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带资源分布与开发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海岸带资源分布与开发——以滩涂资源为例汇报人:学号:专业:海岸带相关概念简介海岸滩涂资源概述国外滩涂资源开发案例我国滩涂资源利用格局“九段线”划分目录潮间带潮上带海岸带的组成海岸带被称为“海洋第一经济带”。由3个基本单元组成:水下岸坡海岸带CoastalZone潮上带:平均高潮线与特大潮水线之间的沿岸陆地区域。潮间带:大潮期的最高潮位和大潮期的最低潮位间的海岸。水下岸坡:平均低潮线以下的浅水部分,一般称潮下线。海岸带的划分•第147次香山科学会议,2000.10•从0m等深线开始•向内陆延伸10km•向海延伸至15m等深线•向海:大陆架边坡,约200m等深线•陆地:200m等高线•内陆:延伸到河流流域•海洋和海岸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环境政策,2006•陆域:沿海自治市•海域:至200m等深线处•岛屿:所有墨西哥岛屿•《海岸带管理法》,1972•临海水域和临岸土地•岛屿、盐碱地、海滩•对沿海水域产生重要影响•受到海平面上升影响海岸带资源海岸带是地球上四大自然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会聚交接的地带,比其他任何地域蕴藏的资源都更为丰富:生物资源鱼、虾、贝类红树林海藻矿产能源资源海砂、砾石石油天然气煤化学资源海水盐业稀有元素动力资源潮汐能波浪能风能空间资源湿地滩涂港址物质资源海岸带资源与环境危机世界各国的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聚集、城市扩张、资源开发强度大,均不同程度地出现资源环境危机•工业发展和沿海城市兴起→工业、生活废水排放•海岸带高密度、大规模养殖→近海海域富营养化•近20年,我国有害赤潮事件300多次•1998年1年发生22次,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赤潮产生的毒素→贝类、鱼类→人类中毒•滨海湿地→种植业、水产、盐业和城市用地•滨海湿地功能退化→原生生物减少,渔业衰减•近40年,我国红树林面积4.00万hm2→1.88万hm2•厦门,围海造田、围滩养殖、填滩造陆、码头•船舶压舱水导致的生物入侵问题•港湾周围陆域的风雨剥蚀、水土流失•径流携沙的长年沉淤累积•港湾围填以及不合理的涉海工程•港湾航道逐渐淤积,面积萎缩,天然良港破坏•威胁沿海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主要成分:滨海旅游和陆源固废流失•沿海居民生活垃圾+海洋船舶垃圾排放入•我国每年发生海上溢油事故约有500起•石油污染物→水面油膜→风浪作用→海滩表层•海水和降水→可溶性油→沙体内部对流弥散•地质构造、海岸岩性、泥沙运移、水动力条件•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土地盐渍化•大连:12处岸段,入侵面积230km2•秦皇岛:2004年海水入侵面积达342km2海堤路桥工程围海填海港口建设港池航道疏浚渔业/旅游设施沙矿开采排污倾废生产能力下降生态功能退化水生生物群落改变滨海土地丧失改变地形地貌改变海湾纳潮量改变水动力条件侵占生物栖息地增加入海物质生物量减少港湾淤积生态景观破碎水质、沉积物质量下降海岸侵蚀海岸带人类活动的影响海岸带管理理论发展以人类发展为中心1990年至今对资源无节制开采海岸带研究的理论深化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阶段科技发展→开发手段全面衡量海岸带生态系统世界上第一部综合的海岸带管理法1972年美国《海岸带管理法》华盛顿州:海岸线管理岸线地带针对性规划2海岸滩涂资源概述海滩、潮滩是海岸滩涂的主要组成部分:•海滩指砂质海岸的潮间带浅滩•潮滩指淤泥质海岸潮间带浅滩,是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泥滩滩涂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而且本身也蕴藏着各种矿产、生物、风能及其他海洋资源如何有序的、可持续的开发利用滩涂资源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共同课题。滩涂是指江滩、河滩、湖滩、海滩、潮滩及其滩涂沼泽等在内的土地类型。海岸滩涂是滩涂的一种主要类型,是海岸带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岸滩涂资源概述海岸滩涂中的盐沼湿地与红树林地素有生物海岸之称,具有保滩护堤的作用。