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贝类的主要特征和分类A.无板纲B.多板纲C.单板纲D.瓣鳃纲E.掘足纲F.腹足纲G.头足纲第一节贝类的基本特征1.1身体的划分头、足、内脏团头部:运动敏捷种类;运动迟缓种类;穴居或固着生活种类内脏团:一般在足的背部,是心脏、消化、生殖等内部器官的所在部位。多数左右对称足:生在身体腹面,头后方,有丰富的肌肉组织,是运动器官。足形态多样。1.2具有贝壳和外套膜贝壳是软体动物的特征之一。不同种类的贝壳的形态、数目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结构是相似的,贝壳的成分主要由碳酸钙(占95%)和少量贝壳素所构成。贝壳都有三层结构:角质层棱柱层珍珠层角质层由贝壳素构成,很薄,透明,具有色泽。由外套膜边缘分泌而成,随动物体的生长而逐渐增大(厚度不增加),保护外壳不被酸碱溶解。棱柱层较厚,占壳的大部分,又称壳层,由方解石构成。此层是由外套膜缘背面表皮细胞分泌而成,可随动物生长而增大(厚度不增加)。方解石:白色或稍带别种颜色的矿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珍珠层由叶状的霰石构成,又称壳底,表面光滑,它是由外套膜整个外表皮细胞分泌而成,随着动物的生长而增加厚度。霰石:碳酸钙薄片珍珠:在珍珠层内形成。是珍珠贝、河蚌等的外套膜分泌物包裹着进入外套膜和贝壳之间的异物而形成的。生长线:角质层和棱柱层的生长不是连续不断的,在繁殖期或食物不足、气温低等情况下,外套膜缘停止分泌。外套膜的结构:外套膜是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褶皱向下延伸形成的膜性结构,由两层上皮细胞及中间的结缔组织和肌肉纤维组成。外套膜是一种重要的功能器官:1)分泌物质形成贝壳。2)外套膜围成的外套腔与多种生理功能有关外套腔内有呼吸器官—鳃有消化、排泄、生殖器官的开口。3)具有辅助呼吸作用1.3消化系统消化管:发达,寄生种类退化多数种类具颚片和齿舌颚片一个或成对,可辅助捕食齿舌: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摄食时以齿舌做前后运动,刮取食物齿舌上小齿的形状和数目为鉴定种类的重要依据之一1.4体腔极度退化,缩小为围心腔、生殖管腔和排泄管腔。除真体腔外,初生体腔同时存在,初生体腔内充满血液,因此称为血窦。1.5循环系统动脉与静脉之间无直接连接,成为开管式循环头足类十腕目种类动脉和静脉由微血管连接,而成为闭管式循环血液一般无色,内含变形虫状的血细胞。有些种类血中含有血红素或血青素,使血液变成红色或蓝色1.6呼吸器官软体动物用鳃、外套膜或外套腔形成的肺进行呼吸。陆生种类以肺呼吸。水生种类用鳃呼吸。鳃:由外套腔内壁皮肤延伸而成,内有血管、肌肉和神经。不同的鳃,在形状、构造和数目上有所不同。原始种类的鳃左右成对,栉状,故称栉鳃。有的由栉鳃进化为丝状或瓣状的鳃。1.7排泄器官排泄器官为肾脏,与环节动物的肾管同源,均属后肾型。其一端以纤毛肾口开口于围心腔,用以收集体腔中的废物(肾管近肾口部分由腺细胞组成,能从血液中提取代谢废物),其后经囊状部(膀胱)由肾孔开口于外套腔。在腹足类、瓣鳃类、头足类的许多种类中,由围心腔壁的上皮分化成的围心腔腺以及腹足类后鳃亚纲的肝脏部分细胞,都有排泄作用。1.8神经系统原始种类的神经中枢,包括一围食道神经环及由此向后伸展的两条足神经索和两条侧神经索高等种类的神经中枢,一般由4对神经节及联络它们之间的神经索组成。脑神经节足神经节侧神经节脏神经节高等种类的4对神经节部分有联合现象.头足类主要神经节集中在食道周围,外包以软骨,形成脑,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级的神经中枢。无齿蚌1.9繁殖与发育在软体动物不同的类群中,雌雄异体或雌雄同体,卵生或卵胎生的情况都有。受精卵的早期卵裂除头足类外都是螺旋式卵裂,大多数海产软体动物的个体发育都有经过一个自由游泳的担轮幼虫期,有的还需要经过第二个幼虫期——面盘幼虫期。少数软体动物(头足类和部分腹足动物)是直接发育的。第二节贝类的分类A.无板纲B.多板纲C.单板纲D.瓣鳃纲E.掘足纲F.腹足纲G.头足纲第三节无板纲Aplacophora1.