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表皮总结——Surfacedesignsummary一、建筑表皮1.什么是表皮(Surface)?Surface:Theouterortoppartorlayerofsomething.也就是指物体的表面部分.2.什么是建筑表皮?建筑表皮并不是一个清晰和单一的概念,关于建筑表皮,可能指维护结构的表层或者维护结构的本身,一般来讲,建筑表皮可以理解成建筑的维护结构,是构成建筑实体的重要组成部分FaçadeElevation3.建筑表皮的作用是什么?建筑的首要任务是提供舒适的庇护所,建筑表皮为室内空间提供必要的保护(Protection)(家具,装修,私人财产,人),并且提供必要的私密性(Privacy).建筑表皮在审美和文化上,是人对建筑的首要印象,在城市环境中,则构成一个城市的视觉印象,因此建筑表皮比其他组成部分更加引人注目。从空间上来讲,建筑表皮还是室内外空间的过渡(室内空间和城市空间)。但是大部分的建筑表皮只是起到维护作用,当代一些建筑理论认为,从仿生学的角度来看,建筑表皮应该和真正的人的皮肤一样,除了保护作用外,一样可以呼吸,可以根据外界环境自动变化,以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二、建筑表皮的演进历程建筑表皮的进化是和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最初,人类出于适应自然的渴望和生存空间的基本需求而建造了房屋,建筑表皮随着原始建筑的产生而产生,它担负着避雨,挡风,遮阳和抵御野兽进攻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将装饰加于其上,并且逐渐对建筑空间日益关注起来,建筑表皮也日益开放起来,并且厚度也开始减薄。在这个阶段,建筑表皮一直是与建筑承重结构紧密结合的。一直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新材料和新技术给建筑表皮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沙利文(LouisSullivan)提出建筑的外表应该是内部结构和功能的表达,即形式跟随功能。之后,到了20世纪的上半叶,密斯提出了”SkinandBone”的概念,同时柯布西耶提出新建筑的五点,都表明了一种自由立面的概念,这在思想上使建筑表皮获得了解放,彻底和建筑结构脱开.但在这个阶段,表皮被认为是为体量服务的,关注于表皮的设计也被认为装饰的,不真实的。到20世纪后期,70年代的能源危机则使人们意识到了能源能耗的问题,同时技术和材料的发展也使表皮的形式更加自由。建筑的表皮已经从建筑的承重结构分离开来,变成纯粹的皮。建筑表皮也开始呈现多元化倾向。后现代主义强调建筑自身的价值和个性,反对国际主义千篇一律的表皮形式,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建筑风格。和现代主义的玻璃幕墙相比,建筑表皮有由薄向厚和由单一层次向多层次进化的趋势。三、各时期的建筑表皮观•建筑被理解为一个自我封闭,自我决定的有机系统,它有着精确的几何框架限定的理想的比例系统•建筑裸露地建造出来而后才披上装饰的外衣•建筑表皮仅仅是种覆盖物,并且完全依托于作为内在支撑物的建筑结构而存在立体派艺术的理论和实践打破了古典空间化的界限,把时间引入了画面立体派绘画给表皮带来了影响在于,建筑立面可采用几何化抽象表现手法,由各个立面整体去表现客观的空间结构,从原始的古典正立面变成了围绕整个建筑的自由而连续的外皮建筑呈现机器般的裸露成为了当时的主题柯布西耶——他将表皮定义为“体量的外包”,能够减少过扩大我们对体量的感觉此时的表皮概念已经清晰的被“剥离”出来•建筑表皮与功能或者结构之间的从属关系被解构了,三者并置起来。•后现代主义在建筑表皮使用历史因素的时候,往往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采用历史阶段性的,具有断章取义的特点•二是混合使用不同历史阶段的建筑因素,采用折衷的方式处理•泛意的割断文脉,基本无视建筑所在地点的周围关系,是后现代主义的致命问题•装置艺术并不是对生活场景的简单模仿和挪用,而是一种观念形态的表现,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并且在装置艺术中,观众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二是一种主观的参与。