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陆游与中兴诗坛本章内容▪第一节陆游的文学主张与诗歌艺术▪第二节杨万里和诚斋体▪第三节范成大与新型田园诗▪第四节两宋理学诗派与朱熹的诗歌创作第一节陆游的文学主张与诗歌艺术▪陆游(1125—1210),字务观,越州山阴人。绍兴二十三年(1153),陆游参加进士考试,名列第一。乾道六年(1170),陆游出任夔州通判。八年王炎聘陆游入其幕,三月陆游到达南郑前线。不久王炎被调离川陕,陆游亦离开前线,先后任蜀州、嘉州等地地方官。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兼四川制置使,聘陆游担任参议官。五年,陆游奉诏回朝。其后,陆游辗转福建、江西、浙江等地担任地方官。绍熙元年(1190)到嘉定二年(1210)十二月陆游去世,二十年间陆游在故乡闲居,直至去世。一、陆游的文学主张▪他学诗从江西诗派入手,而又能够摆脱江西诗派的束缚,既有继承江西诗派重视诗句锤炼、工于表达技巧的一面,又有反对江西诗派忽略生活内容的一面。▪陆游强调诗歌从生活中取材,诗歌内容充实饱满,境界高远。▪他讲究诗歌表达的技巧、方法,注重转益多师,广收并蓄。▪因此,陆游的诗歌既重视平淡自然又讲究法度精严,是南宋中期诗坛上集大成式的诗人。二、陆游的诗歌创作▪陆游一生创作的诗歌数量超过一万首。爱国主题的诗歌作品占了很大比重。将人生志业抱负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故国吾宗庙,群胡我寇仇。但应坚此念,宁假用他谋?望驾遗民老,忘兵志士忧。何时闻遣将,往护北平秋”(《纵笔》)▪“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的诗歌题材是比较丰富的。除了爱国诗之外,还有农村诗、风俗诗、景物诗、纪游诗、爱情诗、闲适诗等。▪山村处处晴收麦,邻曲家家午晒丝▪老农爱犊行泥缓,幼妇忧蚕采叶忙▪陆游诗歌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他的诗歌善于借助梦境来抒发感情,富有浪漫情调。▪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诗歌风格多样,各体兼工。讲究锤炼与追求自然有机地成为其诗歌创作的统一体,是其诗歌的显著艺术特色。陆游律诗常以两联写景传神,对偶整饬而多有情致。如《史院晚出》:▪“已乞残骸老故丘,误恩重作道山游。龙津雨过桥如拭,凤阙烟消瓦欲流。直舍小眠钟报午,归途微冷叶飞秋。心知伏枥无千里,纵有王良也合休。”▪陆游将使事用典与自我情感表达融为一体,同时将江西诗法的瘦硬与苏轼诗歌的流畅自然结合起来,创造出既新警又流畅的诗风。如《雪中作》:▪“竹折松僵鸟雀愁,闭门我亦拥貂裘。已忘作赋游梁苑,但忆衔枚入蔡州。属国餐毡真强项,翰林煮茗自风流。明朝日暖君须记,更看青鸳玉半沟。”第二节杨万里和诚斋体▪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任国子博士,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高宗崩,杨万里因力争张浚配享庙祀事,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杨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杨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而归,从此不再出仕。开禧二年(1206)去世。一、《诚斋诗话》与杨万里的文学主张▪杨万里《诚斋诗话》,定稿于晚年,从中可见江西诗派的深刻影响。其中,杨万里经常谈及用典的出处,又喜欢探讨具体的诗法。▪杨万里强调诗歌应有言外之“味”。杨万里对于“晚唐异味”的推崇,表面是为纠江西末流之弊而复归唐风,实际上却是对北宋庆历、元祐诗学精神的重新倡导。二、杨万里的“诚斋体”▪杨万里晚年领悟到独出机杼方能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面目的“诚斋体”。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以自然活泼、饶有谐趣见长。▪杨万里“诚斋体”注重表现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场景。杨万里对自然的兴趣出自诗人的眼光,也与他作为理学家的观物态度有关。第三节范成大与新型田园诗▪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谥文穆,吴郡人。