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计划调控法律制度1.简述国民经济计划的概念、特征及分类概念:国民经济计划,是指由国家制定并负责实施的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是部署、规划、安排和调控未来国名经济运行与发展的行动方案。特征: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薄弱环节)②事前性(与未来的行动和目标有关)③综合性(在目标设定、实施手段等各方面具有综合性)④法定性(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⑤组织性(相关机构综合组织制定)分类:①按照计划期限:长期计划(10年以上,如国家出台的“年代纲要”)中期计划(如,五年规划)短期计划(又称年度计划)②按照实施范围:中央计划地方计划(又称基层计划)③按照计划的保证手段和效力:指令性计划(如,储备计划)指导性计划④按照计划的内容:社会总产品计划国民收入计划工业生产计划农业生产计划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交通邮电计划第三产业计划……2.论述计划调控的必要性、可行性⑴必要性市场缺陷导致产业结构失衡进而导致总量失衡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会造成市场失灵,而这又是市场自身所无法解决的,便需要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计划调控来弥补。⑵可行性(计划调控的功能)①预测引导功能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应当既包括实现发展目标、发展重点、战略方针,又包括实现发展目标的保证手段,即各种经济调控手段的运用。通过计划把各种信息公之于众,对微观经济活动起引导作用。国家计划以中长期为主,年度计划着眼于财政、信贷、外汇的平衡。②政策协调功能计划部门在制定规则、计划时,应该制定和协调财政预算、税收、金融计划与政策;在国民经济发生全局性的重大波动时,计划部门可以协调财政、金融部门,制定反周期政策,以避免国民经济过热引起的宏观失衡和通货膨胀;在制定重大政策时,计划部门作为宏观经济的综合协调部门,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综合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类经济杠杆的运转与计划调节保持同步协调,避免经济杠杆作用与经济计划之间的互逆调节,以保证宏观调控的统一有效性。③保障平衡功能计划于财政、金融三大支柱在功能上紧密配合,共同搞好总量平衡,又各有侧重。财政、金融手段主要着眼于近期发展的总量平衡问题,调控重点在于需求管理方面;而计划手段主要着眼于中长期增长和结构优化问题,调控的重点在于供给管理方面。3.简述计划法的概念、特征概念:调整国家在制定、实施、国民经济计划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特征:①集实体法与程序法于一身②计划法具有显著的政策性③兼具宏观调控法的特征:国家意志性;内容的整体性和普遍性;手段的综合性和协调性;方法的指导性4.简述计划的组织体制及职权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审议批准权;检查权;监督权⑵国务院职权:主持国民经济计划的编制、实施;审批中央计划(中央专项计划、行业计划)领导、监督计划的执行机关(统一领导、分级管理)⑶计划的职能部门(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职权:负责国民经济的统计工作编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计划草案负责国家计划的实施依照有关规定,实施国家重要的计划项目依法享有的其他职权⑷政府相关部门职权:负责本部门计划的制定、实施⑸地方计划管理部门职权:负责本地方计划的制定、实施⑹市场主体:参与者5.简述国民经济计划目标制度①含义:未来一定时期国民经济收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②内容: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6.简述国民经济计划任务制度①含义:国民经济计划所需要实现的现实目标②内容:国家的产业政策;经济稳定与增长促进反经济周期(预防经济危机)7.简述国民经济计划指标体系制度①含义:国家计划的内容、目标和任务的量化结果②内容:按照计划所反映的内容划分: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按照表现形式划分:实物指标;价值指标按照反映内容的繁简程度划分:综合性指标;单项指标按照管理的性质划分:指令性指标;指导性指标按照所起的作用划分:考核指标;核算指标8.简述国民经济计划程序制度(计划法程序法的主要内容)㈠计划的编制与审批⑴编制编制主体:在国务院主持下,由职能部门及相关部门具体实施步骤:①掌握信息、分析预测②草拟计划目标和相应的实施方案③确立计划方案⑵审批审批主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审批步骤:①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提出计划的决策方案②由计划方案的提出者向计划的审批机关进行报告并听取意见③由审批机关组织专家评审组,对计划的草案作出鉴定和评估④审批机关作出决策或正式通过㈡计划的实施与修改⑴实施①下达计划②由各执行部门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③指令性计划: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完成⑵修改修改条件:①发生特别重大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经济运行,影响原定计划的完成②国际形势发生变化,严重影响国内经济形势③国家确定了新的政治或经济目标,足以影响原定计划的实施④发生特别重大情况,必须修改原定计划的修改程序:①由有关部门提出计划修改的理由,如实声明所发生的影响计划实施的重大情况②由相应的计划审批机关确认所发生的影响计划修改的理由与实际情况③由计划审批机关将所确认的事实同计划的修改意见移交给计划的制定机关进行修改④计划的制定机关修改之后交由计划审批机关进行审批⑤审批机关批准后,交由有关部门组织实施㈢计划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主体:①权力机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同级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②行政机关(国务院:对职能部门今次那个检查,主持监督检查职能部门:检查政府相关部门相关部门)③社会监督监管内容: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否符合法定的程序②计划的内容是否切合实际③保证计划执行的政策和措施是否落实及落实情况④计划执行过程中是否有违法行为第二章产业政策调控法律制度1.论述产业政策调控的必要性?????2.简述产业政策调控法的概念、特征、调整对象概念:调整国家在产业政策的制定、推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特征:①综合性从客体上看:涉及一国国民经济的整体从调整对象上看:既涉及产业结构,又涉及产业组织、技术、布局从手段上看:采取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②针对性③指导性(除非涉及国计民生)④阶段性和灵活性调整对象:①产业结构经济关系国家在调节第一、二、三产业之间或同一产业内部(部门、产业、产品)以及地区产业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各产业发展时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②产业组织经济关系国家在调节产业内部组织结构时产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包括鼓励竞争、限制垄断的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经济关系;鼓励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产业合理化,调整促进企业集团发展和中小企业及乡镇企业发展的经济关系等。