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開啟作文智慧的一把鑰匙研究者:王任儀、蕭浥真、楊珍美、黃麗津摘要語文是表達藝術的一種手段或工具,而語文中最能表達創造性的就是作文了。一般說來,兒童的經驗是相當有限的,如不運用想像力,只靠記憶去重述人家的文句,如此提筆寫作,就難以避免滿篇盡是陳腔濫調,只是詞句的堆砌而已,何來「創造」可言。因此,作文教學,應該從啟發兒童的思路著手,盡量輔導他們發揮潛存的想像力。兒童的想像力非常豐富,真可謂「天馬行空,恣意揮灑」,如果能作有效的培養,就像活泉一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寫作時,就會「不知不覺」的從筆尖流出使人驚喜的文句。關鍵字:創思作文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www.pdffactory.com-112-壹、緒論:一、研究動機:自從推行九年一貫教改之後,作文能力一直是社會廣泛討論的議題,我們針對此問題建立一些假設,並經由教學來尋求最佳的答案。二、研究目的:各班分頭進行作文教學,嘗試以不同的方法,並互相交流,定期討論,截長補短,以達到共同的成效。貳、研究方法與實施一、研究對象:本行動研究小組的成員,大抵以六年級教學群為主體,因此課程的推行,希望能兼顧學生程度做設計安排,並在教學內容也能做一些多元的嘗試。研究以六年級的學生對象,四個班級分別設計相關配合的寫作主題及活動。二、研究方法:(一)文獻分析:本研究以文獻分析法分析創思作文教學的理念與設計,探討提升學生寫作的能力與興趣的作文教學策略,並規劃設計「創思作文」的實作方法,讓學生不再為作文該寫什麼而煩惱,並讓寫作變有趣。(二)集思廣益法:創思作文是一項新的教學嘗試,大家還在摸索作文題型和教學方式,最好的作法便是集合老師們的智慧結晶,讓創思作文發揮更大的教學效果。(三)實作成果的評析與教學省思:為了讓設計理念落實於實務上,我們不斷評析學生作品並於每個實作之後作教學省思,希望踏出的每一步不僅為創思作文做出貢獻,更期望能日漸改進自己的作文教學、獲得更圓滿成功的作文教學方法。參、行動研究方法一、行動一:讀寫結合「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應該是緊密結合的」(仇小屏,2003:3),閱讀是寫作的養分,學生需多閱讀,才能寫出好文章。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www.pdffactory.com-113-(一)閱讀存摺鼓勵學生利用學校或社區資源,多多借閱書籍,並輪流上台介紹好書給同學認識,讀的越多、介紹的越多,存摺存入越多知識財富。(二)指定書目:全班共讀同一本書籍,師生共同討論,並將討論結果記錄下來。(三)結合報章雜誌教學:從報章雜誌上擷取好文章供大家欣賞,鼓勵學生寫下主旨、大意或心得感想。一般人以為高年級的學生都會寫讀書心得,事實上則不然,有些學生無法分辨大意與心得;有些學生不懂區分「文章寫作者」與「心得寫作者」人稱代名詞之不同;有些學生不知如何寫出二百字的心得。經過教學引導與練習之後,寫讀書心得的成果已有改善(五上第一篇作文),三分之二學生能達到老師要求。然而閱讀活動常受社團活動與考試的干擾,或是學生疏於準備的現象,時間不斷被緊縮,實在可惜。二、行動二:寫作結合生活經驗透過班級活動或真實情境的安排,讓學生親自體驗,藉以激盪洶湧澎湃的情感(沈惠芳,2004),並將此情感導向寫作,這種做中學的方式往往讓幫助學生了解寫作的重點。(一)活動寫真(沈惠芳,2004)引導過程:請學生以散文紀錄班級的活動歷程,藉由團體討論方式,彼此腦力激盪,豐富寫作內容。教學省思:(1)教學效果不錯,寫作內容也不錯,學生參與度很高。(2)有些學生容易複製別人的想法,缺乏獨創性。(二)真實情境安排:引導過程:學生對「吃」總是充滿興趣,作文課時,老師投其所好,請每位學生吃點心餅,邊吃邊感受點心餅的滋味,並以五官摹寫法寫出點心餅的形狀、顏色、滋味、及吃點心餅的心情或被換起的記憶。