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浪漫主义的杰作爱斯美拉达与加西莫多爱斯美拉达在广场跳舞副主教克罗德加西莫多受刑贵族公子弗比斯大爱无涯(一)情节人物爱斯美拉达:吉卜赛少女加西莫多:敲钟人克罗班:乞丐国王甘果瓦:落魄诗人女修士:爱的母亲克洛德:副主教路易十一:法国国王弗比斯:弓箭队长表演、劫持、受刑、幽会、审判、回报、认亲、受难(二)主题思想•作品通过法国路易十一时期一个天真少女惨遭封建王朝和教会迫害而死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两方面,反对封建专制,反对邪恶的宗教势力。爱斯梅拉达是被这两条绳索联合绞杀的。(三)人物形象•爱斯美拉达--真、善、美的象征。是15世纪黑暗欧洲的一抹亮色。真诚、善良、纯美,从内心的善良愿望出发对待任何人。•克洛德·孚罗罗神父--双重性格的人物,应予以否定。尽管他是宗教禁欲主义的牺牲品,但不能抹杀他是个罪人。每次出场都带来阴郁的色彩。仇视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的态度。性格变态。小说中最有深度的人物。•加西莫多--比较单纯,内心善良,与克既象父子又如仇人。克收养了他但又从精神上奴役他,令人同情。(四)艺术特征与成就•1、以浓墨重彩写哀惋动人的悲剧故事。•爱斯梅拉达是红色、亮色,周围的一切都是黑色、暗色。•象征:黑暗的社会现实埋葬了无辜的纯真少女。不论何时,爱斯梅拉达是红色(爱斯美拉达在广场跳舞),克洛德是黑色(副主教克罗德),其他人物的出场都与爱斯梅拉达有对比关系。法比虽然衣服华丽,但总在晚上出现。甘果瓦也是。红与黑的强烈反差。加西莫多爱斯梅拉达副主教克洛德围观者在这样一个人世间,在这个美与丑的看台上,你看到了怎样的光明与黑暗的交织,看到了多少美与丑的对比?爱斯梅拉达丑鲜明的对比加西莫多副主教克洛德围观者刑台美(四)艺术特征与成就•2、常发生情节中断,产生非小说的因素。•两次大的情节中断:•巴黎的建筑:对以巴黎圣母院为代表的法国中世纪文化既肯定又否定的态度。并不否定整个中世纪的文化,并不认为宗教是十恶不赦的。而是否定克的邪恶、否定克的歪曲宗教。神殿中却藏污纳垢。•印刷和建筑的关系:克指着书说“这个要杀死那个”。即印刷要杀死建筑。雨果肯定印刷术的出现,人类思想的传播带来社会的进步。•事实上,这都是不可或缺的,唯此才能完整地反映主题。(四)艺术特征与成就•3、强烈的戏剧性。•①运用戏剧结构组织情节,以广场为大舞台,因而带来了戏剧般的流动的叙事视角。内视角集中于一点,外视角不断流动,这是戏剧手法。•②采用了戏剧意义上的悬念、发现、突转。悬念:爱的身世。发现和突转:克洛德的由爱转恨。此外,爱的身世揭开,带来两方面突转,爱不是吉普赛人,不是女巫,仍被送上绞架,突出残酷性;母女刚相认就生离死别,悲剧感。--戏剧性就是艺术效果的集中。(四)艺术特征与成就•4、与现实的审美距离。•两种方法:写非本时代的事;写幻觉。不写现实,情节可任由作者编织,方能收到情节曲折离奇、不可推敲的效果。大的背景真实,但整个故事无法仔细推敲,大量的偶然因素和巧合,在现实中难以发生,这使小说一波三折,线索头绪众多。(四)艺术特征与成就•5、对照手法。•①场面对比:两个王朝、两个国王、两个审判法庭的对照,一个洋溢着平民的善良、友爱,另一个充斥着残暴、昏庸、伪善。•②人物多层次对比:人物自身的对比,加外貌的丑陋和心灵的美好;法外表的潇洒和内心的丑恶;克外表的道貌岸然和内心的邪恶。人物之间的对比,爱与法比,法比与喀,喀与克。1.径向对照首先是径向对照,即爱斯梅拉尔达与圆周线上各个人物的对照,在图中用径线表示。爱斯梅拉尔达与弗罗洛的对照。他们的矛盾是小说的主要矛盾,贯穿小说始终,因此他们的对照也是人物圆心结构里的中心对照。他们是两种对立的力量,一个是善的化身,一个是恶的代表。爱斯梅拉尔达与喀西莫多的对照他们是两个被人互换的孤儿,一个奇美,一个奇丑。仪貌美丑的强烈对照,卓绝地衬托出了他们两个互相救援的动人情景,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第一次是爱斯梅拉尔达给喀西莫多送水的情景,提示了爱斯梅拉尔达以德报怨的美好心灵。第二次是喀西莫多救援爱斯梅拉尔达的情景,提示了喀西莫多心灵的觉醒。爱斯梅拉尔达和法比的对照这是一对情人,一个忠贞不渝,至死呼唤情人的名字,一个放浪轻浮,凶狠地要她:“见鬼去吧”!