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开展中班美术绘画活动,绘画的内容是美丽的春天,老师首先示范,先用铅笔画大树、花、小草的轮廓,然后上颜色,老师示范完后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纸、一盒水彩笔,要求小朋友模仿老师的画画,然后老师巡视、指导、帮助,最后老师讲评,表扬按老师要求画的孩子,批评不按老师要求画的孩子。最后老师把按老师要求画的画展示在活动室里。•分析讨论:请运用幼儿美育理论分析此美育活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为什么?案例一总结要点:•幼儿美育应当着眼于引导幼儿人格向积极方面发展,特别是幼儿情感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美育受重理智、轻情感的倾向影响,出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倾向。•此艺术活动中,没有充分地利用艺术这一媒介去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比较偏重于追求技能技巧的训练,仅仅关心幼儿作品是否达标;不重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不重视幼儿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师应重视幼儿画画的快乐。•我根据舞蹈的情节,把它编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在讲故事之前,由老师饰演蒙古族的小姑娘,让幼儿观察蒙古族服饰的特点,再放一段优美的蒙古乐曲,幼儿一边欣赏音乐,—边听故事:在美丽的大草原上,有一位小牧民提着一个小桶去挤奶,他一边走,一边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不一会儿就到了牧场。小牧民放下小桶,挽了挽袖子,高兴地看着大奶牛,然后蹲在地上挤起奶来,这边挤挤,那边挤挤,一会儿就挤了满满的一桶奶,他高兴地把桶托在肩上,用手扶着快乐地回家了。故事很简单,但幼儿很感兴趣,而且很快就理解了。案例二•然后,我根据故事的内容有针对性的提问。如:你觉得这个故事说的是哪个民族的事?故事里的小牧民在做什么?等等。从中让幼儿了解这个舞蹈的情节特点,并知道它是“挤奶舞蹈”,为创编动作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了让幼儿创编“挤奶”动作,我给了孩子们几分针时间,让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自己编动作,看谁扮演得最好。幼儿编得可认真啦!有的手提着小桶,有的用胳膊挎着小桶,有提在前面,有的提在腿的旁边,有的走着去,也有的边跑边跳着去,还有的骑马去。“挽袖”动作也是多种多样,有的站着挽的,有蹲着挽的,还有边转圈边挽袖的,有你给我挽,我给你挽的“挤奶动作更是有趣,这边挤两下,那边挤三下,头往上一仰,好像在看什么……动作千姿万态,每个幼儿都“扮演”得非常好。根据他们编的动作,我稍稍地加以整理,孩子们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了。分析讨论:进行了什么内容的美育活动,采用了什么途径?运用幼儿美育理论分析此美育活动达成了什么目标?在实施幼儿美育时哪些方面做得好?总结要点:•活动目标: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使幼儿体验了欢乐愉快的情绪;通过幼儿创编舞蹈,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提高了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内容:进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培养幼儿的审美想象和创造的美育活动•采用的途径是艺术教育•做得好的方面有:注重面向全体幼儿;注重引导幼儿亲身感受、体验美;注重培养幼儿表现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案例三:大班舞蹈欣赏——苗鼓•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湘西“苗鼓”,感受苗家人民的热情、奔放。•2、在感受“苗鼓”动作、鼓点富于变化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表现。•3、学习典型的“苗鼓”动作。•活动准备:•1、向幼儿介绍苗族的风俗风情;•2、苗鼓一面;•3、与幼儿一起自制鼓棒;•4、音乐磁带、影碟、VCD、录音机。活动过程:•1、教师与幼儿用简单的苗语问候。•2、出示实物苗鼓,鼓励幼儿自由探索苗鼓。•3、播放VCD,欣赏“苗鼓”表演。•(1)初步感受舞蹈的欢快情绪。•(2)引导幼儿发现“苗鼓”的特点。4、教师表演“苗鼓”,引导幼儿学习典型的“苗鼓”动作。5、鼓励幼儿自由寻找身边物品假想成苗鼓,即兴表演。6、分男女两组进行比赛,推选“小小苗鼓王”。总结要点:•优点:注重用具体鲜明的形象去引导幼儿直接感受美,注重面向全体幼儿,注重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使幼儿体验了欢乐愉快的情绪;注重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不足:幼儿表现美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不够。•针对活动中的不足重新书写教案,并模拟上课。一、评课存在的问题:•1、重视听、忽视评。•2、评课较肤浅、泛泛而谈,没有看到点子上。(如:评一个活动,活动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幼儿很感兴趣等)•3、理论支撑不够。•4、能看出问题,但不会提出改进的措施。二、什么是评课?•评课就是对照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四、如何评课•1、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首先,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一般教学目标的制定包含三个纬度(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本次教学活动特点(即在表述时可操作性明显);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新纲要为指导,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关注本年龄段幼儿兴趣点,且难易适度。•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活动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2、评选材•评析一节课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是否准确、科学,还要看教师对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否恰当,对教材理解是否透彻,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选材是否符合幼儿生活经验水平、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2)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否准确。(处理是指: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3)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3、评教学程序•1)看教学思路、脉络、主线是否清晰。•教师在活动中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如:环节的设计、提问的设计、操作环节的设计等等。为此,我们评教学过程,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合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不符合幼儿实际,激发兴趣,满足幼儿学习需要;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能不能给幼儿以新鲜、刺激的感受;三是看教学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2)设计思路与实际教学操作是否符合•有时,教师在设计教学思路时对活动预设不够,对孩子的了解不够,或者教学思路不清楚,导致在活动中遇到情况无法很好的处理。•3)看教学的结构安排是否合理•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要看有没有“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要看指导与练习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看幼儿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没有集体活动过多,关注个体的时间过少的现象。4、评教学方法和手段•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灵活运用。•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它总是因内容,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老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化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关注随机的生成。•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活动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要看新的教学理念,要看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师的人格魅力等。•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5、评师生关系•1)看能否充分确立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2)看能否努力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与幼儿的融入。(如:有的师幼关系非常融洽,有的教师则高高在上,特别是小班教学活动,更需要教师与幼儿之间这样的亲近感。)•6、评教师教学基本功•1)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活动中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幼儿,师生情感融洽。•2)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确简炼,生动形象,提问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3)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多媒体操作熟练程度(钢琴弹唱)。•7、评教学特色(整个活动的亮点体现在哪里)。四、评课的要求•认真听课、把握标准、讲究艺术、拟好提纲•提纲内容:本节课的优点或经验或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或不足或需要探讨的问题是什么?特色是什么?你的建议是什么?五、几种评课报告的撰写•1、点缀式的(抓住重点写,并把它提升到一个理论的高度。)•2、总分式的(一分为二,突出的优点,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3、流程式的(评选材、目标、环节、特色等,可以按照听课本上的评课要素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