教學省思:教學效果很好,寫作內容很不錯,學生參與度很高,寫得很快樂,連平時不交作業的曾俊霖都能寫四頁多,主要是因為寫作的題材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學習興趣,歐光隆說:「這是最好寫、最快樂的一次作文課」。(三)成長小書製作學生快畢業了,同學們的感情越來越好。為了留住美好的時光,讓剎那變成永恆,大家都忙著交換畢業紀念冊。為了彌補畢業紀念冊之不足,並希望引導學生學會表達同窗之情與祝福之意,所以讓每位學生製作成長小書,珍藏美麗回憶。引導過程:老師先展示「畢業贈言」範本,然後舉辦「優點大轟炸」、「祝福話我最行」等活動,引導學生在畢業贈言卡片上寫下同學的優點或特長,並懂得應用祝福話為同學祝福,最後連同老師為大家拍攝的生活照集結成書。教學省思:現在有很多學生是毒舌派,不懂得讚美、祝福同學,經過引導後,大部分學生都寫得不錯。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www.pdffactory.com-114-三、行動三:修辭能力訓練「好的內容要以優美的文句來表現,才能動人。要使文句優美,就要講求『修辭』。」(陳正治,2001),我們欣賞一篇文章,如果能探究出文章的修辭妙處,並運用在自己的創作上,那真是讀寫結合的最高境界。(一)結合語文課教學陳滿銘《作文教學指導》中說道:「所謂的『範文』,顧名思義,正是學生在讀、寫上足作模範的詞章,是藉以指引學生寫作各體詞章及審題、立意、運材、佈局、措辭的最佳範例。」例如,學生剛從課文學習譬喻法,那麼,老師就可以設計題目,讓學生學會譬喻法並運用在寫作中。教學省思:學生不僅能欣賞課文中的修辭之妙,也能逐漸活用所學於寫作之上。(二)修辭技巧的練習以設計學習單方式讓學生熟練修辭法的技巧(如附錄)。教學省思:學生寫作的句子經常顯得簡短、貧乏,研究者設計各式學習單,讓學生練習以修辭技巧擴寫句子或運用修辭法敘寫短文,長期練習下來,學生的句子、短文已有進步。肆、行動研究歷程一、行動一:在集體討論創作教學方面為了讓學生能夠發揮創意,同時能結合小組成員的共同創作,於是將學生分組,每組二至四人不等,選定的主題為故事創作,由同一組的學生先設定希望創作的故事架構,再討論出故事內容,並由一人或輪流撰寫於稿紙上,希望故事內容是能吸引人閱讀的。學生一開始聽到要用討論的方式,就顯得非常高興,因為能和好朋友一起編織一個故事,似乎是他們從來沒有的經驗,所以很快的就找到了同伴;由於並未設限故事的類型,所以發揮的空間很大,同學們興奮且小聲的討論故事的劇情,巡視行間可以感受到熱烈的氣氛,偶有不同意見,但慢慢的都能得到共識。從這次教學過程發現如果運用策略引導學生互動交流與深入思考,學生的寫作能力與興趣會獲得突破。開始利用『用新觀念寫作文』教導孩子思考,陪著孩子共同想像的故事大綱,寫出有感覺的句子及內容,並慢慢懂得如何用適當的語句寫出自己的想法,漸漸感受到寫作的樂趣。二、行動二:在統整各科教學方面配合了自然課『使用顯微鏡』單元,請學生把上自然課周老師給他們觀察的經驗寫下,周老師在自然課程中讓小朋友仔細觀察許多微生物,例如從水溝撈起的水及各種找到的素材,學生們在觀察過程中驚呼連連,體會到原來肉眼看不到的世界竟然如此奇妙。爲了練習說明文的寫作方式,請學生以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www.pdffactory.com-115-一種動物為研究對象蒐集資料,以狗為主題來說,先介紹狗並舉一些不同種的狗及特徵為例說明,學生都可以找到很多相關資料,篩選後組織成一篇說明文,學生寫作後反應並不困難,而且覺得獲得很多相關的知識,這也是寫這篇文章的額外收穫;另外也配合社會領域安排寫作主題,因為社會課教到儲蓄、消費及經濟活動的單元,於是用『儲蓄的重要』來安排議論文的撰寫,因為上課已把相關觀念說明過了,所以寫作指導著重在議論文的寫作方法,因為學生對儲蓄的重要性有一定程度的概念,因此寫來條理分明,申論內容豐富,言之有物。三、行動三:體驗教學法我們自出生以後,就一直在觀察中學習,在觀察中養成生活能力。對一件事,要能觀察仔細,才能透徹了解;透徹了解後,自己才能有所作為。寫作文亦復如是,經過縝密的觀察而致徹底的了解,就等於培養了創作的靈感,有了靈感,就不會文思枯竭,無話可說了。