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学前言本课程设置与学习的重要性本课程教学目的和内容本课程教学方式和手段本课程教学要求一、课程设置与学习的重要性1.课程设置的重要性《土地利用规划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知识是土地管理专业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内容。本课程对培养学生从事土地管理及其开发经营的技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2.学习的重要性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的需求日益增加,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的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使土地利用中的问题越来越多,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各国对土地资源采取了较严格的管制,土地利用规划是政府实施土地管理的重要手段。从事土地管理及其相关业务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土地利用规划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二、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简介1.教学目的土地利用规划是研究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规律的学科,使土地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得到充分、科学、合理、有效的利用,保持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获得系统的最佳结构和功能。本学科是一门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在土地管理中正确地利用,发挥其管理手段的作用。二、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简介2.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本课程教学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教学内容实验教学理论教学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依据资料收集、分析和整理技术土地利用规划的管理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土地利用部门和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技术土地利用规划图件编制技术三、课程教学方式与手段采取讲授、讨论、实验等方法进行教学讲授:重点教学内容,34学时讨论:针对目前的问题,2学时实验:技术方法,6学时第一章导论【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土地、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概念及其特性,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基本程序,为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土地利用规划的具体内容奠定概念基础。【重点内容】理解有关的基本概念,认识土地特性与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原则,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意义及基本程序【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认识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第一节土地与土地利用一、土地的概念(Land)由于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因而对土地的概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加以定义。1.土地的原意土壤陆地及其水面地球的纯陆地部分地球表面地球表面具有生产力的综合体2.土地概念的扩展土地资产土地系统景观地球表面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土壤剖面图第一节土地与土地利用3.认识土地概念需把握的几个要点土地是重要的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源性资产是一个动态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随人们的认识的深入而变化土地与土壤、国土、环境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土地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第一节土地与土地利用二、土地的特性自然性数量(面积)的有限性空间性永续利用性属性的两重性第一节土地与土地利用三、土地功能马克思曾指出:土地即“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人类“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生产(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景观功能为人类生存提供必须的农畜产品一切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载体矿产资源的仓储功能土地本身的形态和类型具有舒适性和美学价值第一节土地与土地利用四、土地利用(Landuse)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土地利用的历史。人类占有土地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土地。(一)土地利用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土地利用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是指由土地质量特性和社会土地需求协调所决定的土地功能过程。2、土地利用中的问题技术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土地利用需要对土地生产要素加以认识,如温度、水分、土壤质地等,要凭借科学技术水平土地作为一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与其他要素相结合后,才能进入生产过程土地利用需要协调土地的权属、利益分配等生产关系问题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全球或区域环境的影响四、土地利用(Landuse)(二)土地的合理利用(rationalutilizationofland)1.什么是土地的合理利用对土地进行充分的使其发挥最佳功能的利用2.合理利用的标志利用的有效性和永续性3.土地合理利用的基本途径加强土地管理,对土地利用进行总体的,综合的管理、控制、调节。①加强地权管理:主要包括地权分配,监控地权转移和调解地权纠纷等内容。②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对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方式和土地利用效果进行控制、规划、监督。其中,土地利用规划为土地管理的科学化、具体化、法制化提供了前提条件,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亦是土地管理的最基本依据和手段。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学一、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概念1.规划(planning)是指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的超前性的调配和安排。其重要特性是未来导向性。2.土地利用规划(landuseplanning)⑴土地利用规划的历史:从殷周时期的井田制算起,至今也有2900年历史。⑵对土地规划的三种意见: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农业企业的全面经济规划;是解决有关土地利用的全部规划问题;是在空间上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措施。⑶土地利用规划的定义: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学二、土地利用规划学研究的对象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一)研究对象研究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土地利用合理组织这一特殊矛盾。实质是人类对未来土地利用及其发展趋势作的预先估算过程。目的在于维持人类生存、优化组织土地利用,保护整个人类利益。职责是土地供需预测,协调供需矛盾,追求满意效益,引导持续利用。