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诺贝尔文学奖《雪国》、《古都》、《千只鹤》坎坷人生1899生于京都附近的大阪府。1972年4月16日逗子市玛利娜公寓含煤气管自杀。一岁时父母因肺结核辞世。体质羸弱,受到溺爱,整日闭居于阴湿的农舍,与外界隔绝。上小学后不到三年,祖母、姐姐又相继去世,从此与眼瞎耳背的祖父相依为命。15岁祖父也弃他而去。“新感觉派”川端康成主张:新感觉派作家要采取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思维方法。以前是把眼睛和蔷薇作为两个东西分开写的,写为“我的眼睛看到了红蔷薇”。他则把眼睛和蔷薇合为一体,写成“我的眼睛就是红蔷薇”。创作分类川端康成的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主要是记录了作家童年和少年时期坎坷辛酸的生活历程,这类作品主要有《十六岁的日记》、《致父母的信》等,描写了作家孤儿时代的生活,对相继逝去的亲人的缅怀和初恋的失意,充满忧郁、感伤的情调,第二类是描写下层妇女生活的作品,这类作品主要有:《招魂节一景》、《温泉旅馆》、《伊豆的舞女》、《雪国》等,描写那些贫贱的艺技、女艺人、女侍者等,作者以人道主义的同情描写了她们辛酸、痛楚的生活,同时也表现了她们遭受凌辱、践踏时的刚强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第三类是表现消极、悲观、颓废、虚无倾向的作品,这类作品主要有《禽兽》、《千只鹤》、《山之音》、《睡美人》等。这些作品或写原始生活,或写变态性爱,或写乱伦行为,表现作家颓废没落的思想情绪。《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的成名作,描写的一段经典的日式爱情,恬静清淡而又蕴含了极其深厚的人生况味。同时,也描画了一个在悲哀中由于人们心灵的互相交流、相互抚慰而产生的和谐幸福的理想境界。这个爱情故事的唇纹眼角都浸渍着东方民族的神韵,在欲语还休中细腻刻骨地勾画出迷离忧郁的南国风情。在邂逅与告别中,令人忘却现实与创作的界限而随着川端康成神奇的笔触缓缓沉入空灵美好的唯美境界。睡美人其中有着性的陶醉,更有青春与衰老、美与丑、生与死的强烈反差。江口老人由此更感到临近死亡的恐怖,丧失青春的悲哀。它所抒写的是人生垂暮的悲歌,是面对着青春和美的自惭形秽,是对人生虚幻无常的惋叹。千只鹤川端将人物放在道德与非道德的矛盾冲突中,从而表现人物内心的悲哀。他们都违背了道德,却又都因此产生了悲哀。而在作者笔下,悲哀和爱情是一回事。正如菊治所说:“悲哀和爱情是相同的”,而悲哀就是美。于是,《千鹤》就形成了其基本的美学公式:背德的爱=悲哀=美。《雪国》《雪国》中的虚无是远离现实,摆脱世俗的系累,从而发现和追求更高远的美的境界、精神的境界。正如岛村所做的那样,远离家眷,到世外桃源般的“雪国”去体味精神的逍遥、体悟精神的虚空。这种虚空是主体与客体的交融,从而灭我为无。《雪国》素材地岛村岛村在梦幻的人生境界里尽兴地谛观人生的。他对现实人生采取的是一种东方式的虚无态度。他坐食祖产,游手好闲,耽于想象,喜欢沉溺于非现实世界的幻想之中去追求和捕捉瞬间的美感。雪国梦幻物哀物哀为“对所感之对象表现一种爱怜和同情混成的心绪”,这个“对象”可以是“人或物”,亦可扩大为“社会世相”,但都与所感之对象同位思考,以“泯灭小我”达到“物心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物哀是一种情景交融而引起的深沉的哲思般的感触。日本人对花开花落,草木荣枯,四季更迭等自然现象非常敏感,认为代表了韶华易逝,人生无常的相态。幽玄日本传统美的主流,重视“心”的表现,即精神的表现,以从中寻求空寂的内省,保持一种超脱的心灵境界。这种幽玄的美,包含着神秘、余情和幽艳三个要素,其中心是余情,即重视气韵,这是一种纯粹精神主义的审美意识。飘零优雅而孤独的男人,在繁华喧嚣中透出的幽暗与淡雅,是那些追求名利星光的人一生无法体会的。他的死是令人宛惜的,但却是完美的。他的灵气让人沉服,不失为造物主的杰出之作!诺贝尔荣耀“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叙事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实质”。“标举新感觉,写出传统美”,以浓郁的日本传统文化为氛围,小说贯穿始终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凄凉的美丽,把以“物哀”为代表的“余情美”的文学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致授奖词“川端先生明显地受到欧洲近代现实主义的影响,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确地显示出这种倾向:他忠实地立足于日本的古典文学,维护并继承了纯粹的日本传统的文学模式。在川端先生的叙事技巧里,可以发现一种具有纤细韵味的诗意。”“川端康成先生的获奖,有两点重要意义。其一,川端先生以卓越的艺术手法,表现了道德性与伦理性的文化意识;其二,在架设东方与西方的精神桥梁上做出了贡献。”“这份奖状,旨在表彰您以卓越的感受性,并用您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东西合璧如果说,西方文学对他的影响多在手法技巧方面,那么日本文学和东方文学对他的影响则主要在精神气质方面川端康成在立足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某些表现手法,借助这种外来技巧,来抒写日本民族所特有的纤细而敏锐地感受,从而创造出川端康成独特的,即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艺术风采。O(∩_∩)O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