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艺术一、中国戏曲的起源戏曲概述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二、中国戏曲的产生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先秦——戏曲的萌芽期。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唐代戏曲已经接近成熟,但是形态还不完善,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音乐结构也还没有达到城市化的阶段,表演的行当化刚刚起步。然而它是我国戏曲发展历程中的关键时刻。三、中国戏曲的形成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到了宋代,我国的农业得到了全面的灰度和发展,在社会中分化出来了新的社会阶层——市民阶层。这个结成推动了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的出现。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四、中国戏曲的繁荣1.南戏和元杂剧——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第一个黄金时代2.明清传奇——中国戏曲繁荣的新阶段3.中国戏曲的顶峰——地方戏曲的勃兴和京剧的形成(1)地方戏曲的勃兴(2)京剧的形成五、中国戏曲的主要种类按影响范围来划分,可以分为全国性戏曲和地方性戏曲,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京剧,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戏曲种类,比如黄梅戏,花鼓戏等等。按照声腔来划分,大约可以分为高腔腔系、昆腔腔系、梆子腔系、皮黄腔系、民间歌舞类腔系、民间说唱腔系等等。按照戏曲的表现手段可以分为文戏和武戏按照戏曲的题材可以分为社会戏、家庭戏、历史戏、爱情戏等按照故事情节可以分为神怪戏和鬼戏按照西方分类标准,还可以分为喜剧、悲剧、正剧和闹剧等。六、中国戏曲的欣赏(一)中国戏曲文化独特魅力表现形式(1)唱腔美(2)音乐美(3)服饰美(4)表演美(5)脸谱美(6)环境美(7)戏词美(二)我国戏曲文化的基本特征(1)综合性他把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手法有机的融为一体,还融合了许多不同的艺术门(2)虚拟性我国戏曲“略以传神,以神制形”,通过演员在狭小的舞台上进行夸张的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充分调动观众的想象力,实现艺术形象的再创造,实现戏曲的艺术功能。(3)程式性A唱、念、做、打必须按照严格的要求完成B不同的角色和行当表演同一动作程式上有区别C程式化并非公式化和凝固化。(4)流派不同,风格有别(三)戏曲艺术的欣赏方法(1)注意把握戏曲独特的表现方法(2)要认清戏曲表演形式的独立性(3)学会分辨戏曲剧目的思想内容脸谱美服饰美环境美表演美中国戏曲解析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同时,又借助于观众的接受而完成其审美全过程。始于离者,终于和始于离者,终于和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文学形式叙事类:完整情节抒情类:韵文与人物戏剧类:化合叙事与抒情艺术形式:造型艺术:运用线条、色彩塑造艺术形象表演艺术:运用音响、节奏、旋律、人体动作塑造形象语言艺术:运用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综合艺术:综合运用造型、表演、语言艺术手段总之:1、再现的表现性:绘画、雕塑、戏剧,主要是再现艺术;音乐、舞蹈、抒情诗主要是表现艺术。戏曲作为戏剧的一种,是再现艺术;但它又讲究情感表现,追求境界、韵味,带有音乐、舞蹈。所以与话剧相比,它具有很多表现成分,不象话剧真实;但就表现而言,它又不象音乐、舞蹈那样强烈,要受剧情再现的制约。2、时空的灵活性:戏曲不像话剧每场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它的时空是在剧中人的唱、念、做、打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3、曲辞的诗意性:戏曲是宾白叙事,曲辞抒情。其曲辞就是诗歌,具有诗歌的比兴象征、情景交融、声韵节奏等美学特征,重在写意,而非写实。4、宾白的夸张性:戏曲的宾白不象电影、话剧中人物的台词那样迫近生活的真实、自然,而是带有夸张、变形。例如自报家门常用整齐的韵语,对白、旁白中很多插科打诨以及说白中那种特殊抑扬顿挫的腔调,都与实际生活的说话大不相同。5、人物的脸谱化:戏曲的脸谱花旦、青衣旦、净、丑,不完全是区分善恶,更多的是突出人物主要性格特征,具有象征性。如花旦象征伶牙利齿或泼辣风趣,净象征刚烈威猛或粗豪鲁莽,丑也不一定是坏人,往往象征滑稽恢谐,等等。6、动作的程式化:因为注重写意、虚拟,必然就产生了约定俗成、观众认同的动作程式,如以马鞭代马,站在桌子上象征城楼,没有真实的布景、导具,而表现开门、进门、上山、下山、跑马、坐轿等等,都妙在似与不似之间。7、悲喜的多味化:西方戏剧,悲剧、喜剧界限分明,各有统一的纯粹风格,互不掺和;中国戏曲中从来喜欢悲喜交集,严肃与滑稽同场。因为中国美学注重“多味”,正如王维“雪里芭蕉”,四时景物绘于一景。8、结尾的团圆化:它是民族的“乐天”心理,或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或寄托浪漫理想,相信邪不压正,主要是中庸之道体现的“中和为美”的民族心理积淀。中国戏曲表演特点:综合性和写意性中国戏曲在表演方式上讲究四功五法。所谓四功,就是唱、做、念、打四种表现方法:五法是指手法、眼法、身法、发法(头发)、步法。从艺术形式上看,表现手法具有两大特征:虚拟性——景物、动作一般是虚拟的,因此戏剧舞台的时间与空间非常灵活,不受限制;规范性——即程式化,它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加以夸张,使之节奏化、美化,成为一种规范的东西,大家约定俗成,沿用了下来。从内容上来看,中国戏剧特别强调抒情、传神、整体美。中国戏曲的发展过程阶段时间代表戏种特点孕育上古—魏晋角觝戏、歌舞戏故事性形成唐参军戏角色发展宋杂耍舞台、剧本高潮元、明、清杂剧、传奇形式精炼体制严格行当全备1、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nuó)戏傩: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礼。2、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民间,时称永嘉杂剧。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已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3、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元代,是中国戏曲史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以其元曲闻名于世,而元曲中影响最著者,唯北杂剧(亦称元杂剧)。