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与应急预案第一章应急管理概论第一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一、突发公共事件,又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二、突发公共事件特征(一)不确定性。即事件发生的时间、形态和后果往往无规则,难以准确预测。(二)紧急性。即事件的发生突如其来或者只有短时预兆,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加以处置和控制,否则将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失。(三)威胁性。即事件的发生威胁到公众的生命财产、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具有公共危害性。三、分类(一)自然灾害。指由于自然原因而导致的事件,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二)事故灾难。指由人为原因造成的事件,涵盖由于人类活动或者人类发展所导致的计划之外的事件或事故,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三)公共卫生事件。指由病菌病毒引起的大面积的疾病流行等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四)社会安全事件。指由人们主观意愿产生,会危及社会安全的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四、分级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预警级别一般划分为四级: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五、应急管理:是指政府、部门、单位等组织为有效地预防、预测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或者负面影响,所进行的制订应急法律法规、应急预案以及建立健全应急体制和应急处置等方面工作的统称。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四个阶段准备响应恢复预防(一)预防:预防又称缓解、减少,是指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之前,为了消除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机会或者为了减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害所做的各种预防性工作。(二)准备:指针对特定的或者潜在的突发公共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各种应对准备工作。(三)响应:是指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紧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四)恢复;指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所进行的各种善后工作。七、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在各级党委领导下,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作用。(4)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以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充分动员和发挥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加强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救、互救和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第二章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第一节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势在必行一、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迫切需要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保持了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态势。但是,制约安全生产的根本因素还没有消除,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我国每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100万起左右,事故死亡人数达10多万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500亿元。特别是从2004年第三季度到2005年底煤矿相继发生了6起死亡百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2008年9月以山西襄汾溃坝案为代表的几起特大事故,伤亡惨重,损失巨大,影响恶劣,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2008年,全国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13752起,死亡91172人,同比减少92456起、10308人,分别下降18.3%和10.2%。2008年,全国发生重特大事故98起,死亡2010人,分别上升15.3%和35.1%。历史对比:2002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1073434起,死亡139393人。2000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171起,死亡3541人。2008年全区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1649起,死亡2775人,受伤6458人,直接经济损失35062.21万元,与2007年相比,分别下降12.97%、4.18%、18.35%和上升457.57%。比2005年的3755人减少980人。自治区与国家安全生产状况比较•亿元GDP事故死亡率0.312—0.67•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事故死亡率2.82—7.74•道路万车死亡率4.3—10.5•煤矿百万吨死亡率1.182—1.54目前,我国安全生产事故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多、覆盖地域广、发生频度高,特别是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较低,发展很不平衡,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劳动保护能力低下,体制、机制、法制还不完善,且正处于事故高发的发展阶段,从根本上扭转安全生产严峻局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此,建立覆盖重特大事故多发行业和地区、运转协调、反应快速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安全生产事故应对能力,减少事故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不论在当前还是今后较长时期内都是一项十分必要而紧迫的任务。•突出表现:☆法律缺位☆意识缺失☆投入不足•二、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是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的要求•安全生产工作包括事故预防、应急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三个主要方面,其中应急救援承上启下,与事故防范和事故调查处理密切联系。加强和完善我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迫切需要建立健全我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三、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是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的要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与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社会安全等应急体系共同构成国家应急体系,是国家危机管理的重要支撑和主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是完善国家危机管理体系、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要求,也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符合提高行政效率的原则。四、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安全生产事故多发时期。重特大事故的频繁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破坏了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协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就是要努力保障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保证社会生产和生活正常进行,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和保障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既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条件。五、建立集中统一的应急救援体系是国外的成功经验国外经验表明,建立一个由政府集中统一指挥、有权威的应急救援协调指挥机构是应对特别重大事故灾难的重要举措。俄罗斯、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都设有专门的、相对集中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和指挥协调机构。六、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1.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是提高国家危机管理能力的紧迫需要2.有效的应急救援体系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必备条件3.安全生产领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5.加强和改善国家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五十条规定:“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第五十一条规定:“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救援,并立即报告当地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和公安、环境保护、质检部门。”第二节国内外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给社会造成的巨大损失,及解决这些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警示。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2003年SARS事件2004年的禽流感12•23特大井喷事故(2003年)重庆开县12·23的特大井喷事故中,有243人丧生,6万多人大疏散2005年吉林石化双苯厂“11.13”重大事故2005年吉林石化“11.13”重大事故事故简介2005年11月13日13时45分,地处吉林省吉林市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又称101厂)新苯胺装置发生爆炸。事故原因是该厂苯胺装置T102塔发生堵塞、循环不畅,因处理不当发生爆炸;而后由于发生连锁爆炸导致相邻罐区内的1台硝基苯储罐、2台苯储罐发生燃烧和泄漏。事故共造成8人死亡,重伤1人,50多人轻伤,还造成约100吨苯类物质流入松花江,江水被严重污染;并最终演化成一起重大环境污染事件。不仅使沿岸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并波及邻国俄罗斯,在国际上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重庆天原化工厂爆炸事故(2004.4.16)2008年冰雪灾害9•11恐怖事件(2001年)2004•12•26印度洋大海啸伦敦地铁爆炸案(2005.7.7)5.12汶川大地震•5.12汶川大地震对我国应急工作是一次综合检验尤其是“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中,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紧急调集的44支矿山、危化品救援队和14支矿山医疗救护队伍共计1218人,参加了地震灾区4市6县23个乡镇279家企业和单位的抢险救灾工作。累计从废墟中救出生还人员1113人,搜寻到遇难人员567人,转移疏导被困人员14860人;14支医疗救护队伍累计诊治伤员、病人13627人,为抗震救灾取得重大胜利做出了贡献。第三章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第一节应急预案概论一、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或“应急救援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应急预案明确了在事故发生之前、发生过程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谁负责做什么,何时做,怎么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二、应急预案目的和作用1.应急预案的目的(1)采取预防措施使事故控制在局部,消除蔓延条件,防止突发性重大或连锁事故发生。(2)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和处理事故,尽可能减轻事故对人员及财产的影响,保障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2.应急预案的作用(1)应急预案确定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使应急管理不再无据可依、无章可循。(2)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3)应急预案是各类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基础。(4)应急预案建立了与上级单位和部门应急救援体系的衔接。(5)应急预案有利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三、应急预案存在的主要问题(1)编制准备不足,应急预案内容不完备。(2)应急预案没有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结合。将应急预案与应急规章或制度混淆。(3)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差。(4)各种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协调。(5)应急预案缺乏演练。(6)应急预案缺乏动态调整方法,难以做到随机应变。应急预案修订与更新不及时。四、产生的原因(1)对应急工作重视不够,对应急预案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存在应付心理,编制准备不足,程序不合理,甚至抄袭。(2)应急预案编写人员预