•图像的世界,是一个强调城市表面化的世界,三维实体的感觉越来越被表皮式的二维图像表达所代替。从而,空间乃至建筑的表皮都被化约为一种二维层面上的图像,摒弃了深度四、建筑表皮形成的类型•对功能的追求•这种单纯的从对功能整合出发的概念是最直自、最朴素和最常见的表皮概念形成类型。•这种情况下通常以直接叠加表皮的多重功能来对概念进行转化,这种方法直观地将表皮的各种功能看成是各个可以分离的层次,建筑师所要做的就是根据整体的需要进行实验,按照光学和热学等原理,将承担不同职能的材料(包括气体)层,以一定的内外顺序直接叠加。大部分的表皮包括多双层表皮和多介墙等就是用这种直接的方式对概念进行转化。托马斯·赫尔左格(ThomasHerzog)所做的威斯巴登行政大厦的智能表皮系统就直接源于对功能的追求。•生物的诸多机能都对建筑表皮的内部构成有着很大的启发,“表皮”一词本身就是以人和动物的皮肤来比拟建筑最外层的维护体,借以期望后者具有类似前者的对内保护和调节温湿度等功能。它的目的虽然也是使表皮就有良好的热工效能和刺激形态的生成,但其设计的切入点是模拟生物的机能。•譬如,北极熊白色的体毛下掩盖着极厚的黑皮肤,它吸收太阳的热辐射并且靠体毛的绝缘作用防止热损失,使体温在极冷的环境中仍保持在35摄氏度左右。托马斯·赫尔左格运用这一原理,发展出具有极佳生态效果的遮阳体系。自然界的启示•建筑内部活动的性质是一栋建筑区别于其他建筑的根木所在,它的某个特定的环节一旦被抽取、放大,通过理性的方式感性地反映在建筑表皮上,就会成为该建筑强烈的表征,而不是符号般生硬地强加给建筑。•史蒂温·霍尔所做的MIT宿舍楼的建筑表皮第一层概念来自洗澡时的海绵体的孔洞,而第二层概念就是将结构的受力关系用代表不同强度的色彩表现在小窗户的纵深方向上,这两个层次再叠加上局部暴露的内部异型公共空间等,产生了梦幻般的效果。建筑内部活动性质和内在关系的启示•建筑所处的地域环境具有一定的文脉特征,比如历史的痕迹、传统的图案、城市的独特肌理等,在设计表皮时,建筑师可以从中得到很多的启发,借用和形式转化,从而使建筑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彰显建筑的个性。•赫尔左格和德默隆在埃博斯维尔(Ebersualde)技术学校图书馆项日中,与艺术家托马斯·罗夫(ThomasRuff)合作,玻璃采用通常的丝网印刷术,混凝土采用混凝土延缓剂代替墨水进行转印,拆模后的混凝土使用延缓剂的部分用水不断冲刷掉,留下网点状的灰黑色图像。这样,玻璃与混凝土砌块有了相近的色泽和肌理,整体地成为地域文化的记载。•法国建筑师让·马尔·伊博斯(JeanMareIbos)和米尔托·维塔特(MirtoVitart)在里尔美术馆扩建工程中,透过以深褐色框线勾勒的透明平板玻璃,墙面上的错落的红与黄又成为镜像而来的轮廓的背景,新老建筑的对话与交融在简单的表皮处理中完成。地域文化的启示•建筑师经常会从绘画、音乐等艺术得到启迪,特别是层次和结构的安排。许多艺术形式在建筑上直接或间接套用,都会刺激构造的生成,产生很好的视觉效果。威尔·阿尔索普设计在杜塞尔多夫所做的考乐里姆在德绍的联邦德国环境办公楼项目中,马蒂亚斯·绍尔布鲁赫再次以色彩为表皮概念,试图通过色彩的使用来产生强烈的空间效果,整个设计过程以类似绘画的视觉过程进行。艺术、媒体等研究成果的启示•这类表皮的概念是出于对城市空间截面改造和更新的思考而提出的。表皮很多时候并不是建筑本身问题,而是城市的问题。•一些建筑师试图用一种表皮模式积极地改造城市的建筑立面,为老建筑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和生长点,由于这类表皮设计有非常大的实施难度,因而通常还处在概念设计阶段。•瑟沃在为全球流浪者的新旅馆设计展所做的“休息仓”(Lobbi-Ports)中,通过表皮干预城市,以老建筑为载体,在表皮与载体之间添加新的功能和基础设施。这种做法以表皮的形态出现,表皮像胶布似地将附加管状空间的仓体粘附在现有的建筑上,仓体宛如建筑上的一系列“口袋“,在表皮之下自由地鼓起,改变了建筑的厚度,改变了建筑的城市印象。