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导读[6]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就提出要读5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要求。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要求广大学员干部要阅读和学习12马列主义经典原著。2020/2/1612011年,习近平提出领导干部要精读最新出版的10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和5卷本《列宁专题文集》。2020/2/162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阅读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和训练思维方式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瞻远瞩的战略洞察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过程,会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他们崇高风范和人格力量的熏陶,从而实现自己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32020/2/16《德意志意识形态》导读“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宝贵思想资源。52020/2/16一、《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背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地位和现状《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创作背景和结构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实出发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实基础和本质规定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未来社会构想及价值目标三、《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现实意义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意识形态理论指导下做好新疆意识形态工作以唯物史观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62020/2/16(一)《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地位和现状1.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早期撰写的一部最重要的哲学著作。该书集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哲学思想之大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完成和创立的标志。2.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了清算青年黑格尔派哲学,系统构建他们自己的哲学理论而写的,是一部关于阐释唯物主义历史观基本原理的最系统、最详尽的著作。一、《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历史地位写作背景72020/2/16费尔巴哈施蒂纳82020/2/163.《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重要思想理论资源。92020/2/16该书第一章第一次发表于1924年,由苏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发表了该章的俄译本。该书全书第一次发表于1932年,以原文形式发表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订版第一部分第五卷(阿多拉茨基版)。该书第一章的第一个中译本发表于1938年,由郭沫若翻译,在上海言行出版社出版。中译文版本1、郭沫若译本:《德意志意识形态》(梁赞诺夫版),言行出版社,1938年2、克士(周建人):《德意志观念体系》(阿多拉茨基版),上海珠林书店,1941年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阿多拉茨基版),人民出版社,1960年4、《德意志意识形态》单行本(巴加图利亚版),人民出版社,1988年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巴加图利亚版),人民出版社,2009年112020/2/16122020/2/16132020/2/16(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写作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1.写作目的批判对象:主要指1835年至1845年间的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和德国社会主义流派。通过批判德国哲学,阐明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彻底清算他们从前的哲学信仰(唯心主义历史观)。首次系统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唯物主义历史观)。通过批判当时流行于德国的所谓“真正的”社会主义或“德国社会主义”,揭示这种假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社会根源和阶级本质,表达他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142020/2/162.要解决的问题私有财产如何产生发展的?从私有财产同真正的人的社会的财产的关系来说明作为异化劳动的结果的私有财产的普遍本质。劳动的外化、异化是怎样以人的发展的本质为根据的?152020/2/16(三)马克思和恩格斯写《形态》历史背景和结构1.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新兴的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真实反映自身利益的新的世界观,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2.回应青年黑格尔派批评的需要1844年,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批判了马克思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那两篇论文《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5年10月,在莱比锡出版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杂志《维干德季刊》年第三卷,发表了鲍威尔的《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施蒂纳的《施蒂纳的评论者》等文章。1945年夏,出版了一些“真正的社会主义者”的出版物,宣扬博爱和友谊,要求人们放弃政治斗争,敌视阶级斗争的思想。162020/2/16《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章节结构第一卷(序言、1—3章)第二卷(序言、1—5章)第一章;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马克思和恩格斯正面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并根据自己新的世界观对共产主义作了科学的论证。莱比锡宗教会议第二章:圣布鲁诺第三章:圣麦克斯莱比锡宗教会议闭幕第一章:“莱茵年鉴”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哲学。第四章;卡尔·格律恩。“法兰西和比利时的社会运动”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历史编纂学;第五章:“霍尔施坦的格奥尔格·库尔曼博士”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预言。附有恩格斯的著作《真正的社会主义者》,172020/2/16关键词: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个体”);实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自由人格”)全文的逻辑主线: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以人的实践活动为人的基本存在和发展方式,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归宿和目标。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182020/2/16(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实出发点是人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经验的方法,通过揭示人类历史的现实前提,阐明了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1.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实出发点是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92020/2/162.物质生产是人的本质的现实基础(人是什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人?)物质生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与动物。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物质生产是人的存在方式和本质规定。“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202020/2/163.人们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以往的历史观把人的精神、意识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和对象。马克思、恩格斯坚持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212020/2/164.什么是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以及人的本质规定是他们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恩格斯从哲学对象的角度对唯物主义历史观进行了界定。唯物主义历史观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222020/2/165、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这一规定,不应仅被理解为认识的出发点,同时也是价值的出发点。所以,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双重本性:既肯定人是历史主体,也肯定人是价值主体。可见,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中心地位。232020/2/16在马克思主义中,人占有重要地位。人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目的,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目的。————周扬:《关于马克思主义几个问题的探讨》(1983.3.16)242020/2/16“当马克思把生产方式介入到人的存在而展开理论时,马克思遮蔽的就是人本身”。——海德格尔252020/2/16(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实基础和本质规定马克思、恩格斯充分揭示了实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以此为根据,来揭示和描述社会的结构,构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大厦。1、“实践的唯物主义”。从实践观出发,与费尔巴哈“只是希望确立对存在的事实的正确理解”不同,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关注哲学理论的正确,而且更关注对现存世界的改变,关注哲学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并把自己的哲学概括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262020/2/162.物质实践,“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周围的感性世界决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个人的生活过程中产生的。”272020/2/163、物质生产是“人的生存的第一个前提”,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正是给予这一基本事实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以应有的重视,将其提升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则。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因此任何历史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注意上述基本事实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并给予应有的重视。——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282020/2/164、实践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实基础和本质规定。“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阐述现实的生产过程,把同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从市民社会作为国家的活动描述市民社会,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阐明意识的所有各种不同理论的产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而且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292020/2/16依据这样一种理解,马克思与恩格斯就提出了关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政治、观念上层建筑的社会结构或社会矛盾理论。302020/2/165、物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人类历史和客观世界的钥匙。它从根本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哲学区别开来。正是从物质实践观点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辟了人类认识的新境界,从而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根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312020/2/16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322020/2/16“根据马克思的意见,人类历史上任何时代的政治、宗教、哲学和艺术,都是那个时代的生产方式的结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点”。——罗素:《西方哲学史》332020/2/16(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未来社会构想及价值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对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未来社会构想——共产主义及其价值目标进行了明晰、详尽地论述。共产主义的实质和价值目标是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自主活动”和“自由个性”(或“自由人格”)的实现。所谓共产主义就是使个体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使个体的自由得到真正实现的自由个体的联合体,或真正的共同体。342020/2/161、共产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交往形式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与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共产主义者实际上把先前的生产和交往所产生的条件看作无机的条件。这意味着,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包括其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在内)是作为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的一种“更高的社会形态”而出现的,是一种“后资本主义社会”。352020/2/16马克思社会主义构想与现实中社会主义的区别1、社会所有制2、市场经济和货币制度消亡

1 / 6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