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中国戏曲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表现现实生活,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中国戏曲戏曲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不断丰富探索和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显著的特点。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中国戏曲的三大特点:始于离者,终于和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一始于离者,终于和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我国戏曲用以唱、念、做、打为中心,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使与其他表演艺术紧密结合,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为一炉,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二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歌和舞的本身,就决定了它的外在形式要远离生活,使其具有韵律、和谐之美。远离生活形态的戏曲,依旧是以生活为艺术源泉的。由于中国戏剧家对生活能勤于观察,精于提炼,因此能精确又微妙地刻画出人物的外形和神韵,做到神形兼备。三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国戏曲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即使舞台上没有崇山峻岭、河流湖泊,没有似火骄阳、狂风骤雨,演员也可以凭借虚拟的表演,使观众身临其境,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戏曲中的角色戏曲在塑造人物方面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它把不同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的人物划分为不同的行当,一般说来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一种行当又有更细致的进一步分工。戏曲人物造型形象鲜明、风格多样,有强烈的剧场效果,常常更易于激起观众的欣赏兴趣。生旦净丑生“生”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京剧中的“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须生(老生):顾名思义就是中老年男子角色,口戴胡子,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靠把老生,衰派老生等。在剧中多扮演正直刚毅的人物形象。“小生”:指剧中的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等青少年男子角色。他们在剧中的动作造型儒雅倜傥、秀逸飞动,演唱风格华美明亮。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指扮演剧中年轻的男性武将,他们用高超的武打技术来展示剧中人物的武艺高强。不重演唱,注重武打动作的娴熟和技巧的难度。旦“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按照人物的年龄性格,可细分为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老旦等。“正旦”:大家闺秀和有身份的妇女,也称“青衣”,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以唱功为主,唱腔旋律优美,细腻婉转。“花旦”:天真活泼或放荡泼辣的青衣妇女,在表演上注重做工和念白。“武旦”和“刀马旦”扮演的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多扮演女侠、女将等。表演往往伴随着热闹的锣鼓点,烘托气氛。“老旦”,指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走路迈一种沉稳的横八字步,服装色调为色彩偏暗的秋香色、墨绿色,演唱用真声表现。净“净”,俗称“大花脸”,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一般扮演品貌性格有特点的男子,多为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粗犷、豪迈,因而用真声演唱,音色粗壮浑厚,动作造型气度恢宏,以突出人物的性格和声势。净分以下几种: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武花脸和武二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丑“丑”,常勾画“三花脸”,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丑”的表演有点像夸张的漫画。出场时常会带来满堂的笑声。“丑”分“文丑”和“武丑”两类。武丑扮演的经常是一些机警风趣、武艺高超的人物。而“文丑”经常扮演狱卒、更夫、老兵等。不管文丑或武丑,虽有文武善恶、身份高低之分,在剧中都是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也并不都是反派。小练习1.“净”俗称()2.“丑”俗称()3.“丑”分为()和()4.我国戏曲以()为中心。大花脸小花脸文丑武丑唱、念、做、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