其诗风格轻巧,但好用僻典、佛典。晚年所作《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钱锺书认为“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宋诗选注》)。▪范成大的田园诗,注重以乐府诗写田园生活。▪▪豚蹄满盘酒满杯,清风萧萧神欲来。愿神好来复好去,男儿拜迎女儿舞。老翁翻香笑且言,今年田家胜去年。去年解衣折租价,今年有衣着祭社。(《乐神曲》)▪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姑妇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缲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缫丝行》)▪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虽也涉及文人意趣,但更多的是直接对田家劳作与苦乐生活的描写,“田家”成为其田园诗的主角。▪百沸缲汤雪涌波,缲车嘈囋雨鸣蓑。桑姑盆手交相贺,绵茧无多丝茧多。▪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下田戽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第四节两宋理学诗派与朱熹的诗歌创作一、理学诗派诗歌的内容与主题▪北宋“五子”是“理学诗派”的重要代表,其诗歌奠定了“理学诗派”的主要范型。其中,邵雍、周敦颐、程颢等人的影响比较大。他们的诗歌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理学诗派”诗歌的内容与主题特征。▪邵雍诗歌的内容,都与邵雍的理学体系中的认识论与实践论命题紧密相关。邵雍诗歌的内容,其实就是其理学内容的诗化表达。▪日月星辰天之明,耳目口鼻人之灵。皇王帝伯由之生,天意不远人之情。飞走草木类既别,士农工商品自成。安得岁丰时长平,乐与万物同其荣。▪周敦颐诗歌多以山水纪游为诗歌题材,其诗歌主旨包括:▪抒写理学的“慎几”“慎动”主题,强调“自掩”以为功。▪强调守贫乐道,胸怀风月,独寻“乐”趣。▪体现“观天地生意”的“万物一体”情怀,强调“仁”为天地之本、人之本。二、理学诗派诗歌的诗境生成方式▪自北宋晚期开始到南宋中后期,理学逐渐成为整个社会文化的精神内核,时人多受其润泽。▪受此影响,很多诗人的诗歌作品,都表现出理学家的哲思情感。诗人抒写理学义理和理学范畴的诗歌主题,以及学习、追摹包括“邵康节体”在内的北宋五子的诗境建构方式,逐渐蔚成风气。▪“理学诗派”的诗歌因为着意抒写理学命题而具有崇高道德之美,由此就带来了这一类诗歌审美意蕴的重要特征:一是崇高与优美的诗歌境界。二是与万物为一体的自然意趣。▪“理学诗派”诗歌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类型,拓展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哲思深度,从而具有了独特的文学史地位。三、朱熹的文学主张与诗歌创作▪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徽州婺源人,宋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曾任秘阁修撰等,为南宋集大成的理学家,也是南宋时期影响很大的学者和诗人。▪朱熹的文道观念也表现出矛盾性。一方面,他强调文与道的关系为本末关系,“道”为主而“文”为末。另一方面,朱熹虽然强调“道”居于“文”的核心位置,但在很多情况下,也注意到了“文”具有独立性,并对“文”的写作技巧、审美特质、形式与内容诸要素等进行了较为精到的分析。▪除了直接论及文、道关系之外,朱熹还有在思理上会通诗歌审美与理学哲理的倾向。▪朱熹的诗歌创作题材较为广泛。▪因“理”而选景,因景而造境,是朱熹诗境构造的重要特色之一。他在创作诗篇时,往往特别注重以诗篇主旨来约束表现方法,朱熹的理学诗,往往带给我们脱俗、高致、诚信、和美的审美体验,表现出他的儒学学养和理学观念。思考题:▪1.试论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2.试论陆游诗艺在诗歌技巧上的突破性贡献。▪3.谈谈“诚斋体”的“自在”特点与当时理学思想的关系。▪4.试论范成大田园诗的诗歌史贡献。▪5.谈谈对理学诗派诗歌艺术风格及其形成原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