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政党政治发展简介主要内容一、缅甸基本国情二、缅甸政党政治变迁三、缅甸现有政党分类四、缅甸政党政治分析一、缅甸基本国情缅甸,是东盟成员国之一。缅甸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西部。西南临安达曼海,西北与印度和孟加拉国为邻,东北靠中国,东南接泰国与老挝。全国分7个省和7个邦。七省是缅族主要聚居区,七邦多为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国庆日1948年1月4日首都内比都政治体制总统共和制国家领袖总统吴登盛人口6028万人(2010年)主要民族缅族主要宗教佛教国土面积676581平方公里二、缅甸政党政治变迁缅甸于1948年1月4日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从政党政治的角度来看,缅甸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一)多党议会民主制时期(1948一1962年)在独立的头十年,在首任总理吴努领导下实行多党议会选举,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持续保持着议会多数(一党独大)。1958年,缅甸政局陷人混乱,多党议会制危机频现。独立后,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执政集团内讧,使缅甸局势不断恶化,给政党政治的发展造成毁灭性打击。1962年,吴奈温将军发动政变,推翻了民选的吴努政府,终结了实施14年的缅甸议会民主制。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是缅共联合各抗日党派、爱国分子组成的统一战线组织,简称自由同盟。它于1944年8月成立,是1946年至1962年间缅甸的执政党。成立初期,昂山任主席。昂山不幸于1947年遭刺杀,死后其职务由副主席吴努担任。1946年10月,自由同盟发生分裂,缅共及其领导下的群众团体因反对参加以英国驻缅总督为首的临时政府被开除出同盟。1958年自由同盟分裂为以吴努、德钦丁为首的廉洁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简称廉洁派或努丁派)和以吴巴瑞、吴觉迎为首的巩固的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简称巩固派或瑞迎派)。至1962年,该党政府为奈温将军所推翻。昂山(1915—1947年)缅甸独立运动领袖,缅共创始人之一(1940年,昂山与日本合作,成为日本傀儡,缅共随即开除其党籍。),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创始人之一,缅甸著名民族英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民盟)总书记昂山素季之父。史称三姓家奴,有缅甸国父之称。吴努(1907-1995年),缅甸独立后的首任总理,昂山死后任执政党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主席。1958年该党分裂后任自由同盟廉洁派主席。1962年3月,吴奈温发动政变后被捕。1966年10月获释,后流亡国外。(二)军人独裁与一党专政时期(1962一1988年)这一时期以1974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军人独裁统治。这期间,奈温废除了1947年的联邦宪法,解散议会,成立了由军人组成的“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并接管了联邦和各邦的政府机构。他取缔所有政治党派,排除民选制度。第二阶段是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的一党专政时期。1974年,奈温出任总统,取缔所有独立的政治党派,确立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为唯一合法政党并自任党主席。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简称“纲领党”。成立于1962年7月4日,由当年政变上台的以奈温(即吴奈温)将军为首的现役军官组成。首任主席是吴奈温。1988年8月,缅甸爆发全国性群众运动,吴奈温下台。9月18日缅甸军队接管政权,宣布举行多党制大选。该党被取缔后,改组为缅甸民族团结党。吴奈温(1911-2002年),由于与昂山共同创建了缅甸独立军而被称为“缅军之父”。1962年,创建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并任主席。此后,他一直担任缅甸党、政、军最高领导人。1988年7月,吴奈温在民众的抗议中被迫下台。(三)新军人政权与形式上的多党制时期(1988一2010年)1988年,在全国的抗议浪潮中奈温被迫下台。同年9月18日,缅甸军人再度发动政变,接管国家政权,上台执政的新军人政权允许多党制的存在,1990年举行了多党制大选。昂山素季领导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赢得大选。但由于军人拒绝交权,新军人政权推行的多党制名存实亡。为了缓解国内外压力,军政府制订了“制宪交权”的“民主路线图”,2008年5月,缅甸通过了《缅甸联邦共和国宪法》,依据宪法缅甸实行多党制,并承诺于2010年举行大选,缅甸的政党政治由此获得了重新发展的机会。(四)以巩发党为主导的议会多党制时期(2010年至今)2010年11月7日,缅甸举行了20年来的首次多党大选。在举行的联邦和地方议会选举中,军人扶持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巩发党)赢得了各级议会76.5%的议席,成为执政党和议会中的多数党派,缅甸自从进人以巩发党为主导的议会多党制时期。2010年大选后缅甸国内的政党政治出现了新的变化:大选前的“不合法”的民盟重新注册登记参加2012年的议会补选,获得43个席位,昂山素季当选为人民院议员,缅甸国内注册登记的政党由2010年参选的37个政党增加到现在的46个政党,增加了9个政党。三、缅甸现有政党分类截至目前,缅甸全国共有46个政党。缅甸现有政党依据其奉行的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基本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政治集团。(一)、民主派集团民主派主要由在1988年缅甸民主运动中形成的民运组织构成,包括以昂山素季为首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缅甸全国民主力量党和缅甸国内一些推崇西方自由民主价值观的民主派政党和组织。缅甸全国民主联盟(简称民盟),是缅甸最有影响和最大的的反对党,成立于1988年9月,由总书记昂山素季领导。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因2010年抵制缅甸议会选举,失去合法政党资格,2011年12月重新注册为合法政党。其总部设在仰光。