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二OO七年五月1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1总则1.1目的为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提高项目科学决策水平,合理确定项目的工程建设标准、项目投资水平,提高项目效益,特制定本标准。1.2适用范围1.2.1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开展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2.2本标准包括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建设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的引用方法、要点、注意事项。为开展项目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竣工验收提供技术依据。1.2.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局部地区或单项工程已达到本标准要求的,不宜新增相应的工程措施,应保持现状或局部优化改进,项目区其余地区或单项工程按本标准执行。1.3基本原则1.3.1因地制宜原则以自然、社会经济、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和工程建设实践经验为基础,合理划定工程类型区,考虑生产、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根据各区域地形地貌、土地利用方向和限制性因素,结合土地开发整理的建设目标,确定不同区域内的工程模式、体系和建设等级。1.3.2科学性原则尊重科学,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基础,兼顾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做到技术先进、规划设计合理、安全适用。1.3.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土地资源持续利用为前提,节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使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空间分布与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1.3.4集中成片、综合整治原则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实现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1.4引用标准下列规范、规程、标准所包含的相关条文,构成引用标准。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灌溉设计保证率进行了修订。当下列规范、规程、标准出现新版本时,应按新版本执行。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3.《防洪标准》(GB50201-94);4.《供水管井技术规范》(GB50296-99);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6.《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7.《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8.《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92);9.《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10.《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11.《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1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453.1-1996);1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453.3-1996);1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技术》(GB/T16453.4-1996);15.《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06);16.《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217.《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18.《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19.《地下水质量标准》(B/T14848-93);20.《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21.《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22.《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23.《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24.《喷灌与微灌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236-1999);25.《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26.《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27.《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28.《水工建筑物测流规范》(SL20-92);2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3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3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3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3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34.《固化类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技术规范》(CJJ/T80-98);35.《水土保持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3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204-98);37.《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499-2001);38.《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程》(TD/T1007-2003)。1.5术语1.5.1工程类型区engineeringtypearea体现土地开发整理地域差异和工程组合特征的单元。在同一工程类型区,其建设条件基本一致,对应工程建设内容基本一致。1.5.2工程模式engineeringpattern为实现土地开发整理目标而确立的各项工程的组合方案。1.5.3工程关键指标engineeringkeyindices表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主要参数。