(二)与相关规划的联系与区别土地利用规划与农业区划、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土地利用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联系与区别相关规划区别联系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与农业资源的空间配置的总体部署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土地利用规划是农业区划在土地上的具体落实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建设的总体部署,是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是一定区域内土地利用的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国土规划从宏观角度对全国性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部署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区域规划是对一个地区内国民经济各组成协调发展的总体部署土地利用规划是区域规划的具体落实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一、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一)主要任务土地利用规划通过组织土地利用这一侧面,来解决土地利用中的问题,所以,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的要求,结合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具体条件,寻求符合区域特点的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要求的土地利用优化体系。(二)具体任务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首要任务。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利用系统的核心内容,结构决定功能。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是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土地利用结构。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最终确定在何时、何地和何种部门使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结合土地质量和环境条件加以区位选择,最终将各业用地落实在土地之上。4.土地利用微观设计:在宏观布局的基础上,合理组织利用土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产出率和利用率,降低其占有率。第三节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和内容二、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规划的具体内容,因客观环境条件的差异,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从总体而言,从宏观到微观,整体到细部,土地利用规划有下列规划内容。规划内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与潜力分析土地供给与需求预测土地供需平衡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分区和重点用地项目布局城乡居民点用地规划交通运输用地规划农业用地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费用效益分析和规划实施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一、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各种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相互交错且相互联系的系统。说明土地利用规划种类的多样性和相互联系性。(一)按土地利用规划的性质划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设计①按国家行政管理体系编制,分为五级②是国家对规划地的农业用地及非农业建设用地实行的宏观控制、协调、组织和监督③各级规划均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编制、覆盖区域内全部土地④规划一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将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代表国家利益控制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土地利用。为特定目的而制定的部门或跨行政区界线的区域性综合规划或单项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兼有微观与宏观规划的性质。是属于微观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继续和深入,是各项用地的安排,是规划实施的最终依据。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长期土地利用规划:15—30年中期土地利用规划:5年短期土地利用规划:年度计划(二)按规划时间期限划分(三)按规划的空间范围分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和程序二、土地利用规划程序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解决好复杂的系统问题,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划工作程序。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原则【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依据。地租和地价理论是土地资源配置中如何获得土地利用最大经济效益的依据;土地区位理论是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其选址的依据;持续利用理论是实现土地永续利用的理论依据;生态经济理论是实现土地利用系统最佳功能的重要依据;人地协调理论是土地利用中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依据;系统工程理论是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中科学编制规划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同时,还介绍土地利用规划中遵循的基本原则。【重点内容】认识各种理论对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指导意义及其科学原理。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教学要求】理解和掌握各种理论依据的科学原理和基本原则的含义。第一节土地规划的基本理论一、地租和地价理论(一)理论核心地租的原意有报酬或收入的意思。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随着有组织的土地利用和土地所有权的出现而产生的。1.西方经济学家的地租和地价理论威廉.配弟:地租是土地上生产的农作物所得的剩余收入。土地价格是购买一定年限的地租总额。《赋税论》亚当.斯密:地租是“作为使用土地的代价”,“是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价格”。《国富论》大卫.李嘉图:地租仅只是为了使用土地而付给地主的金额。《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杜能:地租不是劳动和投资的产物,而是田庄所处的位置和土地性质的偶然优势带来的。地租不是价格的原因,而是价格的结果。2.马克思地租和地价理论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地租的实体是剩余劳动的产物,地租有不同的类型,即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地价理论,土地价格是虚幻形式的价格,是没有价值的价格。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二)对规划的理论指导意义对于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制定土地利用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1.规划是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规划即地价”,应根据地价(级差地租)的空间分布规律合理规划(配置)各业用地。2.根据土地用途与地租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土地用途和通过规划来影响土地价格。(一)理论核心第一节土地规划的基本理论二、土地区位理论(一)区位理论简介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包括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城市区位论等。解释了区位对土地利用方式的作用规律。1.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取决于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杜能圈。2.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工厂区位的选择取决于原料地、劳力和集聚三个因素。其最佳位置总是趋向于最低成本效果。3.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论:城镇的空间布局规律。(二)理论指导意义1.依据区位理论,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结构,确定各项用地的合理配置点。2.通过制定合理的级差地价政策,调控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及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R=E(p-a)-Efk地租收入R对同样的作物而言,随距市场距离增加的运费增多而减少。当地租收入为零时,即使耕作技术可能,经济上也不合理,而成为某种作物的耕作极限。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

1 / 2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