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旅游地安全管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少数民族地旅游安全管理——安全,旅游业的生命线虞奇峰张思思2目录•旅游安全研究概述–旅游安全管理研究框架–旅游安全重要性–旅游安全及其成因•少数民族地旅游安全–少数民族地旅游安全特点–少数民族旅游地安全威胁因素•少数民族旅游地安全管理–少数民族旅游地安全管理整体框架–基于三个角度的分析31.旅游安全研究概述•国外旅游安全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多为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个案引发的对旅游安全具体层面的考察。主要地集中在:与犯罪、恐怖主义、战争、政治不稳定等几个方面,偶尔涉及景区游览安全、饭店火灾等偶发性安全问题的研究。•国内,旅游安全研究甚少,多现象的描述,少深入的个案研究和理论分析,且在1999年以前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集中在饭店安全(如郑向敏,1996、1997、1998)和旅游保险(ZhengXiangmin,1996)等。2000年,黄建军开创性地对昆明旅游犯罪进行实证性的个案研究。其他还有申葆嘉(1999)、邹统钎(1999)、王健(1999)等从社会影响角度对旅游犯罪问题的描述性探讨。41.1旅游安全管理研究框架现状分析危害旅游安全因素分析旅游环境旅游者行为安全状态与行为旅游管理旅游环境改进措施主体:旅游者内容:事故——安全制约因素51.2旅游安全重要性•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安全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只有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游客才可能尽情享受与体验。•安全成为了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重要考虑因素。•安全也是游客评价旅游目的地与满意度的重要感知因素。61.3旅游安全及成因•安全:safety+security,平安、无危险、不受威胁、没有损失;有形+无形。•旅游安全:以旅游者为主体基于旅游过程对旅游地安全管理的对策分析客源地旅游者目的地旅游资源(其它旅游者)旅游交通旅游从业者旅游主体旅游媒介旅游客体7旅游安全事故成因资料来源:张西林.旅游安全事故成因初探[J].经济地理,2003,7(23),p542旅游管理失误旅游环境不安全状态旅游者不安全行为起因物加害物人事故旅游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意追求极限和挑战无意识不安全行为直接作用物质载体导致事故的事物和环境8少数民族地区特点•空间分布: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地域广大、资源丰富、地处边疆。•区域经济较落后•居民分散、交通不便•语言、生活习俗差异大•旅游资源:内容丰富、旅游价值高、民族特色鲜明,游览难度大,开发基础差等9一些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安全事故的案例•文化冲突:–到新疆旅游的旅游者当众指责“手抓羊肉”不够卫生、科学而激起当地民众的不满。•自然灾害:–2007年7月17日,新疆著名景区天山大峡谷突然遭遇冰雹和暴雨袭击,进出道路被毁,正在景区附近旅游的近百名游客被困其中。•故意犯罪:–以昆明为例,有研究发现,发生在昆明住宿场所与交通场所的1547例案件中就有980起旅游犯罪案件。•交通事故:–2007年7月13日,由拉萨前往日喀则的一辆旅游客车在日喀则夏克村口坠入雅鲁深谷藏布江,造成14人死亡13人受伤,2人失踪等。•身体健康:–2007年5月24日,广西籍女游客黄某某由于进藏时感冒、高原反应严重,在翻越多雄拉山途中,因体力严重透支死亡。•其他事故:–2007年5月3日清晨,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锦迪大酒店一客房发生爆炸,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102.1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安全特点•特征:突发性、特殊性、集中性、复杂性(交通景点景区;交通事故犯罪疾病。)•发生规律:活动规律(6环节:吃——不卫生,住——火灾和盗窃,行——交通事故,游,购——欺诈和纠纷,娱——盗窃&斗殴&纠纷&设施)空间规律(自然资源“景区景点自然灾害”和人文资源“主客文化、纠纷、犯罪”)时间规律(季节“旺季——当地居民反感&部门监管不周&接待部门质量和负荷量”和昼夜“夜晚和凌晨——时间规律&夜晚情节”)2.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安全112.2主体——旅游者•危害因素:明显的文化差异进入性较差欠稳定的社会环境较特别的自然环境不完善的基础设施景区景点开发基础差、不合理自身原因……——人的人身、财产、精神、名誉等方面的安全122.3媒介——交通及从业者•交通的安全危害因素:特殊的地理环境、建设资金有限、当地居民的破坏、旅游者滥用等。•从业者的安全危害因素:较差的社会治安、旅游收益分配不均、规章制度不健全、活动项目设计不健康、自身防范意识不强等。