1.5.4冬水田、囤水田Paddyforwaterstorageinwinter我省种植水稻等水生作物的农田,由于缺少灌溉水源,每年大春收割前后进行蓄水保水,以备第二年大春作物用水。这种利用秋冬季节降水进行囤蓄大春灌溉水源而不种小春作物的农田,叫冬水田或囤水田。部分秋冬季囤蓄灌溉水源较深、水量较多的农田,不仅能解决本田的栽插水源,还可以解决其他稻田的栽插水源,叫囤水田。1.5.5中低产田地Middle-and-Low-YieldingFields由于土壤、地下水等的限制而造成的单产低于一般农田的耕地,如丘陵区的石骨子地、死黄泥田地、平坝区低槽的下湿田和烂泥田等。1.5.6石骨子地rockchip发源于紫色砂页岩母质的耕地,母质较易风化,多为幼龄土,表现为土层浅薄、质地粗,耕地中含有大量岩石碎屑的坡耕地,多分布于山丘地区的中、高台位。1.5.7坡改梯ChangingSlopeFieldsintoTerrace通过对坡耕地实施修筑土(石)埂、增厚土层、平整土地、整治坡面水系等工程措施,变坡耕地为水平梯地或缓坡梯地,达到土壤保水、保肥、保土、高产稳产的目的。1.5.8田块cultivationplot田坎(埂)所围成的田块,是田间作业的基本单元,包括田面、田坎(埂)、背沟。31.5.9植物护埂BordersProtectedbyPlants为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值,增加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稳定性,将适宜的、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或灌木、矮乔木配置在梯田埂坎上形成的一种植物护埂生态田土坎。1.5.10挹灌usespoonsmallamounttoirrigate一种传统的雨水集蓄型灌溉模式,它是采用水肥混合,人工窝、行浇灌,灌关键水和救命水的一种局部灌溉和非充分灌溉模式,在四川缺水地区和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中普遍采用。1.5.11山平塘石河堰pond山平塘:拦截和贮存地表径流,蓄水量不足10万立方米的蓄水设施;石河堰:拦截溪河,抬高溪河水位,修建在溪河岩石地基上的石坝(浆砌条石、砼重力坝或拱坝)。2建设目标2.1总体建设目标根据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2具体建设目标2.2.1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田块规则成形、田面平整、耕作土壤深厚、埂坎稳固,耕作方便,经土地开发整理后的耕地质量等级要有提高,符合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的标准要求。2.2.2水:农田灌溉水源充足,灌溉保证率达标,灌排设施及坡面水系布局合理、配套完善。采用节水型输配水和灌溉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工程设计经济、安全。2.2.3路:路网与项目区外主干公路衔接,路面平整,布局合理,配套完善,满足机耕、农业生产运输和农民生活的需要。2.2.4林:满足农田防护需要和环境景观协调要求,起到保持水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作用。2.2.5村:实施农民新村建设,有条件地开展村庄整治,尽可能让居民住宅相对集中,节约住宅用地,改善农民居住条件。2.3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等级2.3.1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等别根据项目建设规模,按表2.3.1确定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等别。表2.3.1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等别单位:hm2工程等别IIIIIIIVV建设规模≥20002000~16001600~800800~4004002.3.2工程建筑物控制级别土地开发整理单项工程以配套工程和小、微型工程为主,工程建筑物级别一般为5级。2.4耕地质量目标等别根据四川省农用地分等定级和补充耕地质量数量按等级折算研究成果,分析各区域土地利用特点和限制性因素,结合土地开发整理的建设目标和限制性因素,分区域拟定补充耕地质量建设的等级范围。3建设条件3.1项目合法性3.1.1项目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符合水利、农业、林业、交通、村镇建设、环保等方面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与相关部门规划相衔接。3.1.2不得在禁止土地开发整理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区、湿地保护区、天然草场、退耕还林区实施项目,不得毁林毁草和占用行洪河道、围湖造地等。43.2现有基础设施确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区应基本具备下列基础设施,确保项目实施后达到建设目标:3.2.1农田水利灌溉设施:项目区农田灌溉水源有保障,骨干输水设施基本完善。3.2.2河堤:为保护河流两岸的农田、村镇等,应具备达到相应标准的河堤。3.2.3滞洪区及其排水设施:项目区有防洪、排涝、排渍要求时,应具备滞洪区及其排水设施。3.2.4道路:具备比较便利的交通条件,项目区路网基本形成,村道以上级别的道路基本建成。3.2.5电力设施状况:项目区完成农网改造,有动力电源,具备项目施工用电及项目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用电条件。3.2.6防护林:具备为项目区提供生态保护的防护林网。3.3水土资源项目区能做到水土资源平衡。土壤的土质和肥力满足农业耕作和农产品质量的要求。3.4其它3.4.1土地权属明晰,界限清楚,没有土地权属纠纷,土地权属调整方案民主制定,合理可行,项目实施中涉及的工程建设占地能妥善解决。3.4.2当地各级政府、公众支持和积极参与土地开发整理。4工程类型区和工程布局4.1工程类型区和工程模式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耕地分布的主要地貌类型及灌排条件作为分区的主导因素,结合气候和土壤母质类型,将四川省划分为5个一级工程类型区和5个二级工程类型区。4.1.1一级工程类型区根据地形地貌、气候和耕作制度、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空间布局、农业区划等条件,采取归类和叠加的办法,全省划分为5个一级工程类型区。包括:盆西平原工程类型区、盆地丘陵工程类型区、盆周山地工程类型区、川西南山地工程类型区、川西北高山高原工程类型区,一级工程类型区的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农业生产特征以及区域特点等详见附录A。4.1.2二级工程类型区在一级工程类型区的基础上,根据灌排方式、土地利用存在的限制性因素和工程内容,全省划分为5个二级工程类型区,包括:自流引水工程类型区、紫色土治理工程类型区、坡面蓄水保土工程类型区、山地蓄保水工程类型区、沟谷治理工程类型区,二级工程类型区的区域范围、土壤类型、地貌特征以及主要工程模式组合等详见附录A、B。4.1.3工程模式我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共分5种工程模式,其组合特征见表4.1.2。工程模式对应的基础条件及工程特征详见附录C。表4.1.2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模式及工程组合特征工程模式工程组合特征田块形式水源类型输水方式路面材质农田林网主要类型自流引水工程模式条田塘坝/水库/河道明渠/低压管砼/沥青砼/砂石/土质护路护渠林紫色土治理工程模式梯田/条田塘坝/河道/农用井/蓄水池明渠/低压管道砼/沥青砼/泥结石/砂石/土质梯田护坎林/护路护渠林坡面蓄水保土工程模式梯田/条田水库/塘坝/河道/蓄水池明渠/低压管道砼/沥青砼/泥结石/砂石/土质梯田护坎林/护路护渠林山地蓄保水工程模式梯田/条田水库/塘坝/水窖/蓄水池明渠/管道砼/沥青砼/泥结石/砂石/土质梯田护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