海岸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调节对国土生态系统具有容纳、延迟和整合的巨大能力,包括防止风暴、控制洪水、恢复干旱以及干扰环境波动等。维持生物多样性生物产卵地、卵育所珍稀水禽植物、动物、微生物基因库养分循环功能滩涂水草N、P、K元素其它营养元素高于森林生态系统文化旅游功能自然保护区(盐城)教育、科研场所美学、艺术(摄影)生态旅游(霞浦)气候调节功能光合作用、大气调节防护林降低风速15.5%-42.3%增加湿度和降水量海岸滩涂资源概述提供物资基础缓解土地压力发展产业潜力满足就业需求抵御自然灾害生活物资基础:渔业,美国海洋渔业70%在海岸带;食盐,人类食盐主要来源于海岸带海盐生产物质基础:海盐,重要的化工原料;海水中稀有元素,碘、钠、镁、溴;海岸带石油、天然气;煤、铁、钨、锡、砂砾矿。向大海拓展生存空间,围垦海岸滩涂,可以增加土地面积,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必需的建设用地,可以缓解人地矛盾,扩大食物来源。中国:曹妃甸、天津滨海新区、上海荷兰:须德海工程、三角洲工程滩涂开发具有高度综合性,它与城镇、航运、港口、工业等建设息息相关。浅海滩涂养殖业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创汇产业。世界海洋养殖业年产鱼类约50万吨,海藻栽培年产130万吨。滩涂开发还有发展第二、三产业的巨大潜力,世界各国共有2300多个海港,国际贸易货运量99%通过这些港口,能够促进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将沿海地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招募进滩涂公司,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可以培养一批掌握一定技术水平的养殖、种植大户。另外,滩涂行业也使越来越多的城镇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有序合理的开发滩涂资源可以极大改善海岸条件,取得显著的环境效益。人类通过对海岸滩涂开发利用和综合整治,兴建了大量的海堤、闸坝等排灌水工程,有效防御了风暴潮、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确保农田高产、稳产方面起到良好作用。通过生物措施加强了沿海防护林建设、保护了生态海岸,增强了防风抗灾能力,有效地改善了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3国外滩涂资源开发案例总的说来,国外海岸滩涂开发大致分为三种主要模式:海岸滩涂开发是人类开发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是人类向拓展生存空间和生产空间的一种重要手段。凡是陆地资源贫乏的沿海国家都极其重视开发利用滩涂资源生存空间拓展型工业产业带发展型城市化扩展型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国外滩涂资源开发案例荷兰是一个人多地少和洪涝灾害频繁的国家,围填海造地有近800年的历史,至今围海造出的土地共约1350万亩,相当于荷兰陆地总面积的1/4。•荷兰海岸线长约1075公里,24%的面积低于海平面•1/3的国土面积仅高出海平面1米•60%的人口居住在低洼地区,占全国GDP的65%•13世纪至今,荷兰国土被北海侵吞了5600多平方公里•为与洪水抗争,排除积水,防洪防潮,拓展生存空间•荷兰开展了大规模、长期持续地围填海造地行动。围海面积:1/4在开发出来的土地中,农业用地占总面积的62.9%,起到了缓解人口压力和保护、改善环境与生态的作用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的岛国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国土面积377,800平方千米,人口约为1.2亿•山地、丘陵等约占66%左右(包括火山则占75%)•平原小且分布零散•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岸线长约3.3万公里•其曲折的海岸除了形成众多优良港湾有利于海运业和对外经济的联系外,更便于沿岸填海造地。