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现代化工操作工的培养策略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第六届(2010年)获奖论文汇编作者:编辑站出自: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秘书处发布时间:2010年12月23日(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第六届(2010年)优秀论文一等奖)信息化背景下现代化工操作工的培养策略研究邬宪伟张明刘元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摘要]:化工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促进了信息化与化工行业的深层融合,同时也引发了化工操作工的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差距的产生。本论文以石化企业调研为基础,研究设计并建立了现代化工操作工的职业能力模型,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现代化工操作工的培养策略。[关键字]:信息化现代化工操作工职业能力模型培养策略在全球向节能、减排、低碳方向发展的进程中,石化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正在持续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向低能耗、低排放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变。信息资源的利用、信息化体系的建立以及各项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推进了石化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推动了化工行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导致了操作工岗位以及岗位职责发生变化,企业对现代化工操作工的技能及内在素质要求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目前对化工操作工的培养无论在层次还是质量上,都难以适应化工行业需求的快速发展。如何形成新的培养策略,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已成为我国化工行业人才培养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一、信息化背景下现代化工企业及操作工的现状分析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对上海地区信息化程度较高、企业经营类型多样的多家石化企业的部门主管及生产装置的一线操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访谈以及WPA(WorkplaceAnalysis,现场工作分析)等多方调研,研究认为现代化工企业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变化与发展趋势:首先,通过本次调研对现代化工企业高速发展前后岗位设置的对比,研究发现现代石化企业的装置建设均呈现出多套复合、大型联合的趋势,分散型控制系统(DCS)、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基于个人微机的自动化系统(PCA),基于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FCS)等技术在现代化工生产中得到普遍应用;其次,生产方式转变的同时也带动了操作工岗位的变化:装置的大型联合化使得同等数量工人操作范围扩大,与此同时操作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更加综合,难度提升;第三,现代化工企业结构调整引发了化工生产方式及岗位操作方式的改变,最终影响的是操作工的数量及能力要求发生变化:一方面,基于我国石油炼油以及化工基本原料制造(乙烯等)生产规模的稳定增长,企业对操作工需求的绝对值仍将增长,并将主要体现在专业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上;另一方面,分析得出操作工所应具备的16项职业能力项目(见图1)。综合职业能力分析及职业生涯发展访谈这两项调研内容,研究发现化工企业将员工的敬业精神、责任心视为最高要求,其次则集中在解决问题、异常现象应急处理、SHEQ、化工装置开停车、化工DCS系统操作等项目上,而具备职业兴趣是操作工顺利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企业对现代化工操作工职业能力重要性的认可度如图1所示。图1.企业对现代化工操作工职业能力重要性的认可度二、问题的提出基于调研结果,结合中职学校化工专业教学的实践经验,研究认为目前信息化背景下现代化工操作工的培养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1、如何提高学生对化工行业的职业兴趣?石化行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推动了化工行业现代化的进程。然而,化工行业在学生、家长、以及部分社会群体心目中,仍然停留于过去高污染、高强度、高危险的形象。对目前现代化工企业绿色环保、健康、数字化的新形象缺乏认识,直接导致学生对化工行业的陌生感、距离感加大,缺乏在化工行业就业的兴趣与信心。同时,目前职业教育资源的局限性也使学生对化工职业世界缺乏实践接触,难以有效触发其职业兴趣的产生。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指出:职业兴趣极大的影响了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定位及发展程度;企业调研信息显示:职业定位的明晰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化工操作工能否获得成功的职业生涯发展。综合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信息,研究认为,职业兴趣是员工圆满完成工作、发挥自我潜能、并获得良好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兴趣是当前培养现代化工操作工的首要问题。2、如何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化工知识、技能的能力?信息化与化工工业化的深层次融合,势必不断推动化工职业岗位的升级,现代化工企业生产方式逐渐趋于联合化、大型化,操作工的工作范围呈几何级数扩大。企业调研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员工的异常现象应急处理、大型联合装置操作等所需要“综合运用化工知识、技能”的能力(简称综合应用能力)要求不断提升,操作工(特指内操人员)工作中的脑力劳动所占比例远远超过了体力劳动所占比例。因此,化工操作工的岗位既需要学生拥有扎实的化工基础知识和技能,又需要学生具有综合判断、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本次调研数据显示:企业对目前中专教育背景的化工操作工所具备的“化工知识”、“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异常现象应急处理”等职业能力的平均满意度只有66%。综合应用能力是职业能力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需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结合化工专业生源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深入进行职业能力本位及任务引领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方法。3、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调研分析表明要成为一名称职的化工企业员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比拥有扎实的化工知识与技能更为迫切和重要。操作知识与技能均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或培训提升,但是,能够根据岗位要求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显示出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却需要经过长期的教育与实践。然而,目前中职学校所实行的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特点不匹配,即职业院校教育“定性于行业”与德育中的“去行业性”的矛盾直接导致了德育的边缘化与低效1[1]。