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目录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第一节班级组织第三节班主任工作第一节班级组织一、班级组织的概念(一)班级组织的产生中世纪末期出现了班级教学,班级组织成为师生从事教育活动及学校管理活动的基本单位。夸美纽斯为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对班级教学实施产生重要推动作用的当数“导生制”。第一节班级组织(二)班级组织两个理论模式的形成班级组织的教学论模式班级组织的教育论模式特点“班”与“课”是形式与内容、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授课是教学班唯一的内容和目的。班级组织被视为教育的对象,德育成为班级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偏差①班级授课制的主体、活动和组织相互混淆。②学生集体淹没于“班”“课”“书”之中,丧失了主体性地位。①支解和割裂了班集体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目标。②易造成班主任工作与科任教师工作“两张皮”现象。③忽视了学生集体的教育主体地位。(三)班级组织的改造19世纪70年代,为改变班级教学整齐划一的状况,适应个别差异的班级教学组织的改造运动活跃起来。道尔顿制:班级被打乱,教师不再系统讲授教材,只指定一些参考书并布置一些作业。学生独立学习教材然后向教师送交作业。特朗普制: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协同教学:将儿童按不同学科分为大组与小组,视不同学科的性质,使学生团体具有弹性。大组可以采取讲课式的同步教学,小组就可以彻底地实施个别教学。第一节班级组织个别教学班级教学师生关系教师只同个别学生发生联系,难以形成学生集体。教师以班为单位进行教学,班级成员的人数相对固定,学生在集体中学习。学生来源学生年龄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学习内容与进度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学生年龄相同,文化程度相近,学校以“课”为教学单元,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系统完整。教育管理教学活动和学习时间没有明确规定,学生入学、毕业、退学等学籍管理没有制度化。教学内容按学校和年级分成许多既有系统又相对独立和均衡的部分,每部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教学活动;学籍实行制度化管理。班级教学和个别教学的比较第一节班级组织(四)班级组织的概念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单位,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正式组织之一。第一节班级组织二、班级组织的形成班级组织的形成一般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阶段第一节班级组织第一阶段:在班级建立之初,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于了解班主任和教师,建立与同学的稳定关系。班级中的主要问题是同学之间的矛盾。个人属性之间的矛盾阶段第一时期:学生了解班主任、教师、同学及班级规则第二时期:小团体开始形成第一节班级组织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之间矛盾阶段第一时期:师生之间的矛盾期第三时期:学生团体之间的矛盾期第二时期:教师、学生干部与学生之间矛盾期第二阶段:在小团体稳定下来之后,学生们就想在班级中积极采取行动以满足各种需求。他们的各种需求往往与团体的要求发生冲突。第一节班级组织团体要求架构内的矛盾阶段第一时期:学生团体与学生团体的矛盾期第二时期:个性矛期期第三阶段:当班级中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团体要求时,班级内部的主要矛盾就不是团体要求与个人属性间的矛盾,而是团体要求架构内个人属性间的矛盾。第一节班级组织三、班级组织的结构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其基本成员是班主任、教师和学生。它通过师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来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第一节班级组织(一)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我国中小学的班级正式组织一般分为三层次结构:班级正式组织是由学生组成的,旨在实现班级组织的公共目标。正式组织大多是预先决定好时间、场所和活动内容,要求班级每一位成员接受。对全班负责的角色对小组工作负责的角色只对自身的任务负责的角色第一节班级组织班级非正式组织是源于班级组织的个人属性层面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与活动中基于成员间的需求、能力、特点的不同,并从个人的好感出发而自然形成的。非正式组织强调的是情感的沟通和非正式的互动与交往,它的行为方式是比较松散的、非规范性的。第一节班级组织非正式组织的类型积极型娱乐型消极型破坏型第一节班级组织在学校人际关系系统中具有满足个体需要、保护心理健康、沟通信息、调节平衡等功能。在形成特点上具有普遍性、自发性、随意性、选择性等非正式组织的特点案例与分析:他们让我走出困境刚复读的那些日子,经常看到芹趴在桌子上低声地啜泣,尤其听到以前成绩比她差得多的同学上了某某大学的时候。我不知道怎样安慰她,因为好几次我刚要开口,发现自己的眼泪也出来了。猫、饼则很乐观,他们一看见我们不开心,马上转过来讲笑话给我们听。有一次,猫对我们说了一句:“不要哭了,用今天的汗水洗去昨天的泪滴。”我把这句话刻在桌子上,当成了“座右铭”。过了几天,钦青和丹妮也回来了,我很高兴,她们俩是我高中最好的朋友……我知道复读的艰辛,但有她们的陪伴,我会挺过去……其实复读的日子没有别人形容的那么艰苦,因为有前面的猫和饼,他们总能制造出很多快乐,他们俩唱的《最美》绝对不比羽·泉逊色。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和芹变了很多。在每次累的时候,我们几个便会到校外的小店里吃烧烤。在他们面前,我活得很真实,那时候,天变得很蓝。摘自《回首高中——大学生的高中生活以及教育学评点》【分析】这段案例展示了班级内积极型的学生交往情况,生动反映出班级非正式组织在调节学生心理状态、维护心理健康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第一节班级组织(二)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角色的多重性是班级组织角色结构中的基本特点:有的是班干部、有的是班级的一般成员;有的在学习上是落后的、不被看好的角色,而在文体活动中则可能是处于领导地位的角色;有的在班级正式群体中是被排斥的角色,而在非正式群体中则可能是被拥戴的角色;有的在班级组织成立的初期是不被重视的角色,而后来则可能成为处于班级核心地位的角色。第一节班级组织学生的角色转换要求教师以全面、发展的眼光教育、引导、评价学生,发挥每一位学生在班级组织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班级组织的健康发展。第一节班级组织教师是班级的中心角色,由于时空、条件的变换,教师的中心角色也在变换。教师一方面要强化角色意识,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同时还要善于转换角色,不以教育者自居,发扬教育民主,做到教学相长。第一节班级组织(三)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沟通是在个人或组织中运用语言、体态、表情来传递信息和情报的过程。