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经济政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考纲要求](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1、考查重点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对于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考查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及苏联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的认识。并从现代化史观去联系比较苏联现代化模式、西方现代化模式和中国现代化模式。2、考查方式从题型看,多为选择题,注意与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等知识的横向比较;从命题方式看,多以新材料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与改革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新经济政策(新的探索)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确立政权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改革阶段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苏俄(联)初期探索和建设时间1918-19201921-192820C30-20C50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背景目的内容特点作用核心知识整合面临危机政治经济危机解决危机,探索社会主义成功;失败经济;政治;世界理论应付战争;推进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哪些内容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作用农业政策工业政策商业政策分配制度余粮收集制高度集中管理一律国有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配给制固定的粮食税经济核算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缓和了矛盾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比较两种政策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高度集中,行政管理。单一的公有制体制。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管理方法、手段经济体制特点: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1.(2013·广东文综)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解析】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说明此领导人是赞成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行为的,故选A。【答案】A典型例题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背景目的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落后的农业国;帝国主义包围敌视。加强国防以维护独立,给社会主义提供物质技术基础。工业化建设农业集体化1925年1926年1928-1937年原因经过成就不足经过成就不足改变落后状态,走社道路;适应工业化。1927年-1937年公有制占据绝对支配地位;促进工业化。侵犯农民利益,农业长期落后。国家工业化;体系;重工业;第二位。结构不合理,不利于持续发展。2、斯大林模式的表现特点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形成:在和过程中形成,改变了苏联经济和社会结构。__年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标志斯大林模式形成。(2)特征表现:是一个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模式。㈠经济㈡政治㈢文化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单一的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平均主义。高度集权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和法制。干部委任制和终身制、特殊化。个人崇拜成为一股社会思潮;思想学术问题主要靠行政干预手段来管理。经济:小农意识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的影响;成就的助长。历史传统:专制主义传统;环境:帝国主义包围;个人:斯大林个人因素。3、斯大林模式的评价(经验教训)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积极:有利于集中全国力量解决紧迫经济问题。一度促进生产力巨大发展,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取得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对资本主义国家起了借鉴作用。(2)消极影响:农轻重不能协调发展,,严重损害农民利益,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违反市场经济规律,体质逐渐僵化;对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产生消极影响。(3)教训和启示:制定经济模式和经济政策,要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核心知识整合探究二: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材料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1)新经济政策是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斯大林模式则是实行直接过渡。(2)新经济政策是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斯大林模式则是实行单一的公有制。(3)新经济政策是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斯大林模式则是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结合史实,思考:三次“改革调整”分别是什么?实质是什么?有哪些相似之处?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质:生产关系的调整核心知识整合探究四: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有什么异同共同点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政策背景内容作用当时都面临经济困难、社会动荡都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都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都使经济得到恢复,社会得到稳定三年战争结束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了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放开商品市场,允许资本家经营企业,还允许外国资本家到俄国经营苏俄工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发展起来,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十年“文革”使经济濒临崩溃,社会一片混乱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多种经济成分,鼓励私人开办企业,同时向国外大力招商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国民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探索结果内容背景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斯大林逝世失败、苏联解体1991年经济衰退,社会矛盾激化农业突破\工业\批判个人崇拜经济管理体制(侧重工业)经济改革到政治改革特点探索性\开创性逐渐停滞引发混乱:背离社会主义方向摇摆不定社会矛盾突出打开改革之门,但收效甚微前期取得一些效果,后期经济发展停滞国际关系开始美苏争霸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上风军备竞赛包袱两极格局终结冷战结束探究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比较“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的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笑话:开着飞机买面包有人说:赫鲁晓夫的改革把苏联改病了,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把苏联改残了,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把苏联改死了。你认为正确吗?试从指导思想、主要内容等方面比较其异同?特别强调(1)知识角度: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总体上看,苏联的改革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没有解决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没有切实解决民生问题。(2)史观角度: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考虑,在苏联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全球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半球化”的发展模式,即世界上主要存在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二者互相斗争、此消彼长可以带来很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3)热点角度:中国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活力。从这一现实热点出发,对苏联改革留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深思是非常有必要的。全面认识世界经济现代化的三种模式西方模式(英国)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党制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