伊势湾:13%大阪湾:14%东京湾:26%沿海填海面积:1/3•过去100年中,日本共从海洋索取了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日本沿海城市约有1/3土地都是通过填海获取的•这些新陆地为日本工业腾飞,提供了位置优越的建设用地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占国土面积24%•占工业产值2/3-3/4•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石化炼制基地•大型机械制造基地后遗症•海岸滩涂消失•海洋污染国外滩涂资源开发案例SquareYear1945-1960二战后1970-结构化调整1960-1970填海造陆高峰期24处工业开发基地•美国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海陆兼备•海岸线全长2.27万km•全国50个州中有30个州与海洋为邻波士顿今夕对比•19世纪30年代,随着波士顿城市的扩展•波士顿市中心的“三山”地势并不适于居住•弗农山、灯塔山、盘波顿山被慢慢削平•铲出的土石就用来填充了北湾的作坊海塘•作坊海塘在所有填海工程中是面积最小•共增加波士顿最初土地的60%•大湾:船坞码头→波士顿金融区•南湾:扩展原本狭长的陆路交通,中国城•共增加波士顿最初土地的40%•后湾:规模最大,最后一项填海工程•四次填海后,波士顿面积扩大2.5倍国外滩涂资源开发案例我国海岸滩涂资源十分丰富,且滩涂资源的95%分布在大陆岸线的潮间带内,总面积达353.87万hm2,并且在泥沙来源丰富的海岸带仍在不断淤长。按行政省区划分:①江苏省滩涂面积最大,达65.80万hm2,占全国的1/4以上②山东省次之,约33.97万hm2③浙江省为28.85万hm2④辽宁、福建、广东省各为20万hm2⑤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各为7万hm2⑥上海市、天津市和海南省各有数万hm2•黄海沿岸占26.8%•东海沿岸占25.6%•南海沿岸占16.3%渤海31.3%黄海26.8%东海25.6%南海16.3%海岸滩涂面积按海区划分从北向南逐渐减少:•渤海沿岸占31.3%4我国滩涂资源利用格局我国滩涂资源利用格局反映某一特定区域的内部分区(省、区、市或者一个地理分区)滩涂资源利用类型相对重要性的量度指标,通常采用比较优势指数公式来表达,即:式中:AiCO为滩涂资源利用类型i在海岸带区域的分布面积;AiCN为滩涂资源利用类型i在全国(或沿海省市区)的分布面积;ACO为海岸带区域总国土面积;ACN为全国(或沿海省市区)范围总国土面积。相对优势度大于1,表明该滩涂资源利用类型在海岸带区域的密度高于全国(或沿海省市区)平均,空间分布的向海趋势较为突出,数值越大,则向海特征越显著;相对优势度小于或等于1,则表明,相对而言,该滩涂资源利用类型不具有向海趋势。名称面积(Km2)占研究区面积比例(%)优势度优势度对比关系D1与全国比较D2与沿海比较耕地9603041.372.191.09A林地7548332.521.380.77B草地125405.400.170.66C水域184047.932.731.93A建筑用地2728711.765.811.67A未利用23851.030.052.07D分布:耕地(41.37%)林地(32.52%)建筑用地(11.76%)水域(7.93%)草地(5.40%)未利用(1.03%)A类: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表明在岸线向陆30km范围及沿海省市区范围均具有比较显著的向海分布特征;B类:林地,表明其在沿海省市区范围内的向海分布特征更强于其在岸线向陆30km范围;C类:草地,向陆分布特征显著;D类:未利用,表现为局部的、相对的向海特征。我国滩涂资源利用格局我国滩涂资源利用格局按照2km间距将岸线向陆30km范围划分Z1至Z15共15个带状区域,分别计算“各个带区内的滩涂资源利用结构”和“不同利用类型在各个带区的面积比例特征”,统计结果如下:图1海岸带不同带区内的滩涂利用结构随着与海岸线之间距离的变化,海岸带区域的滩涂利用结构变化显著:15个带区均是耕地分布最广泛,未利用最少;除Z1带区(0~2km)外,其余14个带区第二位均为林地,第三位均为建设用地;Z1、Z2带区(0~4km)内滩涂资源利用结构明显不同于其他的13个带区;虽然耕地和林地的绝对面积及其比例仍比较大,但却远远低于其他的带区水域(以滩涂、水库坑塘为主)和建设用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与其他建设用地均比较突出)的面积及比例却远远高出了其他带区充分证明了交通工矿、水利设施、养殖与盐田等人类生产与生活行为更具有向海特征随着与海岸线之间距离的增加,不同条带内各利用类型的分布面积及其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耕地:总体上呈现为首先迅速增加而后缓慢降低的趋势;林地:面积波动不大,比例在1~14带区内持续上升;草地:先平稳下降而后平稳上升的宽“U”型特征;水体:先急剧下降而后小幅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