班级信息包括知识信息和人的思想、态度、情感与行为等方面的信息。第一节班级组织班级组织信息沟通的主体是单一性的,主要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班级组织系统的开放性,又决定了其信息沟通的渠道是复杂的:教师学生学校社会班级家庭班级第一节班级组织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正确健康的信息源,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广泛收集学生在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第一节班级组织(四)班级组织的规模较大的班级组织规模不利于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实验表明:“与平行的大班额的学生相比,小班额学生的学科成绩明显要高,个性和特长的发展更为充分,合作精神得到培养,特别是自理、自治、自学能力明显提高。”第一节班级组织部分国家基础教育班均人数及师生比小学班均人数(人)中学班均人数(人)小学师生比(以教师为1)中学师生比(以教师为1)美国24.524.517.217.2英国26.821.022.215.5日本40.040.0//法国22.524.316.014.9德国27.427.023.319.2苏联40.035.0//韩国57.054.053.831.2新加坡35.030~35//国别数据指标第一节班级组织四、班级组织的特点(一)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二)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案例:师生之间要有互动(三)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纽带(四)班级组织中的师与生交往是全面的和多方面的资料:班级应该满足学生六个方面的需求(五)教师的人格力量使班级活动得以有效开展资料:教师对儿童所拥有的势力第一节班级组织五、班级组织的功能社会化功能个体化功能①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②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③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④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①促进发展功能②满足需求功能③诊断功能④矫正功能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管理就是班主任和教师以关注每个学生在班级生活中的参与和成长为宗旨,以开放的而非外在控制的方式推进班级发展,共同建设一个和谐和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组织。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一、班级组织建设(一)班级组织的设计班主任依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青少年的要求和班级群体现有的发展水平,对班级组织的教育管理目标、手段和途径等进行设计。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衡量一个班级组织水平高低的标准:群体目标导向的亲社会性与成员对目标的内化水平;健康舆论对集体的整合性与对成员的参照水平;人际关系的民主平等性与成员的归属感水平;共同活动的动机、目的、价值的中介性与成员对活动的积极性水平;管理与自我管理机构的完善性与成员的自主、自觉性水平;班级成员的个性与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二)指导班级组织建设不同类型的班主任对班级组织建设的指导风格各异,对班级气氛的形成及学生发展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异。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专制型在班级管理中属于支配性指导,无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以僵硬的对策为基础,只给予统一强制的指导,或一味的斥责、威胁。放任型在班级管理中属于不干预性指导,容忍班级生活的种种冲突,更无意组织班级活动,回避学生的主动精神。民主型在班级管理中属于综合性指导,能够灵活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以此为基础引出学生的自发行为,促进学生的思想在合作中进行交流。在班级管理中存在三种风格类型的班主任: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三)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班级组织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级组织,形成学生的集体观念,发挥好集体的教育作用。班级集体教育的要求:培养集体意识培养集体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具有组织集体和管理集体的能力和技能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和习惯培养公民意识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二、班级制度管理(一)成文的制度成文的制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要求,是对班级的常规管理。对于学生来说,最具体的就是学生守则。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常规管理具有基础性、强制性、实际操作性等特点。它一方面调节团体与个人的行为,保证共同的活动目标得以实现;另一方面保护成员在团体中的权益,使个体获得发展。强调班级制度管理应避免“控制主义的层级化管理”。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二)非成文的制度非成文的制度是指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即是不成文的、约定俗成的非常规管理。非成文的制度是隐性的,学生生活其中就能逐渐形成一种班级共有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群体和个体都能得到发展与成长。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班风是班级非成文制度的集中体现。班风简言之就是班级组织的凝聚力、士气、组织结构等班级气氛。一般划分为两种:民主型气氛(或称支持性气氛);专制型气氛(或称防卫性气氛)。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成文的制度管理与非成文的制度管理的作用比较成文的制度管理非成文的制度管理作用性质具有普遍性的舆论,在班级建设中发挥着引导、评价、调节和指标作用,属于定型性的管理是班级组织在形成过程中班级本身建立的规范,常常是班级个性的体现,它属于不定型性的管理作用范围具有普遍的规范性和约束力,是刚性的管理具有个别性和针对性,是柔性的管理。班级管理应该积极倡导体贴人的纪律和柔性的管理方式影响力决定着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影响着成文制度的管理程度和效果第二节班级管理的内容三、班级教学管理(一)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教学活动应该使学生学习目标共有,并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