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ppt制作袁依莲主讲人袁依莲作者介绍:黄仁宇(1918年-2000年1月8日),历史学家,美籍华人。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战争爆发后,时仅就读大学一年级的黄仁宇决定辍学,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期间结识田汉、范长江等人。后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凭在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所修的学分获密西根大学的取录,攻读新闻系,1954年获学士,1957年获硕士,其后转攻历史系,并于1964年获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剑桥中国史》、《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集体研究工作。黄仁宇先生的生平是经验丰富而又坎坷的,由于在青年时期就投身军旅,四处奔波,所以对中国社会的底层状况有深入的、更理性的了解。其后又赴美留学,亲身经历西方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对于西方的政治历史等也有所了解和体悟,他的眼界也得到了开阔。这些都对他“大历史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大历史观:形成:黄仁宇先生从经济学中得到灵感。经济学中可以分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转用于历史,那么,可以将历史分为宏观历史和微观历史。而宏观历史就是黄仁宇先生所说的大历史。概念:用学术一点的语言讲,就是“必须在长时间的范围内,综合考察决定历史走向的各种因素,通过分析和比较,来探究历史的真实面目,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获得真正的知识”。用通俗的语言讲就是要关注历史的关联性和长期性。黄仁宇先生提出历史是一些事件、因素长期量变最终达成质变的结果,同时要注重分析历史事件中的因果关系以及其历史的合理性,而历史中的细枝末节是其次的,甚至连人物的忠愚得失都是次要的。目录: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第一章西安与黄土地第二章亚圣与始皇第三者土壤、风向和雨量第四章兵马俑的幕后第五章第一帝国:树立楷模第六章名士成为军阀第七章长期分裂的局面第八章历史向侧面进出第九章统一的途径第十张第二帝国:已有突破,但未成功第十一章北宋,大胆的实验第十二章西湖和南宋第十三章蒙古人的插曲第十四章明朝:一个内向和非竞争性的国家第十五章晚明:一个停但注重内省的时代第十六章满洲人的作为第十七章1800年:一个瞻前顾后的基点第十八章从鸦片战争到自强运动第十九章白日维新、民国成立和五四运动第二十章现代中国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第二十一章台湾、香港和澳门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分期法:先秦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民族、文化、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对之后的历史发展起到奠基的作用。第一帝国(秦汉时期):叙述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秦朝是如何被建立的,又是如何在汉朝被巩固加深的。魏晋南北朝:整个中国处于长期分裂的局面,各种社会力量活跃,各个民族的融合加深,各种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虽说政治上发生了许多变革,但从未改变过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第二帝国(隋唐宋):在分裂多年之后,这个纷乱的社会又开始逐渐统一起来。从隋的慢慢稳定,到出现唐朝盛世,这一时期达到了中华文明最为辉煌灿烂的巅峰。在讲到宋朝的时候,黄仁宇先生重点讲了经济这一部分。宋朝的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国家机器还是在原来的轨道上运行,这就引出了后来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重点就是货币改革。但是由于外来民族的侵扰、整个社会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部分官员强烈反对等主观和客观原因,最后王安石变法失败,这一时期尝试的货币改革也宣告失败。第三帝国(明清):黄仁宇先生认为明清是收敛与退缩的时期。黄仁宇先生认为朱元璋凭个人之见,指责中国历史上那些有名的理财专家,认为凡是提倡扩大经济收入的说法就是与民争利,就是不可饶恕的。就是这种思想,使得明朝经济一直不前,即使明后期有所调整,但是只是小打小闹而已。而清朝,继续实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使其达到了顶峰,但是由于人口的巨大变动,赋役不均等情况出现,清朝的税收财政相当紊乱。许多经济活动在宋朝达到高峰,此时全部缩回。但当时的政治无法回应这些退缩与紊乱,于是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鸦片战争后:黄仁宇先生认为,自鸦片战争以后,不仅仅是中国上层人士有所改变,中国的下层人士也有了对国家政治的反映,这就是一种进步。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期间所有的变化都没有对中国社会造成实质的变化,但是在之后的四五十年中,蒋介石对中国社会的上层进行了改造,虽收效甚微。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改革了中国农村,推翻帝国主义、官僚主义、专制主义三座大山。出现中国人民历史上最庞大的革命。决定历史走向的因素:1.地理条件促使中国走向统一: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意义。黄河水的泛滥,使得一些地区必须统一起来处理抗争。季风气候引起的降水,降水影响的农业,农业可能引起的饥荒,都是促使中国趋于统一的要素。2.文化凝聚力为统一锦上添花:“纵使长期分裂,人心仍趋向统一,即使是流亡的朝廷,仍以统一为职责”——黄仁宇《秦始皇》,从秦朝一统六国,车同轨、书同文开始,似乎整个社会上就出现了一种文化凝聚力。虽然在之后的两千多年里,分分合合,分裂不断,但是这种统一的观念一直出现在人民心中,并在最后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3.均田制推动中国社会的演变:均田制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发展的走势,它既是中国古代社会保持稳定的经济基础,同时也是构成社会发展演变的动力。均田制在这本书中也成为一个历史分期的重要依据。均田制: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身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故至德宗年间被两税法取代。4.君主专制下的官僚政治:从秦朝开始就建立起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而也衍生出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官僚制度出现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维护君主权威,保障专制集权的正常运行。但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还是不能与西方的政府进行比较,毕竟前者沿用了两千多年,而后者只有几百年的历史。感想:越把眼光放大,才知道个人能力有限,生命的真意义,要在历史上获得,而历史的规律性有事在短时间内尚不能看清,而须要在长时间内大开眼界,才看的出来——黄仁宇须根解锁,才是解决问题之道。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已经不仅仅是将各个朝代进行横向比较,而更多的是纵向的延伸;各个朝代也已不再是拿来可以比较的单位,而是前后一贯,存在因果关系。大历史观是一种强调以较长的时候来观察历史渐变的方法,但它也只是为我们看待历史问题提供了一种工具,一种看待历史的维度,而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利用好这个工具。其实这种方法不只可以用在分析历史事件上,在生活中也可以如此,寻根究底、探知因果,从而须根解锁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以史为鉴,才是长久之道。其实大家都知道,历史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去发生的就是发生了,是不能被逃避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正视那些历史,即使里面的内容可能让我们启齿,可能让我们羞愧。正面它、直视它,分析它其中包含的因果,再与今之状况相比较,以史为鉴,吸取经验和教训,防止历史、特别是历史悲剧再次发生。多维度思考,才是历史之道。历史虽然是客观的,但是同时也带有主观色彩。历史是人传下来的,人是一种情感动物,无法对一个事物持绝对理性的态度,即使优秀如司马迁,他在撰写《史记》一样带着个人的感情色彩。每个人所站的角度不同,对历史的看法也是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可以用不同的维度去看待我们的历史,用大历史观,也就是宏观历史的方法,或者是用微观历史,也就是注重细节的方法,或者是其他各种各样的方法去看待历史,讲历史变得更加充实丰富,让后代的我们能够更加生动的了解到前人的生活。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