体呈蠕虫形,左右对称,无介壳。2.头部不明显,无眼和触角,具齿舌。3.足退化,身体腹面有一条纵走的腹沟,内有纤毛,用于爬行。4.体外覆一外套膜,部分种类有一囊状的外套腔,肛门、生殖孔及2个栉鳃位于其中。全海产,如龙女簪Proneomenia。第四节多板纲Polyplacophora1.体略呈椭圆形,背腹扁平,左右对称。2.背面有8块板状贝壳,作覆盖瓦状排列。3.壳片的周围是外套膜环带,上生各种刺、棘、鳞、针束等,其形状、大小、排列方式常作为分类的依据。4.头小,在腹面的前方,呈圆柱形,具一短吻,无眼和触角。5.头后为足,足与外套间有一窄沟,称外套沟。6.鳃呈羽状,位于外套沟内,其数目是分类的依据之一。n全为海产,世界性种类,通常以潮间带的种类和数量为多,行动缓慢,常用足附着在岩石缝间、珊瑚或海藻上,白天很少活动。以藻类为饵,少数种类亦兼食小型动物。本纲种类体小,无大经济人价值,仅少数大型种类可作食用。此外,有些还可作药用。常见红条毛肤石鳖。第五节单板纲Monoplacophora1.体左右对称,背面有一帽状贝壳。2.头不明显,有一对触角。3.足扁平块状。4.器官有明显的分节现象。本纲动物以往仅知为化石种类。1952年起,先后发现8种现存种类,均生活于深海底,如新碟贝Neopilina。这类现存动物的发现,对探讨贝类的起源与进化提供了新的材料。第六节腹足纲Gastropoda1.贝壳1个,螺旋形,称单壳类、螺类。2.身体分头、足和内脏囊。3.头部发达,具1-2对触角,口腔内有齿舌。4.足部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又称腹足类。5.内脏囊由于在发生期间经过旋转,故左右不对称。6.心脏位于身体的背侧,有1心室、1或2个心耳。7.神经系统由脑、足、脏和胃肠神经节组成。一、主要特征:8.发生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二、形态构造1.贝壳:螺旋部:内脏团盘曲之处,分成许多层。体螺层:贝壳的最后一层,容纳动物的头部与足部。螺旋部和体螺层的大小,比例随种类而不同,有的螺旋部很小,体螺层很大,如鲍、萝卜螺等,有的则螺旋部很高,而体螺层较小,如钉螺,一般来说,螺旋部小于体螺层。2、壳口:在体螺层基部的开口前沟:壳口前端的缺刻或沟后沟:壳口前端的缺刻或沟内唇:壳口靠螺轴的一侧外唇:与内唇相对的一侧3、贝壳的测量壳高:从壳口底部到壳顶的距离壳宽:壳口的左右两侧最大距离螺旋部高度:壳口上方至壳顶距离壳口高度:壳口底部至上部的距离4.有的贝壳表面光滑,有的具生长线。有的种类具有突起、肋、棘和各种花纹。厣:腹足类的后端能分泌出一个角质或石灰质的保护物,称厣。大部分种类能盖位壳口,有的不能,如芋螺、肮螺亚纲的种类没有厣。三、内部构造口腔形成口球,内有腭片和齿舌,齿舌很发达。内脏团通常因为发生期间的扭转,表现左右不对称,身体一侧的器官部分退化或完全退化。心脏位于身体的背侧,有心室一个,心耳一个或二个。神经系统、主要由脑、足脏和侧神经节构成。雌雄同体或异体,发生期间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大多数为水生,少数陆生,陆生种类鳃消失,用肺呼吸(即用外套内的血管分枝进行呼吸)。三、分类1(4)水生,鳃呼吸。2(3)栉鳃位于身体前端,壳很发达…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3(2)栉鳃位于身体后端,壳小或无。全海产……………………………………………………...….后鳃亚纲Opisthobranchia4(1)陆地或淡水生活。肺呼吸…………..肺螺亚纲Pulmonata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水生,鳃呼吸。鳃位于心室前方。壳很发达,具厣。侧、脏神经连结交叉成8字形,故名为扭神经类。雌雄异体。1(2)栉鳃通常1对,少数1个或无。心耳1对……………………………………………..……….原始腹足目Archaeogastropoda2(1)栉鳃1个。心耳1个3(4)齿舌每排7齿………….…...…….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4(3)齿舌每排仅1-3齿………..…………….