北杂剧之文学,以质朴自然胜,后世戏曲文学无有出其右者;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使北杂剧成为一代之文学。北杂剧之表演则显示出戏曲在形成之初的朴实和浓郁的民间气息。4、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传奇,源于宋元南戏,是它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其剧本文学曲词典雅,体制庞大,名篇佳作不胜枚举,为戏曲文学绝盛之时。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5、明代四大声腔所谓明代四大声腔是对中国明代南曲系统的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和江苏昆山腔的合称。明代戏曲,在音乐上出现明显的地方化趋势,主要表现为地方声腔的崛起。对后世戏曲影响最大的是后两种,即弋阳腔和昆山腔,前者发展为全国影响广泛的高腔系统;后者发展成典雅细腻的昆曲。6、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堂变为了茶肆歌台。7、徽班进京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以高朗亭为台柱的徽班“三庆班”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即徽调,给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而后,四喜、春台、和春等徽班相继进京。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8、中国戏曲史上的大事──京剧形成继徽班进京之后,湖北汉调艺人也于道光年间(1828年前后)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献艺,他们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只是更具湖北风格。徽、汉皮黄在京城和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终于在1840年前后,形成一种独具北方特色的皮黄腔即京剧。中国戏曲分类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淮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湘剧、黄梅戏等。其中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京剧《群英会》中国的地方戏京剧《群英会》中的诸葛亮中国的地方戏京剧《定军山》中国的地方戏1961年京剧《长坂坡》剧照中国的地方戏京剧《霸王别姬》中国的地方戏京剧《穆桂英挂帅》中国的地方戏昆剧《长生殿》中国的地方戏徽剧《古城会》关羽扮相中国的地方戏鲁智深的舞台形象中国的地方戏黄梅戏《天仙配》中国的地方戏黄梅戏《女驸马》中国的地方戏黄梅戏《龙女》中国的地方戏豫剧《穆桂英挂帅》中国的地方戏豫剧《七品芝麻官》中国的地方戏评剧《刘巧儿》中国的地方戏评剧《花为媒》中国的地方戏粤剧《搜书院》(马师曾饰谢宝,红线女饰翠莲)中国的地方戏粤剧《帝女花》中国的地方戏粤剧:红线女《昭君出塞》中国的地方戏粤剧《关汉卿》红线女.马师曾中国的地方戏越剧《红楼梦》中国的地方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国的地方戏越剧《五女拜寿》中国的地方戏川剧《白蛇传》中国的地方戏川剧绝技“变脸”中国的地方戏川剧绝技“变脸”中国的地方戏川剧绝活“吐火”中国的地方戏你喜欢哪一部戏曲?你能列举多少种中国地方戏剧的名称?你知道为什么把戏曲称为“梨园”吗?唐代华清宫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西侧,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后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乐工机构,“梨园弟子”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梨园唐玄宗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大傩之舞1.产生背景原始时代,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傩”2.傩的发展先秦汉唐祭祀中傩仪3.傩仪与戏剧起源的关系载歌载舞蕴涵古代戏曲的萌芽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逐渐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演员娱人戏曲表演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1.产生背景1)社会经济发展;2)城市繁荣;3)出现专门娱乐场所2.流行区域浙江的温州、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3、特点一般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主要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1.兴盛原因1)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2)知识分子地位低下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1)“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2)王实甫《西厢记》3、流行区域和特点1)北方地区2)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1.产生背景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四方艺人聚集,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2.形成过程1)发端的契机: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徽班中的三庆班进京2)徽调在京扎根:四喜、春台、和春三班相继进京,通俗质朴.3)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新剧种--京剧3、历史地位唱腔丰富,博采众长,京剧的四大行当丑生旦净(男性人物)分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女性人物)分正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