③产业技术经济关系国家在调节产业结构时所产生的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经济关系。包括各产业内部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关系,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高新技术在各产业部门中的应用关系等。④产业布局经济关系国家在调节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合理配置地区间资源,发挥地区优势,建立区域间的合理分工产生的经济关系。主要包括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产业的分布及协调关系、促进西部大开发产业发展关系等。3.简述产业政策调控法的体系结构⑴总体性产业政策法大纲198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要点》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要点》,具有总体性产业政策的性质大纲的主要任务:分析国内外经济和技术发展潮流,把握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及布局变动的长期趋势,展望主要产业市场、产业技术及产业规模,确定产业发展的优先次序和产业方向。具体内容:①订立产业政策必需遵守的原则,包括:预见性和指导性、统一性和地方差异性相结合,突出重点,减少行政干预等②应解决的重点课题③专项产业政策法制定程序(制定的部门、立法程序)④实施的监督⑤法律冲突及适用⑥法律责任⑵专项产业政策法①产业结构调节法律制度,可分为整体产业结构规划制度,保护战略产业制度,调整、援助衰退产业制度等。以上这些制度又可细分为具体行业法律。②产业组织法律制度,具体可分为:企业合并法、企业集团法、反垄断法、中小企业法、国有资产重组法、外商投资企业产业政策法。③产业技术法律制度,可分为:企业技术更新法,技术引进法,落后技术淘汰法等。④产业布局法律制度,主要有重点产业布局法,国家投资倾斜法,产业布局配套法,产业布局转换法。4.简述产业扶持政策调控法的调整范围、方法调整范围:①支柱产业扶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所占比重较大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②先导产业扶持(先导产业:为了实现长期战略目标需要超前发展的产业)③瓶颈产业扶持(瓶颈产业:产业结构中,由于其供给能力不足,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严重制约的产业)④幼稚产业扶持(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方法:①资金扶持(通过财税、金融手段,如财政转移性支付、金融机构贷款等)②创业上的支持(环境、土地、信息、咨询服务等,行政审批)③技术创新上的支持5.简述产业组织政策法的体系结构⑴规模经济调控法①企业并购法②企业集团法③自然垄断企业法⑵中小企业促进法⑶外商、外国企业调控政策法6.论述企业并购立法在宏观调控法中的作用⑴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国家从整个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的角度使企业并购朝有利于公共利益的方向发展。制定企业并购法,用法律的方式划清宏观调控与直接干预的区别,使得政府的调控决策更民主、方式更灵活、效果更显著。⑵形成市场的效益竞争,防止垄断。企业并购是竞争的结果,但过度的企业并购就形成垄断,妨碍竞争,从而导致社会的封闭落后。而摒弃低层次竞争,形成规模经济,同时反对垄断,保证有效竞争,就是企业并购法的目的之一。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我国,近几年国有企业被并购现象出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国有资产流失十分严重,亟待解决。颁布企业并购法,规范国有企业并购法律关系,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⑷保护民族产业。近几年来有关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现象相当突出。通过并购,我国能从外国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资金、设备等,从而挽救一些国内劣势企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其弊端也是明显的,最突出表现在外资企业对国内企业形成巨大的冲击。为趋利避害,保护民族产业,我国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7.简述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重点扶持企业范围及措施重点扶持范围:①高科技型②资源综合利用型、环保型③农产品深加工型④吸纳城镇劳动力就业的企业⑤出口创汇型⑥地处西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企业措施:⑴资金支持①财政支持:纳入国家财政预算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税收政策倾斜②金融支持:a.央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鼓励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b.各金融机构改善信贷管理,开发适用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调整信贷结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结算、财务咨询等;c.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业务范围内采取多种形式支持中小企业。③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④拓宽融资渠道⑵创业扶持①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场地、设施的便利条件②税收支持(如,对失业人员创办的中小企业、安置失业人员或残疾人达到一定比例的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创办的中小企业,进行税收的减免。)③市场准入方面(条件、程序)的支持⑶技术创新支持①财政支持(如,贷款贴息)②在规划、用地、财政等放面提供政策支持,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③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咨询、转让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产品升级。⑷市场开拓支持①引导、推动并规范中小企业通过合并、收购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②政府采购支持(优先安排向中小企业购买产品或劳务)③引导和帮助中小企业,促进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④制定相应的条件和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向境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⑤社会服务支持8.简述国家对自然垄断企业实施调控的调整方法①政府限制新企业进入②政府对企业定价进行管制③反垄断规制(对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行为进行规制;禁止行政垄断)9.简述产业政策法的主要内容含义:调整国家在产业政策的制定、推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⑴产业结构调控法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不同层次之间质的结合与量的比例。①基础产业促进法②产业扶持政策法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