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维持社会稳定一直是政府在国家发展过程中追求的重要目标,社会的稳定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逐渐显现,并对整个社会的稳定性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能否消除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关乎中国能否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与否。因此,研究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成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其次就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展开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就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关键词:收入差距城乡居民农村城市一、文献回顾和问题提出收入作为居民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重要基础,对于维护社会整体的稳定性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国民收入是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以及企业转移支付的部分与政府补助金的总和,由此可以看出,包括居民收入在内的国民收入的高低以社会总产出为基础(高鸿业,2006)。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以农业生产部门为主的农村地区由于耕地数量的相对有限以及农业生产技术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有所突破,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日益突出,而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胡彬,200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势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1978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分别为343.4元与133.6元,而2014年则分别增至29381元与9892元。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也逐渐拉大,如表1所示,2010年至2014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0年的13190.4元增至2014年的19489元。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号召,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已然超过了合理的区间,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不仅严重威胁中国的社会稳定,更对中国“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终极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是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举措,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表12010年至2014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年份城镇居民收入(元)农村居民收入(元)城乡居民收入差额(元)201019109.45919.013190.4201121809.86977.314832.5201224564.77916.616648.1201326955.18895.918059.2201429381.09892.019489.0数据来源:《2015中国统计年鉴》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构建回归模型他发现,第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为悬殊;第二、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受地理因素与经济基础条件的影响较为显著;第三、大力推行乡镇企业发展对于缩小中国城乡差距并没有十分显著的作用,对此,他认为只有农村地区只有立足农业发展、致力于农业产生技术革新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缩小收入差距的目标(徐秀川,2005)。中国的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但是这种非线性关系究竟是正向还是负向的却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吕炜,2011)。通过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他指出,第一、包括城镇化、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经济发展在内的4个因素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起到了正向影响,而包括取消农业税与外商直接投资在内的2个因素则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拉大起到了负向影响;第二,扩大政府对农村与农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可以显著地抑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势头(王克强,2012)。根据上述文献回顾,影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有很多,究其重要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生产要素成因、政府政策成因还是发展环境成因。无论是生产要素成因、政府政策成因还是发展环境成因,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源在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正是由于城市地区在要素禀赋、政策扶持以及发展环境三个方面所具备的农村地区无可比拟的优势使得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在发展水平方面高于农村地区,其经济发展速度农村地区同样难以企及,与此同时,正是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增速的差异最终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产生与扩大。本文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接下来本文会就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城乡居民收入运用SPSS软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二、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一)指标选择要素禀赋、政府政策与发展环境的差异是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重要原因,考虑到指标量化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拟选取以下几个指标。具体见表2。表2指标选择指标类型指标代号指标名称自变量X1人均GDPX2城市化水平X3第一产业贡献率X4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X5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值因变量Y城乡居民收入比其中,城市化水平以城镇人口占中国总人口比重来衡量,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以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中国就业总人数的比重衡量,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值用于衡量中国城乡资本要素的配置状况,城乡居民收入比则用于衡量中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二)数据选择本文选取了1995年至2014年的相关数据,所有数据均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相关数据整理得到,各项指标数据具体见表3。表3各项指标数据年份YX1X2X3X4X519952.71471128950460.2904038110.09070.5220010284.57521254219962.51227869858460.3047986340.09560.5050036264.10167535419972.46892493264200.3190995420.06760.4989974221.08108240619982.50929694767960.3335016550.07580.4979968014.16511646119992.64850925271590.3477970520.05990.5009944815.14932141720002.78689979678580.3621975180.04430.5000069364.91609791120012.89874915586220.3765974280.05080.5000068684.60721648320023.11148812493980.3908978380.04570.53.67041243720033.23095111105420.4053022980.03360.4909949013.97176224620043.208554693123360.4176000860.07850.46900247826.3957766720053.223754954141850.4298999660.0560.4480019296.4900098720063.278366323165000.4434301020.0480.4260049616.61464265320073.329099251201690.4588924460.030.4080004256.91480608720083.314876276237080.4698950320.0570.3959954487.17425000320093.332822324256050.483417010.0450.3809938287.32107280720103.228484541297480.4994966110.0390.3670061131.9152675620113.125822309339890.5127027130.0460.34799790634.2705578220123.102935604383540.5257008660.0570.33600594538.0764079420133.030058791433200.5372964310.0440.31400288442.3159945820142.970177922466290.5477036450.0480.02951105447.60414846(三)数据统计性描述如图1所示,第一、1995年至2014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平均值为3.0;第二、1995年至2014年中国平均人均GDP为18611.5元;第三、1995年至2014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平均比重为42.3%,第四、1995年至2014年中国第一产业贡献率的平均值为55.6%,第五,1995年至2014年中国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平均比重为42.2%,第六、1995年至2014年中国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的平均值为14.57,由此可以看出:首先,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在总体上是农村居民的3倍,收入差距较为显著;其次,中国的城市水平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依旧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再次,农业对中国GDP的贡献率相对较高,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就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言,3倍的收入差距所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购买力方面,其二是资产性收入方面。首先,购买力作为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所造成的购买力失衡直接导致了我国城乡居民在生活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其次,收入作为居民资产的重要来源,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城乡居民资产持有量的差异。与此同时,能够为所有者带来预期收益的禀赋使得具有更高收入的城镇居民能够凭借高收入获得更为客观的经济收益。综上所述,较大的收入差距不仅导致了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加剧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就我国的人均GDP而言,由于收到现有财富分配机制的影响,人均GDP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相对较小。就我国城镇居民占总人口的比重而言,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越高意味着农村劳动力供给越少,而对劳动力具有较高需求的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无疑将因为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而受到较为显著的消极影响从而抑制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就我国第一产业贡献率而言,贡献率的高低主要反映的是产业增加值的多少,因此,第一产业的贡献率对于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大小。如前文所述,我国第一产业贡献率平均值为55%,较高的产业贡献率意味着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农业将有力推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就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而言,由于第一产业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农村的劳动力供给状况,劳动作为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之一,我国较高的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反映出我国农村的劳动力供给相对充裕,从而对农村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居民收入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就我国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而言,固定资产投资的开展以资本的投入为前提,从而我国超过14倍的城乡固定资产比表明了资本要素主要聚集在我国的城市地区,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资本要素分配的失衡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的增长并最终抑制农村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综上所述,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要素供给的失衡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是导致收入差距产生的重要原因。图1各变量均值N均值Y203.00133811X12018611.50000000X220.42283153X320.05562500X420.42192625X52014.56654159有效的N(列表状态)20(四)实证结果1.因子分析如图2所示,原始数据的KMO值为0.7550.5,显著性水平为0.0000.05,表明原始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图2KMO和Bartlett的检验取样足够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755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106.232df10Sig..000如图3所示,提取公因子后各变量的信息损失量均低于0.4,表明提取公因子后变量的解释信息保有量相对较好。图3公因子方差初始提取X11.000.962X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