何況「大塊假我以文章」,日常生活中的林林總總,無不是寫作的好材料;平凡的事物中,常常隱含著不平凡的道理,只要我們肯去發現、去細看、去體察、去體悉,則動筆寫作,必能左右逢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了。兒童的天性是好動的,如果能夠設計生活的動態,讓他們實際經驗這種動態,得到見聞,發表感想,就是一篇活潑生動的好文章。實施的「開放教育」提到「探索學習」就是一種非常好的「動態」學習。動態作文可以在班上安排一個故事表演,一個遊戲;也可以在校內安排化裝遊行,才藝表演;更可以帶到校外去拜訪耆老,參觀古廟……方式很多,只要老師有心,事前充分準備,事後熱烈討論,好文章就呼之欲出了。觀察體驗包括六種要領: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感覺。以「遊海水浴場」這個題目為例,我們用這六種要領來觀察:一、海灘上遊客如織,五光十色的泳裝,把海灘點綴得很熱鬧。(這是運用視覺)二、海浪澎湃,一波接著一波,不斷的拍擊著岩石,與戲水遊客的笑聲、叫鬧聲,正合奏著一曲大自然的樂章。(這是運用聽覺)三、海風徐徐吹來,送來大海特有的味道––陣陣魚腥。(這是運用嗅覺)四、游著游著,突然一陣急浪打在臉上,喝了一口海水,好鹹呀!而且還帶點兒苦澀。(這是運用味覺)五、用手捧起細沙,沙粒從指縫間滑漏,給人一種輕輕柔柔的感覺。(這是運用觸覺)六、玩了一天,雖然肢體疲累,但內心卻快樂充實。(這是心的感受)如果把這些觀察所得連接起來,就會是一段很生動的描述。PDFcreatedwithpdfFactoryProtrialversionwww.pdffactory.com-116-四、行動四:體驗式作文內容分析(一)傾聽自然的聲音:學了再多的知識,如果缺乏直接的體驗,那些知識永遠都只是一種空泛的概念,就好比一個人如果從不曾捏過泥土、踏過溪澗、坐在林野樹下靜靜聆聽風兒撥弄樹葉的聲音,那麼要他真正的從內心產生關愛自然的信念是不太可能的事。從孩子五花八門的戶外學習心得裏,可以概略地窺知兒童戶外體驗的認知心理及方向一二:1.流水式的活動記錄:這種事多數人的記憶方式,依事件的發生順序作紀錄,但紀錄內容又分為:a.只記錄時間、地點,對於活動內容只輕描淡寫幾筆帶過,屬『走馬看花』型。b.不只記錄時間及地點,且描述活動內容及自己觀察到的人、事、物,並加入自己的感受。2.片段式的活動記錄:只記錄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多數記錄內容仍與活動相關,但也有少數兒童只記錄他所關心的事物,如參觀北投溫泉館、淡水老街與紅毛城景點式的戶外觀察活動中他最關心的是淡水河裏的一隻『死魚』不知會漂到何處去。只記錄自己心境的感受,對於活動內容提及很少甚至沒有,他關心的事是與人的互動,如隨隊愛心媽媽如何對待他們,班上的秩序及聽講的態度……。明白兒童戶外教學中的認知方向,戶外教學的流程中,教學者除了需事先實地勘察並周詳規劃活動路線外,最重要的事是解說情境的安排及地點的選擇,以下就地點選擇及情境安排說明如次:(二)地點選擇:教學者須安排外在干擾因素較少的環境,這在都會的觀光景點區教學較難進行,如淡水紅毛城巡禮,由於室內空間不宜團體解說,在進入古蹟現場時須擇一背景單純的空地說明,如此孩童才能對稍後的參觀活動裏有更多的觀察與體會。然而,戶外教學的教學環境較難掌控,在較不安定的教學場合則須增加些技巧較能達到預期效果,例如遊覽車上解說,兒童不似大人可以一邊看風景一邊仍能注意車上的講解,兒童需要解說者與他目光交接或以更多得獎勵方式(如搶答給獎品)來吸引注意力,否則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三)情境安排:戶外教學總是有很大的時間限制,因此教學者除了安排各景點,也要預留或善用空白時段,提供一個舒適安全的環境,留給孩子傾聽自然或內心聲音的時間,這會讓孩子在這趟知性之旅中獲益良多。體驗式教學最重要的目的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心智體會、想像與探索,藉由親歷其境及與周圍環境的互動引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