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导学案及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伶官传序》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抑扬顿挫的文气。2、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方法。3、理解文章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中心论点,明确写作主旨。学习重点:文中的关健字、词、句。学习难点文章的议论思路。自主学习知识链接1、知人: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坛公认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中宋代的五位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都是他的学生。他在诗、文、书法、文论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欧阳修的人生志趣和追求。在散文理论上提出“以文明道”的主张,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洁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癖晦涩。为文主张切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他的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抒情委婉。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著作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又与宋祁等合修《新唐书》。2、时代背景: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53年间,先后换过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仍,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庄宗称帝后,迷恋优伶,“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所惑,使其得以重权在握。庄宗同光四年(926年),贝州将领皇甫晖兵变,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后又单人独骑逃走。庄宗亲征败北,众叛亲离,郭从谦又乘危作乱,乱箭射死庄宗。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感慨,借事论理,指出王朝兴亡不在“天命”而主要在于“人事”。3、关于序:序,是文体的一种,有文序和赠序之分,序也称叙、引、导言、前言之类,它的内容或是提纲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可以放在诗文前面,也可放在书的后面。赠序是临别赠言,内容多推重、勉励之辞,如《送东阳马生序》。4.读课文,正字音:李存勖xù盛衰之理shèng盛以锦囊chéng及仇雠已灭chóu契丹qì三矢shǐ方其系(xì)燕父子以组欤(yú)合作探究研习课文(一)学习第一段1.重点词语:盛衰之理(道理)原(推究)庄宗之所以(……的原因)得天下2.古今异义:岂非人事哉古:人为之事。今: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与其所以失天下古:两个词:连词“和”,代词“他”。今: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3.翻译下列句子: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二)文本探究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2.为了证明中心论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据?怎样过渡到分析中去的?论据: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史实。过渡:文中“原庄宗之所以……可以知之矣”这一句。国家盛衰的道理,虽然说课后作业A组1.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李存勖(xù)请其矢(shí)皆自于人欤(yú)B.伶(líng)官盛(chéng)以锦囊誓天断发(fà)C.抑(yì)本其成败之迹仓皇(huāng)东出乱者四应(yíng)D.吾遗(yí)恨也智勇多困于所溺(nuò)泣下沾襟(jīn)B组2.下列句中的“所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组3.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宗得天下之时,意气昂扬,威武雄壮,失天下时,痛哭流涕,衰败凄惨。B.庄宗得天下在于他忧虑辛劳,失天下在于安逸享乐。C.作者认为成败得失,全在于人事。D.庄宗得到天下后,骄傲自满,不求进取,失败是自然的道理。《伶官传序》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抑扬顿挫的文气。2.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方法。3、理解文章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中心论点,明确写作主旨。学习重点:文中的关健字、词、句。学习难点文章的议论思路。自主学习一(一)学习第二段1.重点词语:以(介词,用)三矢赐庄宗而告(告诉)之曰尔其(祈使副词,相当于“应当”“一定”的意思。)无忘乃父之志2.词类活用: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名词作动词订立盟约)负而前驱(名词作状语在前面)3.古今异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古:古代指一般的官员。今:干某项事业4.句式: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盛(之)以锦囊,负(之)而前驱(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5.翻译下列句子: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到祖庙去祭告,请下那三枝箭,用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二(一)学习第三段1.重点词语:方(正当)其系(缚)燕父子以组(绳索)抑(或者)本其成败之迹(迹象)2.词类活用:抑本其成败之迹:名词活用作动词考究函梁君臣之首:用木匣子装名词作动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在夜晚在四面向东名词作状语乱者四应: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作乱,造反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3.古今异义: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至于:古;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到,到……的结局。今义:表示另提起一事的连词4.句式:告以成功(以成功告(之)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以组系燕父子介词结构后置句)5.翻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忧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难道是取得天下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或者推究他成功失败的轨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合作探究1、简述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2.读第二三段,庄宗李存勖(885---926)父亲晋王李克用去世时是908年,课下注释中还有三处时间912年,923年,926年,参看注释,回答,在这几年中,庄宗多少岁,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事。(用课文中的话概括)908年23岁:接受遗命,“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912年27岁:灭燕,“系燕父子以组。”立国(15年)923年38岁:灭后梁,建后唐,“函梁君臣之首”灭国(3年)926年41岁:身死国灭,为天下笑3、作者认为庄宗得失天下原因是什么?结论:“盛”——“忧劳可以兴国”“衰”——“逸豫可以亡身”4、读二三段,从论证角度上考虑,作者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1)例证法。(2)正反对比论证课后作业A组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负而前驱负:背着。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B.吾遗恨也恨:悔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本来。C.抑本其成败之迹抑:还是。泣下沾襟泣:眼泪。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乃:你的。岂非人事哉人事:给人安排工作。B组C组2.选出与例句加点字活用现象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仓皇东出A.一夫夜呼,乱者四应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C.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D.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伶官传序》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3、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特殊句式,通过朗读,体会文章抑扬顿挫的文气。4、提要钩玄,把握《伶官传序》的论证结构和论证特点,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方法。3、理解文章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中心论点,明确写作主旨。学习重点:文中的关健字、词、句。学习难点文章的议论思路。自主学习学习第四自然段1.重点词语:举(全,皆)天下之豪杰数十怜人困(围困)之岂独(仅仅)伶人也哉2.古今异义:及其衰也古义:等到他。今义:连词,连接并列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3.词类活用: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形作名,微小的事)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智勇之人)4.句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状语后置句)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介词结构后置句被动句)5.翻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祸患常常是从极细微的错误积累而成的,有谋略有勇气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伶人才如此吗?合作探究1.作者从庄宗得失天下的史实中得到了怎样了结论?明确:A“皆自于人。”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C“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2.作者详写庄宗忧劳的史实,却鲜有逸豫的史料,为何有关伶官及庄宗享乐的史料缺失?无意还是刻意?明确:(1)这样的安排突显失天下的易、快(2)关注本文题目课堂总结:史论题材特点:①从史实中提炼观点②在观点的指导下叙史,不是介绍历史,而是以史实为论据③叙史一般用概括叙述方式,对个别极为重要的史实也可以具体地叙述。本文叙事简约之特点“晋王三矢”故事的叙述,“一夫夜呼,乱者四应”的概括,“燕王”与“契丹”“皆背晋以归梁”的事实,都体现出这一特点。这也是欧阳修散创作的特点。④叙史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因此常有明显的针对性,常用借古喻(讽)今的手法。课堂延伸:你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从庄宗这一史实和作者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明确:1.小事不小2.玩物丧志3.事在人为4.以古为镜课后作业A组1.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岂非人事哉B.与其所以失天下者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D.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B组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②祸患常积于忽微B.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②岂独伶人也哉C.①入于太庙②而皆自于人欤D.①自然之理也②莫能与之争C组3.对“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一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强调得天下困难和失天下容易B.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C.否定“得”、“失”的难易都是由人事决定的D.否定得天下困难,承认失天下容易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