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1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宏观经济政策概述二、财政政策效果三、货币政策效果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2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一、宏观经济概述货币政策: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两者实质: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广义宏观经济政策还包括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人口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手段1)经济手段(间接调控)2)法律手段(强制调控)3)行政手段(直接调控)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3货币政策三大工具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减少货币供给量;反之,会增加货币供给量。在公开市场操作,买入国债,会增加货币供给量;反之卖出国债,会减少货币供给量。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4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减少税收,以增加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以减少总需求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以增加总需求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量,以减少总需求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5二、财政政策效果1.经济萧条时的感性认识(扩张性财政政策)(1)减税,刺激消费需求、增加生产和就业;但增加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影响私人投资。(2)改变所得税结构。使高收入者增加税负,低收入者减少负担。刺激社会总需求。(3)扩大政府购买,刺激总需求。也会导致货币需求增加。(4)给私人企业以津贴,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增加就业和生产。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62.财政政策效果变动政府收支,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LM财政政策效果y1y2y3yE1IS1IS2r%E2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73.挤出效应Crowdingouteffect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LM不变右移IS,均衡点的r上升、Y增加,但增加的Y小于不考虑LM时的增量。增量之差,即利率上升引起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大。LM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y1y2y3yIS1IS2r%△g/(1-b)-d△r/(1-b)△r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84.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IS陡峭,财政政策效果大。IS平坦,财政政策效果小。LMEy0y1y3yy0y2y3yE1EE2LM不变时的情况y1y2IS1IS2IS3IS4LMr%r%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9LM越平坦,收入变动幅度越大,扩张财政政策效果越大。IS斜率不变,取决于LMhmhkyr:LMLM曲线三个区域的IS效果r4r1y1r2r3r5y2y3y4y5yLMIS1IS2IS3IS4IS5IS6LM越陡峭,收入变动幅度越小,扩张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此时接近充分就业。r%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10LM曲线越平坦,IS越陡峭,财政政策效果越大。5.凯恩斯陷阱中的财政政策凯恩斯陷阱中的财政政策IS1IS2LM1LM2yr0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出售公债,向私人部门借钱。此时私人部门资金充足,不会使利率上升,不产生挤出效应。r%y1y2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111.货币政策效果三、货币政策效果如果能使利率变化较多,并且利率变化导致投资较大变化时,货币政策效果就强。货币政策效果y1y2yLM1LM2IS变动货币供给量对于总需求的影响r%kmkhry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122.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货币政策效果因IS的斜率而有差异y1y2y3yLM1LM2IS1IS2IS陡峭,收入变化小。IS平坦,收入变化大。y2-y1y3-y1r%db1IS的斜率=边际消费倾向b与IS斜率成反比。投资系数d与IS斜率成反比。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13货币供给增加LM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小。LM陡峭,货币政策效果大。IS形状不变时的货币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因LM的斜率而有差异y1y2y3yLM1LM2IS1IS2y4y2-y1y4-y3r%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14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ISLM1LM2y0r0r1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即使货币政策能够改变利率,但对收入仍没有作用。r%y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153.货币政策的局限性通胀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显著。但衰退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尤其遇到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效果很有限。增减货币供给影响利率,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通胀时,尽快消费,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衰退时,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外部时滞。国际流动。从紧货币政策下,利率提高,外资进入,若汇率浮动则本币升值,本国总需求下降;若汇率固定,央行为保证本币稳定,抛出本币收购外币,本国货币供给增加。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16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1.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效果初始点E0,收入低为克服萧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IS右移;两种办法都可使收入增加。但会使利率大幅度变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r%yy0y2E1E0E2IS2IS1LM1LM2r2r1r0y1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LM右移。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17IS和LM移动的幅度相同,产出增加时,利率不变。2.稳定利率的同时,增加收入可采用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相混合的办法。扩张性财政政策,利率上升,同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保持原有水平,投资不被挤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r%yy0y2E1E0E2IS2IS1LM1LM2r2r1r0y1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18政策混合产出利率Ⅰ扩张性财政紧缩性货币不确定Ⅱ紧缩性财政紧缩性货币不确定Ⅲ紧缩性财政扩张性货币不确定Ⅳ扩张性财政扩张性货币不确定3.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Ⅰ:经济萧条不太严重,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Ⅱ:严重通胀,紧缩性货币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紧缩财政,以防止利率过高。Ⅲ:不严重的通胀,紧缩性财政压缩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以免财政过度而衰退。Ⅳ:严重萧条,扩张性财政增加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194.IS、LM斜率对政策的影响LM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LM斜率越大,财政越不明显。IS斜率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不明显;IS斜率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明显。IS、LM斜率对财政政策的影响IS、LM斜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IS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IS斜率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LM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不明显;LM斜率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205.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政策使用必须相互配合,不能互相冲突,一种政策抵消另一种政策的作用。政策调节力度不同。如支出与法定准备率变动影响猛烈,而税收较缓。政策作用范围不同。政策见效时间长短不同。任何政策既积极也消极。古典区域: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无效中间区域:财政政策有效货币政策有效yr%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LM曲线的三个区域r1r2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21资料我国1992年正式提出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以后,市场经济意义的宏观调控逐渐走上历史舞台。1992年南巡讲话后,新一轮经济过热出现。为了抑制经济过热,1993年下半年,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直延续到1997年。1997—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从1998年开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由“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新组合,一直延续到2003年。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222003年,中国经济开始加速,并出现局部过热现象,煤电油运等供给趋于紧张,通膨压力加大。为适应既防通胀,又防通缩的需要,2004年财政政策由积极走向稳健,货币政策在稳健的基础上“适度从紧”。2008年11月9日,基于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对国内经济产生的影响,中国政府宣布对财政和货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由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5章232008年国家刺激经济十项政策一、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十、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