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大多完成于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大多完成于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这些作品的艺术风格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选修一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学习目标:1.从北方经济、政治走向和民族关系等方面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2.充分认识民族融合的作用,认同文化的“征服”力量。学习重点:孝文帝改革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的历史意义。学习难点:孝文帝改革对政权封建化进程的作用。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概念阐述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3、从政治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的过程●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概念解读古代的民族融合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从魏晋墓葬的壁画中可以反映出当时鲜卑族的生产状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牧马(魏晋墓壁砖画)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生产方式农耕化一、经济:生产方式农耕化---促进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北魏·鎏金镶嵌高足铜杯北魏时期的动物纹锦观察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手工业发展敦煌莫高窟中北魏绣品“佛说法图”残片,画面上绣有坐佛、立佛、男女供养人、多样的散花等,全图绣法娴熟,线条流畅。从图片中得出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孝文帝的哪些改革措施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北魏时期的动物纹锦北魏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尤其纺织业的发展。均田制,租调制。拜占庭金币波斯银币观察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商业活动活跃大市小市四通市北魏都城洛阳材料:北魏的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全城居民中有上万户来自各地的商人,其中包括来自远方异国的商人。……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北魏政府开明的商业政策;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等。北魏商业和贸易繁荣;鲜卑族逐渐汉化。这些材料可用来说明什么问题?表现原因农业手工业商业①生产工具的改进;②耕作技术的提高;③重视兴修水利;④荒地得到更多地开垦;⑤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的发展。①丝织业发展;②制瓷业的发展。①洛阳大市场的繁荣;②重新铸造铜钱;③对外贸易有长足发展。①孝文帝的改革;②北魏发展经济的政策;③民族大融合的影响。①游牧经济向农耕经济的转型。②加速了政权封建化进程。③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影响鲜卑人乐俑礼乐制度:是周代最早对“礼”(祭祀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出的规定制度,是对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强调和固定。鲜卑人乐俑从材料和图片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社会制度封建化南梁大臣陈庆之到了洛阳以后发出这样的感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极。……”——《洛阳伽蓝记》卷二你觉得是北魏洛阳的什么景象让南梁大臣陈庆之感叹不已?北魏经济的复苏、繁荣,政权的封建化。二.政治:政权封建化的加速概念:封建化是指处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阶段的少数民族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习惯等各方面。鲜卑政权的封建化主要指鲜卑族奴隶制统治模式向汉族封建制统治模式的转化。(1)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文化)(2)恢复汉族礼乐制度(伦理道德)(3)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政治制度)1.措施:二.政治:政权封建化的加速2.关键因素:均田制推行例题: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北魏政权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B与汉族通婚C迁都洛阳D采用汉族政治制度A北魏鲜卑族人着装画像生活方式汉族化北魏孝文帝出行图从材料和图片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三.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促进民族的交流和融合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1.交流与融合:①鲜卑族畜牧业生产经验的传播;②文学、生活融入鲜卑色彩。(1)鲜卑族学习汉族:①身份变化:牧民转为农民,贵族转为封建地主;②习俗中原化,汉族风俗习惯成为主体。(2)汉族学习鲜卑族:北魏鲜卑族人着装画像材料反映了北方各民族出现什么现象?各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汉人胡食画像砖北魏人出行图少数民族的胡床(又称交椅)成为汉族所喜爱的家具穿裤褶[zhě]服的南朝乐队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本是便于骑马打仗的紧袖上衣和窄腿裤子。传入中原后,适应汉人的衣着传统,袖子逐渐变宽,裤腿也变得肥大,像喇叭一样。裤褶服成为那时南北流行的服装,不仅打仗时穿,平时也穿。这种变化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上的互相影响。小结改革的影响一、生产方式农耕化: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二、社会制度封建化: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三、生活方式汉族化: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大一统的基础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孝文行改革,旧俗一扫光。均田加俸禄,南迁到洛阳。鲜卑封建化,民族融合强。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为进行其它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政治局面的是:A.均田制B.宗主督护制C.三长制D.整顿吏治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A.学习汉族的先进制度B.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C.避免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D.减少变法的阻力3.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A.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B.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C.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4.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B.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D.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链接高考:(08江苏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魏书》卷四十请回答:(1)材料1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推行了改汉姓、改语言、改服饰、通婚姻、改制度等方面的汉化措施。材料2:(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魏书》卷二十二(2)材料2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改革面临着阻力;孝文帝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材料3: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3)依据材料3,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4分)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