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全球人地关系的阶段性特征以及演进机制第一组组员:王娜娜蔡娣张曼丽胡丫头李俊美王凤梅雪霞蒋秀英梅柏军李军李卫鹏卢宇刘鑫一、人地关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二、不同社会阶段的人地关系采集狩猎社会的人地关系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工业社会的人地关系信息社会的人地关系2全球人地关系的历史发展近现代科学研究认为,人类是由动物进化来的,人类的进化与自然的演化密切相关。人类通过技术的发展去适应自然、挑战自然、控制自然,通过社会组织的形式来争取优势。在这一过程中,人类自身也不断被改造,形成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人地关系形式。3一、人地关系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以原始技术为主的采集狩猎社会、以农业技术为主的农业社会和以工业技术为主的工业社会。目前正向以信息技术为主的信息社会过渡。(见下表概括)4表4.1.1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阶段性特征发展阶段项目采集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主要技术手段原始技术(石器、木器等)农业技术(青铜器、铁器、犁、耕作制等)工业技术(机器、电器、社会化生产)高技术、清洁技术、信息技术利用的主要资源天然食物农业资源(主要是耕地、淡水等可再生资源)工业资源(主要是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智力资源、信息资源,再生资源利用的主要能源薪柴水力、风力煤、石油等化石能源清洁能源、替代能源与新能源对自然的态度崇拜、敬畏模仿、学习改造、征服调节、适应人口增长特征极高的出生率、极高的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继而下降;死亡率不断下降;高增长率,然后下降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或零增长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产生的问题食物短缺人口过剩、自然灾害、土壤侵蚀等生态破坏人口过剩、就业、老化,资源短缺,粮食紧张,能源危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全球变化主导性产业活动采集、渔猎农业工业信息等第三次产业主要的社会组织方式氏族(部族)农户、城邦、国家强权国家、社会化生产组织淡化国家、城市化、跨国网络组织消费方式满足个体延续的低水平食物消费维持基本(生存)需求满足高物质消费的发展需求物质与精神的全面需求和可持续消费发展方式小群体,粗放多个个体,粗放大规模粗放与集约化倾向大规模的集约发展人类行为影响的空间范围个体和群体的聚集地村落、区域和国家国家和跨国全球范围采集狩猎社会是指人类产生到原始农业出现以前的阶段(距今大约300万—1万年),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经历了上百万年的时间。51.采集狩猎社会的人地关系此时人类还仅仅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普通成员和食物链中的一个普通环节,人的生存状态和其他生物物种并无大的区别。虽然采集狩猎社会的人类活动能力同其以后的社会发展阶段相距甚远,但从世界范围内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的分布来看,人类已基本具备了适应不同生存环境的能力。当时的人类已具备了其他生物所不及的大范围迁徙和生存的能力,但这种能力的形成也是漫长的。在旧石器时代遍布欧洲、西亚、非洲等地的旧石器文化遗存可证明。时期人地关系6石锤、石砧石锤石砧脚骨动物骨石器在采集狩猎社会阶段,人类完成了由猿–古人–现代人的转变。7六千五百年前半坡古人约五万年前直立行走猿人8采集狩猎时代的人地关系特征总体上看,在采集狩猎社会中,由于人口数量少、技术原始,当时的人类并没有摆脱天然食物链束缚的能力。依赖自然并为自然所支配、而对自然的影响力极小,是该阶段人地关系的主要特征。◆人类使用最简单的石块和木棒进行采集狩猎活动,生存资源仅限于自然产品,人们只是靠采集天然的植物果实和根块以及捕鱼、狩猎为生,对食物生产的干预属于自然状态下生物链的一部分,产品的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也是自然界完全能够吸收的东西。◆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落后,使当时人类的消费水平仅仅限于维持最低程度的食物消费以延续生命和繁衍后代,人口规模也被严格控制在天然食物供给量确定的限度内。◆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社会形成了相互合作和财富公有制的社会特征,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亲族群体是主要的社会组织方式。农业社会是指原始农业出现以后、工业革命出现之前的阶段,距今大约1万年—200年。92.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时期Ⅰ原始农业社会:距今大约1万年到5000年是原始农业社会,相当于新石器时代。Ⅱ传统农业社会原始农业社会之后到工业革命之前则是传统农业社会时期,相当于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阶段原始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进入了原始农业社会阶段。10I.原始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人类开始利用农业技术开发土地和生物资源来补充天然食物的不足。◆主要技术手段是以磨制的石器(如石斧、石锛、石铲等)和打制的石器(如石锤、石片石器等)为主。◆农业生产也是最简单的生产,但它却标志着人地关系作用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原始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11原始农业最初仅仅是对自然的模仿社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极端落后消费结构对自然系统的压力不大人地关系基本和谐极低的消费水平和不大的人口规模根本原因:社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极端落后。原始农业社会作为由采集狩猎社会向传统农业社会的过渡时期,虽然人类活动的强度较采集狩猎社会增大,但其仍然属于自然的控制之下,当时的技术结构和生产能力还不足以对自然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其对自然的干扰完全可以通过自然系统的自我调节而消除,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是和谐的。原始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进入了原始农业社会阶段。12原始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原始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历史进入了原始农业社会阶段。⊕社会产品主要是人类衣、食、住、行的必需品,大多是初级产品和初加工产品。⊕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都是自然系统可降解和可同化的。13II.传统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传统农业社会出现了代表着先进的和主体的文明的种植业。传统农业技术中出现了青铜器、铁器等生产工具,使人类大规模改造自然系统成为可能。耧车耒耜14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特别是植物燃烧时提供的热量是最主要的饮食与采暖能源。社会产品主要是人类衣、食、住、行的必需品,大多是初级产品和初加工产品。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气候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人们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也都是自然系统可降解和可同化的。传统农业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是和谐的传统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传统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15传统农业与原始农业的根本区别:传统农业中单位土地上人为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和由此带来的单位土地上的生物产出量均有大幅度提高,而且物质、能量的产出和投入基本上是平衡的。