132.4客体——旅游资源•自然、人文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设备•当地居民•目的地环境:自然、人文社会危害因素:开发者、利用者对当地文化的扭曲和“侵略”,旅游者对文化的误解、蔑视;居民文化水平较低、自身防范意识不足;旅游者滥用,当地居民破坏和占为己有;外来人员的大量涌入,混杂的商业业态;缺乏防御设施设备,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143.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安全管理•游客角度(主体)•少数民族地区(景区)角度(客体)•第三方组织(媒介)以旅游者为主体基于旅游过程对旅游地安全管理的对策分析客源地旅游者目的地旅游资源(其它旅游者)旅游交通旅游从业者旅游主体旅游媒介旅游客体153.1少数民族地区(景区)旅游安全管理整体框架旅游者信息筛选寻找安全目的地自我安全教育尊重目的地文化强化安全意识目的地游客教育与引导规范安全管理完善危机管理加强景区建设第三方组织重视游客与居民的文化差异服务支持系统运营安全旅游保险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安全管理163.2游客角度(主题)•筛选信息,寻找安全目的地–决策前,充分获取关于目的地的安全信息,寻找有足够安全保障的少数民族地区,尽可能避开危险地区。•自我教育–了解目的地民族的风土人情与生活习惯,尤其是禁忌•尊重目的地文化–对文化差异要宽容,入乡随俗,对民族习惯不可妄加评论。•强化安全意识–避免进入危险区域,购买旅游保险。17•游客教育与引导–帮助游客了解目的地民族习俗,提醒游客注意事项。•规范安全管理–建立良好的安全保障体系与管理机制。•完善危机管理–一旦发生安全事件,景区立刻面临危机管理,一方面危机管理需要妥善处理当先的事故,尽可能减少损失,林一方面危机管理需要重塑目的地形象,并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增强游客决策信心。•加强景区建设:–景区需要完善交通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提供基本的安全保障。•重视游客与居民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安全事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问题,景区因予以足够重视,充分了解居民对游客的感知,促进双方和谐交流3.3少数民族地区(景区)角度(客体)18资料来源:郑向敏,高玲.国内近年关于旅游安全研究的综述与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p1819•自然灾害预警:–少数民族地区多数偏远,相当地区灾害频发,应当对各种灾害予以评价定级,并实时发布,为旅游者决策及时提供依据。•旅游容量预警:–大规模游客涌入容易引发社会问题,尤其当少数民族聚居地是主要景区时,容易引发居民与游客的冲突,从而产生更多潜在危险。•社会安定程度预警(对上图的补充):–对于有恐怖事件发生的少数民族景区,需要对社会安定程度进行评价,并提醒游客。•应急救援预案:–在危险频发的地区必须设计应急预案,保障游客安全20资料来源:郑向敏,高玲.国内近年关于旅游安全研究的综述与启示[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5,p1821•预防:–少数民族地区的主要安全时间存在于交通、犯罪、疾病、文化冲突以及进入危险区,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加以预防,比如道路建设、卫生教育、文化引导、指示说明等,因此预防是保障安全的关键。•帮助受害者:–在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往往也是受害者,比如恐怖活动,在大力关注游客的同时,更因该充分注重对当地居民的帮助与保护。•加强形象建设:–频发的安全事故以及社会不安定都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印象消极面多余积极面,人们在决策时会更加多的考虑安全因素,因此重塑目的地形象十分重要。22•交通系统:–完善基础交通建设,在事故高发区树立警示牌。•接待系统:–住宿安全–食品卫生–医疗系统–旅行社安全保障•旅游保险:–一方面完善国家旅游保险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强化旅游者购买旅游保险的意识与选择产品的技能。–同时加强旅游保险产品的开发,针对不同需求设计合理地旅游保险产品。3.4第三方组织角度(媒介)23参考文献•张进福,郑向敏.旅游安全表现形态与时空特征简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李洪波,郑向敏.目的地旅游安全事故范畴简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4(1)•张西林.旅游安全事故成因机制初探[J].经济地理,2003(4)•郑向敏,范向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安全问题研究[J].旅游论坛,2008(8)24谢谢!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