狭舌目Stenoglossa原始腹足目Archaeogastropoda楯鳃,1对。心耳2个,肾1对,齿舌带具多个齿。1、鲍科Haliotidae贝壳低,螺旋部退化、螺层少,体螺层及壳口极大,几占全部贝壳。自壳口开始沿贝壳左侧有1列小孔。无厣。鳃1对。仅1属,鲍属Haliotis:是名贵的海珍品。贝壳是名贵的中药材,称石决明。杂色鲍H.diversicolor壳卵圆形,中等大小,壳质坚实。螺层约3层。螺旋部小,呈乳头状。壳面较平,被1条带有20余个突起、其中7-9个开孔组成的螺肋分成左右两部。壳口大,外唇薄,呈刀刃状;内唇有狭长片状的遮缘。生活于低潮线至约10m水深的岩石或珊瑚礁的海底。暖水种。2、马蹄螺科Trochidae贝壳低圆锥形或塔形。壳口呈四角形或圆形。厣角质,核位于中央。脐孔有或无或具假脐。齿舌发达,齿式大多为∞.5.1.5.∞。本科种类多,分布很广。广温性种类,草食性。马蹄螺属Trochus贝壳圆锥形,基部极扁平,壳口斜马蹄形,外唇薄而简单;内唇厚,略扭成S形,端部具齿。脐漏斗状。如大马蹄螺T.niloticusmaximus俗称公螺。壳大而厚。暖海性种,肉供食用,为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3、蝾螺科Turbinidae贝壳坚厚,螺旋部低,体螺层大,高与宽略等。壳口圆形,完整。厣石灰质,外表面突出,内表面平且具螺旋纹,多产于热带海洋,个体大,数量多,有的为捕捞对象。蝾螺属Turbo壳陀螺形,体螺层极膨大,有间隔相等的螺肋,其上有结节。壳口圆。夜光蝾螺T.marmoratus壳口内有珍珠光泽,外唇在第一环肋处形成一半管状缺刻。由于具极厚的珍珠层而具很高的经济价值。(二)中腹足目Mesogastropoda栉鳃,1个,附于外套膜上。心耳只有1个,齿式为2.1.1.1.2。1、田螺科Viviparidae壳稍高,呈陀螺形或圆锥形。脐孔狭或缺。厣角质,薄,核偏一侧。具栉鳃。雄性右触角变为交接器。卵胎生。淡水产。圆田螺属Cipangopaludina贝壳表面平滑,一般不具环棱。螺层膨胀,缝合线深。个体较大,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环棱螺属Bellamya贝壳中等大,圆锥形或低锥形,螺面近乎平直。体螺层大,具环棱。脐孔窄小。壳口卵圆形,口缘薄利,上端角状。分布广数量多,可供食用和饵料用。螺蛳属Margarya螺壳长,壳质厚而坚实、壳顶钝,壳面具环肋,珠粒状突起或棘状突起。每两螺层之间,具一阶梯平面。为我国特有的属种,分布于云南省的湖泊内。个大肉美,云南大量捕食。2、觿(xi)螺科Hydrobiidae贝壳小,多少呈尖锥形。壳口呈卵圆形,厣角质或石灰质,壳表面光滑或具螺纹、螺棱、纵肋。脐孔窄小或无。具一长吻。触角线状。雄性交接器位于右触角后方偏中央处。足长。外套膜边缘光滑。齿式为2.1.1.1.2。卵生。本科为重要的医学贝类,不少种类皆为寄生吸虫的中间宿主。广泛生活于淡水及咸淡水,或在这些水域营水陆两栖,也有些分布于山区缓流小溪或静水域。钉螺属Oncomelania贝壳塔形,螺层膨突,壳顶尖,壳面平滑或有肋。脐孔不显著,壳口卵圆形。厣角质。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沼螺属Parafossarulus贝壳卵圆锥形,质坚厚,螺塔高,螺层略凸,具螺棱或螺旋纹。具脐缝。壳口卵圆形,口缘厚。厣石灰质。肋蜷科Plenroseridae贝壳呈长锥形,壳质坚硬,壳面有各种雕刻花纹,或者纵肋与环棱交错成瘤状结节。缝合线浅。壳顶常被腐蚀破碎。无脐孔。壳口卵圆形。厣角质,具螺旋形的生长纹和偏心核。短沟蜷属Semisulcospira贝壳塔形,中等大小。壳面光滑或具环肋、纵肋或颗粒突起,壳顶常被腐蚀。壳口卵形。上、下两端均呈角状。本属为许多吸虫的中间宿主。锥螺科Turritellidae壳极高,螺层数多,壳顶尖,呈尖锥形,壳表有螺旋纹和肋。壳口小,圆形、卵圆形或近四方形;无脐。厣角质,核位于中央。头部大而凸出。锥状,长两触角,且相距较远。眼位于触角外侧。外套膜边缘具小触手。足宽短。全海产,热带、寒带均分布,生活于泥或泥沙海底。锥螺属Turritella壳口圆形,壳面生螺肋,缝合线深。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