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本章章节结构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了解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重大意义。重点和难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分析•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基本确立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本节知识概要: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就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具体是指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政治上,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政体;•经济上,是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文化上: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民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征是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建设•(1)政治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联合专政——人民民主专政。•(2)政治体制:人民代表大会制。•(3)政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政权建设步骤:军管会制→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民代表大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建设(1)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第一,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第二,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第三,保护民族工商业。(2)经济形态: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3)稳定经济秩序:抑制通货膨胀,统一全国财政收支,建设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秩序。(4)七届三中全会和私营工商业的调整。•1950.6~1952.9,土地改革使3.1亿农民分得7亿亩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700多亿斤粮食的地租。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文化建设(1)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2)方针:尊重科学,服务大众,洋为中用,古为今用。(3)措施:发展工农教育,扫除文盲,改革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4)对人的改造:开展知识分子改造运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是什么?“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个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其中,国营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33页。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19.1%1.5%71.8%6.9%0.7%主要的经济成分归结为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其中国营经济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合作社经济是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具体经济成分及作用•(一)成分:•国营经济————掌握国民经济命脉;•个体经济(农业手工业)————占有国民经济的绝对优势;•资本主义经济————逐步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二)作用:三种经济成分分别代表三个阶级,其中农业和手工业者不代表发展方向,因此需要被引导;为了促进生产力发展,实现国富民强、民族复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具体经济成分及作用具有两重性:•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民主革命的遗留矛盾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初期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土地改革任务完成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三个阶级间的相互关系的表现: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道路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同工人阶级的矛盾日益凸显。与此同时,社会主义的因素在不断增长并居于领导地位。背景材料:建国初期的国情•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中共同资本家的经济斗争;•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运动: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堵塞通货膨胀、物资缺乏人民生活十分困苦“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轻工业),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过程:1.从1949-1952年,党领导人民首先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问题,与此同时,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完成土地改革后的农村及时地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在调整工商业过程中,采取对私营工商业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方式,规范发展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2.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有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从1952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3.1949-1952年,党领导人民集中理论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问题。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农村完成土地改革,开始互助合作社运动开始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向国家资本主义迈进。视频链接: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酝酿和提出过程总路线工业化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2.1953年6月,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简称为一化三改——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两者的紧密结合:即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占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思考题: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什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逐渐改变生产关系,解决所有制的问题。•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结合。如何评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1、个体经济受小农经济的影响,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的需要;2、民族资本主义难以依靠自身实现工业化;为什么非改不可?•私营经济成分与公有制发生冲突,亟待解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性:•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物质基础;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949年1952年国营经济产值工业总产值34.2%56%•2、土地改革完成以后,为了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重要的依据;•3、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积累了经验-重要因素;•4、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1)资本主义普遍不景气,社会主义蓬勃发展(2)资本主义极端仇视和千方百计破坏,社会主义的苏联给予兄弟般的援助;(3)苏联希望中国早日加入社会主义的行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国际因素。1950年2月22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视频链接: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复兴之路-中国新生0-18’’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本节知识概要: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恩格斯说:“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们决不会考虑用暴力去剥夺小农,不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化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思考:•恩格斯这段话的含义是什么?恩格斯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者变革(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农业合作化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农民们积极报名入社•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订正确的阶级政策,“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的阶级政策”;•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分三个阶段来完成。(互助组-初级社合作社-高级社)。改造的具体步骤:•第一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3年,是组织互助组阶段。•第二阶段:1953年到1955年上半年,大办农业生产合作初级社阶段。•第三阶段:1955年夏到1956年底,合作化运动的高潮阶段,初级社纷纷发展为高级社。入社农户96.3%全国入社农户比例图(二)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步供销小组第二步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第三步“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入社手工业产值93%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思考题:谈一谈是如何有步骤地对农业,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改造形式初级形式高级形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个别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用和平赎买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用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国家税收:34.5%职工福利:15%•企业公积金:30%资本家红利:20.5%国家税收职工福利企业公积金资本家红利分三个步骤进行:•实现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实现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苏联是通过暴力革命形式进行;•马克思格斯和列宁都曾经对和平赎买进行过设想;•我党具体进行了和平赎买的尝试并获得了成功。出这么一点钱,就买了这样一个阶级。这个政策中央是仔细考虑过的。————毛泽东记者直率地问:“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答记者问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思考题: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有哪些?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偏差?P104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至长时间遗留了一些问题。”存在的问题第一、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社会主义改造在1955年下半年明显地过急过快,不仅广大农村由初级合作社向高级合作社的转变动之以情,而且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时间也过于短促。第二、随着对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造的完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第三、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本节知识概要: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初步确立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一

1 / 6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