缅甸全国民主力量党成立于2010年,是从缅甸全国民主联盟分化而来的(因为民盟抵制大选),是缅甸主要民主党派之一。不少核心成员是知名的民主人士和社会贤达。昂山素季(1945年6月-),是缅甸提倡非暴力民主的政治家。1988年9月27日,昂山素季组建了民盟,并出任总书记。1990年带领民盟赢得大选的胜利,但选举结果被军政府作废。其后21年间她被军政府断断续续软禁于其寓所中长达15年,在2010年11月13日终于获释。1991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二)、亲军方政党集团代表军方利益的主要有两大政党即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巩发党)及民族团结党。在2010年大选中,巩发党在各级议会中均成为多数党,加上军方自动获得的25%的议会席位和民族团结党的议席,亲军方阵营仍牢牢保持对议会的掌控。巩发党主席为缅甸现任总统吴登盛。该党的前身是1993年9月成立的“联邦团结发展协会”,原为亲政府的社会团体。2010年4月,缅甸军方改组,包括总理登盛在内的一批高官正式从军队退役并成立了巩发党参加大选。民族团结党由原执政的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于1988年9月24日改组而成。吴登盛(1945年5月11日—),1997年4月任三角军区司,2001年12月任国防部军需署署长。2007年10月24日,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任命吴登盛中将为政府新总理。2010年4月,吴登盛组建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并出任党的领袖。2011年2月当选缅甸总统。(三)、中间势力集团中间力量指的是那些既不亲军方也不属于民主反对阵营的第三方政治势力。他们虽然认为2008年宪法和2010年大选均缺乏公正,但仍不失为走向民主变革的第一步。因此,多数中间力量政党均参加了2010年大选,但所得议席很少。四、缅甸政党政治分析(一)、缅甸政党政治发展的推动因素1、政治民主化是大势所趋民主化已经成为世界趋势。缅甸似乎也受到这种民主化浪潮的感染,国内民众参与政治的愿望日益强烈。2、国内主要政治力量有意推动政治改革主要政治势力包括军方及其支持的政治组织,以民盟为代表的反对派政党、宗教力量和少数民族政治势力等。3、国际环境有所改善缅甸政府坚持推行七步走“民主路线图”,在国内赢得了不少支持,在国际上改善了形象,西方国家缓和了与缅甸的关系,纷纷取消制裁措施,甚至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外部环境的改善将大大激发缅甸推进政治民主化的热情。(二)、缅甸政党政治发展的制约因素1、军人势力十分强大军人集团是缅甸掌握着国家机器和国内主要资源的最主要的政治力量,一直保持着强势和主导的地位。在缅甸当前的政治结构中,没有一支力量能够与军人政权相抗衡。因此,缅甸军方对改革的态度将决定改革是否能持续下去。2、民主力量依然薄弱由于缅甸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较低,中产阶级和职业知识分子在人口中占的比例极小,多数人既没有对民主精神的准确把握,也不熟悉民主的实践操作,他们对政治发展、民主化缺乏认识。3、民族问题阻碍政治发展缅甸独立以后,十多个较大的少数民族都组建了本民族的武装,与以缅族为主的中央政府对抗。缅甸少数民族武装数量之多,与政府对抗之激烈,持续时间之长,在东南亚独一无二,在世界上也属罕见。4、外部干涉使问题复杂化西方国家无论是过去的制裁还是现在的援助,都是对缅甸政府施加压力,希望缅甸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民主。西方援助历来附加苛刻的政治条件。而且,各在缅甸的利益不尽相同,决定了它们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相互矛盾,这无疑将使缅甸国内政治问题更加复杂,不利于政党政治的发展。(三)结论第一,缅甸民主化进程与政党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在国际民主化浪潮的影响和国内经济社会进步需求的推动下,缅甸的政治发展只能继续向前推进。第二,缅甸的政党政治发展进程不会一帆风顺。尽管民主化是一个总趋势,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倒退和反复。即使缅甸的继任领导者能够坚持推进政治民主化,但这种民主化能否持续也是个未知数。普通民众看重的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如果形式上的政治民主无法满足民众的自身关切,这种所谓民主化必将回潮。第三,外部势力的干涉无助于促进缅甸政党政治发展。缅甸的政党政治发展之路不应该、也不可能按照西方设定的方向去进行。西方的民主模式未必放之四海而皆准。历史表明,西方的干预不仅无助于促进缅甸政党政治发展,反而会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4、政治改革是缅甸政府寻求政权“合法性”和获得国际支持的前提条件。1990年以后西方国家持续在民主、人权等方面对缅甸军人政权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西方国家以2010年大选存在“瑕疵”为由不承认缅甸新政府的“合法性”。缅甸新政府意识到要取得国际社会对缅甸新政府“合法性”的认可只有在国内政治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前提下才有可能。5、政治改革是缅甸国家实现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西方国家对缅甸实施的长期经济制裁重创了缅甸经济,严重制约了缅甸的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民生艰难。而发展经济的首要前提是与西方国家改善关系,为最终全部解除制裁创造条件。6、政治改革也是解决国内错综复杂民族矛盾的唯一方法。缅甸独立后,缅族长期主导政权,与少数民族矛盾尖锐,国家陷入长期内战。缅甸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中采取过武力围剿与和谈等多种方式,都未能彻底消灭少数民族武装。缅甸政府意识到与国内少数民族武装间的冲突将继续影响缅甸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解决冲突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政治改革,通过建立真正的联邦制解决各民族间的敌视和对抗。7、未来缅甸政治改革的重点将逐步围绕宪法和政党制度改革等焦点议题展开,核心问题是维持现有的“军人主导型”多党制还是通过宪法改革建立全新的“军人参与型”多党制。执政的巩发党利用在议会中的多数席位坚持现有政党体制不变或只进行微调,而反对党阵营坚持大幅降低军人在议会中所占席位的比例,减少军人对政治的参与。由于执政的“联邦巩固和发展党”高层绝大多数为军人出身,宪法和政党制度改革问题必然会涉及他们的既得利益。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