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教程一、机顶闪光灯使用及跳灯打法二、光线特性三、常用布光灯具四、单灯布光摄影五、布光的一般步骤与规律六、布光技巧七、几种常见人像布光方式八、户外人像摄影用光一、光线特性光线的特性分为光质、光位、光色、光型、光比和光度等六个方面。光位光位就是灯光和被摄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平时所说的顺光、逆光、侧光、测逆光灯都指的是光位。光质光和其他物质一样,有着自己的质地。光质有软有硬,闪光灯直接照射到的物体会产生浓郁的黑影,边缘清晰分明,光质偏硬;采用柔光罩后的光线散射柔和,阴影淡而模糊,光质较软。光源近硬远软。光色光色就是光的颜色,包括光的色温和光的色彩,正确表现被摄物体的色彩是摄影的基础之一,而合理使用或者有意错用色温有时也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色彩气氛。光度光度就是光源的发光强度,也就是平时俗称的光线明暗程度,光线充足,所需要的曝光量就相对较小,光线昏暗则需要的增加曝光量来得到准确的图像。光比无论是人像摄影还是静物摄影,光比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光比的大小决定着影调的高低。低调照片常常使用较大的光比,而高调则需要使用很小的光比。光型光型就是指各种光线在拍摄时对被摄体起的作用。光型通常分为主光、辅光、轮廓光、装饰光和背景光等五种。主光主光是被摄体的主要照明光线,它对物体的形态、轮廓和质感的表现起主导作用。拍摄时,一旦确定了主光,则画面的基础照明及基调就得以确定。需要注意的是,对一个被摄体来说,主光只能有一个,若同时将几个光源作主光,被摄体要么受光均等,分不出什么是主光,画面显得平淡;要么几个主光同时在被摄体上产生阴影,画面显得杂乱无章。辅光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主光所产生阴影部位的亮度,使阴暗部位也呈现出一定的质感和层次,同时减小影像反差。在辅光的运用上,有一点应明确,辅光的强度应小于主光的强度,否则,就会造成喧宾夺主的效果,并且容易在被摄体上出现明显的辅光投影,即“夹光”现象。比如反光板补光。或其他辅助灯光。轮廓光轮廓光是用来勾划被摄体轮廓的光线。轮廓光赋予被摄体立体感和空间感。逆光和侧逆光常用作轮廓光,轮廓光的强度往往高于主光的强度。深暗的背景有助于轮廓光的突出。装饰光装饰光主要用来对被摄体局部进行装饰或显示被摄体细部的层次。装饰光多为窄光,人像摄影中的眼神光、发光以及商品摄影中首饰品的耀斑等都是典型的装饰光。背景光背景光是照射背景的光线,它的主要作用是衬托被摄体、渲染环境和气氛。自然光和人造光都可用作背景光,背景光的用光一般宽而软,并且均匀,在背景光的运用上,特别要注意不要破坏整个画面的影调协调和主体造型。二、常用布光灯具用于影室内照明的光源有钨丝灯和电子闪光灯两种。由于电子闪光灯具有发光强度大,色温稳定,发热少和电耗小等优点,因此,目前多采用电子闪光灯,其中,比较常用的有伞灯、柔光灯、雾灯、泛光灯和聚光灯等几种。机顶闪光灯伞灯将不同质地、规格的反光伞装在闪光灯上就成为伞灯。伞灯的特点是发光面积大,光性柔和,反差弱。柔光灯在各种闪光灯灯头上加上柔光罩,就成为柔光灯。柔光灯所发出的光是由闪光灯发出的直射光与反光罩的反射光混合后,再经柔光罩透射扩散而成的。柔光灯的特点是能提供平均而充足的照明,发出的光光性柔和,但方向一般强于伞灯,反差清晰,投影浓于伞灯,富有良好的层次表现。三、单灯布光摄影技巧闪光灯顺光拍摄闪光灯离机闪光设置闪光灯和反光伞的使用闪光灯和柔光伞的使用相机白平衡设置为日光或闪光灯或手工灰卡设置,自动白平衡一般不准机顶闪光灯使用及跳灯打法闪光灯分类(手动闪光灯、自动闪光灯)TTL模式(自动模式)ttl模式是由相机和闪光灯决定输出光量的。相机与闪光灯在测量正确的曝光后,共同决定闪光灯的输出。大部分现代TTL系统,比如佳能的E-TTL和尼康的i-TTL都工作得很棒手动灯使用方法(或自动灯的手动模式)闪光灯曝光补偿闪光灯跳灯打法、反光板,广角扩散板、柔光罩用闪光灯和反光伞布光反光伞打得太低,照亮了模特手、腰部,面部有阴影。