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第三节句法一、句法与场景转换(一)句子(蒙太奇句子):一组镜头经有机组合构成逻辑连贯、富于节奏、含义相对完整的影片片段。一个句子表现一个单位任务,一个完整的戏剧动作,或一个事件的局部,能说明一个具体问题。视听语言(二)句法:叙事段落的划分、叙事中的顿歇、叙事中的着重点提示等构成镜头句子的方法。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就是句法的实际体现。通常由于每个句子在不同的场景中,因此这种衔接也就是场景转换。视听语言(三)场景划分的依据1、时间的转换2、空间的转换3、情节的转换(四)场景转换的要求1、心理的隔断性2、视觉的连续性视听语言二、无技巧转换(切)的几种方式:•两极镜头的切换•利用故事情节因素进行转场。•利用利用画面的造型因素进行转场。•利用动作的接续进行切换。•利用声音进行接续的切换。•利用黑场进行切换。•利用特写镜头进行切换。•表现视觉错觉的切换。视听语言三、有技巧转场的方式淡入淡出、化(叠)、圈入圈出、划像、翻页、定格等。非线性编辑中的“特效”视听语言第四节轴线与机位1.轴线与机位轴线:是指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以及他和对象人物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一条假想中的直线。轴线有三种:视线方向的轴线(a),运动方向的轴线(b),人物关系方向的轴线(c)。视听语言视线方向的轴线(a)视听语言运动方向的轴线(b)视听语言视听语言视听语言视听语言人物关系方向的轴线(c)视听语言轴线c是关系线,无方向性,而a、b具有方向性,镜头的衔接要注意方向的统一。视听语言反跳轴原则(轴线原则):在同一场景中拍摄相连的镜头时,为保证被摄对象在画面空间中位置和方向的统一,使观众获得正确的空间结构,从而正确、清楚地理解场景内容须在轴线一侧的180度之内设置摄像角度。视听语言2.反跳轴与跳轴(1)反跳轴原则中的11个机位:1234567891011视听语言①顶角机位:交代环境与人物关系,通常用于开始或结束。1视听语言②与③平行机位:用于并列表现不同对象。23视听语言④与⑤外反拍机位:做前景,分主次,边线位置关系。45视听语言⑥与⑦内反拍机位:常用于对话的“三镜头法”。67视听语言⑧与⑨正反打机位:可用作主观镜头。89视听语言⑩与⑾外侧正反打:远端的人物完全被挡住,很少用。1011视听语言判断是否跳轴的标准:同一人物或运动的方向要始终处于屏幕的同一侧(左或右)。跳轴与否只对相邻的两个镜头而言。因此不存在靠两次跳轴来弥补的做法。轴线上的正面或背面镜头,属于中性镜头,轴线特征不明显,可与任意轴向镜头相接。视听语言21213143264156231视听语言(2)常规跳轴的方法——有技巧跳轴利用对象的运动改变轴线。213视听语言利用摄像机的运动越过轴线。21视听语言场景中有两条轴线,摄像机可以越过一条轴线,改用另一条轴线保持空间的统一。视听语言用无明确方向的中性镜头。视听语言(3)硬跳轴两个明显跳轴的镜头直接组接在一起。有意的硬跳轴组接,一般是为特殊的内容需要,如表现人物间的对立、冲突、心情的焦虑、愤怒等等激进状态。场面宏大,角色众多,或远景、大全景为主,轴线不明显且不重要时,也有硬跳轴组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