教材编写的仅有林治金《中国小学语文教学史》、辛安亭著《教材编写琐忆》、李杏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李伯棠《小学语文教材简史》。其中,辛安亭的著作侧重解放区的语文教材建设经验,李杏保的著作侧重揭示影响语文教育发展的种种制约因素,惟有林治金和李伯棠的著作是专门针对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但这两种著作对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和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上,而对微观方面,诸如教材的选编组织、教材的种种争鸣意见以及具体教科书的分析则很少涉及。(2)期刊论文以“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为关键词,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从1979年至2010年共检索到研究结果124篇,其中学术期刊93篇,博士论文1篇,硕士论文29篇,会议论文1篇。其中包括《小学语文教师教材选文认可度的调查研究》(山东师范大学,曲娜)《小学语文“文质兼美”选文标准探析》(华中师范大学,孙苗苗)《追求理想的语文教材—简论中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关于百年来教材选文的思考》(《天中一刊》)等。到目前为止,语文教学选文标准的研究从研究的线路来看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从学段来看,主要小学和中学两个学段;从时间的跨度来看,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宏观的“选文标准”更多的指“选文原则”,指研究者从理论的层面、价值判断的高度来探讨选文标准,呼吁语文教材的选文标准要规范化、民族化、多元化、现代化、生活化等;微观的“选文标准”更多的指“选文尺度”,即选文标准的具体内容和条款。1、宏观层面的选文标准研究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语文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开始对语文教材选文标准进行专门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横向分析;纵向分析;纵横结合分析。横向分析的代表主要是顾黄初、倪文锦、李明高等,他们对同一时代的不同版本教材的选文进行了比较研究。这些研究从理论上对选文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即选文要做到文质兼美、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文学性、文化性、典范性、知识性、适用性、开放性、人文性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学语文教材提出的。42、微观层面的选文标准研究总观选文标准的微观层面研究发现,虽然学者们的表述不尽相同,但他们一致认为“文质兼美”是课文编选的基本标准。第一、探索阶段。文质兼美来源于古代文论的“文质论”。文质论是古代文论的基本研究范畴。在古代文质论中,最早将“文质”并举的是孔子,即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但最早提出将“文质兼美”作为语文课本的选材标准则已到近代,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叶圣陶先生。1934年,他与夏丐尊先生合编了《国文百八课》(开明书店出版)。在《国文百八课》的《编辑大意》中,他提到,“本书选文力求个体匀称,不偏于某一类、某一作家。内容方面亦务取旨趣纯正有益于青年的身心修养的。惟运用上注重形式,对于文章体制、文句格式、写作技术、鉴赏方法等,讨究不厌详细”第二、明了阶段。20世纪60年代,正式提出了“文质兼美”是语文教材的选文标准。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和《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明确规定“课文应该是文质兼美的范文。”1978年的《全日制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坚持“课文要选取文质兼美的文章”,确提出了“文质兼美”的具体标准是“必须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并且对这三条标准作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第三、发展阶段。80年代以后,许多学者继承与发展了“文质兼美”选文标准的研究。《中学百科全书·语文卷》在对“课文”定义时认为,“选入的文章是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实例,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思想内容上都要有很高的要求,必须选择那些文质兼美、思想内容上乘,语言文字规范,又适合于教学的文章”。张中原等人认为,“我们选取课文的标准主要是‘文质兼美’,即文章在写法上和语言表达上要有典范性;在内容上要积极健康,有思想教育作用”。顾振彪也认为,虽然历代几个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对选文的规定表述不尽相同,但意思基本一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李伯棠在《小学语文教材简史》一书中谈及小学语文教材改进意见时也提到了有关选文标准的问题,他认为“衡量一篇文章能否选入语文教材,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语言标准。为此,选作语文教材的文章,必须文质兼美。”虽然学者的表述各不相同,但他们都认为语文教材的文章编选要坚持做到“文质兼美”,既要思想内容好,又要语言好,文字好,还要适合教学。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对“文质兼美”标准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深入研究,并没有提出怎样的语言才是好的,也没有明确说明怎样的文章才是思想内容好。综上所述:近年来,有关语文教材选文标准的研究较多,但多涉及的是中学语文教材研究,关注小学的较少。选文标准的研究角度较多,有趣味性标准、时代性标准、典范性标准等等。但这些标准之间有何关系?他们在教材编审体制中各占什么地位、各发挥什么作用?等等。这些问题没有得以解决,没有得到深入的、系统研究。国外方面,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人对我国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方面有过系统的研究。(四)主要参考文献:[1]孙苗苗.小学语文“文质兼美”选文标准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0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