这种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的对照,展示了贫苦少女忠于爱情的高尚情操,暴露了贵族公子极端利己的恶劣本性。爱斯梅拉尔达和甘果瓦的对照这是一对名义夫妻。一个高尚,一个卑下;一个义重如山,一个情轻如毛。爱斯梅拉尔达曾在甘果瓦要被绞死时救了他的命,可是当爱斯梅拉尔达需要救援时,他不惜与弗罗洛合谋,把她交给他,成了助纣为虐的小人。点击图片:播放视频爱斯梅拉尔达与乞丐王国的对照前者是流浪的吉卜赛人,没有一定的民族地域与国籍,后者有明确的地域,属于法国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德国人;前者没有宗教信仰,后者信奉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崇拜偶像。虽然他们民族不同、国籍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但是他们却有着人间最真诚的友爱,她是他们的姊妹,他们是她的父兄。深厚的阶级情谊使他们打破了民族界限,国籍界限,宗教信仰界限,把他们连接在一起。爱斯梅拉尔达与女修士的对照她们是母女俩,相见却不相识。女儿流落街头卖艺,母亲洞穴凄惨度日,母女俩的身世对照,反映了封建社会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这种径向对照,表现了各个人物对爱斯梅拉尔达的不同感情和态度。2.弧向对照其次是弧向对照,即圆周线上各个人物之间的对照,在图中用弧线表示。喀西莫多与弗罗洛的对照。他们是义父子,义父表现了人性的异化,义子表现了人性的复归。义父对爱斯梅拉尔达充满占有的淫欲,义子对爱斯梅拉尔达充满真诚的爱慕。喀西莫多自我牺牲的爱情和弗罗洛置人死地的淫欲的对照,表现了两颗不同的心灵。喀西莫多与其他人的对照喀西莫多与法比的对照。一个容貌丑陋心灵美好,一个容貌漂亮心灵丑恶,他们的对照说明了心灵美高于仪貌美。喀西莫多与甘果瓦的对照。他们都受过爱斯梅拉尔达的恩惠,在对待爱斯梅拉尔达的态度上,喀西莫多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甘果瓦是“好多债是不偿还的”。为救护爱斯梅拉尔达,喀西莫多勇敢无私,不怕牺牲,甘果瓦则怯懦自私,贪生怕死,反映出不同的道德观。乞丐王国与人对照乞丐王国与甘果瓦的对照。前者是人民英雄,后者是可耻叛徒,把起义者的通行令密告弗罗洛;前者攻打圣母院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后者临阵脱逃,在国王面前奴颜媚骨。反映了广大贫民斗争的坚定性和青年文人斗争的摇摆性。乞丐王国与弗罗洛的对照。前者是异教的众生,后者是传教的牧师。异教者有人道,传教者少人性,这是对反动宗教的绝妙讽刺。女修士与其他人的对照女修士与弗罗洛、法比的对照。前者是社会底层的妓女,后者是社会上层的神父、贵族;前者有无私的母爱,后者有自私的情欲;前者是被玩弄的女性,后者是玩弄女性的禽兽,两相对比,提示了中世纪的封建专制是一个人欲横流、豺狼当道的社会。女修士与甘果瓦的对照。前者是真正的母亲,后者是名义上的丈夫。母亲热爱女儿,那是她心上“唯一所爱”,她对苍天呼唤:“我不愿意要你的天使,我只愿要我的孩子!”而丈夫怜惜山羊,却“并没有疯狂地爱着那吉卜赛女郎。他差不多比较更爱她的羊儿。”爱人与爱物的对照,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弗罗洛与人对照弗罗洛与甘果瓦的对照。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一个欲火炎炎,一个情薄意淡;一个贪欲不怕下地狱,一个贪生害怕被杀头。不同的弱点使师生勾结,共同诓骗爱斯梅哈尔达。弗罗洛与人对照•弗罗洛与法比的对照。一个是阴沉的牧师,一个是欢快的军人,一个代表神权,一个代表王权;一个淫欲隐蔽,一个公开放荡。他们既有矛盾,而又互相勾结,同是巴黎人民的敌人。•这种弧向对照,提示了各个人物心灵间的差距。人物自我对照爱斯梅拉尔达的自我对照。她与其他人物的自我对照不同,表现为一种内外和谐的美与美的辉映。她是作者全力讴歌的对象,既有美的仪貌,又有美的心灵。在仪貌美与心灵美的交相辉映中,作者赞她的“完整的”美,“全能”的美。人物自我对照喀西莫多的自我对照。丑的外貌突出美的心灵,在奇丑的外貌之下,跳动着一颗金玉之心。