一般的想法,用一盏灯照明拍半身人像,自然要让灯光照亮模特的上半身,于是有了上图的布光方式:闪光灯对着反光伞中部,反光伞指向模特上身。这不是一种理想的照明方法,“闪光灯+反光伞”的光照特点:闪光灯对着反光伞中部,所以从这个部位反射出的光线是最强的,越向伞的边缘,光线越弱,想重点照亮哪个部位就让反光伞的伞把指向哪个部位。既然伞把所指的位置,就是光源的中心,现在我们将光源升高,中心对着模特的脸部。现在将光淅升高,中心对象模特面部。这是改变光照位置后的结果,光源中心照亮了模特脸部,并均匀照亮其上身。经过伞面的反射之后,闪光灯的光线变得柔和自然,不像闪光灯直接对着模特那么生硬。虽然模特面部得到了很好的光照,而且光线经过反光伞的反射,柔和了许多,但仔细观察照明效果,光比仍嫌过大,模特额头和鼻子有明亮的光斑。光源距离2英尺(约0.6米)为了减小光比,我们不妨将光源移得远一些,因为离光源越近,光线就越集中。光源移开到约1.2米处。距离拉开之后,光比明显降低了(当然,光变得弱了,相机光圈需要相应开大),模特脸上的阴影不那么浓重,这样的光照不再像太阳直射那么生硬,看上去更像窗口自然光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减轻模特右侧的阴影,另一个方法是改变光照的角度,将灯光移到靠近相机的位置,接近从正面照明。这样做的结果是模特正面的光照更加均匀,光位的改变改变了阴影的形状和大小,不再有明显的阴暗面,模特的眼睛也显得大了一些,因为其眼白被照得更亮。另外,由于光线直接照射到背景上,背景也显得更亮了一些。现在将两种布光角度的拍摄效果放在一起对比一下,两种效果都不错,关键要看照片需要表现什么,根据哪种效果最能体现你对模特的感受以及照片的用途来决定取舍。用反光伞做主光,同时用反光板补光,在暗的一面加一块反光板,用反光给阴影部位布光,再次降低光比,可以获得比单灯更加自然的光照效果。光比进一步降低,改善了阴影部位的细节,模特看上去更为自然,就像在一个明亮的大房间的窗前一样而不是在一个阴暗的角落或者街灯下面。用反光板补光,是获得完美光比的经济有效的途径,配合反光板支架,一块双面反光板在很多情况都是改善光照效果的多面手。室内单灯人像的拍摄当我们把设备准备好后,就开始进行室内闪光灯的拍摄,先从单灯说起,很多摄影师崇尚一个太阳的说法,当然一个太阳根据自然界天气的微妙变化可以变化多端。众所周知的伦勃朗光就是典型的单灯作业,突出人物的立体感,视觉中心突出。光源本身的美感也显示出单灯的魅力。侧光单灯拍摄侧光一般是指正侧光,灯光位于与主体成90°的位置,侧光单灯会使人物立体感比较强,人物基本会呈阴阳效果变化,侧光单灯除了照明主体基本上还会同时照明背景使画面的产生丰富的明暗变化并稍具空间感。逆光单灯拍摄(图6),逆光其中就包括侧逆光和正逆光。这幅图片在灯位上基本是将灯光放于侧逆的位置上(见光位图-6),采用了窄光照明,压暗室外的环境把画面太阳下山时的气氛渲染出来、深化主题。在使用逆光单灯时画面人物立体感强、反差大、往往还有利于对物体质感和空间感的表现,有利于深入刻划人物的情绪。单灯灯光色温的变化对画面色彩的变化、艺术空间的塑造、人物情感的表达都是至关重要的,色温的变化丰富。高色温单灯拍摄,使用了单灯并且加上了蓝色的色纸,使灯光的色温升高,使整幅画面产生了蓝色调子,给人以宁静、神秘的感觉单灯人像注意事项1.使用单灯拍摄并不是意味着别的辅助照明工具就不可以使用,反光板、辅助灯等往往会配合单灯使用。2.单灯拍摄,反差大极易产生阴影。合理控制阴影的方向、明度、浓淡等变化使之为画面的构成起到积极的作用,反之利用不好会破坏画面和人物的形体结构。3.使用单灯时也要考虑被摄者的形象特征是否适合单灯照明,不要为了单灯而盲目使用。4.在改变单灯的色温时,切莫乱用色光造成一些怪异的效果,个性色彩的运用并不代表一定要以怪取胜。5.准确曝光、合理补光,是我们最终拍摄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所以一定要注重基本功的训练,不能盲目的依赖后期电脑的处理。