这种表皮系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它使建筑变得动态,成为城市中敏感的界面。城市空间界面改造的表皮五、表皮生成的控制要素•表皮肌理的组织•表皮肌理的组织是从材料和构造的角度来控制表皮的生成。•建筑表皮准确的来说具有不同层次的肌理,材质本身的肌理、材料组群的肌理、构造形成的肌理和这些肌理的叠加而成的表皮整体肌理。因此,表皮肌理的组织包括对不同肌理材料的选择、材料的整体形态组织、构件的整体组织和对叠合肌理的控制。表皮“触觉肌理”主要取决于材质本身的物理特性,因此对它的组织就是材料的选择或特殊质感的人工制作。“视觉肌理”的抽象是图案,不同层次表皮肌理的组织反映了表皮图案生成的过程。•表皮光影效果的控制是从“光与影”这两个相对较艺术化的角度控制表皮的生成。以光影效果作为表皮生成过程中一个试探、判断和调整的依据,将促使所生成的表皮更有细节表现力。•表皮的光影效果包括两个方面:表皮本身的光影和表皮在空间上的投影。在光环境中,表皮材质和构造的凹凸产生自身的光影;当表皮的材料是半透明的或者材料之间的交接具有一定空档时,表皮的整体可以看作是半透明的。所生成的表皮投影就会反映表皮肌理的图底关系。可以说,对表皮光影效果的控制与表皮肌理的控制密切相关。表皮光影效果的控制•结构性表皮中的融合:当结构致密到一定程度而形成面的感觉时,结构就成为表皮,即结构性表皮,它对所包裹的内容(空间或实体)进行镂空状的遮挡。•伊东丰雄在为伦敦肯辛顿公园蛇形画廊所做的夏日凉亭中,以结构为主、局部封闭的维护为辅作为简单.空间的表皮。建筑的内外空间和活动由于结构性表皮的存在而相互融合,结构在对空间形成包裹的同时,实际上也打开了空间。表皮被划分成许多简单的三角形或变梯形单元,屋顶和立面的结构呈线性连续。看似复杂的结构实际上为结构构件的细化和预制提供了可能。表皮和结构的相溶六、表皮材料的重组与表达•常规材料经过儿道工序的简单加工(如折叠、打孔、涂层、冲刷、叠加、削薄、印刷、锈蚀等),将产生新的肌理、质感和色泽。经过加工后的材料性能有所改变,将刺激新的构造方式的生成。•FOA事务所在位于格罗宁根一个小型广场上的旅馆设计中,采用锌铝质波纹板来包裹建筑。波纹板是常见的材料,为了改变其透明度被打满细孔,而不是直接采用流行的半透明有机玻璃波纹板,因此变得不同寻常。白天,在日光的照耀下,波纹板看似不透光,整个建筑白天就像一个简单的仓库;而到了夜晚,建筑内部阑珊的灯光印衬着人的活动,透过“半透明”的波纹板表皮宣告着广场的复兴。常规材料的加工•对于常规材料的使用,打破通常的组织方式将使它们以一种人们所不习惯的视觉形式出现。约定俗成或成熟的组织方式容易成为思维的栓桔。规则的改变往往是游戏新的起点,表皮设计也是同样的道理。采用非常规的组织方式并不是要让秩序变得纷繁复杂、矫揉造作,而是进行尽量简单易懂的变化,这种秩序的变化通常是随意而又充满灵性的。•赫尔左格和德默隆在东京青山区普拉达(Prada)概念店的设计中,通过对玻璃砌体进行创造性组织,使建筑呈现出水晶般晶莹剔透的效果,重新诊释了建筑表皮设计的灵活性整栋建筑采用了多种玻璃:平板玻璃、凹面玻璃、凸面玻璃、曲面玻璃和防火玻璃等。玻璃是常规材料,但根据网状的结构体系将不同种类玻璃混用,生成连续的凹凸变化的曲面,却是非常规的做法。常规材料的非常规组织•发现并应用非常规材料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验意义。把这些材料的肌理和特性有效的组织起来,将生成新的表皮质感。•在2000年的汉诺威博览会上,冯格康(vonGerkan)在所做的基督教展馆中凡乎穷举了非常规材料,精美地展现了它们作为群体肌理的潜力。诸如碎木片、羽毛、竹子和煤等天然材料与牙刷、茶叶过滤器、体温计、打火机和灯泡等人造产品被并列展示。这些材料提供容器—中空的玻璃窗墙,为了固定不同的填充材料,作为容器壁的强化玻璃间距在16-63毫米之间变动。光线透过这层表皮,在室内撒下了图案化的斑驳阴影,表皮塑造出静谧而独特的教堂气氛。非常规材料的利用和转化•新材料具有如轻质、柔韧性强、坚固、透气性好、防辐射能力强等诸多方面的优势。并刺激了新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