他原本犷野、蒙昧、凶恶,由于仁爱的感化而心灵复苏,成为人道主义的典型。弗罗洛的自我对照。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作者用了很多篇幅描写他的善举和忍受世俗情欲煎熬的痛苦。他年轻时确实一度善良,抚育兄弟,收养孤儿,但随着宗教地位的日益高升,他泯灭了善良的人性,表面道貌岸然,实则衣冠禽兽。这是一个被宗教禁欲主义挤压变形的人,同时又是反动教会的代表人物。人物自我对照•法比的自我对照。他外表漂亮,内里肮脏。虽然出身“高贵”,但却趣味低下,他有军人的勇敢,“不在乎一个手持短棍的强盗的袭击”,却没有正直为人的勇气,不敢出庭证明爱斯梅拉尔达无罪。甘果瓦的自我对照。他有诗人的狂热,却没有诗人的真情,他言谈激烈,行动怯懦。女修士的自我对照。她身上充满两种强烈的情感,恨得切齿,爱得发痴。乞丐王国的自我对照。他们处于社会下层,由强盗、小偷、流浪者组成,但他们却有高尚的心智,爱憎分明,坚决与整个封建专制制度为敌。这种自我对照,使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作者的美学追求以上三种对照归纳起来,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对照,它反映了作者的美学思想,体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雨果早在《〈克伦威尔〉序》中指出:“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要算是大自然给予艺术的最丰富的源泉。……崇高与崇高很难产生对照,人们需要任何东西都要有所变化,以便能够休息一下,甚至对美也是如此。相反,滑稽丑怪却似乎是一段稍息的时间,一种比较的对象,一个出发点,从这里我们带着一种更新鲜更敏锐的感受朝着美而上升。鲵鱼衬托出水仙;地底的小神使天仙显得更美。”美在心灵在追求美的对照中,作者通过喀西莫多的一段歌唱提出了衡量人的美的价值标准,喀西莫多为了开导因法比负心而产生痛苦的爱斯梅拉尔达,反复唱道:“别望着脸形,少女啊,要望那心灵。漂亮少男的心往往丑恶,有些心灵里不存在爱情。少女啊,枞树并不美丽,并不像普通树木那么美丽,但它能保住它的树叶,在寒冷的冬季。”(四)哥特建筑在叙事中的空间建构巴黎圣母院是典型的哥特建筑,它在小说中是对应小说故事情节的空间坐标系,是中世纪哥特建筑的代表和巴黎城市建筑的标志。点击图片:播放视频圣母院大钟巴黎圣母院因雨果小说描写钟楼更加出名,钟楼成为旅游景点。钟乐是一首音乐,是教堂的灵魂,代表和谐思想。点击图片:播放视频哥特建筑的建筑特点哥特建筑是石结构,单体式建筑,表现立体空间观念,向空中发展的石头建筑高耸入云。它的宗教意义是便于人与上帝对话。它的建筑特点是破除了墙,靠拱扶垛来支撑建筑物的重量,而大面积的墙面由巨大的窗户代替。哥特建筑的俯视性《巴黎圣母院》的“看”是由哥特建筑生成的“看”,即通过哥特建筑的窗户、窗栏、塔楼观看,它的突出特点是俯视性和投射性,由建筑的高处向低处看,由塔楼向广场看,由半空向平地看。投射的目光去搜寻、观察对象。俯览是哥特建筑的一大特点,法国雕塑家罗丹在《法国大教堂》中写道:“大教堂屹然直立,是为了俯览围绕在它身边或者仿佛躲在它翅膀底下的城市。”巴黎鸟瞰小说第3卷“巴黎鸟瞰”专门写“看”的投射功能,圣母院是投射圆面的中心圆点。作者采用从圆心到圆周的扩张写法,先写圣母院这个圆心,然后以目力所及的巴黎城郊为半径,画一个圆圈,把巴黎三个区域所有典型的哥特建筑都囊括其中。扩张的描写一层一层由圆心向圆周传播。小说写道:“继续一层层地望向这个伸展在远处的宫廷圆场,越过了市镇里屋脊的深谷——它画出圣安东尼街的分界——我们经常只注意重要建筑的眼睛,就落到安古罗姆客栈。”“巴黎圣母院”的双关性以爱斯梅拉尔达为圆心的人物圆心结构是受以巴黎圣母院为圆心的空间结构的影响派生出来的。爱斯梅拉尔达与圣母院的重合的地方是小说书名“巴黎圣母院”的双关性。圣母院Notre-Dame的法文原意是“我们的夫人”,或者“我们的女人”,以表示对圣母玛利亚的尊敬。几何学是一切和谐的学问雨果是一个十分强调科学精神的浪漫作家,特别推崇数学。认为:“人的精神中有三把开启一切的钥匙:数学、文字和音符。认识、思考、梦想,全在这里。”(《雨果论文学》)他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