四、布光的一般步骤与规律室灯光不像自然光,摄影师完全可以根据主观构思和表现需要,运用娴熟的布光技巧,去营造出奇妙的光影效果。但由于影室布光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它从一方面来说,可使摄影师将布光的效果发挥到极至,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却增加了布光的难度。为了提高布光的效果和速度,布光时一般要遵循以下步骤与规律。1、确定主光2.加置辅助光3.设置背景光4.加置轮廓光5.加置装饰光6.审视1、确定主光主光是主导光源,它决定着画面的主调。在布光中,只有确定了主光,才有意义去添加辅助光、背景光和轮廓光等。在确定主光的过程中,要根据被摄体的造型特征、质感表现、明暗分配和主体与背景的分离等情况来系统考虑主光光源的光性、强度、涵盖面以及到被摄体的距离。对于大多数的拍摄题材,一般都选择光性较柔的灯,像反光伞、柔光灯和雾灯等作为主光。直射的泛光灯和聚光灯较少作为主光,除非画面需要由它们带来强烈反差的效果。主光通常要高于被摄体,因为,使人感到最舒适自然的照明通常是模拟自然光的光效。主光过低,会使被摄体形成反常态的底光照明,而主光过高又会形成顶光,使被摄体的侧面与顶面反差偏大。2.加置辅助光主光的照射会使被摄体产生阴影,除非摄影画面需要强烈的反差,一般地,为了改善阴影面的层次与影调,在布光时均要加置辅光。辅光一般多用柔光,它的光位通常在主光的相反一侧。加置辅光时要注意控制好光比,恰当的光比通常在1:3—1:6之间,对浅淡的被摄体光比应小些,而对深重的物体光比则要大些。在加置辅光时还应注意避免辅光过于强烈,辅光过强容易造成夹光,并产生多余而别扭的阴影。为了控制多余的阴影,布光时除了使辅助光强度弱于主光外,有时还经常采取适当降低光位或将辅助光尽量靠近机位的方法使投影投向被摄体后方。根据画面效果的需要,辅助光可以一个,也可以多个。在使用各种灯具作辅助光的同时,别忘了尽量多使用反光板,它往往能产生出乎意料的好效果。3.设置背景光背景的主要作用是烘托主体或渲染气氛,因此,在对背景光的处理时,既要讲究对比,又要注意和谐。拍摄细小物体时,往往因主体与背景距离很近,一般难以对背景单独布光,此时主光兼作背景光。在主体与背景光比的具体控制中,可通过选择合适的灯距、方位和照明范围来控制,或用各种半透明的漫射体或不透明的遮光物在主光与背景轴线上适当部位进行遮挡,以得到适当的亮度。当被摄体较大,且被摄体与背景有足够的距离时,可对背景单独布光。背景光一般不会干扰主体的布光,并且容易控制背景光的覆盖面、亮度和匀度。4.加置轮廓光轮廓光的主要作用是给被摄体产生鲜明光亮的轮廓,从而使被摄体从背景分离出来。轮廓光通常从背景后上方或侧上方逆光投射,光位一般为一个,但有时根据需要可用二个或多个。在轮廓光布光时还应注意轮廓光与主光的光比,通常轮廓光是亮于主光的。有一点应当明确,轮廓光并不是每幅画面必需的光线,只有当画面需要时才添加,不然,就会有画蛇添足之感。5.加置装饰光装饰光主要是对被摄体的某些局部或细节进行装饰,它是局部、小范围的用光。装饰光与辅助光的不同之处是它不以提高暗部亮度为目的,而是弥补主光、辅助光、背景光和轮廓光等在塑造形象上的不足。眼神光、发光以及被摄体明部的重点投射光、边缘的局部加光等都是典型的装饰光。装饰光的布光一般不宜过强过硬,过强过硬容易产生光斑而破坏布光的整体完美性。6.审视在以上布光过程中,由于光是一种种添加的,后一种光很可能会对以前的光效产生影响,因此,在布光完毕后,还需仔细审视整体光效,如布光有无明显欠缺或不合理的地方,投影的浓淡是否合乎要求,投影的位置是否合适,各光源的照明是否出现干扰,各光源有否进入取景画面而造成光晕等,对这些细节的审视,可以避免因一时疏忽而造成前功尽弃。五、布光技巧1.控制好光源面积和扩散程度2.保证足够的照明亮度3.选择合适的灯距4.尽量少用灯具5.多用反光器6.恰当的光比控制1.控制好光源面积和扩散程度光源面积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光源的发光性质,而光源的发光性质又影响到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