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发展理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第一节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信息加工的观点LifeWithoutTheoriesLifeWithTheoriesPiaget认知发展理论JeanPiaget(1896~1980):瑞士儿童心理学家一、Piaget采用的研究方法:对个别儿童在相当自然的情景下观察记录他们对事物处理所表现的智能性反应。总的看法: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适应的形成在生物学上是同化和顺应的平衡,在心理学上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平衡状态。同化和顺应是同一基本适应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儿童的智慧不是单纯的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的来自主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智慧发展阶段可解释为整个心理发展的阶段,因为心理机能的发展决定于智慧。二、Piaget认知发展论的要义(一)认知图式(图式:Schema;Scheme)人类吸收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架构。认知发展可视为个体的模式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改变。感觉运动图式:吸吮、抓取图式(与生俱来)。图式共同元素:有组织的知识架构Rumelhart&Norman:存在记忆中表征类总概念(genericconcept)之数据结构back(二)组织(Organization)统合运用身体与心智的各种功能,以达到目的的活动历程。e.g.统合听觉、视觉、触觉及抓取能力取得—带有声响的玩具。(三)适应(Adaptation)调整认知结构以顺应环境的需要。同化(Assimilation):将新讯息纳入原有图式中。顺应(Accommodation):原有图式不能同化新知识时,必须改变图式来整合新信息。同化:儿童可能只根据家中的黄狗学习到了关于狗的图式,以后遇到黑狗,也喊它为狗,就是同化我们家的小黃是狗狗路上的的小花也是狗狗有毛又有尾巴适应例如一个小孩子看到一辆车子,叫它车车;但父亲告诉他这是摩托车,孩子便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修正原有的结构),来适应这种新看到的刺激,使原有之汽车概念分化出新的概念。車車車車摩托車这是何种适应过程?我们家的小黄是狗狗他也是小貓有毛又有尾巴路上的的小花也是狗狗但他喵喵叫(四)平衡作用(Equilibration)既有图式能同化新讯息时,心理感到平衡,否则则会产生失衡,驱使个体改变原有的图式(顺应)--顺应历程的发生乃是心理失衡的结果,顺应历程发生后,个体心理状态又恢复平衡。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平衡与失衡的交替出现。认知发展的内在机制—从不平衡状态到平衡状态,涉及到同化作用和顺应的一连串历程:同化(將事物纳入现有的图式)局部平衡現有图式不能处理的新经验不平衡顺应(改变现有图式使之能适应世界)新图式的发展建构主义观点Piaget认知发展论代表建构主义观点:个体适应环境变化改变其认知结构,此一历程是自动自发的。这一观点带有生物科学观的色彩,强调成熟的重要性。三、Piaget认知发展论的阶段观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四个阶段之间的关系1.各时期间不是跳跃式改变,而是连续中呈现阶段现象。2.各时期特征的出现因人而异(个别差异大)。3.四个时期的前后顺序不变。各阶段的特征1.感觉动作期(sensorimotorperiod)又称实践智力,约由出生到两岁。利用各种感觉与动作吸收外界知识。婴儿由出生到语言出现大约一年半或两年的时间内,最大的特点就是依动作,靠知觉为思考基础,因而称其为感觉动作期。例如一个成人看到一个球,心中就知道是球,且知球有许多用功能(可以滚、可以丢、可以拍),他不必以动作来表明其知识。但一个婴儿是以行动来表明其对球的认识。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Objectpermanent),末期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A非B错误Spacedoesnotyethaveanindependentconstructinwhichrelocationcouldexist8-12months:the‘place’error2-7岁主要特征:能够使用符号表征事物(再见)出现了表象和直觉思维。运用思维时常不合逻辑,主要由于图式功能受到一些心理上的限制。2.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period)主要智慧特点自我中心(egocentrism)不可逆性直觉性泛灵论(Animism)现象学因果性(PhenomenalisticCausality)自我中心言语实验者从A、B、C、D四个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片。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例1:打电话例2:三山实验CDBA自我中心意味着对认识世界的相对性和协调观点缺乏理解不自觉地将自我的品质和看法强加于事物和他人的立场儿童的自我中心使得儿童无法区分假象和真相.RhetaDeVries(1969)的假象/真相辨别经典实验自我中心言语受自我中心思维影响,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来说话。分为三个阶段(或三种表现形式):重复:感受说话的愉悦。独白:帮助自己进行思维,伴随或强化儿童的思维、动作。集体独白:一个孩子的说话似乎刺激了另一个孩子的言语,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各说各的,互不相干。不可逆性思维只能朝一个方向进行,不能够在头脑中使物体恢复原状。3+4=7-----7-4=3直觉性•以知觉到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依据。往往只注意到事物的某种显著特征,而看不到事物同时变化的若干维度。•往往只注重结果、状态,而不关注变化的过程。back泛灵论(animistiethinking)问:为什么天上的云彩会动?答(3岁):太阳公公生气了,把云彩赶走了问:为什么有两座萨莱韦士山呢?为什么一座山大一座小呢?答(3岁):大的一座是为了长途旅行,小的一座山是为了短途旅行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体是具有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原因:自我投射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理的现象现象学因果关系指若两件事情连续发生,儿童会认为第一件事情是引起第二件事情的原因。