因此,亟待加强直接针对行业、企业和岗位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三、信息化背景下现代化工操作工的培养策略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职业教育的相关理论,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信息化背景下现代化工操作工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组提出了六条现代化工操作工的综合培养策略,每条策略都针对一个主要问题,同时涵盖其它两个问题(如表1):针对以上三方面的问题,培养策略的具体内容如下:(一)有效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策略一、实施序列化的职业生涯教育参加人员:周建,李文原,盛晓东,钱明生,赵薇等,刘元执笔。研究认为,具备职业兴趣是学生在化工行业内学习和进行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据化工行业的特点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理论,有必要针对中职生源的特点,将化工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分为职业引入、职业养成和职业发展三个阶段(如图2所示)。职业发展阶段,主要是选用安全、环保、可操作性强的项目,经历小试开发——中试放大——工业化生产模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工程概念,通过在化工领域的学习和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实现从成功到在再成功的良性循环。职业生涯教育三阶段着重突出向低年级渗透化工专业知识,引发学生对化工行业的职业兴趣,并通过后两个阶段教学中与化工职业领域多种形式的接触,不断巩固和发展这种职业兴趣。通过系统的化工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从业热情,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职业观和较为稳健的职业素质,促进职业核心能力的养成。(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了针对化工操作工的培养提出有效策略,研究借鉴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劳动保障部所提出的能力冰山层级理论,并在其中融入了化工操作工的专业特征,开发了现代化工操作工的职业能力模型(见图3),使化工操作工职业能力层级结构更为清晰。图3现代化工操作工职业能力模型根据能力冰山层级理论和教育学原理,研究将经过现代化工企业论证认可的16项化工操作工必备的能力项目分层归入冰山模型(如图3所示):露出海面的部分是特定职业能力,隐藏在海面下的是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决定了其他两种能力的水平和发展,奠定了化工从业人员职业发展的基础,它不仅决定了操作工对目前工作岗位的适应性,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个体适应对岗位的迁移;行业通用能力局限于化工行业岗位所适用的能力;特定职业能力则特别指向化工操作工所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建立现代化工操作工的职业能力模型主要是为有针对性的提出现代化工操作工职业能力培养策略奠定基础。策略二、优化职业培训系统根据化工操作工的职业能力模型,可以看出具备职业特定能力是以拥有深厚的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为基础的。因此,要系统的培养化工操作工的职业能力,就必须优化化工操作工的职业培训系统。1、可以适当延长培养年限从培养对象来讲,目前中职教育招生的生源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已远远不在一个层面上。与同为操作工的其他教育背景的学生相比,中职生具有以下特点:①从生理、心理的角度来讲,他们年龄小、信心差,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能力有限;②从专业学习的角度来讲,他们底子薄、起点低,学习和掌握化工知识和技术的速度有限。从培养内容来讲,现代化工企业极为强调的异常现象应急处理、工艺纪律等职业能力,是随着职业核心能力以及行业通用能力的逐渐深厚而不断有所提升的。因此,应该根据目前生源的特点,遵循教育循序渐进的培养规律和能力冰山层级理论,适度延长化工操作工的培养年限,顺应中职生个体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逐步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水平,使其所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更为稳固、扎实。2、建议实施“三明治”教育模式职业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均存在于工作体系中,学生需要在这一实践体系中掌握具有高度情境依附性的知识与技能。然而,近年来中职生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目前所实施的一些教学模式容易造成所学知识与实践的断裂,致使学生的职业兴趣缺失、职业道德品质难以培养到位。因此研究建议实行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践轮换实施的“三明治”式的教育模式,即学校与企业紧密对接,将学生的职业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生在学校完成文化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项目后,采用“预备就业”的形式,到企业进行“预备就业”实习(一学期)。这样既能使学生获得化工企业生产的知识和基本经验,又有利于引发他们的职业兴趣;第二阶段是学生回归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反馈查漏补缺,完成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行会标准考试、获得岗位资格;第三阶段是学生再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及就业前培训(一学期),以完成所有的职前专业学习。实施“三明治”教育模式最大限度的拉近了学生与企业的距离,有利于化工专业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策略三、推行综合项目课程信息化背景下现代化工发展的趋势是数字工厂。这不仅要求化工操作工掌握化工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求不同程度的了解和掌握机械、电子、仪表、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而目前的培养模式普遍将学生限定在较为狭窄的专业范围内,使他们缺乏职业发展所必备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以工作任务为背景的教学模式下,推行综合项目课程,主要突出的是主体专业与相关专业的融合。可以通过毕业设计的综合训练,以化工产品生产为载体,学生为主体全程参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生产装置设计以及模拟装置开车。一方面,学生体验了化工装置的设计、生产过程,获得了工程的概念;另一方面,学生可通过工作任务将零散的职业知识整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化工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实现综合项目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化工行业通用能力水平,既符合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又符合国际主流课程发展的趋势。综合项目课程实施的同时对教师及课程开发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策略四、构建行会标准考试企业用人离不开学校,学校育人更离不开企业。只有企业才最适宜对学生的学业质量作出真实的检验和评价。因此,研究认为务必要紧密贴近企业需求,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设立化工行业协会的标准考试制度。设立化工行业协会标准考试制度,由行会组建由企业专家和行业内教育专家组成的考试委员会,制定考试规则,审批考试资格,组织阅卷,处理考试中遗留问题等,通过标准考试来提高学生的行业通用能力水平,并颁发资格证书。建立行会标准考试,不但有利于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化工操作人才,也有利于统一规范协调行业及企业的行为,形成行业内部的约束力和共同标

1 / 7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