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进取 创先争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公开党课:积极进取创先争优来源:作者: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录入: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发布时间:2010-11-1511:19:03积极进取创先争优区教育局工委王强今天讲党课,我想把调子定得低一些。今天就是想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党员是什么样的人?我的看法是:党员是凡人,不是完人;党员是人,不是神。一个月前我听一个党校的教授给我们讲了一个例子,孔繁森,党员先进典型,两次支援西藏的事迹非常感人。他的确值得大家学习,但是很多记者把他抬得很高,以致于让大家感到学不来。但事实上他去世之后,人们从他的抽屉里拿出一些信,信中写了,他感到非常对不起女儿,高三时没能陪她,他很愧疚。共产党员是人,有血有肉,有各种各样的思想、矛盾的冲突和斗争,也有大我、小我,如果把共产党员树得高、大、全,这样就没人敢学,不敢接近,也是不合理的。所以说,共产党员是人,不是神,是凡人,不是完人,但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伟大的目标。党章中规定我们的目标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但共产主义不是一天就能实现的,我们今天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先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还需要一步一步去慢慢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党员不是完人,因此,我们在基层工作中要时刻注意,包括我们发展党员时,不要因为有些人有一点错误就把人家拒之门外。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有伟大的功绩,但还不是完人。党员不是神,如果我们都是神了,其他人都不敢接近,恰恰是我们的失败。正因为这一点,我们即使是共产党员,我们自己也不完美,也要与时俱进,不断修正错误,不断地自我提升。我们党组织就是要培养人、造就人的。今天我要讲三个关键词:学习、团结和进取。一、学习我们这个社会要建设学习型社会。教育规划纲要确立了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两基本、一进入”的战略目标,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什么是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是国民一生中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自主灵活的选择学习机会、满足学习需求和学习结果得到承认的社会。概括起来是一个“以终身学习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人人都能终身学习”的社会叫学习型社会。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博士,他提出要建设“学习型组织”,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创新发展。我们党现在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全社会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为什么要提出形成学习型社会?因为学习、运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已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选择。没有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不可能实现的。澳大利亚一个学者说过,“你今天不生活在未来,你明天就会生活在过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今天你不学习,你就要落后,你就要被淘汰。如果你不学习,你就跟不上快速变化的时代,也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党员。如果说社会上不断被淘汰的人是一些不好学习、不会学习的人。那么作为教师党员,首先应该是终身学习、与时俱进学习的群体。以前大学读四年、大专读两年,凭一个大学文凭就能过一辈子。但是今天这个社会,学习和工作是很难分开的。古代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今天我们提“终身学习”。那么,“学习型”与“传统学习”的区别是什么呢?有三点:(1)“传统学习”是有时段、有区域的学习,而“学习型”的学习是终身的、是不断的,与时俱进的;(2)“传统学习”强调的是学习知识,强调“吸取”,学习是获取信息,而“学习型”是强调改变思维方式,强调创新思维;(3)“传统学习”强调接收和灌输,而我们现在的学习,即“学习型学习”强调的是主体学习、引发思考,我们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体。学习对个人而言是发展之途,对政党而言是巩固之基,对国家而言是兴盛之要。我们党提出要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完成党的执政使命、造福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根本目的是:使学习成为党的生存之道、成长之道和力量之源。学习型政党看似今天才提出来的,但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发展的过程一直以来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过程。从毛泽东,到现在的中央领导人,都是这样的历程。我看过一份报纸上登出一篇题为《两个木匠的成功转身》的文章。这两个木匠一个是齐白石,一个是李瑞环。齐白石从木匠通过学习成为顶级画家,李瑞环从木匠通过学习走上了国家领导的岗位,他们靠的都是学习。李瑞环特别爱学习,也会学习,他在马桶看书,在床头看书,学习从来不会离开他。他还总结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苦读、多思、常联系”。学习使他从一名普通劳动者,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毛泽东更是学习的典范。去世前几个小时他还叫工作人员读报读书给他听,真正做到了“终身学习”。我们作为教师,作为党员,必须要与时俱进地学习。毛泽东说过:“读书就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读书是读有字之书,实践是无字之书,无字之书有时候比有字之书更重要。王明的马列主义水平很高,为什么他领导中国革命失败了,而毛泽东为什么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原因在于,毛泽东能理论联系实践。他把马列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这就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真正的马列主义是要和中国实践有机结合的,马列主义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毛泽东的伟大之处就是把学到的东西和中国的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中国土壤上开创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只有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同样,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因此,我们谈学习就是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我们要学习一些政治理论。