3.具体运算期(periodofconcreteoperations)7~11岁主要特征:使用思维操作来解决问题、进行推理。推理思维能力只限于眼前所见的具体情境或熟悉经验。1.序列化:按物体某种属性为标准排成序列,从而进行比较。2.去中心化:面对问题情境思维时,不再只凭知觉所见的片面事实去做判断。3.守恒:了解某物体某方面的特征(重量或体积)将不因其另方面特征(如形状)改变而有所改变。4.分类:将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放置在一起。5.类包含:分类思维时能区别主类(大类)与次类(主类中包含的各次类)间之关系的能力。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7-11岁)序列化守恒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AABB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B行多(不守恒)”“一样多(守恒)”数目守恒(6~7岁)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A与B一样大小B球变了ABAB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不守恒)“一样大”(守恒)物质守恒(7~8岁)长度守恒(7~8岁)基本原理: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排上有何变化,长度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AABB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一样长”(守恒)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AB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不守恒)“一样大”(守恒)面积守恒(8~9岁)重量守恒(9~10岁)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A两块叠在一起B两块分放两边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A更重”(不守恒)“一样重”(守恒)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的体积不变向儿童呈现(Ⅰ)向儿童呈现(Ⅱ)两颗球放入杯中,杯中水的数将橡皮泥球B改变形状,量是一样的,儿童看到水平面准备放入水中上升到一样的高度。ABAB问儿童:若将B放入杯子中,水平面会高出A杯?一样高?低于A杯?“高一些”或“低一些”(不守恒)“一样高”(守恒)体积守恒(12~13岁)类包含(分类思维时能区别主类(大类)与次类(主类中包含的各次类)间之关系的能力)back小结大多数认识仍限制于此时此地的具体客体和关系。这一阶段的儿童已经形成了量和数的守恒,并且能够对实物加以排序和分类,但是他们不能就抽象的、假设的命题或虚构的事件进行推理。老师:今天美术课,希望你们每个人画一张长有三只眼睛的人物图画.学生(9岁):怎么画啊?没有人长三只眼睛.4.形式运算阶段(periodofformaloperations)11岁~成年,个体的思维能力已发展到了成熟阶段。主要特征:可以把思维操作运用到抽象物体中,可以进行假设性的思维,能够进行演绎性推理。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具体运算:在心理上操纵客体和事件(命题内思维:能够产生、理解和验证具体的、单一的命题)形式运算:操纵假设情境中的命题与观念(命题间思维:能够推论两个或更多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1.假设演绎推理:先对所面对的问题情境提出一系列的假设,然后根据假设进行验证,从而得到答案。2.命题推理:推理思维时,不必一定按现实的或具体的资料做依据,只凭一个说明或一个命题,即可进行推理。3.组合推理:在解决问题时,能独立出个别的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做某种组合,来思考问题的解决。假设演绎推理hypothetic-deductivereasoningbackIf…then如果我是总统…命題推理特点:超越现实的一种思维方式。命題推理propositionalreasoning组合推理combinatorialreasoning幸福指数外表财富家庭和谐人缘滿足组合推理combinatorialreasoning幸福指數外表財富家庭和諧人緣滿足組合推理combinatorialreasoning幸福指数外表财富家庭和谐人缘滿足back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感觉运动阶段(sensorimotor)0-21.凭感觉与动作以发挥其图式功能2.从本能性反射动作到目的性活动3.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2-71中心化2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4.直觉性5.泛灵论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operations)7-111序列化2去中心化3守恒4类包含形式运算阶段(formaloperations)11-1.假设演绎推理2命題推理3組合推理感知动作阶段是智慧的萌芽前运算阶段出现表象和直觉思维具体运算阶段出现初步的逻辑思维形式运算阶段出现抽象的逻辑思维四、Piaget认知发展理论的贡献(一)确认儿童心智成长的内发性与主动性儿童扮演主动建构知识的角色—因环境改变而调整认知结构。提供良好求知环境,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二)确认儿童发展的阶段性与普遍性阶段的递升不代表知识在量上的增加,而是思维过程质的改变。儿童不是具体而微的成人,教育时需了解儿童思维方式。(三)确认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成长速度不一同一认知阶段内,儿童年龄有极大差距。年龄年级合一制度是否合宜?思考因材施教的必要。五、对Piaget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批评发展先于学习的论点削弱了教育的价值。过多地强调了生物学因素的作用对认知发展阶段的偏好甚于对认知发展过程的具体表述和解释低估了幼儿的能力Piaget采用的研究方法欠妥:(1)实验情境缺少生活化,无法根据经验回答问题。(2)受到要用语言回答的限制。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心

1 / 9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