问题产生原因:技术结构改进和社会经济增长主要是导致人口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持续超过自然系统,尤其是土地的自然承载力,使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传统农业社会主要人地关系问题:土地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土地侵蚀和土地退化,以及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显得十分无能为力。1.实现了由原始农业社会的氏族公社所有制向传统农业社会奴隶主所有制和农户(地主)个人所有制的转变,公元前187年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的专制帝国——孔雀王朝。2.出现了国家这种社会组织来保护管理上述所有制和它们所占据的地理空间——土地等自然资源。3.促进了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体的人类聚落——城市的产生(城市的产生可以说改变了人地关系的空间结构,也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16为了有效解决传统农业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在社会调控结构方面出现了进步,有以下表现:从人地关系的垂直联系上看,基本上维持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其技术结构尚不足以对自然界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同时社会调控结构又有力的保障了人与自然之间由于人口的增多而导致的脆弱的平衡。从人地关系的空间联系看,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造就了传统农业社会的农业中心,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从而使人地关系的空间结构发生重大变化。17传统农业社会的人地关系总体特征183.工业社会的人地关系时期工业社会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形成时,大约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才得以在欧美国家全面确定。影响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广泛开发与工业的兴起,彻底改变了农业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方式、社会系统的结构乃至文明的模式。工业社会是人类历史中人口增长最快、发展最迅速、财富积累最多及社会变动最剧烈的时期。工业生产19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支配了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强度。市场拓展到哪里,工业资本及其依赖的国家力量就扩张到哪里,传统农业社会也就在哪里崩溃。产业经济学的“配第-克拉克”定理说明,三次产业的顺序演替,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之间出现收入(附加价值)的相对差异造成的。人们总是向高收入产业移动,这是很自然的。工业社会的形成和扩张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而与传统农业社会的崩溃同步。工业社会的形成直接动力:根本动力:20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形成——疯狂的土地扩张及其强制的方式圈地运动“圈地”运动最早发生在15世纪末的英国,刺激圈地的动力是毛纺工业的扩大和羊毛价格的上涨,于是,地主们开始圈围耕地和公用地用作牧场,农民被赶出了家园,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就是以圈地为基础的。圈地由单一国家向全球的扩张,是殖民主义者的“杰作”。殖民者大肆掠夺殖民地的资源,剥削殖民地的廉价劳动力,使之纳入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为其原始资本积累服务,进而对各殖民地国家的资源与公用地管理制度构成威胁,致使殖民地国家的传统农业社会的管理制度发生变化而出现崩溃。最终由于原始资本积累和技术的进步,导致了工业革命的爆发和展开。211.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村资本主义的兴起首先,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大量土地落入富有的资产阶级手中。其次,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颁布圈地法令,圈占土地。于是,经营农场或牧场的人也就成为农牧业资本家。他们雇佣工人,改进耕作制度,改进牧畜品种。圈地运动对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2.促进了工人和工业的产生迫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离乡背井,到处颠沛流离,很多人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这就为资本家提供了大量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在传统的农业经济中,农民家庭自己进行手工业生产,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生活资料,现在农业由农业资本雇佣农业工人生产,破产农民流入城市,成为雇佣工人,农村变成了原料产地和工业品的销售市场。3.促进了原始资本积累和技术的进步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和出口提供了日益增多的原料和粮食。22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的本质区别1.工业社会以工业化为主导,而工业化的本质是集中,这是由工业技术结构和市场经济制度决定的工业社会需要的是自然界中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从而使工业技术结构中的能源结构和资源结构得以满足和维持。矿物性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在相当程度上替代农业资源成为工业社会的主导性资源和物质基础,也是工业技术结构生长与扩张的物质基础。(1)矿物性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不可更新性,因此工业社会是不可持续的。工业社会具有不可持续性(2)工业化的集中也带来了废物的集中,而有些废物又是自然界不能吸收和降解的。232.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的另一本质区别是人类的活动强度有了空前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干预能力有了巨大提高这种巨大的活动强度不仅引起人与自然关系的质的变化,也集中表现在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对环境的污染以及产生的种种后果上。这种对资源、环境的掠夺性利用除了工业技术结构的原因外,还在于人类很快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它们都被统一调动起来,共同强化人类不断开发利用资源进行财富积累的过程。其中包括社会化大生产的形式、以公司制为特征的企业组织形式以及市场经济制度等。工业社会与农业社会的本质区别24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诸多领域,如人口快速增长与规模扩大,发展中国家人口就业的压力,发达国家的人口老化,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紧张,水土流失、土地的荒漠化和盐渍化,森林和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以及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核放射污染、固体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就是说,工业社会不仅包括了农业社会的全部问题,而且又增添了许多自己的“特产”,其中环境污染最为典型和突出。工业社会的人地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