一谈到政治大家会认为是空的,这也可能因为文革时期,人们把学习政治讲到一个极端去了,所以走到了一个误区。今天我们要讲政治,要学政治,就要关心国家大事,国家前途命运。这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下一代。我们要学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党员,这样才会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我们的学习要跟自己实际相结合,我们搞幼儿教育,我们的学习就要跟幼儿教育相结合。二、团结三句话: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领;真团结是大境界。这是一位领导讲的,我非常认同。一定要懂团结,还要会团结、真团结。团结就是力量。作为党员,要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宽容、包容。我们要学习马列主义,也要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行一样,惠泽万物而不争名利。作为党员教师就是要淡泊名利,就是要“海纳百川”,要包容。可以这样说,如果一个党员教师连团结都不会,那他就不是合格的党员。党员一定要有凝聚力、亲和力。我们党不可以脱离社会,不可以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三大法宝之一。团结不仅要在党内团结,没入党的也要团结,党员更应该自觉团结。党员要乐于助人,从平凡的小事做起。下面讲两个新东方掌门人俞敏洪讲述的小故事,可能对于我们做人、做事、教育都会有启发,说的是前些年,大家生活还比较困难的时候,一个大学宿舍里住着六个人,有一天其中一个人带来6个苹果。大家一看他拿6个苹果很高兴,以为每人都可以吃到一个苹果。其实,这个人一天吃一个苹果,星期一吃一个,星期二吃一个,一直吃到星期六。后来学生毕业,大家各奔东西到各个岗位工作,多年过去,这个人的发展得不好,于是就找到他的大学同学,他的大学同学有的当老板,有的当经理,他说能不能到同学的公司去上班,他的同学说要和其他同学商量一下,正好一次聚会同宿舍的同学又见面了,他们就商量这个事,结果是:“不行!我们不是在乎他的苹果,而是因为他不是一个善于团结的人,不能和别人共事,这样的人怎么能收呢!”就这样,他的同学就硬生生地把他拒绝了。所以说,做事、做人,很多时候是一致的。我们党员要思考这个例子,这对我们教育学生、教育孩子都有用。另一个故事是,俞敏洪说,他上学期间,长的不怎么样,什么也不出众,但有一条,宿舍的地每天是他扫,水是他打,一直到毕业。直到有一天他想做新东方了,需要融资,他就去美国同学那里,摆阔请同学吃饭,同学都说:“俞敏洪,我们看的不是你多阔绰地请吃饭,我们看的是大学时你天天帮我们打水,能吃苦,你的事业肯定能干成,我们相信你。”就这样,鼎力资助他。所以说,小事能见大。今天我们的题目是“创先争优”,创什么先,争什么优?就是在我们平常的岗位上,在平时小事中,我们自己一点一滴把小事做好,就是创先争优。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我们的作用就是奉献在岗位上。如何把我的事业做好,把我的工作干好,把我的人带好,带领大家一起做,就非常非常重要。所以说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讲团结,一定要注意点滴。讲团结要提高到智慧上、本领上、境界上看。我们作为党员,作为党组织,要增强团结。三、进取我们党员老师要有一种服务的意识、要有踏实、扎实的工作作风,要不断进取,要有目标。上升到大的,就是要有理想。有目标了,你心里就会有数,你就会有方向,你的生活也会踏实。有一个研究管理的人,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有三支队伍,走完十里路:第一路人,什么都不说,带领他们前进,不告诉他们目的地;第二路人:告诉他们要走到一个目的地(假设是雨花台);第三路人:告诉目的地(雨花台)有多远,而且路上每隔一里路设有一个牌子。结果是:知道目的地,知道有多远,每一公里路设一个牌子的队伍走得最快,因为他们有明确的目标,他们知道朝哪里走,他们也适时地知道走了多少路,还有多少路没有走;第二快的是被告诉目的地的人,第二路人;走得最慢的是领着走而不告诉他们目的地,也不知道要走多远的这一路人,因为他们不知道往哪里去,没有目标,心中无数。上述走路的例子和工作是一样的,我们做老师、做事情都一样,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有目标的人会把生活、工作安排地有条不紊,这样的生活质量高,有激情,这就是目标的作用。国家、个人都要有目标。我们国家有五年规划,也有2020年达到什么目标,2050年达到什么目标。我们当老师,我们的目标就是我在什么水平上,我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我想,我们最起码要做一个学生家长满意、教师团队认可的教师。我们有必要规划自己的人生。美国哈佛大学曾对一批毕业生进行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如下: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而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25年后,再次对这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是3%的人几乎都成为各界的成功人士、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10%的人,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上层;60%的人,有稳定的生活和工作,却没有太大的成绩。剩下的27%的人,生活在社会底层,并抱怨他人。人生一定要有目标。但我们还要求实、务实,实干!光有目标没有行动也不行。目标的实现首先要靠脚踏实地的干,不干没有半点希望,光有理想、目标,没有实干,只会变成空想。就像上述走路的实验,光有目标,不走路也永远达不到目的地。目标有激励作用,但目标不能代替实干,必须两者结合。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今年82岁高龄,她说:“我做了一辈子的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这话讲得太精彩了,说明教育这门学问是一辈子也探索不完的,值得我们去探索一辈子。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还要做到老。要干成一项事业,要有明确的目标,还要踏实肯干,同时还需要科学的方法和艺术。在处理问题的方法上,我重点讲一下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下面,我想重复曾看到的一个小故事:一个丈夫上灯泡,他踩着一个凳子,踮着脚勉强够着灯泡。灯泡上完了,母亲说:“凳子太矮了,你找高一点的凳子就容易了。”妻子说:“你的个子还是矮了一点,长高点就够着了”。同样的事情得出两个结论,为什么?因为母亲和妻子的角度不同。母亲的角度是:够不着是椅子矮,在母亲心中儿子最完美;而妻子的角度是:丈夫还不够高大,因为丈夫在妻子的心目中需要不断地激励。人的成长既需要母亲的厚爱,也需要妻子的激励。我就想到:家庭教育方面就像母亲,自己的孩子是最聪明最完美的;学校教育方面就像妻子,孩子总有不足,如两者结合起来,换个角度是最好的教育。上述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如果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产生矛盾,是因为两者的角度不同,换个角度看孩子,你会给他更多的关爱。幼儿园老师要更富爱心,更富耐心,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